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观传导机制论文-顾海,刘曦言

微观传导机制论文-顾海,刘曦言

导读:本文包含了微观传导机制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互联网医疗,就医行为,健康人力资本,中介效应

微观传导机制论文文献综述

顾海,刘曦言[1](2019)在《互联网医疗信息外溢对健康人力资本的传导机制——基于劳动力微观数据的中介效应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医疗卫生服务领域非确定性与信息不对称的存在是影响劳动力就医行为和健康人力资本的重要原因,互联网医疗信息对劳动力的健康认知与价值判断产生显着外溢效应,可缓解医患信息不对称,增加优质医疗资源可及性,产生劳动力自我健康干预对基层医疗机构的挤出效应,然而这与"基层检查、上级诊断"的分级诊疗格局相悖。使用2016年CFPS数据检验信息外溢情境下劳动力健康人力资本改善的内在机制。结果表明:互联网医疗信息外溢通过就医行为间接促进劳动力健康资本,进而增加劳动力供给。因而健全互联网医疗多元主体协同监管体系,完善网络健康信息咨询适时反馈机制并落实分级诊疗机制建设具有重要现实意义。(本文来源于《河北经贸大学学报》期刊2019年06期)

成蓉,程惠芳[2](2019)在《汇率传导微观机制与出口企业转型策略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考察生产率作为调节变量的汇率对微观企业出口贸易的传导机制。理论研究显示,不利的汇率冲击一方面通过选择效应迫使低生产率企业退出出口市场,另一方面倒逼效应激励高生产率企业加大R&D投入,增加市场替代。利用2001~2007年近8万家中国工业企业与海关贸易的匹配数据分析显示,人民币升值冲击促使我国出口企业的TFP增长提升,增强贸易竞争力,证实生产率作为调节变量的汇率传导机制的存在。因此,增加人民币汇率浮动弹性,促使企业提升生产力以增强抵御贸易风险的韧性,稳固贸易发展基础。(本文来源于《财经论丛》期刊2019年03期)

刘星,韩鑫韬[3](2018)在《前瞻性货币政策的微观传导机制有效吗?——来自中国上市企业资产负债表的证据》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根据新古典资本需求理论和实际余额效应理论建立了一个包含投资需求和投资效率的前瞻性泰勒规则模型,并构造了一个反应企业投融资需求状况的企业综合状况指数,将其引入扩展的前瞻性泰勒规则模型,然后从宏观和行业两个层面对加入企业综合状况指数的前瞻性泰勒规则进行了检验和比较。研究发现:(1)前瞻性利率传导的企业资产负债表渠道基本有效,短期名义利率对于超过80%行业的企业综合状况指数缺口的反应系数显着,但对不同行业的反应差异较大;(2)短期利率对企业综合状况的反应系数较小,而对通胀缺口和产出缺口的反应系数相对较高,显示货币当局调整利率可能更多的是针对通胀缺口和产出缺口反应;(3)货币政策对资产价格"反应不足",其对股价的反应系数非常小,对房价的反应系数不显着。(本文来源于《《国际货币评论》2018年第叁季度合辑》期刊2018-09-01)

李辉,Judy,Wu,屈飞,古宏伟,王文静[4](2018)在《薄膜太阳电池及微观电流传导机制》一文中研究指出薄膜太阳能电池具有高转化效率、低成本、高稳定性、可制成柔性器件,已成为太阳能利用的重要方式。比如:铜铟镓硒(Cu(InxGa1-x)Se2:CIGS)薄膜太阳能电池具有高的理论和实际转化效率、高光学吸收系数(在可见光区≥105 cm-1)、带隙可调(Eg=1.0~1.7eV)等优点。多晶薄膜太阳能电池将与其它太阳能电池比如传统的硅基太阳能电池形成互补,并在特定应用上更具优势,比如建筑光伏一体化(BIPV)、光伏农业、便携式设备、空间飞行器等。高的成本仍是制约多晶薄膜太阳能电池应用的主要瓶颈,提高转化效率是降低成(本文来源于《2018第二届全国太阳能材料与太阳能电池学术研讨会摘要集》期刊2018-06-23)

