密钥保护论文-杨亚涛,韩新光,黄洁润,赵阳

密钥保护论文-杨亚涛,韩新光,黄洁润,赵阳

导读:本文包含了密钥保护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隐私保护,承诺机制,格,双向认证

密钥保护论文文献综述

杨亚涛,韩新光,黄洁润,赵阳[1](2019)在《基于RLWE支持身份隐私保护的双向认证密钥协商协议》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解决执行认证密钥交换协议时通信双方身份隐私保护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C类承诺机制的抗量子攻击的双向认证密钥协商协议。该协议通过C类承诺函数隐藏通信双方的真实身份信息,并基于RLWE困难问题,在保障身份匿名的前提下,通过2轮的消息交互不仅完成了双向身份认证,而且保证了传输消息的完整性,并协商出共享会话密钥。经过分析,在协议执行效率上,完成匿名的双向认证与密钥协商只需2轮的消息传输,与Ding等的协议对比,公钥长度缩短近50%;在安全性上,所提协议能够抵抗伪造、重放、密钥复制和中间人攻击。所提协议在eCK模型下满足可证明安全性,同时所提协议基于格上的RLWE困难问题,可抵抗量子计算攻击。(本文来源于《通信学报》期刊2019年11期)

沈楠,李瑞琪,贾春福,袁科[2](2019)在《基于密钥协商和身份匿名技术的社交发现隐私保护方案》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移动社交网络中用户进行属性匹配时,服务器与用户可能会搜集查询用户的属性信息,恶意的攻击者可能发起中间人攻击、重放攻击和伪造身份攻击等问题,提出一种基于密钥协商和身份匿名技术的社交发现隐私保护方案。在该方案中,身份通过系统认证的查询用户与响应用户,基于查询用户随机选定的不可逆哈希函数与随机数,生成各自的属性哈希值集;服务器负责计算所有响应用户与查询用户的属性匹配值,根据值的大小向查询用户推荐好友。系统合法用户查询匹配过程中以及建立好友关系之后的保密通信使用的私钥,基于迪菲–赫尔曼密钥协商技术,经由服务器保密传输公开参数而生成,但对服务器保密。安全分析表明,该方案能够防止系统用户隐私信息泄露,进而保障了其身份的匿名性。同时,基于jPBC密码算法库在MyEclipse平台上对方案进行仿真实现,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案在减轻用户计算与通信负担方面比同类方案更加有效。(本文来源于《工程科学与技术》期刊2019年06期)

高建,王立城,余梦月,庞建民,宋国瑞[3](2019)在《基于组合密钥的智能电网多源数据安全保护》一文中研究指出电力通信网是电力系统的重要基础设施,部署了数量庞大、分布广泛的各类业务和通信终端,其数据安全关系着整个电网的安全稳定运行。为避免因密钥不足而无法安全交换信息的情况,提出基于密钥的分片组合技术。可实现有限密钥的扩展,解决多节点多业务需要大量密钥的问题。首先,根据不同条件获得分片方案,把一个密钥分成若干个互不相同的子密钥片,然后把这些密钥分片组合生成新的密钥,分配给系统中的不同终端。生成的大量组合密钥有利于密钥更新,可以保证数据业务"一次一密",有效增强通信系统抗破坏和入侵的能力。通过分析计算,进一步验证了该方法在利用有限密钥实现大量终端业务密钥实时更新中的有效性,有利于提高数据保密通信能力。(本文来源于《电力通信技术研究及应用》期刊2019-10-23)

李向锋[4](2019)在《云端协同密钥保护机制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现代密码学的一个基本原则是:一切秘密寓于密钥之中.密码算法是可以公开的,密钥则必须绝对保密,这样才能确保密码和其保护信息的安全.通过对数字签名密钥保护机制的演变历史的回顾,分析了这些密钥保护机制的安全性特点,重点介绍了近年来出现的云端协同密钥保护机制,介绍了云端协同密钥保护相关的研究进展、产业实践,并分析了云端协同密钥保护机制的技术特点、安全性、适用场景以及将来的发展趋势,分析了云端协同密钥保护机制的应用价值和对密码行业发展的影响.(本文来源于《信息安全研究》期刊2019年10期)

