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地不容论文-汤夏安,刘彩莲,邓业成,冯蓓蓓,骆海玉

广西地不容论文-汤夏安,刘彩莲,邓业成,冯蓓蓓,骆海玉

导读:本文包含了广西地不容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广西地不容,内生真菌,橘霉素,发酵条件

广西地不容论文文献综述

汤夏安,刘彩莲,邓业成,冯蓓蓓,骆海玉[1](2019)在《广西地不容内生真菌DBR-9产橘霉素的发酵条件优化》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优化广西地不容内生真菌DBR-9产抗菌物质橘霉素的发酵条件,以发酵液中橘霉素质量浓度为指标,在单因素试验基础上运用Placket-Burman试验筛选出影响DBR-9产橘霉素的关键因素,并进一步采用响应面中心组合试验设计分析确定各关键因素的最优取值。结果表明,影响DBR-9产橘霉素的关键因素为葡萄糖、酵母粉和氯化钠,经对响应面试验所拟合出的模型进行解析,得到各关键因素的最优质量浓度为酵母粉1.474 g/L、葡萄糖38.628 g/L、氯化钠0.379 g/L。在最佳培养基成分组合及初始接种量20.8×10~6个孢子、发酵时间35 d条件下发酵,橘霉素质量浓度可达到692.421 mg/L,与原始发酵液中的橘霉素质量浓度相比提高了19.01%。(本文来源于《河南农业科学》期刊2019年07期)

上官琰,赵渤,谢晖,汪亚勤,康云[2](2018)在《广西地不容SSR标记开发及遗传多样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基于广西地不容转录组序列开发SSR引物,并用于该物种自然居群遗传多样性的研究。方法从广西地不容转录组测序获得的unigene序列中挖掘SSR位点,采用Oligo 7.0软件设计引物,通过电泳法筛选得到多态性高的SSR引物用于遗传多样性研究。结果从广西地不容转录组20 637条unigene序列中,搜索到6 833个SSR位点,出现频率为33.11%。基于转录组序列设计50对引物,筛选得到10对多态性高的引物。10对引物在5个居群63个样本中共扩增得到83个条带,有效条带百分率为100%,多态性信息量(PIC)为0.6889。在物种水平和居群水平上,Nei基因多样性指数(H)分别为0.725 2和0.613 4,Shannon多样性指数(I)分别为1.576 6和1.220 3,观察杂合度(Ho)分别为0.584 5和0.558 4,期望杂合度(He)分别为0.731 2和0.643 5。居群的遗传分化系数(Fst)为0.146 5,基因流(Nm)为1.456 9。UPGMA聚类分析表明,5个居群可分为3支系。结论开发的SSR标记适用于广西地不容的遗传多样性分析。广西地不容在物种和居群水平上均具较高的遗传多样性,遗传分化主要存在于居群内部。(本文来源于《中草药》期刊2018年24期)

黄秋洁,王捷,叶勇,王志萍,韦炜[3](2018)在《广西地不容中生物碱类成分的含量测定》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建立广西地不容中延胡索乙素、巴马汀和青藤碱含量测定方法。方法:以HypersilODS2柱(4.6 mm×250 mm,5μm)为色谱柱,流动相:乙腈-0.5%磷酸水溶液,梯度洗脱,检测波长:282 nm,流速:1.0 mL·min-1,柱温:30℃,进样量:10μL。结果:延胡索乙素、巴马汀、青藤碱分别在0.135~1.35 mg·mL-1、0.032,98~0.329,8 mg·mL-1、0.031,24~0.312,4 mg·mL-1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r=0.999,9。结论:该方法准确、可靠,可用于广西地不容药材及相关制剂中生物碱类成分的含量测定。(本文来源于《中医药导报》期刊2018年19期)

