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对铁路列车调度工作性质浅析

浅谈对铁路列车调度工作性质浅析

哈尔滨铁路局调度所黑龙江哈尔滨150000

摘要:随着铁路调度指挥系统信息化的发展,列车调度员(以下简称“列调”)的作业模式已经从“一人一图、一笔一尺”演变为“一人一机”,人机结合的方式在提高运输效率、扩大运输能力等方面发挥着显著作用。可以说,机器设备的运转状态是列调正常工作的前提和保障,列调的工作质量则关系到铁路运输的安全和效益。因此,本文对铁路列车调度工作性质进行分析。

关键词:铁路;列车调度;工作;性质

前言

列车调度系统可靠性是指列车调度系统在一定的工作条件和一定的时间内,通过对运输流的有效的管理与组织,使铁路运输系统中运输流不间断性运行的工作能力,或者说是兑现日(班)计划运输流的工作能力。

1列车调度系统可靠性与铁路运输调度系统可靠性关系

铁路运输调度系统除列车调度子系统之外,还有计划、货运、客运、特运、施工、机车、车辆、供电、工务、电务等子系统。列车调度子系统要处理来自铁路运输调度系统各个子系统的各种信息流,同时列车调度子系统产生的信息流也会传递给各个子系统。列车调度系统可靠性出现降低或者失效,直接影响到整个铁路运输调度系统的运作,整个铁路运输调度系统可靠性会大大降低甚至失效。所以列车调度系统可靠性在整个铁路运输调度系统中起着关键的作用。

2列车调度系统人员可靠性的影响因素

2.1生物节律

铁路调度系统结构复杂,人员数目多,况且多数人员都是日勤和夜班轮换作业,实际工作中有的作业人员遇到复杂问题不能冷静分析,沉着应对,而足表现的手忙脚乱,不知所措,尤其在非正常情况下,这些问题就显得更加突出。

2.2疲劳作业

疲劳是指在作业过程中连续不断消耗能最产生一系列生理和心理变化而引起作业能力下降的现象。人在疲劳时,会出现身体不适,头晕、头痛、困倦,控制意志能力降低,注意力涣散,信心不足,工作能力下降,动作不准确,反应迟钝等情况。

2.3信息误差

在调度系统中,信息沟通的不彻底或误差对系统的可靠性同样有重要的影响。由于这一系统信息交换比较频繁,所以,必须确保信息传递的准确性、及时性。如果在沟通的任何一个环节上出现了问题,那后果是不堪设想的。在实际上作中,经常出现的问题是表达不清楚、错误的解释、同化信息等等。

2.4责任心问题

作业人员责任心不强,作业中精力不集中,缺乏对安全的敏感性和警惕性。这一点在一些基层车站表现突出,车站作为调度系统的最底层,是最为重要的一层。如果车站作业人员传递各种信息不及时,或是漏传、错传,将会直接影响整个系统的可靠性。

2.5业务素质

调度系统是多工种协同作业,人员业务水平参差不齐,这对系统的可靠性影响很大。调度系统中有的调度员从事本职工作多年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处理一些突发问题轻车熟路,然而有的却是新职人员,他们刚从事本职工作,经验少,缺乏问题的预见性,处理突发事件手忙脚乱,力不从心。此类人员往往是事故的多发点。

3列车调度系统可靠性及其策略分析

列车运行调整计划即阶段计划是列车调度员根据阶段计划开始时间至计划结束时间内根据区段设备的状态、列车运行、机车运用等相对确定的信息,按照期望的目标制定的区段列车运行工作组织计划。列车运行调整的目的是使列车在调度区段内的运行尽量符合基本运行图或日(班)计划。可见,列车运行调整计划是完成铁路运输任务的保障,在整个运输生产活动中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列车运行调整问题本质上属于一类特殊的调度问题,实质上就是处理列车与车站、列车与区间及列车之间的关系,规定列车占用区间和占线的合理时机。调度员下达阶段计划给车站,车站应全力组织实施阶段计划,但实际中由于各种原因,使得在实施阶段计划过程出现偏差。这些偏差的大小与列车种类、运输流的强度和密度,技术设备和机车车辆的可靠性有关。作为列车调度员,为了提高列车运行调整计划的可靠性,需要做到以下几点:

