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属铁氰化物论文-陈慕涵,叶群,蒋绍松,邵敏,金次

金属铁氰化物论文-陈慕涵,叶群,蒋绍松,邵敏,金次

导读:本文包含了金属铁氰化物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环境工程学,硅胶,季铵化,金属氰化物

金属铁氰化物论文文献综述

陈慕涵,叶群,蒋绍松,邵敏,金次[1](2019)在《季铵盐功能化硅胶吸附金属氰化物性能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制备了聚叁乙基苄基氯化铵-甲基丙烯酰氧硅胶(QPS-SiO_2),用于环境水样中有毒金属氰化物的去除及贵金属Pd (Ⅱ)离子的回收,采用静态法研究了QPS-SiO_2对金属氰化物的吸附性能,在最佳条件下,金属氰化物混合液中绝大多数的Pd (CN)_4~(2-),Fe (CN)_6~(3-),Co (CN)_6~(3-)和Cu(CN)_3~(2-)(>96.0%)能同时被QPS-SiO_2吸附,采用两步洗脱法可实现金属氰化物混合液中Pd(Ⅱ)的选择性回收。用扫描电镜(SEM),红外光谱(IR),光电子能谱(XPS),紫外-可见吸收光谱(UV-Vis),N_2吸附-脱附等对QPS-SiO_2的结构和性质进行了表征,QPS-SiO_2吸附Pd(CN)_4~(2-)在60 min即可达到平衡,过程为吸热反应,符合Langmuir等温吸附模型和二级动力学模型。QPS-SiO_2经5次循环Pd (CN)_4~(2-)的回收率大于90.0%,表明QPS-SiO_2吸附剂具有较佳的重复使用性能。机理研究表明QPS-SiO_2吸附金属氰化物为离子交换反应。(本文来源于《2019中国环境科学学会科学技术年会论文集(第二卷)》期刊2019-08-23)

姜蓬博[2](2019)在《碳材料负载钴纳米颗粒及双金属氰化物催化剂的制备与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一直以来,非均相催化剂因可以回收重复利用而受到研究者的广泛关注。本论文分两个部分对不同非均相催化剂的制备方法和催化特性进行了探究。主要内容如下:1、我们通过一步煅烧的方法得到了磁性强且比表面积大的碳材料负载钴纳米颗粒催化剂Co@CPNs并成功应用于糠醛的选择性还原中。研究表明,催化剂在温度为180 ~oC,氢气压力为3 MPa,溶剂为异丙醇时可以实现对糠醛的高转化率和选择性还原。当催化剂应用于催化还原其他醛或者酮时,也表现出良好的催化效果。同时由于该催化剂有着很好的磁性,可以通过外部磁力与溶剂分离从而进行重复利用。其循环能力经过实验发现,在经过四次循环后仍然有着很好的催化活性。2、以二氧化碳为原料生产必要的化工产品仍然有着很大的挑战。在此,我们通过水热法一步合成多酸催化剂并成功的应用于二氧化碳与环氧化合物合成环碳酸酯反应。经过对实验条件的探究,最终在温度为100 ~oC,二氧化碳压力为1 atm,无需溶剂参与的条件下实现了转化率和选择性都在99%的良好效果。同时还进行了动力学和热力学测试,对催化剂的催化机理进行了进一步的探究。经过循环实验探究,催化剂在经过五次重复利用后仍然保持较好的催化效果,有着很好的循环利用性。(本文来源于《兰州大学》期刊2019-05-01)

洪海梅[3](2019)在《Pd负载双金属氰化物高收率催化糠醛转化为环戊酮》一文中研究指出生物质衍生品糠醛转化为环戊酮是合成高附加值化学品的重要反应。但是当前,在金属/载体双功能催化剂Br⌀nsted酸的作用下,会生成大量的腐蚀质,导致炭收率较低。因此,本文合成纯Lewis酸的双金属氰化物作为载体负载Pd金属用于反应。研究发现,通过不同种类的双金属氰化物拥有不同的酸性,比表面积受到配位化合物的影响。负载后Pd以8nm的大小分散在双金属氰化物的表面。催化反应时,Pd/FeZn得到了97.2%收率的环戊酮,而Pd/FeNi,Pd/FeCo得到超过92.5%收率的糠醇。并且催化剂热稳定性和化学稳定性能良好,循环五次后没有明显活性下降。这个研究不仅仅提供了一种糠醛高收率转化为环戊酮的方法,而且研究了双金属氰化物基双功能催化剂的优势,对其他催化反应有启迪作用。(本文来源于《江西化工》期刊2019年02期)

