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内分布试验论文-崔洁

体内分布试验论文-崔洁

导读:本文包含了体内分布试验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新城疫病毒,遗传系统进化树,同源性,分布情况

体内分布试验论文文献综述

崔洁[1](2014)在《鸽源新城疫病毒分离株全基因序列分析及其试验感染动物体内分布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新城疫(Newcastle disease,ND)是由新城疫病毒(Newcastle disease virus)引起的一种致死率较高的急性接触性疾病且可以对养殖业造成重大损失的传染病。其病毒是由Doyle在1927年第一次分离并命名,病毒可以在种内传播,也可以在种间传播,正是由于这种方式的传播,其毒力不断发生着变化,也因此产生了许多毒力强弱不同的新型毒株。新城疫病毒宿主的范围比较广,驯养的和野生的几乎所有禽类能感染该病毒,也有报道指出人和啮齿类动物以及哺乳动物也可自然感染,但是鸡、火鸡、野鸡、鸽子、大雁等鸟类也可感染,水禽对新城疫病毒具有一定的抵抗力。本实验的毒株是一株来源于鸽子的新城疫病毒,实验主要通过对该鸽源新城疫病毒进行分离、鉴定,设计针对F基因的RT-PCR引物,通过RT-PCR,PCR产物切胶回收,胶回收产物连接转化,提取质粒并测序,测序结果与NCBI上已公布的九种不同基因型序列进行序列分析,绘制遗传系统进化树,判断出基因型及其亲缘关系。随后,根据Gene Bank上已发布的与该试验毒株同源性高的NDV全基因序列,设计15对RT-PCR特异性引物,按上述步骤,测序结果与NCBI上已公布的不同NDV全基因比对分析,绘制遗传系统进化树,确定其分子生物学特征。经过测序后得知了该试验毒株属于基因Ⅴ型,该毒株是一弱毒株。将鸡和鸽子作为试验动物,通过接种该鸽源新城疫病毒,观察到的发病情况,解剖并将病变组织器官做成冰冻切片,随后进行HE(Hematoxylin and eosi,HE)染色和间接免疫荧光(Immunofluorescence technique,IFA),通过在显微镜下观察到的结果,可确定出该鸽源新城疫病毒的分布情况。(本文来源于《吉林农业大学》期刊2014-05-01)

