汉藏文化论文-吴秋林

汉藏文化论文-吴秋林

导读:本文包含了汉藏文化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汉藏文化,天葬,土葬,灵魂

汉藏文化论文文献综述

吴秋林[1](2019)在《藏区天葬仪式文化根源探析——兼论汉藏“彼岸”共融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西藏的天葬和汉地的土葬,在形式上有诸多的不同。天葬的灵魂观念归宿于天,在那里获得"中阴得渡"的状态;当下汉族人的土葬灵魂观念一般归于土,体现生于土归于土的终极意义。一个是属于天的灵魂,一个是属于地的灵魂。天葬要做人生的最后一次"施舍",取得进入"中阴"的资格。土葬的观念中一定要保持尸身完整,以便灵魂来临的时候,有一个完整的依托身体。这样的天地灵魂却在新都桥的一个藏族天葬台内共居,一边是上天的"解尸坛城",一边是土葬的坟茔。这种天地灵魂共居在四川的藏区是特例,但这里的灵魂共居还透露出两种文化背景:一是汉人信仰藏传佛教后进行天葬;二是藏族人认同土葬,并且埋葬后与汉族的坟茔并列,反映了川藏地区汉藏文化的交流共融发展的良好关系。这样的民族文化交流、交融发展研究,在民族学上有多方面的理论和实践意义,也是文明包容、交融、发展的特例研究。(本文来源于《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期刊2019年11期)

[2](2019)在《不忘初心,铺架汉藏文化融合的绚丽彩虹》一文中研究指出中国评剧院倾情打造的大型原创评剧2019版《藏地彩虹》首轮演出之后,在北京剧协召开了专家研讨会,听取专家建议和意见。该剧历时叁年打磨,于2017年12月首演,得到众多领导、专家以及戏迷观众的一致认可和好评。首轮演出后,剧院汇总各方意见和建议,多次召开创作(本文来源于《中国艺术报》期刊2019-11-06)

孙文娟[3](2019)在《续写汉藏和美史诗 尽享饕餮文化盛宴》一文中研究指出导读她远嫁千里之外的吐蕃,把藏汉文化的理解包容,视为国家之情、民族之情;她把青春献给民族融合,把生命融入雪域高原,成就了千年传唱的人间大爱;她把对亲人和故乡的思念,化作了与雪山共存、与江河齐舞的爱;她把爱情挥洒在雪域高原,(本文来源于《西藏日报(汉)》期刊2019-08-28)

林帜,姜欣[4](2019)在《汉藏茶歌英译中多元民族同构与独特文化根性的兼容并蓄》一文中研究指出"茶歌"是我国各民族共有的茶文化展现形式。本文以汉、藏民族的茶歌及其英译为例,展示茶歌共有的原生态性质,呈现其民族多元风格,揭示承袭其中的各民族恒常品质与文化根性。在茶歌对外传播的英译中,译者应在传达其民族文化同构和美学共享的基础上,着力再现茶歌容涵的少数民族文化特质,以期在对外传播中展示中国茶文化的丰富多元与兼容并蓄。(本文来源于《民族翻译》期刊2019年02期)

华旦[5](2019)在《文化差异视域下汉藏新闻翻译的技巧探析》一文中研究指出我国是一个多民族国家,我国政府历来实行的是多民族团结融合共同发展政策。少数民族在经济和社会发展中,也起到了很重要的作用。在中国的文化发展中,倡导多民族文化融合是我国文化发展的重要目标。少数民族具有的重要特征就是他们拥有属于自己民族的语言,在社会文化交流过程中,语言差异带来的阻碍,形成了社会交流的一定矛盾。藏族拥有悠久的历史,汉族与藏族的文化交流和融合在历史发展的过程中占有重要的地位。本文以文化差异视域下汉藏翻译的技巧为研究核心,分析阐述汉藏翻译局限性的主要影响因素,提出在文化差异视域下打破汉藏新闻翻译局限性的思路和策略。(本文来源于《中国地市报人》期刊2019年05期)

谭徽在,晏艮忠,袁光泽,潘霞[6](2019)在《长江雅江谱华章——一次汉藏文化融合的有益探索》一文中研究指出山南,一个如诗、如画的神秘圣地。湖北,一个壮丽、奇瑰的人文高地。湖北和山南,隔着3800公里的空间距离。西藏民主改革60年,雪域高原迎来"生命之春"。在"变"与"不变"的历史进程中,西藏人民走向光明幸福的发展之路,山南也奏响了发展进步的壮丽凯歌。公元7世纪,藏族雅砻部落首领松赞干布以山南为原点,建立吐蕃政权后,于公元641年迎娶文成公主,开创了汉藏民族政治、经济、文化交流和发展的时代。新的历史时期,湖北支援山南建设25年,汉藏文化的交流融合,让山南面貌一新,成为湖北援(本文来源于《湖北画报(上旬)》期刊2019年05期)

