旧水泥混凝土路面加铺沥青混凝土的若干问题探讨

旧水泥混凝土路面加铺沥青混凝土的若干问题探讨

一、沥青混凝土加铺层改造旧水泥混凝土路面若干问题的探讨(论文文献综述)

胡蓝心[1](2021)在《基于反射裂缝的旧水泥混凝土路面沥青加铺层寿命预估》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随着经济的迅速发展,早期修建的大量水泥路面发生不同程度的破坏,公路建设发展重心逐渐由新建公路转向修复改造原有公路。旧水泥混凝土路面加铺沥青面层是国内外改造旧水泥路面采用的主要技术措施之一,但极易出现反射裂缝导致加铺层路面在短期内破坏。现目前国内外并没有公认的旧水泥混凝土加铺沥青层设计体系,我国现行路面设计规范仅对加铺沥青层防治反射裂缝措施作了经验性的指导,并定义沥青层底部疲劳开裂作为沥青路面产生破坏的标准,未给出布设相关防反措施的详细建议,且未考虑裂缝在沥青层中的扩展过程。鉴于此,本文结合线弹性断裂力学理论及有限元法,建立不同结构参数的旧水泥混凝土沥青加铺层三维模型,分别分析计算加铺层结构在单独车辆荷载作用及温度-荷载耦合作用下的力学响应、起裂寿命、裂缝扩展寿命及总寿命,给出不同工况下加铺层结构防治反射裂缝的结构参数建议,并分别建立基于反射裂缝的相关寿命预估模型。主要的研究成果如下:(1)单独车辆荷载作用下,设传力杆对直接加铺结构形式的加铺层底部力学响应改善效果最佳,约为14.06%;对于不设传力杆的各种加铺层结构,增加直接加铺沥青层厚度及应力吸收层厚度可以减小荷载应力;轴载增加导致加铺层底力学响应几乎呈线性增长;传力杆的布设对不同加铺层结构的起裂寿命、裂缝扩展寿命及总寿命影响不同,其中对含级配碎石层的加铺结构影响最小;(2)温度-荷载耦合作用下设置级配碎石层消散耦合应力中最大主应力的效果最好。增加直接加铺沥青层厚度及模量可以减小加铺层底最大拉应变,从而影响加铺层起裂寿命,而土工合成材料模量变化的影响最小;降温幅度增大导致加铺层底力学响应几乎呈线性增长。(3)温度-荷载耦合作用下直接加铺层结构中起裂寿命占据总寿命更大比例,而另外三种形式的加铺层结构中裂缝扩展寿命更为显着;(4)在荷载作用、耦合作用下具有最佳防反效果的参数取值建议:直接加铺沥青层厚度10~12.5cm,1000MPa;级配碎石层厚度10cm,模量400MPa;应力吸收层厚度2.5cm,动态模量≤4000MPa;土工合成材料拉伸模量≥1000MPa;小温差地区建议采用应力吸收层,其寿命比直接加铺沥青层提高1.5倍。较大温差地区可以采用应力吸收层或级配碎石层,其寿命比直接加铺沥青层分别提高3.4、3.1倍.(5)分别建立了荷载作用下有、无传力杆的不同加铺层结构及耦合作用下无传力杆的不同加铺层结构寿命预估模型,根据代入相应参数数值可以快速预估沥青加铺层寿命,为加铺层设计及养护提供相应参考。最后基于实际工程对预估模型进行了验证。

元帅[2](2020)在《不同夹层下旧水泥混凝土路面沥青加铺层结构力学分析》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随着我国交通行业的迅猛发展和基础设施建设的加速推动,打造安全舒适的道路及环境设施成为了新时代对交通行业的新要求,在此背景下,水泥混凝土路面得以较快发展。水泥混凝土路面的迅速成长,促进了国民经济的高速发展,满足了人们的出行需求,但随着服役年限的增加,由于行车荷载日趋加重、环境变化等原因,水泥混凝土路面出现了服务性能下降的情况,特别是修建期较久的水泥混凝土路面,大多面临着进一步修复改造的情况。加铺沥青层罩面是旧水泥混凝土路面修复改造工程中较为普遍的施工方案,该方案不仅可以很好利用旧水泥混凝土路面的剩余结构承载力,同时还兼具沥青路面平整舒适的特点,是行之有效且经济合理的改造措施。但是,由于旧水泥混凝土路面存在各种结构性裂缝,该方案易导致复合路面产生反射裂缝现象。本课题根据有限元理论,选择Abaqus程序建立旧水泥混凝土路面加铺沥青混合料结构模型,从荷载应力和温度应力的角度,分析应力吸收层厚度、模量及车载对加铺层层底力学性能的影响;同时分析加铺层厚度、模量及车载变化对土工合成材料最佳层位的影响。研究表明:考虑静荷载作用时,增加应力吸收层厚度能较大程度减轻加铺层层底承受的荷载应力;沥青混合料加铺层层底的荷载应力随着应力吸收层模量的增加而呈现上升趋势,同时车载的增加会使加铺层层底的荷载应力呈直线上升趋势;在静荷载作用下,土工合成材料夹层位于距路表3h/4-h/2时(h表示加铺层厚度),加铺层层底的力学性能最佳,且加铺层厚度、模量及荷载的变化均不会影响土工合成材料夹层的最佳层位。本研究还根据热传导理论对旧水泥混凝土路面加铺沥青结构层进行了温度场仿真模拟。研究表明:在温度场中应力吸收层厚度的增加会使加铺层层底温度应力下降,而应力吸收层模量的增加则会使加铺层层底温度应力上升;土工合成材料夹层位于距路表3h/4-h/2时,加铺层层底的温度应力最小。另外,选取工程常用的玻纤格栅作为土工合成材料夹层进行了室内试验,通过改变玻纤格栅在沥青混合料中的位置,位置依次改变为距路面h、3h/4、h/2、h/4进行沥青混合料弯曲试验验证了软件模拟结果的可靠性,同时进行车辙试验进一步验证土工合成材料的最佳层位。

