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点控制器论文-韩圣东

多点控制器论文-韩圣东

导读:本文包含了多点控制器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多点通讯,FPGA,IP核,RS485

多点控制器论文文献综述

韩圣东[1](2016)在《基于串行总线的多点通讯协议控制器IP核设计及系统验证》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空间通讯技术的不断发展,FPGA技术在其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而FPGA之中的IP核更是具有使用灵活、可配置性强、功能稳定、保密性好、成本低的特点,被广泛应用于通讯等多个领域。可见IP核的设计对于整个系统的功能构建十分重要。本文主要针对串行总线的多点通讯协议设计了IP核并进行了系统验证,保证该IP核具备主从机多点通讯控制的功能。本文介绍的多点通讯协议控制器IP核设计及系统验证工作主要分为FPGA逻辑功能设计(主机、从机)、封装接口设计、验证平台的硬件及电缆设计、接口驱动程序设计、验证平台软件设计以及整体联调。其中验证平台的硬件设计了“一主五从”模式来验证IP核的功能正确性,即设计了一个主机(FPGA板卡加PC机)五个从机(FPGA板)的硬件平台。主机内部,FPGA板卡与PC机主板之间通过PXI接口连接,而主机与从机之间则通过RS485串行总线进行连接,满足了多点通讯的物理层架构。接口驱动程序的设计主要解决了主机内部FPGA板卡与PC机主板之间的接口通讯问题,为PXI接口对应的PCI9054驱动程序。IP核的FPGA设计分为封装接口设计和内部逻辑功能设计,其中主机端IP核接口设计提供了主机内部FPGA分别与PC机主板和5个从机通讯的桥梁;从机端则提供了从机与主机间通讯的桥梁。IP核的内部逻辑功能包括多点通讯协议的地址标签位识别、CRC校验、发送指令以及接收应答、功能码演示等。验证平台的软件设计采用了MFC来制作上位机软件进行IP核功能测试,该软件包括发送指令、接收显示等功能。经验证平台各个环节的设计验证以及整体联调测试,该多点通讯协议控制器IP核设计功能完整正确、配置灵活、保密性好、良好的实现了设备间多点通讯的功能,为今后FPGA的相关设计提供了便利条件,同时为星载数据通讯网络的多点通讯功能提供了良好的保障,为空间通讯技术做出了贡献,对于一对多的通讯技术实现有着重要意义。(本文来源于《中国科学院国家空间科学中心》期刊2016-05-01)

高海燕[2](2016)在《SDN网络多点控制器运行模式分析与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通过对SDN模型与Open Flow技术体系中的分布式多点控制器部署模式的研究,在如何更好的提高SDN网络数据传输效率,缓解多点控制中的负载不均衡问题提出了笔者的一些观点,旨在建立一个稳定、可靠的可变架构的SDN分布式控制系统。(本文来源于《山西电子技术》期刊2016年02期)

吴云溪,周跃红[3](2011)在《基于ADuC812单片机的干式变压器多点温度控制器》一文中研究指出介绍了干式变压器温度在线监测装置的组成及工作原理,分析了以ADuC812单片机为核心构成的温度控制器硬件电路和处理软件。该温控器可同时检测4路温度信号,进行温度显示、散热电机驱动、超温报警、故障跳闸、模拟信号输出,并通过RS-485与上位机通信实现集中监控。试验表明,温控器测温误差±0.5℃,接点动作误差±0.6℃,满足电磁干扰的各项试验要求。(本文来源于《机电产品开发与创新》期刊2011年03期)

[4](2010)在《ST发布性能强大的电阻式多点触感单片控制器》一文中研究指出STM32TS60是意法半导体最新STMTouch系列产品的首款产品,此系列为客户提供应用广泛的解决方案,包括多点触感组件和接近传感器及触控键传感器。新的多点触感控(本文来源于《电子与电脑》期刊2010年02期)

