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本信息化论文-孙飚,詹海燕,潘晓梅,张培

标本信息化论文-孙飚,詹海燕,潘晓梅,张培

导读:本文包含了标本信息化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信息化管理,病理标本,手术室管理,流程

标本信息化论文文献综述

孙飚,詹海燕,潘晓梅,张培[1](2019)在《手术室常规病理标本信息化管理流程的再造实践》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 探讨信息化管理流程再造对手术室常规病理标本管理质量的提升效果。方法 将2018年4月—6月信息化管理流程再造前送检的常规病理标本4 295份设为对照组,将2018年7月—9月信息化管理流程再造后送检的常规病理标本4 638份设为观察组。调查医务人员对再造后病理标本信息化管理流程的满意度,分析信息化管理流程再造前后手术常规病理标本管理情况。结果 再造后的病理标本信息化管理流程得到了医务人员的高度认可。信息化管理流程再造后,手术室常规病理标本管理效果得到明显提升,固定用时、固定液填充、标本袋选择、正确标签方面与信息化流程再造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信息化管理流程再造对提升病理标本管理质量及手术安全管理质量水平具有重要意义。(本文来源于《中西医结合护理(中英文)》期刊2019年05期)

金海丽,陈珍,罗华荣,徐铖,陈嬉[2](2019)在《基于信息化的手术室病理标本管理与送检流程优化》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基于信息化的手术室病理标本管理和送检流程优化。方法:选取2017年6~12月医院手术室的1 124例病理标本为对照组,采用传统纸质病理申请单。选取2018年1~7月的1 124例为观察组,采用信息化对病理标本进行管理,优化送检流程,比较两组标本的管理效果。结果:观察组标本问题发生率显着低于对照组(P<0.05),标本的质量评分显着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手术室病理标本的管理、送检过程采用信息化管理效果理想,能够提高医护人员的工作效率。(本文来源于《中医药管理杂志》期刊2019年07期)

穆润清,满东亮,宋鉴清,康辉[3](2019)在《标本质量分级评估的信息化解决方案》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以流水线为基础,建立标本质量分级评估的信息化解决方案。方法利用流水线前处理拍照的图像结果初筛标本,对疑似问题的标本加测血清指数,设定标本质量的分级标准并建立适合本实验室的血清指数警报阈值,将血清指数结果编译为相应文字描述自动写入结果报告备注中,标本采血管图片保存于实验室信息管理系统(LIMS)中并可在审核界面随时调阅,自动审核拦截的问题标本由人工进行审核。结果溶血、脂血和黄疸血指数重复性以变异系数(CV)表示,分别为0.6%、0.7%、1.3%,提示重复性良好。统计流水线检测的657 770份标本,前处理筛选的疑似问题标本占总标本量的11.9%,进行血清指数检测并证实为溶血、脂血和黄疸血的标本分别占总标本量的1.6%、1.2%和0.3%。根据干扰实验结果,11个项目设定溶血血清指数警报阈值,而脂血和黄疸血各1项。结论通过建立基于流水线的标本质量解决方案,实现了标本质量的分级实时提示,确保无漏检,有助于减少血清质量导致的分析前误差,简化了实验室工作流程。(本文来源于《临床检验杂志》期刊2019年01期)

秦婧,杨利英,董雅琪[4](2018)在《信息化标本管理在缩短术中冰冻结果等待时间的效果评价》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信息化标本管理,缩短术中冰冻报告的等待时间,提升接收冰冻标本结果的速度,加快手术时效。[方法]对手术标本实施信息化流程管理,包括采取电子信息化标本标签,以条形码的形式实现标本信息化管理,通过电子住院系统实施冰冻标本报告实时传递。[结果]实施信息化标本管理流程后(观察组)病理申请单字迹不清、未及时通知领取冰冻报告单、冰冻标本未及时接收、标本信息不清、标本周转时间(TAT)均少于实施前(对照组),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信息化标本管理实现了标本差错事故零发生率,比传统方法送检冰冻标本、取得报告结果时间明显缩短,加快了冰冻标本结果传输时效,提高了手术进程。(本文来源于《全科护理》期刊2018年35期)

