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交网络评价论文-蒙俊杰,黄正东,李博闻,刘稳

公交网络评价论文-蒙俊杰,黄正东,李博闻,刘稳

导读:本文包含了公交网络评价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公共设施,公共交通,可达性,可达范围

公交网络评价论文文献综述

蒙俊杰,黄正东,李博闻,刘稳[1](2019)在《基于步行与公交时空网络的武汉市典型公共设施可达性评价》一文中研究指出公共设施是提升城市居民生活品质的重要因素,构建完善的公共交通体系,对进一步提升公共设施的可达性具有重要意义。利用分段累计人口的可达性模型测度武汉市不同时空的交通网络下四类典型公共设施的可达性,分别在主城区和其内部叁大区域两种空间尺度下分析其变化特征。结果表明:武汉市地铁的加入所起到的主要作用是促进了20~40 min可达的区域向20 min内可达的区域转化,对于超过40 min可达的区域的影响则相对较弱;地铁对汉口和汉阳区域公共设施服务效率的提升作用略高于武昌区域。武汉市未来的公共交通体系应以减少20 min内常规公交与地铁的竞争关系,促进两者20~60 min区间内的协作关系为主要发展方向。(本文来源于《地理信息世界》期刊2019年03期)

张枭[2](2019)在《多模式公交拓扑网络构建及可达性评价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从城市可持续发展的角度看,优先发展集约高效、节能环保的城市公交,是缓解交通拥堵,实现绿色出行的必然选择。如何改善居民出行结构,构建以城市公交为主导的城市机动化出行系统,是我国诸多城市亟需解决的现实问题。城市轨道交通的造价高昂,建设周期长。城市轨道交通只能吸引覆盖范围内的客流,因此常规公交线路的协调优化有着重要意义。本文首先研究了不同发展阶段下城市轨道交通线路与常规公交线路之间的空间拓扑关系和线路竞合关系,确定两者的功能定位。基于单一模式公交拓扑网络和步行换乘连边,分别提出在L空间、P空间和R空间下的多模式公交拓扑网络构建方法。基于ArcGIS软件平台,采集城市公交基础数据,并对L空间和R空间下构建的公交拓扑网络连边进行赋权。通过比较3种公交拓扑网络的各项结构特征指标,发现在城市轨道交通线路成网前阶段,公交拓扑网络整体的改善比较有限。使用理想解法,综合考虑公交站点的度中心性、介数中心性和经停的线路数量,对多模式公交拓扑网络中的关键公交站点进行了识别。以最大连通子图比率和网络效率作为多模式公交拓扑网络连通性的分析指标,用于描述线路停运带来的影响。最后,根据公交出行中的乘车时间成本、步行换乘时间成本和候车时间成本,设计多模式公交可达性度量函数模型,对哈尔滨市的公交可达性现状进行了分析,对接运公交站点的可达性和整体情况加以对比。(本文来源于《东北林业大学》期刊2019-04-01)

叶绍枫[3](2018)在《基于WSN的公交车辆信息采集系统网络性能评价方法》一文中研究指出原有的公交实时信息采集技术因其定位能力有限且费用较高,因此提出了WSN技术在公交车辆信息采集系统中的应用,论文针对公交车辆信息采集需求与系统设计,提出了基于WSN的公交车辆信息采集网络性能的评价方法。(本文来源于《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下旬刊)》期刊2018年10期)

金彪,赵磊,林小玲,沙晋明,姚志强[4](2018)在《基于复杂网络的福州公交网络分析与评价》一文中研究指出获取2016年底福州"五区一县"的426条公交线路和1 432个公交站点数据,以此构建基于邻接站点的无向无权和无向加权复杂网络模型.运用复杂网络的理论和方法,对各站点的度、强度以及承载压力等进行统计计算,并基于派系对各节点进行子群划分.对整个公交网络采用随机攻击方法进行模拟攻击,引入聚集系数和连通度等指标来分析评价网络的鲁棒性.研究结果表明,强度高、承载压力大的节点主要分布于交叉路口以及学校、医院、休闲购物中心等重要场所,所处路段发生交通拥堵的概率和频率最高.从节点强度分布来看,强度最高的节点在仓山区分布最多,其次是鼓楼区.但从基于派系的子群划分结果来看,出现在鼓楼区的高强度的节点不仅数量较多,而且彼此之间相互关联,它们作为群体发挥作用.随机攻击结果显示,当移除15%的节点后,整个网络不再连通,被分割成两个孤立的子网.文章最后将分析结果与福州的实际相结合,对福州公交网络提出优化建议.(本文来源于《福建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18年01期)