王都兴[3](2019)在《旧水泥混凝土路面微裂均质化处治与加铺技术》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水泥混凝土路面具有强度高、稳定性和耐久性好、成本低和使用寿命长等优点,因此自上个世纪八十年开始,在我国得到迅猛发展。随着时间的推移,越来越多的早期建设水泥路面到达了使用周期,出现了越来越多的病害。将原有旧水泥路面上进行升级和改造是改善道路行驶质量,提高路用性能的重要技术,在节省工程造价和环境保护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论文针对旧水泥混凝土路面升级改造中,旧水泥路面的破碎化、变形均质化及加铺技术进行系统研究,取得了以下研究成果:1)对水泥混凝土路面的病害进行了介绍,将各大类病害程度的划分等级进行了详细说明以及总结分析了各类水泥混凝土路面病害成因,并且介绍了水泥混凝土路面状况评价方法。2)介绍了微裂式碎石化机的工作原理、技术参数,从夯击能的选择、夯击点位的布设形式分析它的碎石影响因素,以及研究了它的碎石效果。3)提出了水泥混凝土路面微裂均质化处治再生技术的施工流程和工艺,包括微裂化处治、均质化处治、加铺层铺筑。从主控项目和一般项目两方面,提出了水泥混凝土路面微裂均质化处治再生技术的质量控制标准。4)利用有限元软件Abaqus建立了由原旧路面复合地基、旧水泥混凝土路面、沥青加铺层组成的平面模型,在车辆轴载、沥青加铺层厚度、沥青加铺层模量以及地基模量改变的前提下,分析了沥青加铺层层底接缝处应力和弯沉变化,为防止和延缓“白加黑”加铺形式反射裂缝产生提供了理论依据。5)以咸阳市宝泉路旧水泥路面改造工程为依托,在对现有路况典型破坏形式分析基础上,制定了旧水泥混凝土路面微裂均质化处治方案,提出了处治流程和施工要点。

白雪峰[4](2019)在《矿区重载公路路面结构破坏分析及改造方案》文中提出近年来,我国矿产资源开采力度加大,但矿区大部分公路是按照一般等级进行设计施工的。在重载车辆的长期作用下,路面病害较为严重。为满足重载交通下路面病害改造技术的需求,本文选取矿资源丰富的泰安地区对路面结构破坏进行分析及并研究改造方案。本文收集了国内外路面结构及其应用情况,总结了国外路面结构应用的成功与失败经验。对路面性能的影响因素也进行了分析,通过深入调查泰安市一级、二级公路路面结构类型、建设材料和技术、路面损坏的原因,为典型的路面结构的研究奠定了基础。基于诸如泰安市的自然环境条件、轴载特点、建筑材料性能、施工工艺等因素,给出了一、二级公路改造的典型结构。针对公路改建为沥青路面结构,利用敏感性分析,对交通等级和基础强度等级进行了划分。经计算,分别提出了半刚性基层、复合式和柔性基层沥青路面的典型结构。选取三种典型路面结构进行效果验算,选取沥青层底拉应变、基层层底拉应力以及剪应力三个指标,在面层、基层为最不利层间粘结状态下时,在标准轴载100k N和重载作用130k N下路面各结构层的拉应变、拉应力和剪应力都能满足其重载交通及规范要求,可有效提高路面通车性能和使用寿命。针对公路改造工程中的水泥路面结构,首先分析了水泥路面典型结构的设计方法和原则,划分了交通等级和基础强度等级。然后提出了不同的水泥路面类型及其应用条件,利用内实验法来确定路基、垫层厚度与土基模量大小间的关系,依据现行《公路水泥混凝土路面设计规范》对结构层材料及厚度进行了设计,给出了水泥路面改造工程中典型的水泥路面结构。根据加铺层设计原则,提出了沥青路面加铺水泥混凝土加铺层、分离式水泥混凝土加铺层和组合式水泥混凝土加铺层典型结构。

苏禹[5](2019)在《设应力吸收层的“白改黑”路面应力模拟分析》文中提出我国早期修建的水泥混凝土路面在长年的使用过程中,经受了各种外在因素的作用后,最终导致各种损坏的出现,严重的影响了使用的安全性和舒适度,而沥青路面在很多方面都弥补了水泥混凝土路面的不足。因此,“白改黑”路面成为了旧水泥混凝土路面改造的一种常用的方案。加铺沥青罩面的措施有很多,针对不同的旧路状况可以选择不同的改造方案。在功能性罩面中,设置应力吸收层对于分散加铺层结构层底刚性基层接缝处的应力集中有较好的效果,同时也能够缓解反射裂缝的产生与扩展。本文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针对设有应力吸收层的“白改黑”路面结构内应力进行进一步的分析,从各因素单独效应到因素间的交互作用进行研究。主要内容与结论如下:首先,在理论基础上,通过设计路面结构有限元分析模型所得出的计算结果,对加铺层结构底面旧水泥混凝土路面接缝处产生应力集中的原因和应力吸收层有减小应力集中的效果做出了解释。结果表明,无论是在车辆荷载作用下还是在温度作用下,最大主应力σ1、Mises等效应力σe以及最大剪应力τmax的最大值均出现在加铺层结构应力吸收层底面旧水泥混凝土路面板接缝处,即路面加铺层结构在旧路面板接缝处存在应力集中现象,因此,此处最容易产生破坏。其次是加铺层结构在单独外力作用下的应力分析。通过对相应有限元分析模型的计算,分别分析了各结构层厚度和模量变化对加铺层结构内荷载应力和温度应力产生的单独效应,以便之后的轴载—温度耦合作用下的应力分析,同时验证了应力吸收层可以有效的减小加铺层结构底面集中的应力值。结果表明,应力吸收层厚度在2cm~4cm之间时对荷载应力和温度应力的吸收效果明显,厚度越大加铺层底接缝处应力值越小;应力吸收层抗压回弹模量在200MPa~600MPa时对应力的吸收效果明显,荷载应力的影响大于对温度应力的影响;重载和大幅度降温对路面结构内荷载应力和温度应力的影响非常大,温度的降低还会削弱应力吸收层分散应力的效果。最后为应力吸收层的轴载—温度耦合应力分析。根据第二部分对设有应力吸收层的“白改黑”路面结构的荷载应力和温度应力的具体分析所得出的结果,选择应力吸收层厚度(2cm~4cm)和抗压回弹模量(200MPa~600MPa)以及轴载大小(1OOkN~220kN)三个因素为主要影响因素,通过响应面试验设计进一步研究轴载—温度耦合作用下路面结构的各应力状态,分析不同因素交互作用对各应力的影响,并对方案进行优化。最终对数据进行拟合得到各应力值的回归公式,并在所得回归公式的基础上得到了应力吸收层加铺方案的优化结果。