赵瑶瑶[4](2018)在《废水中金属络合氰化物处理技术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氰化物属于剧毒物质,对环境和人体均有很大的危害。随着排放标准的日趋严格,对含氰废水的处理也需进一步提高。目前,有关氰化物处理的报道均为不区分种类的处理技术,对于更为稳定的金属络合氰化物则缺少相应的探讨。本课题以镍氰化物为切入点,探究了臭氧氧化法、过硫酸盐活化法、次氯酸钠氧化法对镍氰化物的模拟废水和实际废水进行处理,以开发出有效的处理技术,使镍氰化物中两种污染物同时达到上海市污水综合排放标准(DB31199—2009)中总氰小于0.3mg/L,镍小于1.0mg/L的要求。在此基础上,采用这叁种技术对铁氰化物进行了对比研究。研究表明,氰的存在会对镍的去除有很大的影响,使得一般的沉淀法无法使镍的浓度达到1.0 mg/L的排放标准,模拟废水中氰化物浓度超过0.001 mol/L时,即可使镍在水中的最低浓度超过1.0mg/L,超过排放标准;臭氧氧化法、过硫酸盐活化法、次氯酸钠氧化法对镍氰化物均有良好的破络效果,在各自的最优条件下均能使模拟废水中总氰与镍的浓度达到排放标准。臭氧氧化法中当反应时间为10 min、臭氧浓度为2.0 mg/L、初始pH值为10.0的条件下可实现两种污染物的同步达标;过硫酸盐热活化法中,当反应时间为60 min、反应温度为60℃、n(S2O82-:TCN)为6的条件下可实现总氰与镍的达标;次氯酸钠氧化法中反应时间为1 h、初始pH值为9.0、n(NaClO:TCN)为10的条件下可实现达标。当处理含镍氰化物的实际废水时,臭氧氧化法实验过程中会产生大量泡沫,导致实验无法进行,不适合用来处理实际废水;过硫酸钠热活化法处理实际废水时,通过提高过硫酸钠投加量可以实现总氰和镍的同时达标,达标时的反应条件为,pH值为10.0,热活化温度为80℃,反应时间2 h,过硫酸钠投加量为100 g/L,药剂消耗量较大;次氯酸钠氧化法处理实际废水时,在处理条件为pH为9.0,反应时间为1h,次氯酸钠投加量为1.25 mL/L时,可以将总氰浓度降至排放标准以下,但是对于金属镍仍无法达标。臭氧氧化法处理铁氰化物模拟废水的效果要差于臭氧氧化法处理镍氰化物模拟废水。最佳反应条件下总氰的去除率仅为38%,出水浓度高于15.0 mg/L,未达到排放标准的要求;过硫酸盐活化氧化技术对于铁氰化钾有很好的破络效果。在最优条件下,紫外活化与热活化均可实现总氰的完全去除,与镍氰化物相比,铁氰化物因性质而所需的具体条件有所不同;次氯酸钠氧化法处理铁氰化物有一定效果,但无法实现达标排放。最佳反应时间为60 min,最佳pH值为9.0,n(NaClO:TCN)为36.5时,总氰浓度降至最低9.3 mg/L,仍未达到排放标准。(本文来源于《华东理工大学》期刊2018-05-08)