[5](2010)在《意法半导体(ST)发布性能强大的电阻式多点触感单片控制器》一文中研究指出由于最新的高科技设备如智能手机、移动互联网设备和上网本均采用多点触摸屏,以支持日益复杂的应用和视频游戏,全球领先的微控制器供应商意法半导体推出一款先进的多点触感"电阻式"触摸屏控制器芯片,以优化支持这项先进功能的电子元器件的材料成本。STM32TS60是意法半导体最新STMTouch系列产品的首款产品,此系列为客户提供应用广泛的解决方案,包括多点触感元件和接近传感器(本文来源于《电源技术应用》期刊2010年02期)

于博[6](2009)在《多点触控电容性触摸屏控制器技术又获提升》一文中研究指出iPhone手机的问世,引发了业界领导厂商对此新款触摸屏及其多点触控技术的高度兴趣,触摸屏技术已成为众所瞩目的热门技术。触摸屏技术之所以如此风行,是因为其本身具备多项优点,甚至可以用"小屏幕,大世界"来形容它。此项技术还能为小体积的手持设备提供大尺寸的显示屏幕。因此,在考虑控制按键和显示屏幕尺寸的设计时,无需牺牲功(本文来源于《中国电子商情(基础电子)》期刊2009年10期)

鲍亚军[7](2009)在《多点测试中直接测试控制器改进与实验》一文中研究指出通信子网与网络中继设备(路由器、交换机)的测试,特别是性能测试与评价要求对多点(中继设备的多个端口或通信子网的多个观测点)同时进行观测且各点的测试数据可能具有并发性,对各点的测试过程要求能够协调控制。因此,ISO 9646为测试网络中继设备而定义的“回绕测试法”(Loop-back Test Method,LTP)和“穿越测试法”(Transverse TestMethod,TTM)都不能适应多点测试的需要。为此,四川省网络通信重点实验室(SC-Netcom Lab)提出了一种通用的“协同多点并发穿越测试方法”(CMC-TTM-Coordinated Multi-point Concurrent-Transverse TestMethod),并以此为基础开发了“分布式多点协同并发测试系统”(DCMC-TS-Distributed Coordinated Multi-point Concurrent-Test System)。这就是笔者硕士论文研究工作的大背景。DCMC-TS由上下两级结构组成,上级为多点协同并发测试管理器(CMC-TM-Coordinated Multi-point Concurrent-Test Manager),下级为多个直接测试控制器(DTC-Direct Test Controller),二者间通过本地网络或被测对象网络实现互联。为了使DTC既可作为独立的单/双点测试设备,也可作为DCMC-TS中的下级单元,必须对现有的DTC进行功能扩展,使之能够适应多点测试的需要。这就是本文研究的主题。单个DTC最多涉及两个测试点的协调和控制,较容易利用传统的测试描述语言如TTCN-3(Testing and Test Control Notation Version 3)描述;但是,当涉及多点测试时,对由多个DTC构成的测试点间的协调控制,则需要认真研究。目前,典型的策略是通过对TTCN-3进行同步功能扩展,在为单个DTC描述的测试例时,直接在测试例中通过消息实现同步。笔者不对TTCN-3进行语法元素扩展,而利用TTCN-3编译器自动插入同步点和同步方式描述的策略。这一方式的优点是:任何利用标准TTCN-3描述的测试例都能够既用于单/双点测试,也能用于多点测试;多点测试中的DTC测试例的同步点的插入可在对测试例进行参数化的过程中自动完成。本论文反映的开发工作包括:为适应多点测试的需要对TTCN-3/C编译程序进行的功能扩展与修改、DTC-TM模块的实现、对DTC用户界面部分的实用化改进。笔者研究与开发的结果,对DTC的多点测试的功能扩展工作基本完成,初步形成了一个能够与多点协同并发测试管理器(CMC-TM)配合进行多点测试实验的测试系统雏形。笔者的初步测试实验表明:扩展改进后的DTC已经具备了支持协同控制下的多点测试基本功能,达到了设计与开发的目标。笔者相信,通过更为广泛的测试实验和对DTC进一步修改完善,可以尽快开发出具有协同控制能力的针对通信子网和中继设备的分布式多点并发测试样机系统。(本文来源于《西南交通大学》期刊2009-06-01)