符昂[6](2018)在《浸渍土工织物法在路面加铺层中的应用研究》文中认为在国省道路面大修中,通常采用土工格栅以及玻璃纤维布等土工织物作为“白加黑”和“白加白”复合路面的防反射裂缝层。土工织物主要采用热沥青或乳化沥青直接粘贴,由于原水泥混凝土路面或下卧层凹凸不平,土工织物难以与下层紧密粘合,施工的运输车轮和摊铺机履带会拉扯土工织物或格栅,破坏层间的完整性。使用渗透性较强的浸渍胶凝材料现场浸泡土工织物,使胶凝材料充分灌入织物内并充填下层空隙,使浸渍层与下承层形成一个完全结合体。将其运用到复合路面结构过渡层中,可以提升新加铺路面的抗反射裂缝和层间粘结性能。这对提高加铺层路面的路用性能,进而延长道路的使用寿命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首先运用断裂力学理论及Abaqus有限元分析软件建模探讨了复合路面结构加铺层反射裂缝的成因及扩展机理。在此基础上进行了改性水泥砂浆与改性乳化沥青等水泥基和沥青基浸渍胶凝材料的研制,改性水泥砂浆通过抗压、抗折及附着力等水泥浆料的常规性能指标来评价改性效果,改性乳化沥青主要通过蒸发残留物的针入度、延度、软化点及黏度等乳化沥青常规性能指标来评价其改性效果,后通过试验确定了两种胶凝材料改性剂的掺量。研究结果表明当纳米SiO2的掺量为2.0%,膨胀剂的掺量为8.5%,胶粉的掺量为0.9%,活性粉末的掺量为3%时,改性水泥砂浆的抗折强度及单轴抗压强度最佳。当SBS胶乳的掺量确定在5%时,改性乳化沥青的各项性能指标比较均衡,改性效果良好。然后采用研制好的改性胶凝材料浸渍相应的土工织物,通过抗拉强度试验对浸渍合成物的力学性能进行初步评价,试验结果显示,经过改性水泥砂浆及改性乳化沥青浸渍后的土工织物抗拉性能均得到较大程度地改善。接着分别运用SEM扫描电镜及荧光电子显微镜对经改性水泥砂浆及改性乳化沥青浸渍的土工织物进行观测,并探讨其浸渍机理,从微观角度分析宏观力学性能的变化。最后依托示范性工程对改性乳化沥青浸渍合成物进行实际应用,铺筑试验路段,并对浸渍施工工艺以及施工过程中的质量控制要点进行研究,检验其路用性能的同时也为今后旧水泥混凝土路面的加铺养护技术提供参考。

王红凯[7](2018)在《基于沥青层加铺改造的水泥路面路况评定研究》文中研究表明针对目前缺乏基于沥青层加铺改造的旧水泥混凝土路面状况评定研究的情况,根据旧水泥混凝土路面加铺沥青层改造实际,在对大量数据资料的统计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错台超限率与缝边弯沉等基于沥青层加铺改造的旧水泥混凝土路面状况评定指标,适用于不同旧水泥混凝土路面沥青加铺层设计方法,本标准具有较高的可靠度和较好的实用性。

吴飞富[8](2017)在《广西旧水泥路面加铺沥青面层合理结构研究》文中研究指明广西是我国修筑水泥路面最多的省份之一,随着经济的发展,早期修建的高等级公路和国省道干线公路已经出现了不同程度的破坏,虽然采取了日常养护和专项养护,但仍不能根本解决当前路面病害存在的问题,急需进行养护维修或升级改造,而将水泥路面加铺改造成沥青路面是最好的解决方案。目前国内外还没有公认的水泥混凝土路面加铺沥青面层结构设计体系和合理结构方案。鉴于此,本文针对广西地区的气候和交通特点,依托柳南高速公路改建工程,通过资料调研、结构计算、试验研究和工程应用,提出了旧水泥路面加铺沥青面层的合理结构。主要研究结论如下:(1)广西地处华南湿热地区,具有高温、多雨、空气湿度大等自然环境特点,对于旧水泥路面加铺沥青面层而言的主要技术需求是:解决高温气候条件下沥青面层的高温稳定性、多雨条件下沥青路面水稳定性和表面抗滑等问题,针对这些需求,提出了相应的技术对策。(2)依托柳南路改扩建项目提出了基于功能化的沥青路面加铺结构与材料综合设计方法,并据此设计了柳南高速公路沥青加铺结构和材料。以系统功能化为指导思想,基于性能均衡的设计理念对柳南高速公路应力吸收层、中面层和表面层加铺材料进行了优化设计。(3)水泥路面与沥青加铺层为两种不同性质、不同强度的路面材料,当在二者之间设置层间结合材料时,会形成两个界面,为了改善层间结合效果,需要保证这两个界面均具有良好的粘结效果。(4)界面潮湿不利于水泥路面与沥青加铺层的层间粘结;沥青加铺层最大公称粒径越大、构造深度越大对于层间抗剪强度越有利;粘层材料选择时的主要因素是:层间抗剪强度水平、粘层材料粘度和粘韧性和沥青加铺层厚度。(5)除去因材料变异、施工因素和交通量变化所引起的车辙病害之外,柳南高速公路改扩建工程的路面结构使用效果十分良好,无论是一般路段的12cm铺装层、还是14cm的补强功能铺装层均具有较好的使用功能,层厚较为合理,是一种比较成功的旧水泥路面加铺结构层厚度方案。(6)针对广西的气候、交通和公路建设特点,根据不同铺装材料的技术经济特点,提出了适用于不同交通等级、不同旧路状况和不同用户需求的广西湿热地区旧水泥路面加铺沥青面层合理结构组合方案,为广西区内高等级公路水泥路面改造设计提供了有益的借鉴和指导。沥青加铺层结构直接影响着旧路改造后的使用寿命和工程造价,选择合理的加铺层材料、结构组合方案和结构厚度是整个旧路改造工程的关键,本文提出的旧水泥路面加铺沥青面层合理结构不仅能够为实体工程提供技术经济性最优的路面加铺结构方案,而且对于养护、维修、决策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任新涛[9](2017)在《港务大道旧水泥混凝土路面沥青加铺改造技术研究》文中提出二十世纪后期水泥混凝土路面在我国道路工程中得到了普遍应用,这主要是因为水泥混凝土路面具有平整度好、强度高、耐久性和稳定性相对较好等优势。随着交通量的迅猛发展以及重载车辆比例的不断增加,旧水泥混凝土路面各种各样的病害也开始不断出现,日益恶化的路况成为威胁交通安全的重大隐患。因此加快对旧水泥混凝土路面改造技术研究成为道路工程师必须面对的一项艰巨挑战。论文以西安国际港务区港务大道旧水泥混凝土路面改造工程为项目依托,对港务大道旧水泥混凝土路面进行了详细的病害调查,分析了加铺层厚度、沥青弹性模量等因素对路面结构受力效果影响,并对沥青混凝土配合比进行了设计,对港务大道改造技术效果进行了后期跟踪。具体包括以下内容:(1)通过对西安国际港务区港务大道旧水泥混凝土路面的调查,全面评价了港务大道旧水泥混凝土的路面状况,为港务大道路面处治方法的选择和加铺层方案的设计提供依据。(2)对比分析了清除重铺法、直接加铺法及冲击压实法等旧水泥混凝土路面病害处置常用方法的适用对象、处理原理及施工工艺,研究了应力吸收层及土工合成材料夹层对防止沥青混凝土面层反射裂缝的重要作用,最终港务大道采用旧水泥混凝土路面加铺沥青混凝土面层的改造方法。(3)通过对典型沥青加铺层结构受力分析研究了沥青加铺层厚度、加铺层弹性模量等参数对加铺层应力状态和弯沉差值的影响,确定了防止和延缓反射裂缝的加铺层厚度范围。(4)对旧水泥混凝土路面沥青加铺层结构进行设计,并采用马歇尔试验配合比的方法确定了上面层AC-13SBS(C)型改性沥青混凝土和下面层AC-20(C)型沥青混凝土配合比。(5)对施工前准备工作、沥青混合料的拌和、摊铺、碾压等施工过程以及接缝处理等施工工艺展开了研究,总结了旧水泥混凝土路面改造技术。港务大道旧水泥混凝土路面改造后期跟踪效果验证了旧水泥混凝土路面沥青加铺层设计及施工质量控制技术的可行性和合理性。