严静[5](2018)在《过渡金属铁氰化物膜电极处理模拟核电厂含Cs~+放射性废液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核电技术产业的快速发展,核电厂放射性废液的排放量持续增多,严重危害环境和人类健康。过渡金属铁氰化物是一种具有独特叁维网状结构的无机配位化合物,因其有较强的吸附能力和较高的选择性,在放射性废液处理方面有非常重要的应用价值。本实验拟以Cs+的去除效果为指标,考察制备条件、吸附条件、水质条件对普鲁士蓝(PB)膜电极去除Cs+效果的影响以及脱附条件对恒电位脱附Cs+效果的影响,探究反应机理,并初步研究MnHCF膜电极的制备及其Cs+分离性能,为过渡金属铁氰化物膜电极应用于实际放射性废液的处理提供参考。实验结果如下:(1)恒电位法制备PB膜电极的研究表明:在最佳制备条件下制得的PB膜电极是“不可溶性”PB,其内部存在水分子和晶格缺陷,且吸附性能最好,其对Cs+的去除率达到 84.84%。(2)PB膜电极吸附Cs+的研究表明:在最佳吸附条件下,当Cs+浓度为1mg/L、废液体积为50mL时Cs+去除率为84.84%,PB膜对Cs+的吸附量为84.84mg/g。当Cs+:K+(摩尔比)为1:1~1:20或硼酸浓度(以B计)在0mg/L~3000mg/L范围内时,K+和硼酸的存在均会影响PB膜对Cs+的吸附效果,且浓度越高,影响越大,Cs+去除率越低。(3)吸附机理研究表明:PB膜吸附Cs+的过程符合准二级动力学模型、Langmuir吸附模型,该吸附过程既有物理吸附又有化学吸附,且以化学吸附为主。该吸附过程是自发进行的、吸热反应、熵增的过程。在pH值为5.5、温度25℃下,PB膜对Cs+的理论最大吸附量为180.58 mg/g。(4)PB/Cs膜电极恒电位脱附Cs+的研究表明:在最佳脱附条件下Cs+脱附率可达到90.71%。由CV、SEM、IR、EDS分析可知:经恒电位脱附后,PB/Cs的颗粒形态、结构没有发生变化,膜中FeⅡ-C≡N-FeⅢ被氧化成FeⅢ-C≡N-FeⅢ,溶液中的Cl-进入到PB晶格中形成PY而膜内的Cs+被置出。(5)MnHCF膜电极的制备及其Cs+分离性能的研究表明:在最佳电沉积条件下制得的MnHCF膜电极在1 mol/L NaNO3溶液中具有可逆的电化学行为。将MnHCF膜电极0.8 V氧化后再用于-0.2 V还原吸附Cs+时的去除效果最好,去除率为64.98%,表明MnHCF膜电极对Cs+的分离性能较好。(本文来源于《华东理工大学》期刊2018-05-01)

彭思遥[6](2018)在《过渡金属亚铁氰化物/异质碳载体纳米复合材料的制备及环境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电泳沉积法,将石墨烯、纳米碳管交替沉积在碳纤维表面,制备了异质碳载体材料(NCFt),碳纤维的导电性得到了大幅度的提升。通过常规伏安脉冲法(NPV)在NCFt表面沉积亚铁氰化镍(NiHCF),通过扫描电镜(SEM)、傅里叶红外光谱仪(FT-IR)、X射线衍射仪(XRD)、循环伏安法(CV)、紫外光谱(UV)等方法考察了复合材料的形貌、结构及组成。结果表明:纳米NiHCF呈立方体状,均匀地分布在NCFt表面,尺寸为16.6±3mm。研究显示:在吡啶和二氧化碳(CO2)共存时,NiHCF/NCFt将吡啶还原为吡啶自由基,随后吡啶自由基与二氧化碳反应生成吡啶甲酸盐(cabarmate),最终在-0.7V恒电位下将其还原为甲酸(HCOOH)。在电催化过程中,NiHCF/NCFt展现出良好的选择性和稳定性。采用循环伏安法,在NCFt表面一步电沉积NiHCF或BiHCF纳米颗粒,形成了亚铁氰化镍/亚铁氰化铋/异质碳复合材料(NiHCF/BiHCF/NCFt)。采用FE-SEM、FT-IR、XRD和电化学技术对其进行了表征。结果显示:立方体状的NiHCF和正六边形状的BiHCF均匀分布在NCFt的表面,其平均尺寸为19.8 士3nm。考察了 NiHCF/BiHCF/NCFt光电催化降解2,6-二氯苯酚(2,6-DCP)的性能。在500 W高压汞灯照射下,1.2 V下恒电位3 h后,2,6-DCP降解率达到95.3%。还考察了 NiHCF/NCFt对水溶液中铯离子(Cs+)的吸附性能。在45℃、pH 7、6小时下,对Cs+的最大吸附量可达38.83± 2 mg/g,吸附过程为化学吸附,是自发的吸热反应。(本文来源于《合肥工业大学》期刊2018-03-01)