张耀[5](2018)在《中国商品部门间价格传导关系研究——一个解释价格传导微观机制的新视角》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基于2003年1月—2015年7月的商品零售价格分类指数数据,首次对涵盖消费领域16个商品部门间的价格传导关系进行了实证探索,从网络层面解构了中国城市、农村乃至全国的部门价格传导关系及对应的传导时滞特点,并基于城乡价格传导网络进一步探索了城乡价格关联的部门传导微观机制。研究发现:部门价格传导普遍存在于城乡市场中,全国、城市、农村叁个价格传导网络中均不存在价格孤立波动的商品部门;城乡市场均存在一定程度的价格传导部门极化现象,且农村市场的极化现象尤为突出,抓关键、调重点、有的放矢的价格监控策略符合现阶段中国城乡市场的基本属性;食品、五金建材、交通通信叁部门在城乡市场中均具有较强的价格影响力,由于五金建材、交通通信部门的价格传导时滞期普遍较长,两者对整体价格的影响同时具有一定的"隐性"特征;价格波动由城市向农村单向溢出的商品部门在农村价格传导网络中均具有很强的价格影响力,反之则不然。(本文来源于《南开经济研究》期刊2018年03期)

王稳,李雪[6](2018)在《保险业就业效应的微观基础和传导机制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习近平主席在十九大报告中指出,就业是最大的民生,是一国经济发展的根本目标。保险如何从微观企业层面促进就业水平的提高,是经济学理论研究的重大谜题之一。本文尝试从风险管理、信用担保和资金融通等渠道,对保险业就业效应的微观基础和作用机理进行理论解释;并基于劳动力市场上的搜寻匹配模型,运用2012~2016年我国548家A股非ST企业的微观数据进行实证检验,研究结果显示,企业保险费用每增加1%,将间接带动企业就业水平提高0.459%。分所有制性质看,相对于国有企业,保险对民营企业的就业拉动效应更显着。从保险业就业效应的内在传导机制看,保险可以通过提高企业的融资能力,扩大生产规模进而带动就业。(本文来源于《保险研究》期刊2018年05期)

刘星,韩鑫韬[7](2018)在《前瞻性货币政策的微观传导机制有效吗——来自中国上市企业资产负债表的证据》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根据新古典资本需求理论和实际余额效应理论建立了一个包含投资需求和投资效率的前瞻性泰勒规则模型,并构造了一个反映企业投融资需求状况的企业综合状况指数,将其引入扩展的前瞻性泰勒规则模型,然后从宏观和行业两个层面对加入企业综合状况指数的前瞻性泰勒规则进行了检验和比较。研究发现:(1)前瞻性利率传导的企业资产负债表渠道基本有效,短期名义利率对于超过80%行业的企业综合状况指数缺口的反应系数显着,但对不同行业的反应差异较大;(2)短期利率对企业综合状况的反应系数较小,而对通胀缺口和产出缺口的反应系数相对较高,显示货币当局调整利率可能更多的是针对通胀缺口和产出缺口反应;(3)货币政策对资产价格"反应不足",其对股价的反应系数非常小,对房价的反应系数不显着。(本文来源于《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期刊2018年05期)

黄小英,许永洪,温丽荣[8](2016)在《商业银行同业业务的发展及其对货币政策信贷传导机制的影响——基于银行微观数据的基于银行微观数据的GMM实证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利率市场化、互联网金融等形势迫使商业银行集体性进行创新转型,同业业务作为重要突破口呈快速发展趋势。本文通过建立动态面板模型实证研究发现,同业业务扩充了银行资金来源,提高了资产运用效率,但弱化了中央银行货币政策的信贷传导渠道效应,社会资金"脱实向虚",且国有银行、政策性银行、股份制银行和城商行、外资银行等不同性质银行对货币政策影响呈现异质性。本文最后为规范同业业务、防范风险提出政策建议。(本文来源于《经济学家》期刊2016年06期)