赵旭[10](2016)在《旧水泥砼路面修复技术应用研究》文中研究表明本论文研究主要以道路实况调查为基础,依据现有道路设计理论及施工工艺方法,完善加铺层路面设计方法(主要通过改进目标设计指标体系来实现),合理确定施工方法、专项研究施工工艺难点及要点,最终指导现场施工实践。研究的基本思路遵循着白改黑工程实施的基本流程,即从旧路路况评估入手,顺次为制定方案、方案设计、具体施工以及综合评价等方面。并结合秦皇岛旧水泥砼路面的实际情况,通过旧路路况评估并制定补强方案、加铺层方案设计、白改黑具体施工以及综合评价等方面的内容介绍,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了完善和优化:(1)在我国加铺层设计理论的基础上,对典型加铺沥青层设计进行了优化;(2)在碎石化问题研究上,提出了符合秦皇岛实际情况的控制指标及施工重点。通过系统地研究,针对秦皇岛白改黑技术可得出如下结论:采用当前典型路面补强结构符合道路设计标准、规范要求,采用多锤头破碎技术也具有较强的可操作性,秦皇岛市白改黑整个技术体系暂不需要较大调整。但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改进:(1)重视旧路破损评估工作,充分做好旧路综合调查工作,应建立全面的检测指标体系,宜改静态弯沉指标为动态弯沉指标,更好地评估旧路状况,以避免设计方案出现偏差或发生设计变更;(2)加强秦皇岛地区需要修复的旧水泥混凝土路面病害调查,准确判定修补技术方案可行性条件。(3)对需要采用碎石化施工工艺进行改造的路段进行施工前的准备工作。碎石化施工的过程中,需严格按照要求控制施工的质量。(4)加强对试验段施工及施工破碎情况监控,在秦皇岛“白改黑”碎石化工地现场发现破碎粒径的指标控制不统一,偏离较大,这势必影响到加铺层的工程质量。(5)“白改黑”完成的道路投入使用后,要注重养护保养,排水设施应通畅。加强运营阶段的养护、管理工作,提高道路耐久性。

二、沥青混凝土加铺层改造旧水泥混凝土路面若干问题的探讨(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沥青混凝土加铺层改造旧水泥混凝土路面若干问题的探讨(论文提纲范文)