卿朕,周秋艳,孙文斌,骆海玉,戴梅清[4](2016)在《广西地不容内生真菌疣孢漆斑菌DBR-11的抑菌活性》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研究广西地不容内生真菌的抑菌活性,从广西地不容块根中分离纯化出18株内生真菌,采用拮抗试验测定了其对10种植物病原真菌的抑制活性,发现疣孢漆斑菌DBR-11对多数供试菌有很好的抑制活性。进一步测定了DBR-11菌株发酵产物的抑菌活性,发现发酵产物的乙酸乙酯萃取物对病原菌的抑制活性较高,质量浓度为5 g/L时,对10种植物病原真菌的抑菌率均在90%以上,有效中浓度(EC50)为0.007 2~0.446 5 g/L,其中对烟草黑胫病菌的毒力最高,EC50值为0.007 2 g/L;发酵产物的乙酸乙酯萃取物质量浓度为2 g/L时,72 h对15种供试动物病原菌中的7种能完全抑制,最低抑制浓度(MIC)为0.062 5~0.25 g/L,其中对痢疾志贺氏菌的抑制活性最高,MIC值为0.062 5 g/L。DBR-11发酵产物乙酸乙酯萃取物有广谱的抗菌活性,具有潜在的应用价值。(本文来源于《河南农业科学》期刊2016年05期)

周秋艳,卿朕,骆海玉,周献青,池通海[5](2016)在《两株广西地不容内生真菌的抑菌活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从广西地不容块根分离出白壳菌Albonectria rigidiuscula DBR-3和黑孢霉属Nigrospora sp.DBR-5两株内生真菌,以15种动物病原菌和10种植物病原真菌为供试菌,对两株内生真菌的抑菌活性进行测定。结果表明,DBR-3对动物病原菌和植物病原真菌均有抑菌活性,其发酵产物的乙酸乙酯萃取物对12种动物病原菌的MIC为0.625~10 g/L,对10种植物病原真菌的EC50值为0.3437~7.7094 g/L。DBR-5对植物病原真菌的抑菌活性好,但对动物病原菌的抑菌活性差,DBR-5发酵产物的乙酸乙酯萃取物对10种植物病原真菌的EC50值为0.0124~0.6112 g/L,明显高于DBR-3对植物病原真菌的抑菌活性。(本文来源于《广东农业科学》期刊2016年04期)

