嘧啶并论文-曾巧玲,刘鹰翔,李耿,马玉卓

嘧啶并论文-曾巧玲,刘鹰翔,李耿,马玉卓

导读:本文包含了嘧啶并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集落刺激因子-1受体(CSF-1R),分子对接,叁维定量构效关系模型,二氢嘧啶并[4',5-d]嘧啶类衍生物

嘧啶并论文文献综述

曾巧玲,刘鹰翔,李耿,马玉卓[1](2019)在《二氢嘧啶并[4,5-d]嘧啶类衍生物作为集落刺激因子-1受体激酶抑制剂的分子对接和定量构效关系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集落刺激因子-1受体激酶(CSF-1R)属于Ⅲ型受体酪氨酸激酶家族成员,其在调控单核巨噬细胞系中发挥重要作用。CSF-1R及其配体异常表达与肿瘤发展过程密切相关。因此,CSF-1R信号传导可成为抗肿瘤治疗的有吸引力的靶标。本文用比较分子场分析法(Co MFA)和比较分子相似性指数分析法(Co MSIA)研究了54个二氢嘧啶并[4,5-d]嘧啶类CSF-1R激酶抑制剂的叁维定量构效关系(3D-QSAR)。基于配体迭合,Co MFA和Co MSIA模型的交叉验证系数(q~2)分别为0. 725和0. 636,拟合验证系数(r~2)分别为0. 960和0. 958,结果表明这两种模型均具有较好的预测能力。所建模型的等势图能直观反映分子不同取代基对活性的影响,其中立体场和疏水场对活性的贡献较大。通过分子对接研究显示,氨基酸残基Cys666、Asp796在配体和受体结合过程中产生作用,分子对接的结合模式与3D-QSAR得到的结果一致。这些信息为进一步优化CSF-1R激酶抑制剂提供了理论基础。(本文来源于《化学通报》期刊2019年10期)

温倩雯,黎勇,苏正颖,万丽[2](2019)在《4-(5H-嘧啶并[5,4-b]吲哚-2-基-氨基)苯甲酰胺类化合物的设计、合成及抗肿瘤活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设计、合成了19个未见文献报道的4-(5H-嘧啶并[5,4-b]吲哚-2-基-氨基)苯甲酰胺类衍生物,所有化合物结构均经~1H NMR、~(13)C NMR及HRMS确认。采用噻唑蓝(MTT)法测试了目标化合物对人结肠癌细胞(HCT116)、人乳腺癌细胞(MD-MBA-231)、大鼠神经胶质瘤细胞(C6)、人非小细胞肺癌细胞(A549)、人乳腺癌细胞(MCF-7)的体外抗肿瘤活性。所有化合物均表现出较好的抗肿瘤活性,其中5a、5b、5c、5e、5i、5p和5r对多个细胞株的抑制活性为阳性对照药品5-氟尿嘧啶的20~100倍;其中,以5b的抗肿瘤活性最为突出,对肿瘤细胞HCT116、MD-MBA-231、C6、A549、MCF-7的IC_(50)分别为3. 26、3. 06、0. 63、0. 68、2. 32μmol/L。初步研究结果表明,此类化合物对肿瘤细胞增殖有明显抑制作用,为新型抗肿瘤化合物的设计、合成提供了思路。(本文来源于《化学通报》期刊2019年04期)

赵安林[3](2018)在《新型嘧啶并叁唑并嘧啶类衍生物的合成、除草活性及其与小牛胸腺DNA相互作用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嘧啶并叁唑并嘧啶衍生物具有抗菌、抗癌症、抗肿瘤、调节植物生长等生物生理活性,因而其已成为农药、医药、有机化学等领域的研究重点。随着科技的发展以及人类生活水平的提高,因此更迫切的要求开发出绿色无毒农药和医药化合物。本文以取代苯氧乙酰肼作亲核试剂与4-乙氧基亚甲基氨基-5-氰基-2,6-二烷基嘧啶反应,设计、合成了新型的嘧啶并叁唑并嘧啶类衍生物,研究合成的化合物的波普性质和生物活性。具体研究内容如下:1.合成了下列叁个系列总共102个新化合物,并研究了目标化合物的波普性质。其具体类型如下:I:2-(4-对氟苯氧亚甲基)-5-烷基-4,6-二氢-8-烷硫基-10-甲硫基嘧啶并[5,4-e]-1,2,4-叁唑并[1,5-c]嘧啶衍生物(36个)II:2-(3-叁氟甲基苯氧亚甲基)-5-烷基-4,6-二氢-8-烷硫基-10-甲硫基嘧啶并[5,4-e]-1,2,4-叁唑并[1,5-c]嘧啶衍生物(48个)III:2-(取代苯氧亚甲基)-5-烷基-4,6-二氢-8-正戊硫基-10-甲硫基嘧啶并[5,4-e]-1,2,4-叁唑并[1,5-c]嘧啶衍生物(18个)2.对所合成的化合物进行了初步的除草活性实验,通过实验发现了一批具有较高的除草活性化合物,并对目标化合物的除草活性与结构的关系进行了研究。挑选其中一些化合物对黄瓜进行IC50的测试。3.嘧啶并叁唑并嘧啶类衍生物与小牛胸腺DNA相互作用的研究(本文来源于《江西师范大学》期刊2018-05-01)