朱小冬,陈丽静,李智慧,李凤兰,唐俊丽[5](2018)在《信息化管理系统在留置手术病理标本流程与质量监控中的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信息化管理系统在提高手术病理标本送检正确率与质量监控中的应用。方法:在手术病理标本送检中采用信息化管理系统,观察应用效果。结果:实施信息化流程管理后,手术病理标本送检总缺陷率、>30 min固定标本率、病理单与标本袋标签填写信息不清等方面均显着改善(P<0.01)。实施信息化流程管理后护理人员在进行标本质量检查及处理等方面的时间明显缩短。结论:实施信息化管理系统管理留置手术病理标本流程,能有效提高手术标本送检质量与管理效率。(本文来源于《中国社区医师》期刊2018年31期)

邓豪[6](2018)在《病理标本信息化管理模式在手术室的应用及对送检差错率影响观察》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研究病理标本信息化管理模式在手术室的应用以及对送检差错率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7年的病理标本2000份,按照时间将其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1000份,其中1~6月的为对照组,7~12月的为观察组,对照组的病理标本采用传统的人工管理模式进行管理,观察组的病理标本利用电子信息系统进行信息化管理,通过比较两种管理模式下,两组病理标本送检所需时间、送检差错率以及标本滞存率(需浸泡福尔马林标本的比例),来对两种管理模式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观察组病理标本送检所需时间、送检差错率以及标本滞存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病理标本进行信息化管理,可以减少送检时间、降低送检差错率、减少标本在手术室的滞存时间,因此,值得推广。(本文来源于《家庭生活指南》期刊2018年08期)

梅玲,凡兰桂,丁宁,倪培耘,谢世春[7](2018)在《基于信息化手段的手术室病理标本送检流程再造》一文中研究指出手术室的病理标本送检流程具有多人参与,环节繁琐等特点,造成标本送检不及时,遗漏标本等现象发生,针对此情况我院手术室配合信息处研发了运用条形码技术的病理标本送检系统,对手术室病理标本送检实行信息化管理,于2016年8月和2016年11月对病理标本的原有送检流程和信息化流程进行比较,运用信息化流程时平均核对耗时、未及时送检率、申请单填写不规范率、标签填写不规范率均显着下降,信息化流程中医生登录后填写病理申请单,系统根据申请单生成标签,一个条形码对应一位病人,具有唯一性,标签黏贴于标本袋,护士和病理科医生分别用PDA扫码进行核对与接受,信息化技术在病理申请,标签打印,接受标本等环节中,可准确记录各环节的数据信息,即时接收、反馈信息,如手术医生在手术间就可获取即时的快速病理信息等,避免了在以上环节中发生遗漏,失误,保证标本送检的安全及正确性。手术病理标本送检流程的信息化管理,加强了手术标本的安全,杜绝了因手术标本问题引起的医疗纠纷,并有效地节约了人力资源。(本文来源于《实用临床护理学电子杂志》期刊2018年32期)

王猛,赵凌燕,林甜甜,衣沈妮[8](2018)在《基于信息化系统的持续质量改进在血标本质量控制中的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基于信息化系统的持续质量改进在血标本质量控制中的应用效果。方法:2017年2~8月,对我院内科科室住院患者送检的血标本进行收集,并进行持续质量改进。结果:实施改进措施后回退标本发生率明显低于改进前(P<0.05)。结论:通过基于信息化系统的持续质量改进,优化了信息系统,提高了对血标本的质量控制。(本文来源于《齐鲁护理杂志》期刊2018年13期)