卿朕[6](2016)在《广西地不容内生真菌及其抑菌活性物质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以广西地不容为研究对象,对其块根中的内生真菌进行了分离鉴定,并从分离得到的内生真菌中选取2株菌株进行发酵培养,用有机溶剂萃取法提取发酵产物成分,获得发酵萃取物。以10种植物病原真菌与15种动物病原菌为供试菌,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和带毒平板法测定了萃取物的抑菌活性初筛。根据活性追踪,采用有机溶剂萃取、硅胶柱层析、薄层层析等色谱分离技术结合核磁共振谱等波谱学技术,对抑菌活性成分进行系统地分离纯化和结构鉴定,并且初步探究了活性物质的抑菌作用机理。主要结果如下:1、采用组织培养法从采自广西植物研究所的广西地不容块根中分离获得23株内生真菌(命名为DBR-1~DBR-23),通过形态学和分子生物学方法鉴定出其中8株:DBR-3(白壳菌Albonectria rigidiuscula)、DBR-4(枝孢菌 Cladosporium)、DBR-5(黑孢霉属Nigrospora sp.)、DBR-9(橘青霉Penicillium citrinum)、DBR-11(疣孢漆斑菌Myrothecium verrucaria)DBR-13(拟茎点霉属 Phomopsis sp.)、DBR-17(根异茎点霉属Paraphoma radiccina)和DBR-19(拟盘多毛孢属Pestalptiopsis sp.)。对这8株内生真菌进行抑菌活性初步筛选,发现DBR-3、DBR-5、DBR-9、DBR-11和DBR-13有很强的抑菌活性,DBR-17有一定的抑菌活性。2、选取DBR-9和DBR-11进一步研究。利用液-液萃取法将2株内生菌发酵产物初步分成乙酸乙酯萃取物、正丁醇萃取物和萃余物。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测定了2株内生真菌发酵产物不同萃取物对10种植物病原真菌菌丝生长的抑制活性。结果表明,质量浓度为5 g/L时,2株内生真菌发酵产物乙酸乙酯萃取物对其中10种供试真菌的抑制率均在90%以上,其他萃取物基本没有活性。进一步测定乙酸乙酯萃取物对相应供试病原真菌菌丝的毒力。结果表明,DBR-9的EC50值范围为0.020 3~0.363 3 g/L,DBR-11的EC50值范围为0.007 2~0.446 5 g/L。采用带毒平板法测定了 2株内生真菌发酵产物不同萃取物对15种动物病原菌的抑制活性,结果表明,质量浓度为2 g/L时,DBR-9发酵产物乙酸乙酯萃取物对5种供试动物病原菌都有72 h完全抑制活性,对溶壁微球菌有48 h完全抑制活性,对藤黄微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和痢疾志贺氏菌有24 h完全抑制活性。进一步测定其乙酸乙酯萃取物对这8种供试病原真菌菌丝的24h的MIC,MIC值范围为0.25~1 g/L。DBR-11发酵产物乙酸乙酯萃取物对7种供试动物病原菌都有72h完全抑制活性,对普通变形杆菌有24 h完全抑制活性。进一步测定乙酸乙酯萃取物对这8种供试动物病原菌的24 hMIC,MIC值范围为0.062 5~0.25 g/L。经活性测定,表明抑菌活性成分主要存在于乙酸乙酯萃取物中。3、2株内生真菌发酵产物乙酸乙酯萃取物经硅胶柱层析和薄层层析分离纯化,并结合活性跟踪法,得到3个活性化合物DBR-9a,DBR-9b和DBR-11a。经核磁共振(NMR)解析,活性化合物被鉴定为Janthinoe(缩写为9a),大黄素(缩写为9b)和Roridin A(缩写为11a)。4、测定了 3个化合物对10种植物病原真菌菌丝生长的抑制作用。结果表明,质量浓度为0.1g/L时,抑菌广谱性11a>9b>9a。挑选出抑制率大于60%的植物病原真菌,进一步测定了 3个化合物对这几种植物病原真菌菌丝的毒力。结果表明,(1)9a对烟草黑胫病菌、玉米大斑病菌和甘蓝黑斑病菌的EC50分别为0.266 5 g/L、0.1214 g/L和0.156 8 g/L。(2)9b对6种供试病原真菌的EC50为0.003 0~0.1410g/L。(3)11a对7种供试病原真菌的EC50为0.005 5~0.133 0 g/L。测定了 3个化合物对15种动物病原菌的抑制作用。结果表明,质量浓度为0.1g/L时,均无抑制效果。5、初步探究了 3个化合物对烟草黑胫病菌的抑菌作用机理。结果表明,经3个化合物处理后的烟草黑胫病菌,其菌丝变薄和扁平,有一定的扭曲,菌丝的表面破损且有内容物外泄;菌丝体细胞膜的通透性发生改变,造成菌丝体内含物外渗,菌丝体培养液的电导率增加:菌丝体的可溶性蛋白含量降低,最终导致菌体死亡。本论文关于广西地不容内生真菌抑菌活性的研究结果,为相关微生物源抗菌剂的研制提供了依据。(本文来源于《广西师范大学》期刊2016-04-01)

罗昱澜,李江,毛柳珺,韦荔莉,廖露琴[7](2015)在《广西地不容总碱的镇痛抗炎作用及其急性毒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研究广西地不容总碱的急性毒性及镇痛、抗炎作用。方法以最大浓度及最大给药体积的药液对实验组小鼠灌胃给药,对照组给予等体积的溶媒,连续观察7d,记录小鼠毒副反应情况。小鼠分别ig给予广西地不容总碱低中高剂量(0.1,0.15,0.2g·kg-1),连续3d,1日1次。采用热板法、以冰醋酸致小鼠扭体反应,观察广西地不容总碱的镇痛作用;采用二甲苯致小鼠耳肿胀的方法,观察其抗炎作用。结果给药7d后小鼠全部存活,观察期内未见明显毒性反应。广西地不容总碱可明显抑制冰醋酸引起的小鼠扭体反应次数(P<0.05),延长热板所致的小鼠舔后足时间;高剂量组对二甲苯引起的小鼠耳廓肿胀有显着的抑制作用(P<0.01)。结论广西地不容总碱毒性较小并有显着的镇痛抗炎作用。(本文来源于《海峡药学》期刊2015年12期)

罗昱澜,李江,毛柳珺,廖露琴,黄瑶[8](2015)在《广西地不容生物碱化学成分、药理及质量控制研究进展》一文中研究指出对广西地不容生物碱各方面研究进展进行综述。按照化学成分、质量控制方法、药理作用将文献分类综述。广西地不容生物碱成分主要包括l-四氢巴马汀、巴马汀、青风藤碱、l-罗默碱等,在中医临床中常用于抗炎、镇痛、抗溃疡的治疗等。通过文献整理,为开发利用广西地不容生物碱提供依据。(本文来源于《右江民族医学院学报》期刊2015年02期)