常乐,刘瑞璞,贾荣林[7](2019)在《联珠纹汉藏文化同形同构的特质》一文中研究指出魏晋南北朝时期联珠纹通过波斯萨珊、中亚等地的文化商贸交流随丝绸之路传入中国,又通过唐蕃古道传入西藏,并形成藏式风格。文章以青海都兰吐蕃墓出土的丝绸上联珠图案的结构形式和联珠之间纽的图形为研究线索,探讨图案在传播中经历不同的文化背景和宗教影响而呈现出不同的艺术风格;经过对汉地联珠纹和藏式联珠纹进行梳理和分析,得出藏传佛教使联珠图形的联珠形式以圆形及藏地特有的兽首纽联珠框架的样式,体现联珠纹在不同文化背景下的不同主体,并赋予其宗教意义,表现出藏汉的联珠纹同形同构的文化特质。(本文来源于《丝绸》期刊2019年04期)

姜欣,姜怡,赵国栋[8](2019)在《传统茶文化翻译中的汉藏同源模因探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少数民族茶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藏族英雄史诗《格萨尔》中的茶文化展现出鲜明的藏族特色,同时也反映出其源于汉族茶文化的一脉相承。本文以《格萨尔》中的茶歌和我国唐朝茶圣陆羽所撰的茶典籍母本《茶经》为例,追溯了汉藏民族茶文化典籍之间千丝万缕的互文关联,在此基础上探寻了其中包含的同源茶文化模因,提供了《茶经》中包含对应模因内容的英语译文,旨在用于藏族茶文化外译的借鉴与参考,提升强势模因的数量与质量,维护它们在对外翻译中的一致性和标准性,促进丰富多元的中国传统茶文化早日走向世界。(本文来源于《西藏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期刊2019年02期)

桑杰东主[9](2019)在《从现代汉藏翻译史看翻译在藏汉文化交流中的作用》一文中研究指出当今社会,科技发展极为迅速,信息传播范围非常广泛,民族政治、经济、文化和教育领域的交流与合作日益扩大,汉藏民族之间的交往也更加频繁,从而进一步推动了汉藏民族文化之间的交流与融合。从宏观视角来讲,语言是文化的载体和交流工具,文化之间的交流必然会体现在语言翻译上。本文将从现代汉藏翻译史看翻译在藏汉文化交流中的作用,并提出个人见解。(本文来源于《办公室业务》期刊2019年05期)

李明[10](2019)在《汉藏文化影响下的理县羌族服饰文化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理县自古以来就是民族杂居地区,在这一地区聚集了藏羌汉等少数民族。文化的杂糅性是这一地区文化的主要特征。本文在田野调查的基础上结合文献资料,以理县羌族妇女服饰为例,较为详细地分析了理县羌族服饰处在汉藏之间的文化面貌。生活在这里的羌族一方面不断吸收外来先进文化来调整自己的文化状态,另一方面又坚定地保持着自身文化特点,表明了羌族文化具有顽强的生命力和调节力,充分展示了羌族深厚的文化底蕴。(本文来源于《装饰》期刊2019年02期)

汉藏文化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中国评剧院倾情打造的大型原创评剧2019版《藏地彩虹》首轮演出之后,在北京剧协召开了专家研讨会,听取专家建议和意见。该剧历时叁年打磨,于2017年12月首演,得到众多领导、专家以及戏迷观众的一致认可和好评。首轮演出后,剧院汇总各方意见和建议,多次召开创作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汉藏文化论文参考文献

[1].吴秋林.藏区天葬仪式文化根源探析——兼论汉藏“彼岸”共融研究[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2019

[2]..不忘初心,铺架汉藏文化融合的绚丽彩虹[N].中国艺术报.2019

[3].孙文娟.续写汉藏和美史诗尽享饕餮文化盛宴[N].西藏日报(汉).2019

[4].林帜,姜欣.汉藏茶歌英译中多元民族同构与独特文化根性的兼容并蓄[J].民族翻译.2019

[5].华旦.文化差异视域下汉藏新闻翻译的技巧探析[J].中国地市报人.2019

[6].谭徽在,晏艮忠,袁光泽,潘霞.长江雅江谱华章——一次汉藏文化融合的有益探索[J].湖北画报(上旬).2019

[7].常乐,刘瑞璞,贾荣林.联珠纹汉藏文化同形同构的特质[J].丝绸.2019

[8].姜欣,姜怡,赵国栋.传统茶文化翻译中的汉藏同源模因探究[J].西藏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9

[9].桑杰东主.从现代汉藏翻译史看翻译在藏汉文化交流中的作用[J].办公室业务.2019

[10].李明.汉藏文化影响下的理县羌族服饰文化分析[J].装饰.2019

标签:;  ;  ;  ;  

汉藏文化论文-吴秋林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