(1)基于反射裂缝的旧水泥混凝土路面沥青加铺层寿命预估(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沥青加铺层防裂措施研究概况
        1.2.2 沥青加铺层路面力学分析概况
        1.2.3 沥青加铺层反射裂缝寿命预估研究概况
    1.3 主要研究内容
第二章 基于反射裂缝的不同寿命预估模型对比分析
    2.1 反射裂缝的产生疲劳扩展机理
        2.1.1 温度型反射裂缝
        2.1.2 荷载型反射裂缝
    2.2 国内外沥青加铺层的疲劳寿命预估模型
        2.2.1 基于应力应变评价指标的疲劳开裂寿命预估模型
        2.2.2 基于应力强度因子的疲劳开裂寿命预估模型
    2.3 沥青加铺层疲劳寿命预估模型分析
        2.3.1 疲劳预估模型建立的原则
        2.3.2 疲劳开裂预估模型对比分析
    2.4 开裂寿命预估模型现场验证
        2.4.1 Myre模型验证
        2.4.2 哈尔滨工业大学模型验证
        2.4.3 华南理工大学模型验证
        2.4.4 沥青路面规范模型验证
    2.5 本章小结
第三章 交通荷载作用下旧水泥混凝土沥青加铺层力学分析
    3.1 有限元模型验证
        3.1.1 力学响应的可靠性验证
        3.1.2 应力强度因子可靠性验证
    3.2 基本假设与模型的建立
        3.2.1 基本假设
        3.2.2 路面结构模型参数
    3.3 加铺层荷载应力分析
        3.3.1 直接加铺沥青层
        3.3.2 设置级配碎石层作为中间层
        3.3.3 设置应力吸收层作为中间层
        3.3.4 设置土工合成材料薄层作为中间层
    3.4 本章小结
第四章 交通荷载作用下旧水泥混凝土沥青加铺层寿命分析
    4.1 加铺层起裂寿命计算
    4.2 加铺层结构裂缝扩展寿命计算
        4.2.1 反射裂缝的有限元模型
        4.2.2 裂缝尖端II型应力强度因子分析
        4.2.3 裂缝扩展寿命计算
    4.3 基于反射裂缝的沥青加铺层全寿命分析
        4.3.1 直接加铺层结构参数对寿命的影响
        4.3.2 设级配碎石层加铺层结构参数对寿命的影响
        4.3.3 设应力吸收层的加铺层结构参数对寿命的影响
        4.3.4 设土工合成材料层加铺层结构参数对寿命的影响
    4.4 本章小结
第五章 温度-荷载耦合作用下旧水泥混凝土沥青加铺层力学分析
    5.1 路面结构内部温度场
    5.2 耦合场理论
        5.2.1 耦合场分析类型
        5.2.2 耦合场分析方法选择
    5.3 基本假设与模型的建立
        5.3.1 基本假设
        5.3.2 路面结构模型参数
        5.3.3 耦合场计算参数
    5.4 加铺层耦合应力分析
        5.4.1 直接加铺沥青层
        5.4.2 设置级配碎石层作为中间层
        5.4.3 设置应力吸收层作为中间层
        5.4.4 设置土工合成材料薄层作为中间层
    5.5 本章小结
第六章 温度-荷载耦合作用下旧水泥混凝土沥青加铺层寿命分析
    6.1 加铺层起裂寿命计算
    6.2 加铺层结构裂缝扩展寿命计算
        6.2.1 反射裂缝的有限元模型
        6.2.2 裂缝尖端有效应力强度因子分析
        6.2.3 裂缝扩展寿命计算
    6.3 基于反射裂缝的沥青加铺层全寿命分析
        6.3.1 直接加铺层结构参数对寿命的影响
        6.3.2 设级配碎石层加铺层结构参数对寿命的影响
        6.3.3 设应力吸收层的加铺层结构参数对寿命的影响
        6.3.4 设土工合成材料层加铺层结构参数对寿命的影响
    6.4 荷载作用与耦合作用寿命对比
    6.5 本章小结
第七章 基于反射裂缝的旧水泥混凝土沥青加铺层寿命预估
    7.1 荷载作用下的沥青加铺层寿命预估
        7.1.1 无传力杆的沥青加铺层结构寿命预估
        7.1.2 设传力杆的沥青加铺层结构寿命预估
    7.2 温度-荷载作用下的沥青加铺层寿命预估
    7.3 寿命预估模型验证
    7.4 本章小结
第八章 结论与展望
    8.1 主要结论
    8.2 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2)不同夹层下旧水泥混凝土路面沥青加铺层结构力学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 研究内容及技术路线
第二章 设置应力吸收层的加铺层力学性能研究
    2.1 反射裂缝扩展机理及有限元分析方法简介
    2.2 计算模型和参数
    2.3 应力吸收层厚度对加铺层力学性能的影响
    2.4 应力吸收层模量对加铺层力学性能的影响
    2.5 不同车载对加铺层力学性能的影响
    2.6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土工合成材料最佳层位的力学研究
    3.1 土工合成材料简介及计算参数
    3.2 不同加铺层厚度下土工合成材料最佳层位研究
    3.3 不同加铺层模量下土工合成材料最佳层位研究
    3.4 不同车载下土工合成材料最佳层位的研究
    3.5 本章小结
第四章 不同夹层下加铺层温度应力分析
    4.1 温度场计算理论与方法
    4.2 设置应力吸收层路面加铺层温度应力分析
    4.3 土工合成材料不同层位下加铺层层底温度应力分析
    4.4 本章小结
第五章 土工合成材料最佳层位的试验研究
    5.1 原材料与试样制备
    5.2 最佳层位的小梁弯曲试验研究
    5.3 最佳层位的车辙试验研究
    5.4 本章小结
结论与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A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附录B (攻读学位期间参与的科研项目)

(3)旧水泥混凝土路面微裂均质化处治与加铺技术(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必要性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旧水泥路面病害分析与评价
        1.2.2 旧水泥路面的破碎技术
        1.2.3 化学压浆技术
        1.2.4 旧水泥路面的加铺技术
    1.3 本文研究内容与技术路线
        1.3.1 研究内容
        1.3.2 技术路线图
第二章 水泥混凝土路面病害及路面状况评价方法
    2.1 水泥混凝土路面病害形式
        2.1.1 水泥混凝土面层断裂类病害形式
        2.1.2 水泥混凝土面层竖向位移类病害形式
        2.1.3 水泥混凝土面层接缝类病害形式
        2.1.4 水泥混凝土面层表层类病害形式
    2.2 水泥混凝土路面病害成因
        2.2.1 水泥混凝土面层断裂类病害成因
        2.2.2 水泥混凝土面层竖向位移类病害成因
        2.2.3 水泥混凝土面层接缝类病害成因
        2.2.4 水泥混凝土面层表层类病害成因
    2.3 水泥混凝土路面状况评价方法
        2.3.1 路面破损状况评价
        2.3.2 结构承载力评价
        2.3.3 板底脱空评价
        2.3.4 路面行驶质量评价
        2.3.5 路面抗滑能力评价
        2.3.6 路面使用性能评价
    2.4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影响旧水泥混凝土路面破碎的因素和效果评价
    3.1 旧水泥混凝土路面微裂式碎石化机
        3.1.1 旧水泥混凝土路面破碎化机理
        3.1.2 微裂式碎石化机设备构成及技术参数
    3.2 旧水泥混凝土板微裂均质化的影响因素分析
        3.2.1 夯击能的选择
        3.2.2 夯击点位的布设形式
    3.3 微裂式碎石化机碎石效果分析
        3.3.1 消除板底脱空
        3.3.2 分散板端变形
        3.3.3 提高旧水泥面板与加铺层结合力
        3.3.4 充分利用旧路残余强度
    3.4 本章小结
第四章 旧水泥混凝土路面微裂均质化处治与加铺技术
    4.1 旧水泥路面微裂均质化处治再生与加铺施工工艺
        4.1.1 施工流程
        4.1.2 旧水泥混凝土路面微裂化破碎处治
        4.1.3 旧水泥混凝土路面均质化处治
        4.1.4 旧水泥混凝土路面加铺层铺筑
    4.2 水泥路面微裂均质化处治再生施工质量控制标准
        4.2.1 主控项目
        4.2.2 一般项目
    4.3 本章小结
第五章 微裂均质化水泥混凝土路面沥青加铺层力学分析
    5.1 有限元计算模型及参数
        5.1.1 Abaqus有限元软件简介
        5.1.2 计算模型的建立
    5.2 沥青混凝土加铺层结构层受力特性分析
        5.2.1 轴载对沥青混凝土加铺层力学性能的影响
        5.2.2 加铺层厚度对沥青混合料加铺层结构力学性能的影响
        5.2.3 沥青加铺层模量变化对加铺层结构的影响分析
        5.2.4 地基模量对沥青混合料加铺层结构的影响分析
    5.3 本章小结
第六章 水泥混凝土路面微裂均质化处治再生技术工程实践分析
    6.1 项目概况
    6.2 旧水泥路面处治施工技术方案
    6.3 微裂式破碎再生加固施工流程
        6.3.1 施工准备
        6.3.2 进行旧水泥混凝土路面板块微裂式破碎
        6.3.3 地聚合物注浆加固处治
        6.3.4 路表缺陷进行修复
        6.3.5 旧水泥混凝土路面加铺层铺筑
    6.4 微裂均质化处治再生技术处治效果评价
        6.4.1 微裂式破碎效果评价
        6.4.2 注浆加固效果评价
    6.5 本章小结
主要结论及建议
    本文研究结论
    进一步研究建议
参考文献
附录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致谢