李唯,周峰,陈婉清,周有骏[4](2017)在《N-3,4,6,7-四氢-2H-取代嘧啶并[1,6-c]喹唑啉-2-烯胺类衍生物的合成及其体外抗肿瘤活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合成N-3,4,6,7-四氢-2H-取代嘧啶并[1,6-c]喹唑啉-2-烯胺类衍生物,并对其进行体外抗肿瘤活性研究。方法以4,6-二氯嘧啶和6-氨基-1,4-苯并二氧杂环为起始原料,经过氨化、Suzuki偶联、缩合反应和环合反应合成一系列N-3,4,6,7-四氢-2H-取代嘧啶并[1,6-c]喹唑啉-2-烯胺类化合物,并采用MTT法对其体外肿瘤活性进行研究。结果设计并合成了18个目标化合物,结构经~1H-NMR和MS确证。活性测试结果显示多个目标化合物抗肿瘤活性与阳性对照药索拉非尼相近。结论发现了一类全新结构的骨架分子,目标化合物具有较强的抗肿瘤活性,为新型抗肿瘤化合物的设计与合成提供思路。(本文来源于《现代药物与临床》期刊2017年07期)

周皓,车鑫,鲍国臣,王娜,柏旭[5](2016)在《嘧啶并二氮类化合物作为L3MBTL3抑制剂的设计、合成与构效关系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组蛋白甲基化是表观遗传学的标志之一,其调节紊乱与许多疾病有联系.恶性脑瘤域(MBT)家族蛋白是一类能够识别组蛋白赖氨酸甲基化信号的蛋白,L3MBTL3是该家族中代表性的蛋白之一,它与染色质转录抑制、造血功能、肿瘤形成等都有关系.开发L3MBTL3小分子抑制剂可以辅助阐明其生物学作用和验证其靶点成药性.首先通过筛选嘧啶并二氮化合物库,得到了L3MBTL3的活性化合物1,接着按照已报道L3MBTL3抑制剂的结构特点进行构效关系研究,最终得到了四个IC_(50)值小于1μmol·L~(-1)新颖的L3MBTL3抑制剂.(本文来源于《有机化学》期刊2016年12期)

周皓,车鑫,彭丽,王娜,柏旭[6](2016)在《嘧啶并嘧啶酮类化合物作为L3MBTL1选择性络合剂的设计与合成》一文中研究指出用嘧啶并嘧啶酮替换Lethal 3 malignant brain tumor 1(L3MBTL1)小分子络合剂UNC669分子中的芳香部分,合成了一系列嘧啶并嘧啶酮类化合物.采用同质邻近发光放大法(Alpha Screen)测试了其活性,得到IC50值为1.21μmol/L的化合物8a;通过对其5位基团进行改造,最终获得了3个选择性L3MBTL1络合剂8g,8o与8p,它们仅对L3MBTL1有活性,对其同源蛋白L3MBTL3在内的其它甲基化识别蛋白则无活性.(本文来源于《高等学校化学学报》期刊2016年07期)

熊更明[7](2016)在《嘧啶并叁唑并嘧啶类衍生物的合成及其除草活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嘧啶类化合物和叁唑类化合物具有较显着的生物活性,已开发出的许多杀虫剂、杀菌剂、除草剂、抗肿瘤、消炎剂等,因而其已成为农药、化妆品和医药等领域的研究热点。并取得越来越多的良好成果。随着科技的发展和人们生活的需要,迫切要求开发出更加优良的农药和医药化合物。依据亚结构连接法,本文通过嘧啶胺作为中间体,设计出一个包含嘧啶环和叁唑环两个活性结构于一体的新型杂环化合物,并研究了该骨架化合物的波谱性质和除草活性。本文具体研究内容如下:本文共合成了63个化合物,并做了核磁,红外,高分辨等表征。Ⅰ:2-烷硫基-4-氨基-6-甲硫基-5-[3-取代苯氧亚甲基-1H-1,2,4-叁唑]-嘧啶衍生物(9个)Ⅱ:2-取代苯氧亚甲基-5-烷基-4,6-二氢-8-烷硫基-10-甲硫基嘧啶并[5,4-e]-1,2,4-叁唑并[1,5-c]嘧啶(54个)对所合成的新化合物进行了初步的除草活性测试。通过测试发现一批具有较高除草活性的先导化合物,并对这些化合物的构效关系进行了研究。(本文来源于《江西师范大学》期刊2016-06-01)