高建,王立城,余梦月,庞建民,宋国瑞[5](2019)在《基于组合密钥的智能电网多源数据安全保护》一文中研究指出电力通信网是电力系统的重要基础设施,部署了数量庞大、分布广泛的各类业务终端、通信终端,其数据安全关系着整个电网的安全稳定运行。对于点多面广、环境开放的各类终端,安全防护措施相对薄弱。并且攻击者能够通过终端迂回攻击主站,造成更大范围的安全威胁。传统密码学的安全性基于数学算法的计算复杂度,随着分布式计算和量子计算机的愈加成熟,已不能保证密钥的绝对安全性。适应室外充电站、站所终端DTU、配变终端TTU、馈线终端FTU、智能电表等终端特点,从而实现点多面广的智能配用电、分布式能源接入的终端数据安全传输的广泛应用,针对配用电终端所需的大量密钥需求,更安全、高效、可靠地响应业务安全的需求,具有重要实用价值。提出一种适用于配用电业务的密钥分片组合应用方法,方案是利用初始密钥作为种子密钥,通过分片和组合技术,将这些种子密钥映射成大量的对称密钥,以实现大量终端的数据加密通信,弥补密钥生成分发速率较低的缺陷,满足点多面广的配用电终端所需的大量高安全性密钥的需求。首先进行密钥分片,方法是把一个密钥分成m个不同的片组,称为m个子密钥,设定共有n个密钥,经分片后形成的子密钥资源数量L=mn。然后把这些片或片组的子密钥进行唯一标识,用于密钥的组合从而生成对应的密钥。密钥分片方式可采用两段至多段的方式,优选地采用两段或叁段的方式。通过密钥因子矩阵依次随机从集合R中选取与分片数量对应的没有重复的元素,组合生成密钥。密钥因子矩阵的元素可由服务器采用硬件随机数发生器生成方法或软件系统的伪随机数产生Hash函数生成,密钥因子矩阵TK表示。矩阵的行表示组合密钥的每一段包含的密钥变量,矩阵的列表示组合密钥的段数,设矩阵为i行j列的密钥因子矩阵,i=mn,j=m,i行是从子密钥集合中选取的有效子密钥,j列表示组合密钥运算的段数。用Hash函数将密钥片标识映射成矩阵的行和列,再提取矩阵的行与列所对应的密钥因子来进行组合,即生成相对应的密钥。针对配用电终端数量大、分布广的特点,提出一种基于组合密钥的密钥生成技术。该方案采用初始密钥作为种子密钥,以较少密钥组合大量相异的密钥,解决密钥有限和大量终端需求数量的问题,保障终端设备都能共享足够的安全密钥。由于采用了组合的思想来实现对称密钥的一次一变,具有良好的安全优势,可对种子密钥进行有效的保护。密钥因子矩阵经过组合产生大量的共享密钥,从而使得较小的存储空间可存储大量的密钥,有利于降低大量密钥所需的存储空间受限问题,具有应用简单、可扩展性好的特征,适用于点多面广的大规模配用电终端网络。(本文来源于《生态互联 数字电力——2019电力行业信息化年会论文集》期刊2019-09-07)

谭良,王闪,宋敏,舒红梅[6](2019)在《一种基于影子页表+的软件型vTPM密钥秘密信息保护方案》一文中研究指出由于TPM是一块资源受限的硬件芯片,在可信虚拟平台上所有用户虚拟机都通过共享TPM方式来实现可信计算的功能是不现实的.因此,当前不少虚拟平台在对TPM虚拟化时采用软件仿真方式,但现有虚拟机环境中的许多恶意攻击均能窃取和破坏此类vTPM运行时的密钥秘密信息,特别在全虚拟化和硬件虚拟化平台环境中,整个虚拟机均处于VMM的用户空间中, vTPM的密钥秘密信息更容易遭到攻击,这将严重影响虚拟机和vTPM的安全.为此,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影子页表+的软件型vTPM密钥秘密信息保护方案.该方案主要是在全虚拟化或硬件虚拟化平台中通过新增影子页表管理模块MMU-vTPM来保护vTPM的密钥秘密信息,该管理模块通过对vTPM密钥私有内存页表的访问控制来阻止其他进程非法访问和破坏vTPM密钥秘密信息私有内存.而且为了防止恶意用户对MMU-vTPM模块进行篡改,采用TPM的静态度量机制和动态度量机制对该模块进行完整性保护.最后,基于Xen实现了该方案.测试结果表明,该方案能够在保证vTPM的vEK和v SRK等关键密钥秘密信息的安全性,而且不会带来严重的性能损失.(本文来源于《密码学报》期刊2019年03期)

吴海云,王良民[7](2019)在《车联网中面向服务的隐私保护群密钥管理方案》一文中研究指出现有的采用密钥树结构的群密钥管理方案在降低群密钥管理开销方面不彻底,且没有考虑车辆的身份隐私.笔者提出一个面向服务的隐私保护群密钥管理方案,利用车辆假名绑定服务保护身份隐私,基于中国剩余定理设计群密钥因子,使服务群的成员能以一个模运算获得群密钥.对其进行分析表明:笔者方案比经典方案具有更高的安全性、较少的计算和通信开销.(本文来源于《安徽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19年01期)

陈瑞兰,毕美华,付小松,卓先好,杨国伟[8](2018)在《OFDM-PON系统中基于混沌映射的密钥保护和PAPR降低的加密算法》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正交频分复用-无源光网络(OFDM-PON)传输系统中的数据安全与高峰均功率比(PAPR)问题,提出一种基于混沌映射的PAPR降低与数据加密算法。该加密算法,首先利用拉格朗日多项式隐藏混沌映射初值实现密钥保护;然后,利用混沌映射生成二值序列,通过正向异或与反向异或对明文进行加密得到动态密文,以抵抗选择明文攻击;最后,采用混沌加密的恒包络零自相关(CAZAC)矩阵与OFDM符号相乘降低PAPR。实验结果表明,该加密算法可实现密钥的隐藏,且生成的动态密文能够有效抵抗选择明文攻击。同时,相较于普通的OFDM-PON系统,该算法能够实现~2.4dB(PAPR=10-3)的PAPR降低与~1dB(BER=10-3)的接收灵敏度提升,进一步提升了传输性能。(本文来源于《光电子·激光》期刊2018年11期)