(4)矿区重载公路路面结构破坏分析及改造方案(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课题背景及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国外研究现状
        1.2.2 国内研究现状
    1.3 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
第2章 泰安市一级、二级路现状调查与分析
    2.1 泰安市公路区划
    2.2 泰安市一、二级公路交通量
    2.3 泰安市一级、二级公路现状调查
        2.3.1 沥青路面结构类型及厚度调查
        2.3.2 沥青路面典型病害及成因分析
        2.3.3 水泥路面结构类型及厚度调查
        2.3.4 水泥路面典型破坏及成因分析
    2.4 路面典型结构改造影响因素分析
        2.4.1 环境条件
        2.4.2 交通轴载
        2.4.3 材料供应情况
        2.4.4 旧路使用状况及破损程度
        2.4.5 施工技术水平
        2.4.6 经济条件
    2.5 本章小结
第3章 沥青路面改造工程典型结构及受力分析
    3.1 现有沥青路面调查与评价
    3.2 沥青路面改造方案的提出
    3.3 重新铺筑沥青路面典型结构及其力学响应分析
        3.3.1 半刚性基层沥青路面结构及力学响应分析
        3.3.2 复合式基层沥青路面结构及力学响分析
        3.3.3 柔性基层沥青路面结构及力学响应分析
    3.4 旧沥青路面加铺方案及其力学响应分析
        3.4.1 旧沥青路面加铺沥青罩面层方案及力学响应分析
        3.4.2 旧沥青路面加铺水泥混凝土层结构方案及力学响应分析
        3.4.3 旧沥青路面加铺补强层结构方案设计
    3.5 本章小结
第4章 水泥路面改造工程典型结构及受力分析
    4.1 水泥路面评价指标
    4.2 重新铺筑水泥混凝土路面典型结构及其力学响应分析
        4.2.1 设计标准和方法
        4.2.2 路基强度等级划分
        4.2.3 交通等级划分
        4.2.4 结构层材料及厚度设计
        4.2.5 典型结构方案设计
        4.2.6 典型结构力学响应分析
    4.3 旧水泥路面加铺结构方案设计及力学响应分析
        4.3.1 旧水泥路面加铺沥青典型路面结构及其力学响应分析
        4.3.2 旧水泥路面加铺水泥混凝土典型路面结构及力学响应分析
    4.4 本章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其它成果
致谢
个人简历

(5)设应力吸收层的“白改黑”路面应力模拟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的背景、目的及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目的及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白改黑”路面设计研究现状
        1.2.2 沥青加铺层设计方法
        1.2.3 应力吸收层研究现状
    1.3 研究内容及技术路线
        1.3.1 研究内容
        1.3.2 技术路线
2 基于应力吸收层的“白改黑”路面荷载应力分析
    2.1 路面结构有限元分析模型设计依据
        2.1.1 Abaqus有限元软件简介
        2.1.2 反射裂缝扩展机理
        2.1.3 材料强度理论
        2.1.4 计算模型可靠性验证
        2.1.5 有限元模型计算点位的确定
    2.2 路面加铺层结构在车辆荷载作用下的应力响应分析
        2.2.1 有限元计算模型与材料参数
        2.2.2 直接加铺与设应力吸收层结构对加铺层荷载应力影响对比
        2.2.3 轴载对应力吸收层荷载应力的影响分析
        2.2.4 沥青加铺层厚度对应力吸收层荷载应力的影响分析
        2.2.5 沥青加铺层模量对应力吸收层荷载应力的影响分析
        2.2.6 应力吸收层厚度对应力吸收层荷载应力的影响分析
        2.2.7 应力吸收层模量对应力吸收层荷载应力的影响分析
        2.2.8 基础模量对应力吸收层荷载应力的影响分析
    2.3 木章小结
3 基于应力吸收层的“白改黑”路面温度应力分析
    3.1 路面结构温度场理论及分析模型
        3.1.1 路面结构温度场理论
        3.1.2 路面结构温度场分析模型
    3.2 路面加铺层结构在温度作用下的应力响应分析
        3.2.1 有限元计算模型与材料参数
        3.2.2 直接加铺与设应力吸收层结构对加铺层温度应力影响对比
        3.2.3 降温幅度对应力吸收层温度应力的影响分析
        3.2.4 沥青加铺层厚度对应力吸收层温度应力的影响分析
        3.2.5 沥青加铺层模量对应力吸收层温度应力的影响分析
        3.2.6 应力吸收层厚度对应力吸收层温度应力的影响分析
        3.2.7 应力吸收层模量对应力吸收层温度应力的影响分析
        3.2.8 基础模量对应力吸收层温度应力的影响分析
    3.3 本章小结
4 基于响应面法的应力吸收层轴载—温度耦合应力分析
    4.1 响应面法的基本原理及试验设计方法
        4.1.1 响应面法概念及特点
        4.1.2 响应面法原理及设计方法
    4.2 应力吸收层轴载—温度耦合应力分析
        4.2.1 响应面试验设计与计算结果
        4.2.2 最大主应力响应面分析
        4.2.3 等效应力响应面分析
        4.2.4 最大剪应力响应面分析
        4.2.5 基于回归公式的应力吸收层方案优化
    4.3 本章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致谢