闫梦彤[8](2016)在《嘧啶并[4,5-b]吲哚类衍生物的合成及其对尾加压素Ⅱ的作用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尾加压素Ⅱ(UⅡ)是一种从鱼的尾垂腺中分离得到的环状肽,是一种神经功能性肽类,其作用是使鱼的平滑肌产生收缩和舒张的作用。UⅡ作为一种血管收缩性最强肽,具有强烈的促VSMC丝裂作用,在心血管系统中发挥重要作用,参与AS,高血压,心肌病等心血管疾病的发生发展过程。因此,对UⅡ抑制剂的研究有重要治疗意义。UⅡ的非肽类配体是近年的研究热点,设计合成新的非肽类抑制剂是较为前沿的研究方向。本研究通过以邻氟硝基苯和氰基乙酸乙酯为主要原料合成四个嘧啶并[4,5-b]吲哚类衍生物,分别命名为PI-01,PI-02,PI-03和PI-04。经过分析解谱可以确定四种化合物的分子结构,并分别测定其熔点,作为UⅡ非肽类抑制剂。探索四种新和成的化合物对VSMC的刺激作用,即判定四种化合物的细胞毒性,MTT法分别测定PI-01,PI-02,PI-03,PI-04对VSMC的抑制作用,并分别计算出抑制率并IC50。结果发现,PI-01和PI-03主要是能显着抑制细胞增殖,而PI-02和PI-04则表现为显着促进细胞增殖作用,所以仅判断出PI-01和PI-03的IC50,分别为>10-5mol/L,和>10-7mol/L。通过结果分析,PI-01所产生的细胞抑制作用有剂量依赖性,随着浓度增加增加,而PI-03随着浓度增加,对细胞抑制率先增高再降低。因此,选用PI-01作为主要研究化合物。MTT法测定PI-01对UⅡ刺激VSMC的抑制作用。设立:正常组;模型组,给予浓度为10-8mol/L的UⅡ;给药组,同时给予同浓度UⅡ,作用40min后,给药组及药品对照组加入10-7mol/L、10-8mol/L、10-9mol/L的PI-01,结果叁种浓度下的化合物均对UII产生抑制作用,这种抑制作用随浓度的增加而增大。以上结果由流式细胞术进一步分析细胞周期进行佐证。细胞共设四组,空白组、模型组(UⅡ组)、给药组(UⅡ+PI-01组)和药品对照组(PI-01组)。通过碘化丙啶(PI)将细胞核染色而进行细胞周期测定。结果显示,模型组与正常组相比,S期明显上升,G2/M比降低,表明细胞多处于有死分裂期,同时证明UⅡ能刺激正常细胞增殖,造模成功;给药组与模型组对比,S期有所下降,G2/M上升,表明10-8mol/L PI-01可以拮抗UⅡ的作用,是通过抑制了细胞有丝分裂后期来达到抑制细胞分裂的作用。选用10-8mol/L PI-01可以得到良好的抑制UⅡ刺激VSMC增殖的作用,同时该浓度PI-01对正常细胞抑制作用最低,故可以选10-8mol/L浓度来进行PI-01抑制UⅡ刺激VSMC增殖作用的机制研究。分析新合成的PI-01对UⅡ的抑制作用是否由Notch信号通路介导。Real-time PCR检测人VSMC Notch1、Notch2、Notch3、Notch4的表达水平,UⅡ的作用是抑制Notch信号通路的表达,而PI-01的作用是抑制UⅡ的作用,促进Notch的表达。其中,PI-01可以促进Notch1的表达,但促进水平未达到正常细胞水平;PI-01对Notch2的促进作用也较为明显;PI-01对Notch3和Notch4的促进作用甚至高于正常水平,根据药效学研究证明PI的作用是有效的。PI-01对四种Notch信号的作用相对一致,有一定的研究价值。由此得出结论,UⅡ促进细胞增殖作用可能有Notch信号参与,而由UⅡ诱导的促进细胞增殖的作用可被PI-01所阻断。(本文来源于《吉林大学》期刊2016-05-01)