郑怡[2](2014)在《一种带新型修饰配体的金纳米杆的组织分布和急性毒性试验及其在红外热疗辅助下对鼻咽癌移植瘤抑制作用的体内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纳米颗粒的低毒性是其在生物利用的先决条件。我们试图开发一种带新型修饰配体即多巯基磺酸甜菜碱聚合物(简称PTSB)的金纳米杆,评价该PTSB-金纳米杆在小鼠体内的组织分布和急性毒性作用,进一步探讨该PTSB-金纳米杆在红外热疗辅助下对裸鼠鼻咽癌移植瘤的治疗作用,从而寻找治疗鼻咽癌的一种新方法。材料和方法:两性离子磺酸甜菜碱(sB)形成聚合物通过多个巯基与金纳米杆牢固结合,构建PTSB-金纳米杆。以ICR小鼠为对象,按最大给药剂量经尾静脉注射给药,在4小时、24小时和48小时叁个时间点观察小鼠体重、血液学及肝肾功能,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ICP-MS)检测小鼠血液和主要脏器的金纳米杆含量,组织病理学分析金纳米杆对脏器是否损伤,透射电镜确认金纳米杆是否进入组织细胞内。以BALB/C裸鼠为对象,不同浓度金纳米杆、两种给药途径和不同近红外线照射时间作为实验处理因素,观察裸鼠鼻咽癌移植瘤的体积变化、肿瘤增殖率、瘤体病理学及透射电镜表现。结果:本实验构建的PTSB-金纳米杆在近红外区有很强烈的光吸收作用,在生理条件下具有很好的稳定性和生物相容性。静脉给药后,ICR小鼠一般状况良好,体重、血液学及肝肾功能与对照组相比无明显异常,ICP-MS检测发现金纳米杆可经血液循环到达各重要脏器,且肝和脾是其主要蓄积器官,脏器病理学显示无明显损伤,透射电镜确认金纳米杆进入肝、脾和肾细胞内,且大多数出现在溶酶体,少数在细胞质、线粒体。裸鼠鼻咽癌抑瘤实验显示,治疗组瘤体缩小,表面皱缩,随着金纳米杆瘤内给药浓度的增加,近红外线照射时间的增长,治疗组的相对肿瘤增殖率呈下降趋势,肿瘤抑制率呈上升趋势。瘤内给药组与静脉注射给药组相比,同一给药浓度下,瘤内组疗效稍差于静脉组。换算成同一给药剂量下,瘤内组的疗效优于静脉组。照射1.5h和4h疗效优于照射0.5h,但1.5h和4h之间对肿瘤抑制率的影响差别不显着。瘤体病理学显示治疗组肿瘤细胞不同程度变性坏死,肿瘤血管发育差,淋巴细胞浸润程度减轻。透射电镜显示金纳米杆进入肿瘤组织,较多的分布在细胞内的溶酶体,部分散在于细胞质,肿瘤细胞可见凋亡。结论:PTSB-金纳米杆合成过程简便,具有很好的稳定性和生物相容性,是应用于肿瘤红外热疗有前景的纳米材料。PTSB-金纳米杆按最大剂量给药后可随血液循环到达各重要脏器,主要蓄积在肝和脾,对小鼠一般状况和脏器不产生毒性作用,认为可安全地应用于抑瘤实验。PTSB-金纳米杆在红外热疗辅助下对裸鼠鼻咽癌移植瘤有抑制作用,同一给药剂量下,瘤内组的疗效优于静脉组。本实验有望为治疗鼻咽癌提供一种可能的新的治疗方法。(本文来源于《浙江大学》期刊2014-05-01)

金明兰,侯继波,郑其升,鲁会军,任静强[3](2013)在《兔出血症病毒在豚鼠体内分布及细胞免疫试验》一文中研究指出应用纯化兔出血症病毒(RHDV)接种豚鼠,4 d后剖杀,分离组织,通过电镜观察、血凝试验(HA)、RT-PCR等方法检测病毒在体内分布情况;应用纯化RHDV间隔2周接种豚鼠,3次免疫后10 d,分离外周血淋巴细胞进行IFN-γ、IL-2、IL-4、WST检测。结果表明:电镜观察未见病毒粒子;HA检测结果为肝脏HA效价最高,肺脏效价最低;RT-PCR方法未检测到RHDV目的基因;WST检测发现免疫组刺激指数高于对照;免疫组IFN-γ、IL-2检测结果高于对照,IL-4检测结果低于对照。RHDV在豚鼠部分组织具有血凝性,电镜未见病毒粒子,能使豚鼠产生细胞免疫反应,本研究为筛选鉴定"通用型"T细胞表位奠定基础。(本文来源于《江苏农业科学》期刊2013年05期)

金明兰,侯继波,郑其升,鲁会军,任静强[4](2012)在《兔出血症病毒在小鼠体内分布及免疫试验》一文中研究指出应用纯化兔出血症病毒(RHDV)接种小鼠3 d后剖杀,分离组织,通过电镜观察、血凝试验(HA)、RT-PCR,进行体内分布检测;同时将小鼠接种3次后10 d,分离脾淋巴细胞进行IFN-γ、IL-2、IL-4、WST检测。电镜观察未见到病毒粒子;HA检测结果为肝脏的HA价最高,肺脏最低;RT-PCR未检测到目的基因;WST检测结果表明,免疫组刺激指数高于对照组;免疫组的IFN-γ和IL-2检测指数高对照组;IL-4检测结果低于对照组。RHDV接种小鼠分离的肝脏具有血凝性,能产生良好的细胞免疫反应。(本文来源于《江苏农业科学》期刊2012年12期)