(6)浸渍土工织物法在路面加铺层中的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1.2 国内外复合路面结构研究概况
        1.2.1 反射裂缝技术研究现状
        1.2.2 渡层材料研究现状
    1.3 研究的主要内容和技术路线
        1.3.1 主要研究内容
        1.3.2 技术路线
第二章 反射裂缝扩展机理及裂缝尖端有限元分析
    2.1 反射裂缝的产生原因与扩展过程
        2.1.1 反射裂缝的开裂模式
        2.1.2 反射裂缝的产生原因
        2.1.3 反射裂缝的扩展过程
    2.2 反射裂缝扩展的力学原理分析
        2.2.1 线弹性裂纹尖端渐近场理论
        2.2.2 脆性断裂K准则
        2.2.3 能量平衡理论G准则
        2.2.4 能量释放率G与应力强度因子K的关系
    2.3 反射裂缝尖端应力的有限元分析
        2.3.1 模型建立与网格划分
        2.3.2 有限元结果分析
    2.4 本章小结
第三章 改性水泥砂浆浸渍土工织物材料技术特性研究
    3.1 试验材料及性能指标
        3.1.1 土工织物
        3.1.2 改性水泥砂浆
    3.2 改性水泥砂浆室内试验研究
        3.2.1 混凝土外加剂相容性试验
        3.2.2 单轴抗压及抗折强度试验
        3.2.4 附着力试验
    3.3 改性水泥砂浆浸渍合成物试验方法
        3.3.1 拉伸性能试验
        3.3.2 微观结构扫描试验
    3.4 本章小结
第四章 改性乳化沥青浸渍土工织物材料技术特性研究
    4.1 试验材料及性能指标
        4.1.1 土工织物
        4.1.2 改性乳化沥青
    4.2 改性乳化沥青室内试验研究
        4.2.1 蒸发残留物三大指标试验
        4.2.2 恩格拉粘度试验
    4.3 改性乳化沥青浸渍合成物试验方法
        4.3.1 拉伸性能试验
        4.3.2 微观结构扫描试验
    4.4 本章小结
第五章 浸渍施工工艺研究及工程实例简介
    5.1 改性水泥砂浆浸渍工艺研究
        5.1.1 施工要求
        5.1.2 施工工艺简介
        5.1.3 质量控制要点
    5.2 改性乳化沥青浸渍工艺研究
        5.2.1 施工要求
        5.2.2 施工工艺简介
        5.2.3 质量控制要点
    5.3 示范性工程实例应用简介
        5.3.1 示范性工程的项目概况
        5.3.2 材料机械设备
        5.3.3 试验段施工控制参数
        5.3.4 试验段施工过程
        5.3.5 质量管理和检查验收
    5.4 本章小结
结论与展望
    主要结论
    展望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科研成果
致谢

(7)基于沥青层加铺改造的水泥路面路况评定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错台评定
2 弯沉评定
3 试验路验证
4 结论

(8)广西旧水泥路面加铺沥青面层合理结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 主要研究内容及技术路线
        1.3.1 主要研究内容
        1.3.2 技术路线
第二章 广西水泥路面建养技术特点与维修改造对策分析
    2.1 广西水泥路面建养技术特点
        2.1.1 广西国省道水泥路面病害处治与养护维修技术
        2.1.2 广西区高速公路水泥路面病害处治与养护维修技术
        2.1.3 广西区旧水泥路面病害处治与养护维修技术使用效果评价
    2.2 广西公路建设环境及水泥路面维修改造技术对策分析
        2.2.1 广西公路建设所处的自然环境
        2.2.2 广西公路建设所处的社会环境
        2.2.3 广西水泥路面维修改造技术对策
    2.3 本章小结
第三章 旧水泥路面加铺沥青面层技术方案调研
    3.1 国内水泥路面加铺改造工程经验总结
    3.2 旧水泥路面加铺沥青混凝土材料类型综述
    3.3 广西旧水泥路面加铺改造试验路使用情况调研
        3.3.1 试验路的路面结构与材料
        3.3.2 试验路使用效果评价
    3.4 本章小结
第四章 柳南高速公路旧水泥路面沥青加铺结构与材料综合设计
    4.1 基于功能化的沥青路面加铺结构与材料综合设计方法
    4.2 柳南高速公路沥青加铺结构设计方案
        4.2.1 柳南高速公路结构组合方案及材料比选
        4.2.2 沥青混凝土加铺层计算
    4.3 基于性能均衡的沥青路面加铺材料设计与评价
        4.3.1 应力吸收层材料优化设计与评价
        4.3.2 中面层材料优化设计与评价
        4.3.3 表面层材料优化设计与评价
    4.4 本章小结
第五章 旧水泥路面加铺沥青面层层间结合措施试验研究
    5.1 旧水泥路面加铺沥青面层层间粘结受力分析
    5.2 层间结合试验与评价方法
        5.2.1 试验的准备和试件的成型
        5.2.2 试验设备
    5.3 层间结合措施的试验研究及影响因素分析
        5.3.1 界面潮湿状态下层间结合措施的试验研究
        5.3.2 沥青混合料性质的影响
        5.3.3 粘层材料的影响
        5.3.4 沥青粘度的影响
    5.4 本章小结
第六章 旧水泥路面加铺沥青面层合理结构研究
    6.1 合理加铺厚度分析
        6.1.1 加铺结构总厚度的合理性评价
        6.1.2 加铺结构单层厚度的合理性评价
    6.2 合理层间结合措施分析
        6.2.1 新旧路面结合
        6.2.2 加铺层层间结合
        6.2.3 表面层下层间结合
    6.3 合理结构组合方案
        6.3.1 薄层加铺推荐结构
        6.3.2 一般加铺推荐结构
        6.3.3 厚层加铺推荐结构
    6.4 本章小结
结论与展望
    主要结论
    进一步研究工作展望
参考文献
在学期间发表的论着及参与的科研项目
致谢