乔向勇[9](2016)在《吴茱萸碱及嘧啶并四环二氮卓的化学合成》一文中研究指出在有机化学和药物化学研究中,一项重要的研究课题为研发合成杂环化合物方法,随着研究的进展,研究者们将目光投向了吴茱萸碱类化合物。重点论述了吴茱萸碱和嘧啶并四环二氮卓的化学合成。(本文来源于《化工设计通讯》期刊2016年03期)

刘明星,史大昕,李加荣[10](2014)在《氮杂卡宾辅助——锅法合成嘧啶并嘧啶酮》一文中研究指出嘧啶类化合物广泛存在于天然产物中,并具有良好的生物活性[1],在抗炎、抗肿瘤等方面显示出优良活性[2]。课题组前期发现了具有普适性的PDF转化[3],本文将该转化进行拓展,并成功应用到一锅多组分合成嘧啶并嘧啶酮,即采用乙氧基亚甲基丙二腈、脒、酮为原料,在氮杂卡宾辅助下合成嘧啶并嘧啶酮。已合成了19种化合物,并经过红外、核磁氢谱、碳谱、质谱、元素分析等表征。(本文来源于《中国化学会第29届学术年会摘要集——第07分会:有机化学》期刊2014-08-04)

嘧啶并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设计、合成了19个未见文献报道的4-(5H-嘧啶并[5,4-b]吲哚-2-基-氨基)苯甲酰胺类衍生物,所有化合物结构均经~1H NMR、~(13)C NMR及HRMS确认。采用噻唑蓝(MTT)法测试了目标化合物对人结肠癌细胞(HCT116)、人乳腺癌细胞(MD-MBA-231)、大鼠神经胶质瘤细胞(C6)、人非小细胞肺癌细胞(A549)、人乳腺癌细胞(MCF-7)的体外抗肿瘤活性。所有化合物均表现出较好的抗肿瘤活性,其中5a、5b、5c、5e、5i、5p和5r对多个细胞株的抑制活性为阳性对照药品5-氟尿嘧啶的20~100倍;其中,以5b的抗肿瘤活性最为突出,对肿瘤细胞HCT116、MD-MBA-231、C6、A549、MCF-7的IC_(50)分别为3. 26、3. 06、0. 63、0. 68、2. 32μmol/L。初步研究结果表明,此类化合物对肿瘤细胞增殖有明显抑制作用,为新型抗肿瘤化合物的设计、合成提供了思路。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嘧啶并论文参考文献

[1].曾巧玲,刘鹰翔,李耿,马玉卓.二氢嘧啶并[4,5-d]嘧啶类衍生物作为集落刺激因子-1受体激酶抑制剂的分子对接和定量构效关系研究[J].化学通报.2019

[2].温倩雯,黎勇,苏正颖,万丽.4-(5H-嘧啶并[5,4-b]吲哚-2-基-氨基)苯甲酰胺类化合物的设计、合成及抗肿瘤活性研究[J].化学通报.2019

[3].赵安林.新型嘧啶并叁唑并嘧啶类衍生物的合成、除草活性及其与小牛胸腺DNA相互作用的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18

[4].李唯,周峰,陈婉清,周有骏.N-3,4,6,7-四氢-2H-取代嘧啶并[1,6-c]喹唑啉-2-烯胺类衍生物的合成及其体外抗肿瘤活性研究[J].现代药物与临床.2017

[5].周皓,车鑫,鲍国臣,王娜,柏旭.嘧啶并二氮类化合物作为L3MBTL3抑制剂的设计、合成与构效关系研究[J].有机化学.2016

[6].周皓,车鑫,彭丽,王娜,柏旭.嘧啶并嘧啶酮类化合物作为L3MBTL1选择性络合剂的设计与合成[J].高等学校化学学报.2016

[7].熊更明.嘧啶并叁唑并嘧啶类衍生物的合成及其除草活性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16

[8].闫梦彤.嘧啶并[4,5-b]吲哚类衍生物的合成及其对尾加压素Ⅱ的作用研究[D].吉林大学.2016

[9].乔向勇.吴茱萸碱及嘧啶并四环二氮卓的化学合成[J].化工设计通讯.2016

[10].刘明星,史大昕,李加荣.氮杂卡宾辅助——锅法合成嘧啶并嘧啶酮[C].中国化学会第29届学术年会摘要集——第07分会:有机化学.2014

标签:;  ;  ;  ;  ;  

嘧啶并论文-曾巧玲,刘鹰翔,李耿,马玉卓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