李敏,华桦,赵军宁,鄢良春,杨军[5](2010)在《二十五味珊瑚丸大鼠长期毒性试验铜、汞、铅体内分布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研究藏药二十五味珊瑚丸大鼠长期毒性实验各组织中铜、汞、铅叁种重金属元素体内的分布情况。方法:二十五味珊瑚丸0.333,0.667,1.333g(原生药)/kg连续灌胃大鼠叁个月,末次给药后分别取高剂量组和对照组6只大鼠的心、肝、脾、肺、肾、脑、胃-十二指肠、结肠(降结肠)及全血进行含量测定。微波消解仪消解组织样品,原子吸收仪测铜、汞、铅含量。结果:高剂量组大鼠各组织的汞含量顺序为:肾>结肠(降结肠)>脾>胃-十二指肠>肺>肝>血>心>脑;其中肝脏、肾脏的汞含量高于对照组;脾、胃-十二指肠、结肠(降结肠)及全血等组织的汞含量均有高于对照组趋势;心、肺、脑等组织的汞含量与对照组比较无显着差异。大鼠高剂量组体内各组织的铜含量顺序为:肾>肝>心>脑>胃-十二指肠>肺>脾>血>结肠(降结肠),各组织的铜含量与对照组比较统计差异不显着。大鼠高剂量组铅含量顺序为:脑>脾>结肠>胃-十二指肠>血>肝>心>肺>肾,其中心脏的铅含量高于对照组(P<0.05);肝、脾、肺、脑、胃-十二指肠及全血等组织的铅含量均有高于对照组趋势;肾、结肠(降结肠)与对照组比较无显着差异。结论:二十五味珊瑚丸灌胃大鼠3个月,汞在肾脏和肝脏可能有一定蓄积性,铅在心脏可能有一定蓄积性,但其生物学意义尚需结合大鼠长期毒性试验给药90天和停药恢复15天的血液细胞学、血清生化、尸体解剖及组织病理学学结果做进一步讨论和分析。(本文来源于《中药药理与临床》期刊2010年05期)

高鹏程,储岳峰,赵萍,贺英,逯忠新[6](2009)在《副猪嗜血杆菌感染豚鼠试验及在其体内的分布》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评估副猪嗜血杆菌(Haemophilus parasuis)对豚鼠的毒力以及在豚鼠组织器官的分布,作者采用改进的寇氏法测定了H.parasuis血清5型标准株对豚鼠的LD50,以1 LD50剂量经鼻腔、气管、肺、腹腔、肌肉和皮下接种感染豚鼠,比较不同途径感染H.parasuis对豚鼠致病性的差异;以1 LD50剂量气管接种豚鼠,接种后在不同时间取豚鼠的脑、心、肝、肺、脾和肾组织,制作石蜡切片,用免疫组化技术检测H.parasuis在豚鼠上述组织的分布。结果显示该H.parasuis血清5型标准株的LD50为1.33×109CFU,LD50的95%可信限范围为1.35×109~1.30×109CFU;感染试验结果显示,气管、肺和腹腔3个接种途径试验组豚鼠出现了4/8、2/8和5/8的死亡;在气管感染豚鼠6 h后,首先在肺脏组织呈现阳性结果,在感染8 h后,上述组织中都出现了阳性结果。结果表明气管、肺、腹腔和肌肉4个途径都可以使H.parasuis对豚鼠致病,免疫组化检测并结合细菌分离结果表明H.parasuis感染后能侵染肺、心、肝、脾和肾组织,并能突破血-脑屏障而侵染脑组织。(本文来源于《畜牧兽医学报》期刊2009年09期)

王浩然,尹荣兰,金宁一,金扩世,郭建顺[7](2007)在《重组鸡痘病毒vFV282疫苗株在鸽体内的分布及毒性试验》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翅内侧皮肤无血管处刺种途径给30日龄幼鸽接种重组鸡痘病毒vFV282疫苗株,利用PCR的方法检测其在鸽体内的分布及其动态并对其毒性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接种后6 h即在脾脏检测到病毒DNA;接种后1 d,脾、肺PCR检测阳性;3 d,在心、肝、脾、肺、肾、皮肤均检测到病毒DNA;7 d,心、肝、脾、肺、肾、脑PCR检测均呈阳性;10 d,除脑外所有内脏器官中均未检测到病毒DNA,15 d后所有内脏器官PCR检测结果均为阴性。而对照组在整个试验期间PCR检测结果均为阴性。毒性试验表明,重组鸡痘病毒vFV282疫苗株使用安全。(本文来源于《中国兽医学报》期刊2007年05期)