(9)港务大道旧水泥混凝土路面沥青加铺改造技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旧水泥混凝土路面现状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国外研究现状
        1.2.2 国内研究现状
    1.3 主要研究内容
第二章 港务大道旧水泥混凝土路面病害调查
    2.1 港务大道旧水泥混凝土路面概况
    2.2 旧水泥混凝土路面病害评定标准
        2.2.1 路面损坏状况调查与评定
        2.2.2 接缝传荷能力检测与评定
        2.2.3 板底脱空状况检测与评定
        2.2.4 旧水泥混凝土路面结构参数调查
    2.3 港务大道病害状况调查及评价
        2.3.1 路面损害状况及分析
        2.3.2 接缝传荷能力评定及分析
        2.3.3 板底脱空状况评定及分析
        2.3.4 旧混凝土路面结构参数检测评定及分析
        2.3.5 港务大道旧水泥混凝土路面病害调查结论
    2.4 本章小结
第三章 旧水泥混凝土路面病害处置技术
    3.1 旧水泥混凝土路面病害处置常用技术
        3.1.1 清除重铺法
        3.1.2 直接加铺法
        3.1.3 冲击压实法
    3.2 旧水泥混凝土路面沥青加铺层反射裂缝
        3.2.1 反射裂缝产生机理
        3.2.2 反射裂缝影响因素
        3.2.3 反射裂缝防治措施
    3.3 港务大道病害处置方法选择
    3.4 本章小结
第四章 沥青加铺层参数确定及沥青混合料配合比设计
    4.1 有限元计算模型及参数选取
    4.2 沥青加铺层的厚度变化对加铺层结构的影响
    4.3 混合料模量对加铺层结构的影响
    4.4 港务大道沥青混合料设计
        4.4.1 集料的选择
        4.4.2 填料的选择
        4.4.3 沥青的选择
        4.4.4 沥青混凝土配合比
    4.5 本章小结
第五章 港务大道旧水泥混凝土路面改造施工工艺研究
    5.1 施工前准备工作
        5.1.1 原材料检验
        5.1.2 设备检验
        5.1.3 面层施工前检验
    5.2 防裂贴及橡胶应力吸收层施工
        5.2.1 防裂贴施工步骤及施工要点
        5.2.2 橡胶应力吸收层施工步骤及施工要点
    5.3 沥青混合料施工
    5.4 施工过程质量控制措施
    5.6 检测结果
    5.7 本章小结
结论与展望
    结论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10)旧水泥砼路面修复技术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课题研究背景
    1.2 课题研究现状
    1.3 研究内容及技术路线
第2章 旧砼路面破坏形式及修复对策
    2.1 旧砼路面破坏形式
    2.2 修复对策分析
        2.2.1 旧水泥砼路面综合评价
        2.2.2 一般养护对策
        2.2.3 旧水泥砼路面大修方案
    2.3 本章小结
第3章 旧水泥砼修补技术设计理论
    3.1 沥青上面层的砼板应力分析
    3.2 旧砼路面上加铺沥青砼层设计
    3.3 本章小结
第4章 旧水泥砼板碎石化施工技术
    4.1 碎石化施工技术概述
        4.1.1 碎石化改造技术方法
        4.1.2 碎石化技术适用条件
    4.2 碎石化施工工艺
        4.2.1 施工前期准备工作
        4.2.2 碎石化施工过程
        4.2.3 施工质量控制
    4.3 本章小结
第5章 旧砼板注浆修补施工技术
    5.1 注浆修补技术方案简介
    5.2 注浆修补技术实施过程
        5.2.1 原水泥砼路面的检测评价
        5.2.2 注浆技术处理脱空板底
        5.2.3 加铺沥青混凝土面层
    5.3 本章小结
第6章 秦皇岛旧水泥砼路面修补技术应用
    6.1 秦皇岛市旧水泥砼路面修补技术概述
        6.1.1 承秦出海路石门寨至老观峪段
        6.1.2 杜庄至老观峪段
        6.1.3 出海路瓷厂桥至杜庄段
        6.1.4 滨海大道段
    6.2 秦皇岛市旧水泥砼路面修补方案典型实例
        6.2.1 “白改黑”工程施工实例
        6.2.2 路面结构层设计分析
        6.2.3 路面结构受力分析
        6.2.4 路面破碎质量控制
        6.2.5 沥青混凝土面层铺筑
        6.2.6 施工过程中病害处理
    6.3 秦皇岛市旧水泥砼路面修补应用注意事项
    6.4 本章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四、沥青混凝土加铺层改造旧水泥混凝土路面若干问题的探讨(论文参考文献)

  • [1]基于反射裂缝的旧水泥混凝土路面沥青加铺层寿命预估[D]. 胡蓝心. 重庆交通大学, 2021
  • [2]不同夹层下旧水泥混凝土路面沥青加铺层结构力学分析[D]. 元帅. 长沙理工大学, 2020(07)
  • [3]旧水泥混凝土路面微裂均质化处治与加铺技术[D]. 王都兴. 长安大学, 2019(07)
  • [4]矿区重载公路路面结构破坏分析及改造方案[D]. 白雪峰. 哈尔滨工业大学, 2019(01)
  • [5]设应力吸收层的“白改黑”路面应力模拟分析[D]. 苏禹. 东北林业大学, 2019(01)
  • [6]浸渍土工织物法在路面加铺层中的应用研究[D]. 符昂. 广东工业大学, 2018(12)
  • [7]基于沥青层加铺改造的水泥路面路况评定研究[J]. 王红凯. 公路交通科技(应用技术版), 2018(03)
  • [8]广西旧水泥路面加铺沥青面层合理结构研究[D]. 吴飞富. 长安大学, 2017(02)
  • [9]港务大道旧水泥混凝土路面沥青加铺改造技术研究[D]. 任新涛. 长安大学, 2017(03)
  • [10]旧水泥砼路面修复技术应用研究[D]. 赵旭. 燕山大学, 2016(01)

标签:;  ;  ;  ;  ;  

旧水泥混凝土路面加铺沥青混凝土的若干问题探讨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