尚利,罗凡,彭勃[7](2016)在《无金属参与的有机氰化物的α芳基化》一文中研究指出α芳基取代的有机氰化物具有潜在的生物活性,同时也是重要的有机结构单元~([1])。氰基可以简单衍生出醛、酮、羧酸、酰胺等官能团,由此可获取天然产物或药物中间体中常见的α芳基取代的羰基化合物。最近,以亲电试剂活化芳基亚砜,并与不同亲核试剂作用引发的亲电重排反应得到了很大的发展。该类反应可以在无金属条件下实现芳香族化合物的烯丙基化、炔丙基化以及β二羰基化合物的芳基化~([2])。但此类反应并不适用于有机氰化物。近期,我们通过探索新亲电活化体系,发展了芳基亚砜与有机氰化物参与的亲电重排反应,实现了有机氰化物的α芳基化。(本文来源于《中国化学会第30届学术年会摘要集-第九分会:有机化学》期刊2016-07-01)

张明赞,何腊平,张义明[8](2015)在《白酒中甲醇、甲醛、氰化物和金属离子的研究进展》一文中研究指出白酒中物质成分比较复杂,白酒中的微量成分因其在酒体中的作用而备受关注。这些微量成分中一类对白酒品质、香气形成起着关键作用,另一类却对白酒品质起到破环作用,甚至危害饮酒者身体健康。为更好地提升白酒品质提供参考,本文对白酒成分中的甲醇、甲醛、氰化物和金属离子这些成分的检测方法、来源和控制措施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对于白酒中这些微量有害成分的研究主要包括检测方法的研究和改进,这可以更精确的确定白酒中微量有害成分的含量。白酒中的甲醇来源于含果胶质多的原料,甲醛来源于发酵过程和非酶氧化作用下生成,氰化物主要来自于原料,而金属离子则来自原料、设备和酿造用水。了解这些物质的来源后,其控制方法研究重点集中在如何经济有效降低这些物质含量,截止目前取得了一些突破性进展。(本文来源于《食品安全质量检测学报》期刊2015年09期)

张敏,杨永,陈立班[9](2015)在《冠醚络合高活性双金属氰化物制备及CO_2与环氧丙烷共聚(英文)》一文中研究指出首次在共沉淀过程中添加18-冠-6醚络合生成的钾离子得到了均一的高活性冠醚络合的锌-钴双金属催化剂,并用红外光谱(FTIR)、扫描电镜(SEM)、热重红外(TGA-IR)和X射线衍射(XRD)进行了表征.元素分析发现K含量为1.2%.FTIR表明未加冠醚络合的双金属催化剂离心后上下部分呈现不同的络合状态,而冠醚络合的双金属催化剂仍保持均一.SEM表明冠醚络合的双金属催化剂为均一松散的结构.由于生成的钾离子被冠醚络合,不影响聚合反应效果.TGA-IR表明冠醚不仅络合K离子,还参与对金属活性中心的络合.XRD表明此催化剂具有低的结晶度.所制冠醚络合的锌-钴双金属催化剂能成功催化CO2与环氧丙烷共聚,其中CDMC3催化得到的共聚物碳酸酯含量为47.8%,副产物环状碳酸酯为1.5%,催化效率高达5122 g/g催化剂(32600 g/g Zn),明显优于不添加冠醚以同样工艺制备的DMC1(共聚物碳酸酯含量29.2%,副产物环状碳酸酯3.3%,催化效率4100 g/g催化剂(16300g/g Zn).与不添加冠醚8次洗涤离心得到的DMC2相当(共聚物碳酸酯含量48.3%,副产物环状碳酸酯含量2.4%,催化效率5073 g/g催化剂(16400 g/g Zn)).基于此结果提出了两步的反应机理假设.(本文来源于《催化学报》期刊2015年08期)