董建宝[8](2007)在《新城疫病毒广西分离株DNA疫苗的构建、动物免疫试验及体内分布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新城疫(Newcastle Disease,ND)是一种急性、高度接触性和致死性的禽类传染病,该病的发生给世界养禽业带来了巨大的损失,被国际兽疫局(Office International des Epizooties,OIE)列为A类疫病,其病原为新城疫病毒(Newcastle disease virus,NDV)。近年来对新城疫病毒生物学特性的测定、新型疫苗的研究以及分子流行病学调查等一直是研究的热点。本文对NDV广西分离株GX7/02进行了生物学特性的测定和NDA疫苗的构建,动物免疫试验及体内分布的研究。参照国际上规定的新城疫病毒生物学特性判断的标准及方法,对新城疫广西分离野毒株GX7/02进行了生物学特性研究,结果显示,该毒株的鸡胚半数致死量(ELD50)为10~(-9.42)/0.1mL,鸡胚半数感染量(EID50)为10~(-9.57)/0.1mL,鸡胚最小致死量平均死亡时间(MDT)为54.0h,鸡胚成纤维细胞(CEF)组织培养半数感染量(TCID50)为10~(-9.50)/0.1mL,脑内致病指数(ICPI)为1.925,6周龄鸡静脉内接种致病指数(IVPI)为2.43。表明该分离株具有与新城疫病毒速发型相类似的毒力,隶属于强毒株。用该分离株对16日龄的鸡、鸭、鹅分别进行人工感染试验,发病率分别为100%、40%和100%,死亡率分别为100%、0和60%。且试验证明GX7/02毒株属于血凝快速解脱型,血凝素热稳定性较差。设计两对特异性引物,采用RT-PCR技术扩增出新城疫广西分离株GX7/02的F和HN基因,将其分别克隆入真核表达载体pTracer-CMV2质粒中,置于PCMV启动子之下,构建成pTracer-CMV2F和pTracer-CMV2HN重组质粒。另设一对特异性引物,采用PCR技术从重组质粒pMD18-T-IL2中扩增出IL2基因,克隆入pTracer-CMV2F和pTracer-CMV2HN重组质粒中,置于PEF1启动子之下,构建成pTracer-CMV2FIL2和pTracer-CMV2HNIL2重组质粒。经酶切和序列测定正确后,采用脂质体法将重组质粒转染于BHK-21细胞。采用间接免疫荧光和RT-PCR方法检测到目的基因的表达。将pTracer-CMV2FIL2和pTracer-CMV2HNIL2以单独和联合(1:1)接种的方式分别免疫于两周龄的SPF鸡只,每只200ug。其中混合免疫的鸡只包括叁个组,分别接种一次、两次和叁次。接种后每周采血一次,ELISA方法检测抗体水平,并于接种后6周进行攻毒试验。试验结果显示,接种DNA疫苗的各组抗体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极显着(P<0.01);pTracer-CMV2FIL2和pTracer-CMV2HNIL2分别单独免疫组抗体水平差异不显着(P>0.05);而联合免疫组的抗体水平均明显高于单独免疫组,差异显着(P<0.05);且抗体水平随着免疫次数的增多而升高,差异显着(P<0.05)。攻毒试验显示联合免疫组的保护率均高于单独免疫组。为了研究接种以后DNA疫苗在体内的分布情况、表达时间、持续存在的时间以及在血液中的动态分布情况,将3周龄的叁黄鸡肌肉接种200μg DNA疫苗pTracer-CMV2FIL2,巢式PCR法检测血清、心、脾脏、肺脏、法氏囊、脑、骨髓、胸腺和肌肉接种部位中pTracer-CMV2FIL2出现和存留的时间;荧光定量PCR法检测其在血液中的动态变化;RT-巢式PCR法检测其在上述部位的表达情况。试验结果表明,接种后2~3小时血清中可检测到pTracer-CMV2FIL2,6h时在血液中的含量最高,7d时已经检测不到;4h后在上述器官中可陆续检测到pTracer-CMV2FIL2的出现,13d后陆续消失;1d后可陆续检测到质粒所转录的mRNA,13d后陆续消失;接种后2h可在肌肉接种部位的细胞中检测到pTracer-OMV2FIL2的出现,10h可检测到mRNA,150d时仍然可以在肌肉接种部位的细胞中检测到质粒和mRNA存在。本研究为DNA疫苗的临床应用提供可靠的试验依据。参照国家兽医生物制品质量标准,分别用新城疫病毒广西分离株GX1/06(基因Ⅶ型)、传统疫苗株Lasota(基因Ⅸ型)以及国内参考强毒株F48E9(基因Ⅱ型)制备灭活油乳剂疫苗。免疫3周龄的SPF雏鸡,每周采血测定HI滴度,并于免疫接种4周后使用强毒株GX1/06进行攻毒试验。攻毒结果显示,叁种油苗对免疫鸡只的保护率均为100%。(本文来源于《广西大学》期刊2007-06-01)