李颖,王玉焕,高永,曾荣俊[5](2017)在《城市规划视角下的公交网络动态评价技术与应用实证》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当前传统的城市公共交通评价视野局限于交通系统内,评价方法以静态、人工调查数据为主,已经不能满足当前蓬勃发展的公共交通建设需求的问题.立足于城市用地功能、居民出行、道路交通一体化考量的整体视角,应用大数据资源和技术,结合城市规划研究方法,围绕公共交通与城市功能的契合关系,设计提出了以可达性、快捷性、高效性、稳定性及公交服务指数为核心的城市公共交通网络动态评价"五维"体系,并依托张家口、贵阳的实际数据,通过实证分析验证了该指标体系的有效性、敏感性和科学性.(本文来源于《交通工程》期刊2017年05期)

段焕娥,李雪梅,蔡文斌[6](2017)在《兰州市主城区公交网络空间结构性能评价》一文中研究指出文中针对河谷城市道路系统空间失衡问题,对兰州市主城区公交网络的空间特征进行了单指标分析和模型评价。发现兰州市主城区公交网络总体上为弱可持续发展水平,公交网络空间结构受地形约束及河流和铁路分割的城市空间特征影响明显。(本文来源于《矿山测量》期刊2017年03期)

王娟,陈天[7](2016)在《基于GIS网络分析的绿色交通公交服务效率评价——以天津生态城公交1号线至公共服务设施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选取天津中新生态城公交1号线作为研究对象,评价该线路至南部启动区主要公共服务设施服务效率。估算模型主要基于公交出行用时,根据居民出行环节将其分解为乘车前由住宅步行至公交站点用时、候车用时、乘车用时、乘车后由公交站点步行至公共服务点用时,使用GIS网络分析分别对上述环节用时进行估算,然后使用栅格迭加获得居民公交出行总用时。研究结果表明,该公交线路出行服务效率总体低于步行和自行车出行效率。基于此提出,可通过缩短公交发车间隔或试换用小型观光车以提高其服务效率,或综合评价考察现有绿色交通出行方式,调整绿色交通配套建设结构。(本文来源于《规划60年:成就与挑战——2016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05城市交通规划)》期刊2016-09-24)

南普毅[8](2016)在《公交系统网络运能柔性评价及调节策略》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城市的快速发展和公交优先战略的深入实施,公交系统的供需矛盾日益突出,如何从公交调度层面解决公交系统供给与需求的矛盾问题,进一步促进公交系统供需均衡发展,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然而,目前对于公交系统供需矛盾的研究,从公交系统网络运能角度的研究还不够深入,从公交运能角度研究供需不平衡问题的相关量化评价方法不够系统、合理,不能从运能供给方面反映问题的根本原因。因此,挖掘运能与乘客需求的关系,从公交系统网络运能供给与乘客需求角度获取科学有效的评价指标至关重要。本文引入了在生产制造、供应链等领域应用较为广泛的柔性理论,结合公交系统网络运能理论,从柔性的角度评价公交系统供需耦合关系,有助于公交系统制订更加符合乘客与公交企业共同利益的调度方案。论文对公交系统网络运能的相关定义、构成与影响因素进行阐述,对柔性的概念进行辨析,同时考虑柔性理论与公交系统网络运能的特点,提出运能柔性的概念。为量化柔性指标,进一步对运能柔性从维度和分类角度进行剖析。在运能柔性理论分析的基础上,综合运能柔性的维度与分类,着重研究适应范围、转化时间和转化成本叁个维度,同时考虑乘客与公交系统的利益,从缓冲柔性与适应柔性两个层次建立运能柔性度指标,分别为运能表现柔性度和运能潜在柔性度,结合公交系统已有的性能评价指标,对柔性度指标量化分级,并分析运能柔性评价的必要性以及运能柔性度评价指标的合理性。构建总体运能计算模型与基于柔性调节策略的使用运能调度模型。前者主要考虑公交系统层面对总体运能进行计算,后者同时考虑乘客路径选择与公交系统两个层面,以发车频率与满载率作为主要决策变量,着重考虑柔性程度限制的条件,计算得到柔性调度调节后的使用运能量以及相关的调度参数。随后对基于柔性调节的使用运能模型设计算法求解,对于反映乘客路径选择的下层模型,采用基于Logit加载的SUE模型进行乘客出行交通量分配,运用遗传算法求解反映公交系统层面的上层模型。根据实际情况模拟公交系统网络,结合实例对运能柔性评价指标进行求解,对结果进行分析,并对模型进行有效性分析以及相关参数的敏感性分析。(本文来源于《哈尔滨工业大学》期刊2016-06-01)