徐文斌,丁军帅,李继贞[10](2015)在《基于过渡金属催化的Si,C,N-CN化学键的切断:苯基氰及其它氰化物的合成》一文中研究指出含氰基化合物在药物、材料、染料、天然产物中应用广泛,并且氰基基团是有机化学官能团转化的重要前体,可转化合成如醛、酰胺、胍、胺、羧酸等多种其它基团。并且在过渡金属的催化下氰基作为导向定位基在远程碳氢活化的定位上有重要应用。[1]因此,C-CN键的构建及氰基化合物的合成具有重要意义,过渡金属催化化学的发展为现代有机合成方法学构建C-CN键成为可能。由芳基重氮盐和卤代苯为反应底物的Sandmeyer反应和Rosenmund-Von(本文来源于《中国化学会第九届全国有机化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7)》期刊2015-07-28)

金属铁氰化物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一直以来,非均相催化剂因可以回收重复利用而受到研究者的广泛关注。本论文分两个部分对不同非均相催化剂的制备方法和催化特性进行了探究。主要内容如下:1、我们通过一步煅烧的方法得到了磁性强且比表面积大的碳材料负载钴纳米颗粒催化剂Co@CPNs并成功应用于糠醛的选择性还原中。研究表明,催化剂在温度为180 ~oC,氢气压力为3 MPa,溶剂为异丙醇时可以实现对糠醛的高转化率和选择性还原。当催化剂应用于催化还原其他醛或者酮时,也表现出良好的催化效果。同时由于该催化剂有着很好的磁性,可以通过外部磁力与溶剂分离从而进行重复利用。其循环能力经过实验发现,在经过四次循环后仍然有着很好的催化活性。2、以二氧化碳为原料生产必要的化工产品仍然有着很大的挑战。在此,我们通过水热法一步合成多酸催化剂并成功的应用于二氧化碳与环氧化合物合成环碳酸酯反应。经过对实验条件的探究,最终在温度为100 ~oC,二氧化碳压力为1 atm,无需溶剂参与的条件下实现了转化率和选择性都在99%的良好效果。同时还进行了动力学和热力学测试,对催化剂的催化机理进行了进一步的探究。经过循环实验探究,催化剂在经过五次重复利用后仍然保持较好的催化效果,有着很好的循环利用性。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金属铁氰化物论文参考文献

[1].陈慕涵,叶群,蒋绍松,邵敏,金次.季铵盐功能化硅胶吸附金属氰化物性能研究[C].2019中国环境科学学会科学技术年会论文集(第二卷).2019

[2].姜蓬博.碳材料负载钴纳米颗粒及双金属氰化物催化剂的制备与应用[D].兰州大学.2019

[3].洪海梅.Pd负载双金属氰化物高收率催化糠醛转化为环戊酮[J].江西化工.2019

[4].赵瑶瑶.废水中金属络合氰化物处理技术研究[D].华东理工大学.2018

[5].严静.过渡金属铁氰化物膜电极处理模拟核电厂含Cs~+放射性废液研究[D].华东理工大学.2018

[6].彭思遥.过渡金属亚铁氰化物/异质碳载体纳米复合材料的制备及环境应用[D].合肥工业大学.2018

[7].尚利,罗凡,彭勃.无金属参与的有机氰化物的α芳基化[C].中国化学会第30届学术年会摘要集-第九分会:有机化学.2016

[8].张明赞,何腊平,张义明.白酒中甲醇、甲醛、氰化物和金属离子的研究进展[J].食品安全质量检测学报.2015

[9].张敏,杨永,陈立班.冠醚络合高活性双金属氰化物制备及CO_2与环氧丙烷共聚(英文)[J].催化学报.2015

[10].徐文斌,丁军帅,李继贞.基于过渡金属催化的Si,C,N-CN化学键的切断:苯基氰及其它氰化物的合成[C].中国化学会第九届全国有机化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7).2015

标签:;  ;  ;  ;  

金属铁氰化物论文-陈慕涵,叶群,蒋绍松,邵敏,金次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