颜其贵,郭万柱,李彬,欧洋,赖维莉[9](2007)在《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SCQ株的仔猪回归试验及病毒在体内的分布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PRRS)是由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PRRSV)引起的猪的一种新的传染性疾病。该病自发现以来已经给各主要养猪国家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损失[1,2]。1998年我们从重庆地区发病猪场的母猪血清中分离到PRRSV-SCQ毒株,经鉴定属美洲型(本文来源于《中国兽医杂志》期刊2007年03期)

杨菊云,陈玉祥,张阳德[10](2005)在《硅纳米颗粒的体内分布及毒性试验》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研究硅纳米颗粒的体内分布及毒性。方法硅纳米粒悬液注射小白鼠96h后,处死,电镜下观察硅纳米粒的全身分布及对血-脑、血-前列腺、血-睾的影响;一次给予最大体积、最大浓度的硅纳米粒悬液腹腔或尾静脉注射小白鼠,观察二周内动物的死亡及毒性反应。结果电镜下可见硅纳米颗粒在脑、肝、心、脾、肺、肾、胃、肠、前列腺、睾丸等器官组织均有分布,且发现大量硅纳米颗粒已进入肝细胞核和少量进入脑神经细胞核内;给予4500ug/鼠腹腔注射,二周后,小鼠体重、食欲、大小便与对照组相比均未见明显异常,无一死亡。结论硅纳米颗粒几无毒性,是有应用前途的基因转染和基因治疗载体之一。(本文来源于《中国医学工程》期刊2005年06期)