丁祥祯[9](2016)在《基于GIS和空间句法的昆明中心城区公交网络评价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更好的缓解城市交通拥堵问题,地铁作为一种新的解决途径,正在被大多数城市采用,昆明也位于其中。昆明地铁的建设和发展将缓解昆明中心城区的交通压力,改善城市结构,完善昆明中心城区的公交网络,满足昆明主城区向周围区域的大运量交通需要,提高居民出行的方便程度,因此,处理好公交网络两大主体的关系能很好发挥公共交通的作用;随着昆明地铁建设的逐步进行,常规公交网络应进行阶段性调整,因此,对于昆明中心城区公交网络的现状应有足够的分析。论文着重从昆明交通事业的发展对昆明中心城区公交网络的影响,昆明中心城区公交网络的整体性评价,昆明中心城区公交网络重要区段的局部性评价叁方面入手,在分析研究现状的基础上对昆明公交网络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优化措施,本文从昆明中心城区交通现状入手,分析昆明中心城区对内和对外交通发展情况,以及昆明中心城区各项交通对昆明公共交通的影响,接着从其它交通对公共交通的影响,在此基础上,从点、线、面叁个层面选择指标,利用arcgis对昆明中心城区公交网络进行整体性结构评价,旨在从整体上分析昆明中心城区公交网络结构,并对昆明中心城区的整体公交配套设施水平进行分析评价,紧接着利用空间句法理论对昆明中心城区范围内公交网络的重要站点和重要路段进行分析评价,对于公交网络的两大主体,即地面公交网络和地下公交网络,进行分别评价,对地面公交网络主要是重要站点和重要路段进行评价分析,对于地下公交网路主要是重要换乘站点和首末站点。最后通过公交网路与现状用地的迭加,通过分析用地功能与公交网络的衔接程度,对昆明公交网络进行评价。在对昆明中心城区公交网络外部分析和公交网络内部分析的基础之上,从公交网络与用地的协调、城市用地功能等方面出发,通过用地与公交网络的阶段性调整,对昆明中心城区的公交网络提出优化措施和建议。主要结论如下:(1)通过对昆明交通现状进行分析,研究昆明交通的困境在哪,主要是人口量的增长,用地规模的不断扩大,分析了这些因素对昆明公共交通的影响,最后从用地、城市管理等多方面分析缓解交通问题的出路。(2)利用gis理论对昆明中心城区公交网络进行评价分析,本文不仅对昆明中心城区整体性进行分析评价,而且从昆明中心城区各分区和各环间区域进行评价分析,通过中心城区的整体性指标性评价,公交线网密度、公交线网数量等指标从一环内向外不断递减,公交线网密度在各区中,其中五华区、官渡区居高,其他区域较低,呈贡区最低,最后通过gis技术,分析公交站点和地铁站点的衔接程度,其中理工大学站、日新路站、西昌路站、白云路站位于衔接度的前五位,说明这些站点与公交站点很好的衔接,能很好的发挥各自的优势。(3)利用空间句法理论,对昆明中心城区公交网络两大主体进行分析,通过depthmap软件,利用冷暖色可以直观的分析昆明中心城区公交网络可达性,连接性,全局整合度。(4)通过将现有用地及昆明总规与昆明公交网络进行迭加分析,对现有公交网络进行评价,得出昆明公交网路在官渡下部存在不足,在以后的公交布置中进行加强,通过将现有公交网络与规划用地进行迭加,然后通过规划用地引导公交网络的发展。(5)通过用地与公交网络的迭加性分析,找出公交网络的不足之处,根据地铁的建设时序,调整常规公交线网,根据规划用地的功能性分区与公交网路迭加,分析各种功能用地所需的公交现网,最后做出调整。(6)在实证研究的基础上,形成了一套适用于城市公交网路评价的方法模型,从城市整体性交通入手—城市公交网络整体性分析评价—局部性重要节点评价—用地—公交网络与外部用地衔接性评价—最终提出优化策略,这套方法可以应用于其他城市公交网络的评价。(本文来源于《云南大学》期刊2016-05-01)