林朝颖,黄志刚,何乐融,吴施娟[9](2016)在《货币政策风险传导微观机制的区域异质性》一文中研究指出宏观货币政策选择须建立在微观企业行为的正确理解之上。本文从风险维度研究货币政策对不同区域企业传导机制的差异,结果表明:同一货币政策工具对不同经济区域、不同省份的风险传导效应均存在差异;利率对不同经济区域以及不同省份企业的风险传导效应强于存款准备金率。本研究结论在宏观层面可为央行制定区域货币政策提供思路,在微观层面可为企业选择投资区域提供参考依据。(本文来源于《财经论丛》期刊2016年08期)

李卉[10](2015)在《我国金融加速器传导的微观机制分析——基于2003-2012年动态面板数据》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基于金融加速器效应的形成机制,利用2003-2012年我国A股836家上市公司数据,运用动态面板数据模型,从微观层面对我国金融加速器的传导机制进行了实证检验。实证结果表明,企业资产负债率对企业投资具有显着的负向影响,较差的资产负债状况会导致企业较高的外部融资溢价,进而对企业投资产生持续影响。实证结果证实了我国经济运行中存在明显的企业层面金融加速器效应。(本文来源于《特区经济》期刊2015年02期)

微观传导机制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考察生产率作为调节变量的汇率对微观企业出口贸易的传导机制。理论研究显示,不利的汇率冲击一方面通过选择效应迫使低生产率企业退出出口市场,另一方面倒逼效应激励高生产率企业加大R&D投入,增加市场替代。利用2001~2007年近8万家中国工业企业与海关贸易的匹配数据分析显示,人民币升值冲击促使我国出口企业的TFP增长提升,增强贸易竞争力,证实生产率作为调节变量的汇率传导机制的存在。因此,增加人民币汇率浮动弹性,促使企业提升生产力以增强抵御贸易风险的韧性,稳固贸易发展基础。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微观传导机制论文参考文献

[1].顾海,刘曦言.互联网医疗信息外溢对健康人力资本的传导机制——基于劳动力微观数据的中介效应研究[J].河北经贸大学学报.2019

[2].成蓉,程惠芳.汇率传导微观机制与出口企业转型策略研究[J].财经论丛.2019

[3].刘星,韩鑫韬.前瞻性货币政策的微观传导机制有效吗?——来自中国上市企业资产负债表的证据[C].《国际货币评论》2018年第叁季度合辑.2018

[4].李辉,Judy,Wu,屈飞,古宏伟,王文静.薄膜太阳电池及微观电流传导机制[C].2018第二届全国太阳能材料与太阳能电池学术研讨会摘要集.2018

[5].张耀.中国商品部门间价格传导关系研究——一个解释价格传导微观机制的新视角[J].南开经济研究.2018

[6].王稳,李雪.保险业就业效应的微观基础和传导机制研究[J].保险研究.2018

[7].刘星,韩鑫韬.前瞻性货币政策的微观传导机制有效吗——来自中国上市企业资产负债表的证据[J].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2018

[8].黄小英,许永洪,温丽荣.商业银行同业业务的发展及其对货币政策信贷传导机制的影响——基于银行微观数据的基于银行微观数据的GMM实证研究[J].经济学家.2016

[9].林朝颖,黄志刚,何乐融,吴施娟.货币政策风险传导微观机制的区域异质性[J].财经论丛.2016

[10].李卉.我国金融加速器传导的微观机制分析——基于2003-2012年动态面板数据[J].特区经济.2015

标签:;  ;  ;  ;  

微观传导机制论文-顾海,刘曦言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