(1)在值班主任(副主任)、行调主任(副主任)的领导下,负责本调度区段列车指挥调整工作,组织实现日班计划确定的各项运输任务。

(2)牢固树立“安全第一”的思想,积极组织所辖区段各站段有关人员,严格按章作业,实现安全生产。

(3)坚持集中统一指挥,严格遵守调度纪律,听从领导指示,服从上级调度指挥。认真贯彻“先客后货、先跨局后管内”的原则,正确及时编制列车运行调整计划,准确地向编组站、区段站下达列车到发计划加强邻台间的联系,确保运输畅通,实现分界口列车交接计划兑现。

(4)及时编制、下达和组织实现三、四小时列车运行调整计划,掌握班计划中的列车接续及机车交路,充分利用通过能力和运输设备,挖潜提效,大力组织晚点列车恢复正点,努力提高正点率。

(5)正确及时地发布行车指挥有关的调度命令和口头指示,调度命令发布须严格按《调规》要求,严禁简化调度命令发布程序。

(6)及时、正确地处理各类行车事故,组织好事故救援,尽快恢复正常行车,降低事故影响,并及时向值班主任报告。

(7)对专运、军运、重点、超限列车要重点组织,确保安全正点。加强旅客列车调整,及时了解旅客列车运行情况,遇有晚点时,应积极组织有关人员尽快恢复正点。

(8)掌握机车乘务员的劳动时间,及时勾画机车交路,对摘挂列车重点组织,根据各站甩挂作业情况,均衡车站作业时间,防止乘务员超劳。

(9)按时召开小型电话会议,布置工作重点及安全注意事项。阶段性收取和预计车站站存车情况并及时汇报计划调度员。

(10)检查编组站、区段站及始发站的列车到开情况,指导所辖车站保证不间断接发列车。

(11)按时提供编制日班计划的资料。

(12)深入现场,熟悉有关站、段技术设备、作业过程、各项技术作业标准和各站接发列车有关规定。

(13)CTC区段的列车调度员还应负责车站接发车进路的设置。指挥助理调度员通过CTC系统正确操纵所辖区段内各站信号设备,指挥助理调度员及时、正确地拟写调度命令(行车凭证),并进行检查确认。

(14)准确、及时、清楚、完整地填写调度图表和台帐;正确运用计算机列车调度指挥系统。

(15)按时完成领导布置的临时任务。调度命令的使用对运输安全起到了保障作用,但同时也增加了一些不可靠因素,在运输组织过程中应尽量消除这些不利因素,以确保系统安全稳定。列车调度员通过TDCS,CTC设备发布或转发调度命令给车站值班员、机车乘务员、运转车长、施工领导人等。在CTCS-2/3运行区段,还要发布列控限速调度命令给相应的列控中心。由于设备原因,调度命令存在转发的情况,由于调度命令出现了两次传递,信息流传递的可靠性会降低。转发对象主要包括机车乘务员、施工领导人、卸料负责人等。其中最容易出现传递失效的是转发机车乘务员环节。

结论

在现有的调度工作性质下,繁忙干线与否、客车对数多少、车站间距大小、放行货车密度等都是配置工作量的重要指标,在不断完善各项规章制度的同时,还要特别考虑到在紧急情况下人的应对能力,才能使工作效能达到最大化,确保安全生产万无一失。

参考文献

[1]刘勋章.分局列车调度系统的组织与实施[J].铁路计算机应用.2003(11):89-89.

[2]李剑锋.新型无线列车调度系统开发成功[J].煤矿机械.2002(08):90-90.

[3]张其亮,陈永生.单线列车调度问题的双向阻塞车间调度模型及其粒子群求解算法[J].计算机科学.2013(12):56-56.

[4]訾学博,张大千,崔建国.无线列车调度实现数据话音同传[J].沈阳航空工业学院学报.2006(04):12-12.

标签:;  ;  ;  

浅谈对铁路列车调度工作性质浅析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