孙刚[10](2016)在《基于机会累计的公交网络时空约束评价模型》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提出的基于机会累计的公交网络时空约束评价模型突破了传统的公交网络设施供给评价框架体系,从城市用地开发和乘客出行需求出发,以通过公交网络可获得的累计机会数量来表示公交网络通达能力,并以城市公交网络期望服务能力和出行时间阈值为时空约束条件,给出城市公交网络综合评价思路和指标定义,最后以上海浦东金融城为实证分析对象,将评价模型应用于实践,计算结果表明公交网络服务能力与城市用地功能布局密切相关,而公交系统运行效率和换乘效率的提升可以帮助提升既有公交网络的服务水平。(本文来源于《2016年中国城市交通规划年会论文集》期刊2016-04-15)

公交网络评价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从城市可持续发展的角度看,优先发展集约高效、节能环保的城市公交,是缓解交通拥堵,实现绿色出行的必然选择。如何改善居民出行结构,构建以城市公交为主导的城市机动化出行系统,是我国诸多城市亟需解决的现实问题。城市轨道交通的造价高昂,建设周期长。城市轨道交通只能吸引覆盖范围内的客流,因此常规公交线路的协调优化有着重要意义。本文首先研究了不同发展阶段下城市轨道交通线路与常规公交线路之间的空间拓扑关系和线路竞合关系,确定两者的功能定位。基于单一模式公交拓扑网络和步行换乘连边,分别提出在L空间、P空间和R空间下的多模式公交拓扑网络构建方法。基于ArcGIS软件平台,采集城市公交基础数据,并对L空间和R空间下构建的公交拓扑网络连边进行赋权。通过比较3种公交拓扑网络的各项结构特征指标,发现在城市轨道交通线路成网前阶段,公交拓扑网络整体的改善比较有限。使用理想解法,综合考虑公交站点的度中心性、介数中心性和经停的线路数量,对多模式公交拓扑网络中的关键公交站点进行了识别。以最大连通子图比率和网络效率作为多模式公交拓扑网络连通性的分析指标,用于描述线路停运带来的影响。最后,根据公交出行中的乘车时间成本、步行换乘时间成本和候车时间成本,设计多模式公交可达性度量函数模型,对哈尔滨市的公交可达性现状进行了分析,对接运公交站点的可达性和整体情况加以对比。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公交网络评价论文参考文献

[1].蒙俊杰,黄正东,李博闻,刘稳.基于步行与公交时空网络的武汉市典型公共设施可达性评价[J].地理信息世界.2019

[2].张枭.多模式公交拓扑网络构建及可达性评价研究[D].东北林业大学.2019

[3].叶绍枫.基于WSN的公交车辆信息采集系统网络性能评价方法[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下旬刊).2018

[4].金彪,赵磊,林小玲,沙晋明,姚志强.基于复杂网络的福州公交网络分析与评价[J].福建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8

[5].李颖,王玉焕,高永,曾荣俊.城市规划视角下的公交网络动态评价技术与应用实证[J].交通工程.2017

[6].段焕娥,李雪梅,蔡文斌.兰州市主城区公交网络空间结构性能评价[J].矿山测量.2017

[7].王娟,陈天.基于GIS网络分析的绿色交通公交服务效率评价——以天津生态城公交1号线至公共服务设施为例[C].规划60年:成就与挑战——2016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05城市交通规划).2016

[8].南普毅.公交系统网络运能柔性评价及调节策略[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6

[9].丁祥祯.基于GIS和空间句法的昆明中心城区公交网络评价研究[D].云南大学.2016

[10].孙刚.基于机会累计的公交网络时空约束评价模型[C].2016年中国城市交通规划年会论文集.2016

标签:;  ;  ;  ;  

公交网络评价论文-蒙俊杰,黄正东,李博闻,刘稳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