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力接触导线论文-潘雪涛,屠大维,邬华芝

电力接触导线论文-潘雪涛,屠大维,邬华芝

导读:本文包含了电力接触导线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电力机车接触导线,双目视觉技术,光电检测,LOG算子

电力接触导线论文文献综述

潘雪涛,屠大维,邬华芝[1](2014)在《基于能量中心的电力机车接触导线几何参数视觉检测方法》一文中研究指出传统的电力机车接触导线几何参数检测方法存在若干不足。根据检测要求和磨损后接触线的图像特征,提出了基于双目视觉技术的在线、非接触、多参数综合测量方法。对基于LOG算子的线条边缘图像处理方法的误差进行了深入的理论分析,在此基础上提出了采用图像能量中心算法的边缘定位新方法,并进行了数值模拟。仿真结果表明:能量中心算法的抗干扰和抗模糊能力更强,定位精度更高。以不同高度、拉出值和磨损宽度的圆钢为检测对象进行了验证实验,并与激光测距仪和数显式游标卡尺检测的结果进行了比对。实验表明,能量中心算法的边缘检测精度优于LOG算法,同时,提出的测量方法示值误差小、重复性较好,能够满足接触线在线、非接触综合检测的需要。(本文来源于《红外与激光工程》期刊2014年12期)

潘雪涛,张亚锋,孟飞,张美凤[2](2011)在《电力机车接触导线几何参数光电检测系统》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实现对电力接触导线几何参数的实时、有效检测,从而保证电气化铁路安全运营,延长导线使用寿命,提出了基于图像处理的非接触测量方案。根据双目立体视觉技术的测量原理,推导了电力接触导线几何参数测量的数学模型。对图像处理算法进行了深入研究,采用了基于零交叉点算法与二次曲线拟合相结合的亚像素边缘检测方法,提取导线磨损创面的边界点坐标值,实现了导线高度、拉出值和磨损面宽度等几何参数的测量。通过大量实验进行了原理验证,实验结果表明文中提出的方案思路正确、可行,为电力接触导线几何参数测量系统的研制打下了良好的基础。(本文来源于《仪表技术与传感器》期刊2011年03期)

陈莹莹[3](2010)在《基于双目立体视觉的电力接触导线测高仪样机研制》一文中研究指出接触导线作为电气化铁路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位置过高或过低,都会影响受电弓的受流质量和设备磨损,严重时会出现“刮弓”事故而造成重大损失。因此,接触导线高度测量具有重大的意义。目前在大面积接触线高度的周期性检测中,弓网检修人员采用相位式激光测距机居多,这种设备采用机械式扫描,对准测量效率低,每个测量点需要几分钟时间,费时费力。针对这种情况,研究高效、实时的电力接触导线测高仪就成为一个迫切的课题。本文在学习、借鉴当今国内外先进接触导线高度检测的基础上,选用基于双目视觉的非接触式检测技术,利用ARM嵌入式高速处理器技术,实现低速动态测量。首先,提出新的坐标选取方式,并推导出接触线高度的测量公式,弥补传统双CCD交汇测量系统坐标选取不足;其次在分析各参数对测量精度影响的基础上,结合系统的功能要求,从结构设计、照明设计、镜头的选取、图像传感器及微处理器选型等几方面完成整个系统的设计;最后通过ARM芯片驱动图像传感器实现自动曝光采集接触导线图像功能,并与上位机进行通信,实现测量数据库管理。本文初步完成了高效便捷“线阵双目接触导线测高仪样机”的方案设计、开发工作。在本课题的基础上经过后续的图像处理工作,即可将仪器置于特制手推车上、由弓网检修人员推行进行实时测量,实现高效的数字化、自动化测量。(本文来源于《南京理工大学》期刊2010-05-01)

朱丽芳[4](2009)在《线阵双目测量电力接触导线几何参数的实验技术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电气化铁路因其速度快、运输能力强、运营成本低和环境污染小等优点,成为当今铁路现代化的发展方向。接触网作为电气化铁路的重要组成部分,电力机车通过受电弓从接触导线获得电能,由于振动、变形、相对于铁轨高度的不均匀等因素,使接触导线产生磨损。当磨损到一定程度时,将引起断线,全部更换时需要每公里大约80万人民币的价格,这样将导致电力线维护成本的大量增加和铁路的中断行车,并给运输工作带来极大的损失。因此,为了延长接触导线的使用寿命和保证电气化铁路的运营安全,需要对接触导线几何参数的检测提供一种有效的测量方法,以方便施工人员对其及时进行维护和检修。随着计算机视觉技术和图像处理技术的不断发展,为接触网的非接触式测量提供了有利条件。本文在深入研究国内外接触网检测方法的基础上,将嵌入式ARM技术、双目立体视觉技术和图像处理技术等应用到电力接触导线几何参数检测系统中。通过对称安装在电力机车上的两台CMOS线阵摄像机,同时对接触导线进行图像采集,然后运用边缘检测算法寻找磨损创面的边界点坐标,实现导线高度、拉出值和磨损面宽度等几何参数值的测量。本论文在测量原理的基础上,设计了测量装置的硬件电路和软件处理系统,并在实验室内搭建好测量设备,进行了初步的实验,根据实验结果做了误差分析。这些为接触导线几何参数的测量系统的进一步完善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本文来源于《南京理工大学》期刊2009-05-01)