许敏志[9](2018)在《信息化病理标识在手术室病理标本规范管理中的应用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信息化病理标识规范管理在手术室病理标本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本院于2016年6月~2017年5月基于病理标本电子信息系统设计了病理标识模板,实施对标本信息进行输入、保存、打印、粘贴然后送检登记的信息化病理标识规范管理。选取规范管理后手术患者的1208份病理标本作为观察组,另选取实施前(2015年6月~2016年5月)采用传统的人工申请、标记、收集、核对、登记、送检的1181例病理标本作为对照组。统计并分析信息化实施前后两组病理标本平均送检时间;比较两组问题标本发生情况如字迹不清、申请单/标签污染、信息不符、标本混淆、核对延迟等;采用满意度调查表调查并统计手术室及病理科相关人员(手术医师、手术室护士、病理科工作人员)对信息化实施前后病理标识使用的满意度。结果信息化实施后病理标本送检所需时间为(31.2±6.0)min,较实施前的(98.7±8.8)min明显缩短;标签准确率实施后(99.8%)较实施前(94.8%)明显提高;信息不符、标本混淆、申请单/标签污染、字迹不清、核对延迟等问题标本发生率均较实施前显着降低;手术室及病理科人员对病理标本标识使用满意度均明显高于实施前,以上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手术室病理标本管理中应用信息化病理标识规范管理,能显着提高工作效率,降低问题标本的发生,手术室及病理科相关工作人员满意度均较高,对于提高病理标本管理质量及手术安全管理水平均具有重要意义。(本文来源于《当代护士(上旬刊)》期刊2018年04期)

肖韵,杨东杰,王维佳,侯洵,陈连周[10](2017)在《胃肠肿瘤组织标本的长期储存及组织标本库的信息化管理》一文中研究指出前言了解人类基因组和DNA、RNA和蛋白质分析的先进研究技术为疾病的预防、诊断和治疗带来很大的影响。为了进行这些研究,采用同一物种的模型更为合适,因此,对人体来源的组织标本和肿瘤标本的需求日渐增多。在满足常规诊断需求后,临床手术组织标本收集、储存和生物标本库的建立,有利于推动相关药物靶点与个体化治疗研(本文来源于《消化肿瘤杂志(电子版)》期刊2017年04期)

标本信息化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目的:探讨基于信息化的手术室病理标本管理和送检流程优化。方法:选取2017年6~12月医院手术室的1 124例病理标本为对照组,采用传统纸质病理申请单。选取2018年1~7月的1 124例为观察组,采用信息化对病理标本进行管理,优化送检流程,比较两组标本的管理效果。结果:观察组标本问题发生率显着低于对照组(P<0.05),标本的质量评分显着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手术室病理标本的管理、送检过程采用信息化管理效果理想,能够提高医护人员的工作效率。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标本信息化论文参考文献

[1].孙飚,詹海燕,潘晓梅,张培.手术室常规病理标本信息化管理流程的再造实践[J].中西医结合护理(中英文).2019

[2].金海丽,陈珍,罗华荣,徐铖,陈嬉.基于信息化的手术室病理标本管理与送检流程优化[J].中医药管理杂志.2019

[3].穆润清,满东亮,宋鉴清,康辉.标本质量分级评估的信息化解决方案[J].临床检验杂志.2019

[4].秦婧,杨利英,董雅琪.信息化标本管理在缩短术中冰冻结果等待时间的效果评价[J].全科护理.2018

[5].朱小冬,陈丽静,李智慧,李凤兰,唐俊丽.信息化管理系统在留置手术病理标本流程与质量监控中的应用[J].中国社区医师.2018

[6].邓豪.病理标本信息化管理模式在手术室的应用及对送检差错率影响观察[J].家庭生活指南.2018

[7].梅玲,凡兰桂,丁宁,倪培耘,谢世春.基于信息化手段的手术室病理标本送检流程再造[J].实用临床护理学电子杂志.2018

[8].王猛,赵凌燕,林甜甜,衣沈妮.基于信息化系统的持续质量改进在血标本质量控制中的应用[J].齐鲁护理杂志.2018

[9].许敏志.信息化病理标识在手术室病理标本规范管理中的应用研究[J].当代护士(上旬刊).2018

[10].肖韵,杨东杰,王维佳,侯洵,陈连周.胃肠肿瘤组织标本的长期储存及组织标本库的信息化管理[J].消化肿瘤杂志(电子版).2017

标签:;  ;  ;  ;  

标本信息化论文-孙飚,詹海燕,潘晓梅,张培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