焦健,李承栋[8](2007)在《单片机焊接控制器在多点点焊机实时控制中的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在多点点焊机实时控制中,由于焊点总数多、驱动路数多、网格间距小、运行速度快,因而对多点点焊控制系统的实时性提出了较高要求。本文提出了一种用单片机在软、硬件上实现点焊机生产线高速实时控制的方案。(本文来源于《内江科技》期刊2007年10期)

陈鹏展,陈益平,胡德安,李唐柏[9](2007)在《PC-Based架构的多点焊机控制器设计》一文中研究指出以工业控制计算机为基础,通过扩展相应的控制板卡来构成专用多点焊机的控制器,详细介绍了控制器的硬件结构和软件设计过程,实际运行情况表明:该控制器具有控制精度高、可扩展性强、人机界面友好和工作稳定可靠等优点。(本文来源于《焊接技术》期刊2007年01期)

肖晓玲[10](2006)在《基于SIP协议的会议多点控制器的研究与实现》一文中研究指出视频会议系统是一种人与人之间实现异地语音、视频实时交流的工具,是多媒体技术和网络技术的一项重要应用成果。视频会议技术随着现有通信技术、计算机技术、芯片技术、信息处理技术的发展而发展。视频会议体系中所使用的协议体系主要包括H.320协议体系和H.323协议体系。SIP协议是NGN中的重要协议,越来越得到业界的重视,为了方便越来越多的SIP终端接入到会议电视系统中,出现了基于SIP协议的多点控制单元;同时,简单、灵活的SIP系统与软交换的结合,克服了传统视频会议系统设计复杂、难以扩展等缺点。 本文主要介绍基于SIP协议的多点控制器的功能、设计以及实现。此外,研究生阶段作者还从事过单元测试工作,所以在本文的最后也将就作者所开发的单元测试工具以及测试情况进行介绍。 根据研究内容的不同,本文分为两部分: 前五章为第一部分,将介绍基于SIP协议栈多点控制器的设计和实现过程。其中前两章是对项目研究背景和相关技术的介绍;后叁章在分析了多点控制器的功能之后,给出了项目的软件体系结构设计以及其核心部分会议业务层的实现过程,最后对产品的测试情况进行了叙述。 第六章为第二部分,将在介绍单元测试的基本知识后,着重描述单元测试工具的实现过程以及运行情况。(本文来源于《北京邮电大学》期刊2006-02-27)

多点控制器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通过对SDN模型与Open Flow技术体系中的分布式多点控制器部署模式的研究,在如何更好的提高SDN网络数据传输效率,缓解多点控制中的负载不均衡问题提出了笔者的一些观点,旨在建立一个稳定、可靠的可变架构的SDN分布式控制系统。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多点控制器论文参考文献

[1].韩圣东.基于串行总线的多点通讯协议控制器IP核设计及系统验证[D].中国科学院国家空间科学中心.2016

[2].高海燕.SDN网络多点控制器运行模式分析与研究[J].山西电子技术.2016

[3].吴云溪,周跃红.基于ADuC812单片机的干式变压器多点温度控制器[J].机电产品开发与创新.2011

[4]..ST发布性能强大的电阻式多点触感单片控制器[J].电子与电脑.2010

[5]..意法半导体(ST)发布性能强大的电阻式多点触感单片控制器[J].电源技术应用.2010

[6].于博.多点触控电容性触摸屏控制器技术又获提升[J].中国电子商情(基础电子).2009

[7].鲍亚军.多点测试中直接测试控制器改进与实验[D].西南交通大学.2009

[8].焦健,李承栋.单片机焊接控制器在多点点焊机实时控制中的应用[J].内江科技.2007

[9].陈鹏展,陈益平,胡德安,李唐柏.PC-Based架构的多点焊机控制器设计[J].焊接技术.2007

[10].肖晓玲.基于SIP协议的会议多点控制器的研究与实现[D].北京邮电大学.2006

标签:;  ;  ;  ;  

多点控制器论文-韩圣东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