潘雪涛[5](2008)在《图像处理在电力接触导线几何参数测量中的原理应用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在电气化铁道供电系统中,电力机车通过受电弓从接触线获得电能。在受电弓作用下,接触导线由于变形、振动、相对于铁轨高度的不均匀等多种因素,使接触导线产生磨损。一方面为了保证电气化铁路安全运营,另一方面使导线整体磨损较为均匀,延长使用寿命从而降低成本,必须对电力接触导线的几何参数进行实时、有效、经济的检测。本文在分析比较现有国内外接触导线几何参数检测方法优劣的基础上提出了基于图像处理的非接触测量方案,即将双目立体视觉技术应用于电力接触导线几何参数的测量,通过采集电力接触导线图像信号,利用边缘检测算法提取导线磨损创面的边界点坐标值实现各几何参数的测量。文章根据基于图像处理的双目立体视觉技术的测量原理,推导出了电力接触导线几何参数的计算公式,运用误差传递理论详细分析了测量精度和分辨率与图像传感器性能指标、光学系统参数、测量装置结构参数之间的关系。在此基础上,结合测量的实际要求和技术指标,充分利用计算机仿真技术,进行了测量系统结构参数的优化设计,给出了最优结构参数和理论上的能达到的最佳测量精度和分辨率。同时对图像处理算法进行了深入研究,提出了基于LOG算子与最小二乘拟合相结合的亚像素边缘检测方法,用Visual C++语言编程对测量算法进行了初步实现。通过仿真实验进行了原理验证,实验结果表明论文提出的方案思路正确、可行,为电力接触导线几何参数测量系统的产品化、市场化打下了良好的基础。(本文来源于《南京理工大学》期刊2008-06-01)

Ю.В.Богданов,胥金荣[6](2007)在《电力机车供电接触导线磨损预报》一文中研究指出高里考夫电务段的专家们说明了供电系统中重要部件之一的接触导线的现状,分析了接触导线磨损的原因,提出了新的接触导线磨损的预报方法。(本文来源于《国外机车车辆工艺》期刊2007年01期)

Da,Hai,He,王育峰[7](1998)在《电力车辆接触导线与集电器之间的磨损》一文中研究指出研究了轻载系统中使用的接触导线及集电器的磨损和导电性能。试验是在实验室内专用的磨损试验机上进行的,该试验机模拟了电力车辆运行时接触导线/集电器这一对摩擦副的实际工况,试验所采用的接触导线和集电器与实际使用的相同。实验结果显示,在稳定状态下,纯铜接触导线/纯钢集电器摩擦副的摩擦系数为0.38,而纯铜接触导线/铜—碳复合材料集电器摩擦副及使用润滑剂的纯铜接触导线/纯铜集电器摩擦副的摩擦系数为0.2~0.24。在试验所采用的四种不同的摩擦副组合中,不用润滑剂的纯铜接触导线/纯铜受电弓摩擦副显示出最低的耐磨性能。在实际使用条件下,摩擦副接触面上的温度可达到250~600℃。在这样高的温度下,会使通常使用的润滑剂失效。因此,为了减少接触导线/集电器摩擦副接触面的磨损和电阻,建议采用含有固体润滑剂的集电器材料。现正在开发新型的铜/石墨复合材料的接触导线/集电器摩擦副。(本文来源于《国外机车车辆工艺》期刊1998年05期)

电力接触导线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为了实现对电力接触导线几何参数的实时、有效检测,从而保证电气化铁路安全运营,延长导线使用寿命,提出了基于图像处理的非接触测量方案。根据双目立体视觉技术的测量原理,推导了电力接触导线几何参数测量的数学模型。对图像处理算法进行了深入研究,采用了基于零交叉点算法与二次曲线拟合相结合的亚像素边缘检测方法,提取导线磨损创面的边界点坐标值,实现了导线高度、拉出值和磨损面宽度等几何参数的测量。通过大量实验进行了原理验证,实验结果表明文中提出的方案思路正确、可行,为电力接触导线几何参数测量系统的研制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电力接触导线论文参考文献

[1].潘雪涛,屠大维,邬华芝.基于能量中心的电力机车接触导线几何参数视觉检测方法[J].红外与激光工程.2014

[2].潘雪涛,张亚锋,孟飞,张美凤.电力机车接触导线几何参数光电检测系统[J].仪表技术与传感器.2011

[3].陈莹莹.基于双目立体视觉的电力接触导线测高仪样机研制[D].南京理工大学.2010

[4].朱丽芳.线阵双目测量电力接触导线几何参数的实验技术研究[D].南京理工大学.2009

[5].潘雪涛.图像处理在电力接触导线几何参数测量中的原理应用研究[D].南京理工大学.2008

[6].Ю.В.Богданов,胥金荣.电力机车供电接触导线磨损预报[J].国外机车车辆工艺.2007

[7].Da,Hai,He,王育峰.电力车辆接触导线与集电器之间的磨损[J].国外机车车辆工艺.1998

标签:;  ;  ;  ;  

电力接触导线论文-潘雪涛,屠大维,邬华芝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