罗恩韬,陈淑红,王文博,张少波,PINIAL,Khan-butt[9](2018)在《移动社交网络多密钥混淆的交友隐私保护方案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在移动社交网络中,为保证交友匹配过程中用户的隐私,提出多密钥混淆隐私保护方案.利用代理重加密技术,对用户密钥密文进行重新加密,实现了以扩充交友访问策略条件的交友匹配,并保证密文转换过程中用户的隐私不被泄露;利用随机密文组件加密技术,实现了对真实明文对应加密文件的信息隐藏,提高了攻击者的破解难度;利用数据摘要签名技术,解决了以往方案未考虑的多加密文件对应的文件解密问题.安全和实验分析表明,本文方案可以达到CPA(Chosen Plaintext Attack)安全,可以保证交友用户的隐私不被泄露,并且比既有的方案更有效.(本文来源于《电子学报》期刊2018年09期)

刘熙胖,廖正赟,卫志刚[10](2018)在《面向物联网信息安全保护的轻量化密钥体系设计》一文中研究指出物联网的高速发展影响并改变着人们的生活、工作方式,同时现实的需求也促进着物联网技术的快速发展.针对物联网高容量、网络?终端设备复杂、低功耗、终端设备计算能力有限等特点,轻量化、微型化成为满足物联网安全体系、密钥管理方案等设计的基本要求.对于面向物联网的轻量化密钥管理方案设计,传统基于数字证书和PKI体系实现身份认证和密钥协商的方案,在物联网应用场景下并不适合,复杂的交互过程及数字证书交换认证模式,会消耗大量的计算和网络资源.因此,基于国有密码算法,以对称算法密钥实现终端设备端认证、会话密钥协商、数据加?解密服务,以非对称算法密钥实现密钥交换及导入保护,在保证系统安全的情况下,面向物联网的轻量化应用场景,实现体系化的密钥管理方案,满足物联网环境下密钥管理性能指标及功能需求.(本文来源于《信息安全研究》期刊2018年09期)

密钥保护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针对移动社交网络中用户进行属性匹配时,服务器与用户可能会搜集查询用户的属性信息,恶意的攻击者可能发起中间人攻击、重放攻击和伪造身份攻击等问题,提出一种基于密钥协商和身份匿名技术的社交发现隐私保护方案。在该方案中,身份通过系统认证的查询用户与响应用户,基于查询用户随机选定的不可逆哈希函数与随机数,生成各自的属性哈希值集;服务器负责计算所有响应用户与查询用户的属性匹配值,根据值的大小向查询用户推荐好友。系统合法用户查询匹配过程中以及建立好友关系之后的保密通信使用的私钥,基于迪菲–赫尔曼密钥协商技术,经由服务器保密传输公开参数而生成,但对服务器保密。安全分析表明,该方案能够防止系统用户隐私信息泄露,进而保障了其身份的匿名性。同时,基于jPBC密码算法库在MyEclipse平台上对方案进行仿真实现,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案在减轻用户计算与通信负担方面比同类方案更加有效。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密钥保护论文参考文献

[1].杨亚涛,韩新光,黄洁润,赵阳.基于RLWE支持身份隐私保护的双向认证密钥协商协议[J].通信学报.2019

[2].沈楠,李瑞琪,贾春福,袁科.基于密钥协商和身份匿名技术的社交发现隐私保护方案[J].工程科学与技术.2019

[3].高建,王立城,余梦月,庞建民,宋国瑞.基于组合密钥的智能电网多源数据安全保护[C].电力通信技术研究及应用.2019

[4].李向锋.云端协同密钥保护机制的研究[J].信息安全研究.2019

[5].高建,王立城,余梦月,庞建民,宋国瑞.基于组合密钥的智能电网多源数据安全保护[C].生态互联数字电力——2019电力行业信息化年会论文集.2019

[6].谭良,王闪,宋敏,舒红梅.一种基于影子页表+的软件型vTPM密钥秘密信息保护方案[J].密码学报.2019

[7].吴海云,王良民.车联网中面向服务的隐私保护群密钥管理方案[J].安徽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9

[8].陈瑞兰,毕美华,付小松,卓先好,杨国伟.OFDM-PON系统中基于混沌映射的密钥保护和PAPR降低的加密算法[J].光电子·激光.2018

[9].罗恩韬,陈淑红,王文博,张少波,PINIAL,Khan-butt.移动社交网络多密钥混淆的交友隐私保护方案研究[J].电子学报.2018

[10].刘熙胖,廖正赟,卫志刚.面向物联网信息安全保护的轻量化密钥体系设计[J].信息安全研究.2018

标签:;  ;  ;  ;  

密钥保护论文-杨亚涛,韩新光,黄洁润,赵阳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