体内分布试验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目的:纳米颗粒的低毒性是其在生物利用的先决条件。我们试图开发一种带新型修饰配体即多巯基磺酸甜菜碱聚合物(简称PTSB)的金纳米杆,评价该PTSB-金纳米杆在小鼠体内的组织分布和急性毒性作用,进一步探讨该PTSB-金纳米杆在红外热疗辅助下对裸鼠鼻咽癌移植瘤的治疗作用,从而寻找治疗鼻咽癌的一种新方法。材料和方法:两性离子磺酸甜菜碱(sB)形成聚合物通过多个巯基与金纳米杆牢固结合,构建PTSB-金纳米杆。以ICR小鼠为对象,按最大给药剂量经尾静脉注射给药,在4小时、24小时和48小时叁个时间点观察小鼠体重、血液学及肝肾功能,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ICP-MS)检测小鼠血液和主要脏器的金纳米杆含量,组织病理学分析金纳米杆对脏器是否损伤,透射电镜确认金纳米杆是否进入组织细胞内。以BALB/C裸鼠为对象,不同浓度金纳米杆、两种给药途径和不同近红外线照射时间作为实验处理因素,观察裸鼠鼻咽癌移植瘤的体积变化、肿瘤增殖率、瘤体病理学及透射电镜表现。结果:本实验构建的PTSB-金纳米杆在近红外区有很强烈的光吸收作用,在生理条件下具有很好的稳定性和生物相容性。静脉给药后,ICR小鼠一般状况良好,体重、血液学及肝肾功能与对照组相比无明显异常,ICP-MS检测发现金纳米杆可经血液循环到达各重要脏器,且肝和脾是其主要蓄积器官,脏器病理学显示无明显损伤,透射电镜确认金纳米杆进入肝、脾和肾细胞内,且大多数出现在溶酶体,少数在细胞质、线粒体。裸鼠鼻咽癌抑瘤实验显示,治疗组瘤体缩小,表面皱缩,随着金纳米杆瘤内给药浓度的增加,近红外线照射时间的增长,治疗组的相对肿瘤增殖率呈下降趋势,肿瘤抑制率呈上升趋势。瘤内给药组与静脉注射给药组相比,同一给药浓度下,瘤内组疗效稍差于静脉组。换算成同一给药剂量下,瘤内组的疗效优于静脉组。照射1.5h和4h疗效优于照射0.5h,但1.5h和4h之间对肿瘤抑制率的影响差别不显着。瘤体病理学显示治疗组肿瘤细胞不同程度变性坏死,肿瘤血管发育差,淋巴细胞浸润程度减轻。透射电镜显示金纳米杆进入肿瘤组织,较多的分布在细胞内的溶酶体,部分散在于细胞质,肿瘤细胞可见凋亡。结论:PTSB-金纳米杆合成过程简便,具有很好的稳定性和生物相容性,是应用于肿瘤红外热疗有前景的纳米材料。PTSB-金纳米杆按最大剂量给药后可随血液循环到达各重要脏器,主要蓄积在肝和脾,对小鼠一般状况和脏器不产生毒性作用,认为可安全地应用于抑瘤实验。PTSB-金纳米杆在红外热疗辅助下对裸鼠鼻咽癌移植瘤有抑制作用,同一给药剂量下,瘤内组的疗效优于静脉组。本实验有望为治疗鼻咽癌提供一种可能的新的治疗方法。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体内分布试验论文参考文献

[1].崔洁.鸽源新城疫病毒分离株全基因序列分析及其试验感染动物体内分布研究[D].吉林农业大学.2014

[2].郑怡.一种带新型修饰配体的金纳米杆的组织分布和急性毒性试验及其在红外热疗辅助下对鼻咽癌移植瘤抑制作用的体内研究[D].浙江大学.2014

[3].金明兰,侯继波,郑其升,鲁会军,任静强.兔出血症病毒在豚鼠体内分布及细胞免疫试验[J].江苏农业科学.2013

[4].金明兰,侯继波,郑其升,鲁会军,任静强.兔出血症病毒在小鼠体内分布及免疫试验[J].江苏农业科学.2012

[5].李敏,华桦,赵军宁,鄢良春,杨军.二十五味珊瑚丸大鼠长期毒性试验铜、汞、铅体内分布研究[J].中药药理与临床.2010

[6].高鹏程,储岳峰,赵萍,贺英,逯忠新.副猪嗜血杆菌感染豚鼠试验及在其体内的分布[J].畜牧兽医学报.2009

[7].王浩然,尹荣兰,金宁一,金扩世,郭建顺.重组鸡痘病毒vFV282疫苗株在鸽体内的分布及毒性试验[J].中国兽医学报.2007

[8].董建宝.新城疫病毒广西分离株DNA疫苗的构建、动物免疫试验及体内分布的研究[D].广西大学.2007

[9].颜其贵,郭万柱,李彬,欧洋,赖维莉.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SCQ株的仔猪回归试验及病毒在体内的分布研究[J].中国兽医杂志.2007

[10].杨菊云,陈玉祥,张阳德.硅纳米颗粒的体内分布及毒性试验[J].中国医学工程.2005

标签:;  ;  ;  ;  

体内分布试验论文-崔洁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