罗昱澜,李江,毛柳珺,韦荔莉,廖露琴[9](2014)在《正交试验优选广西地不容总生物碱的提取工艺》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建立广西地不容总生物碱的含量测定方法,优选广西地不容总生物碱的最佳提取工艺。方法:采用正交实验设计,以总生物碱提取率为指标,观察回流时间、提取次数、萃取次数、萃取时间4个提取因素的最佳水平。结果:最佳提取工艺为:95%乙醇回流提取2次,2h/次,氯仿萃取3次,0.5h/次。结论:本提取工艺简单合理,提取率高,具有良好的可行性。(本文来源于《华夏医学》期刊2014年05期)

王捷,黎渊弘,何成章,黄清泉,韦锦斌[10](2013)在《广西地不容块根与雪胆块根的鉴别》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建立广西地不容块根药材和常见混伪品雪胆块根的鉴别区分方法。方法:采用性状鉴别、显微鉴别和薄层色谱鉴别法。结果:显微鉴别广西地不容块根可见草酸钙针晶与方晶,雪胆块根则无;薄层色谱鉴别广西地不容有延胡索乙素斑点,雪胆块根则无。结论:该鉴别方法简便、快速、准确,能将两者很好区分。(本文来源于《中药材》期刊2013年02期)

广西地不容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目的基于广西地不容转录组序列开发SSR引物,并用于该物种自然居群遗传多样性的研究。方法从广西地不容转录组测序获得的unigene序列中挖掘SSR位点,采用Oligo 7.0软件设计引物,通过电泳法筛选得到多态性高的SSR引物用于遗传多样性研究。结果从广西地不容转录组20 637条unigene序列中,搜索到6 833个SSR位点,出现频率为33.11%。基于转录组序列设计50对引物,筛选得到10对多态性高的引物。10对引物在5个居群63个样本中共扩增得到83个条带,有效条带百分率为100%,多态性信息量(PIC)为0.6889。在物种水平和居群水平上,Nei基因多样性指数(H)分别为0.725 2和0.613 4,Shannon多样性指数(I)分别为1.576 6和1.220 3,观察杂合度(Ho)分别为0.584 5和0.558 4,期望杂合度(He)分别为0.731 2和0.643 5。居群的遗传分化系数(Fst)为0.146 5,基因流(Nm)为1.456 9。UPGMA聚类分析表明,5个居群可分为3支系。结论开发的SSR标记适用于广西地不容的遗传多样性分析。广西地不容在物种和居群水平上均具较高的遗传多样性,遗传分化主要存在于居群内部。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广西地不容论文参考文献

[1].汤夏安,刘彩莲,邓业成,冯蓓蓓,骆海玉.广西地不容内生真菌DBR-9产橘霉素的发酵条件优化[J].河南农业科学.2019

[2].上官琰,赵渤,谢晖,汪亚勤,康云.广西地不容SSR标记开发及遗传多样性研究[J].中草药.2018

[3].黄秋洁,王捷,叶勇,王志萍,韦炜.广西地不容中生物碱类成分的含量测定[J].中医药导报.2018

[4].卿朕,周秋艳,孙文斌,骆海玉,戴梅清.广西地不容内生真菌疣孢漆斑菌DBR-11的抑菌活性[J].河南农业科学.2016

[5].周秋艳,卿朕,骆海玉,周献青,池通海.两株广西地不容内生真菌的抑菌活性研究[J].广东农业科学.2016

[6].卿朕.广西地不容内生真菌及其抑菌活性物质研究[D].广西师范大学.2016

[7].罗昱澜,李江,毛柳珺,韦荔莉,廖露琴.广西地不容总碱的镇痛抗炎作用及其急性毒性研究[J].海峡药学.2015

[8].罗昱澜,李江,毛柳珺,廖露琴,黄瑶.广西地不容生物碱化学成分、药理及质量控制研究进展[J].右江民族医学院学报.2015

[9].罗昱澜,李江,毛柳珺,韦荔莉,廖露琴.正交试验优选广西地不容总生物碱的提取工艺[J].华夏医学.2014

[10].王捷,黎渊弘,何成章,黄清泉,韦锦斌.广西地不容块根与雪胆块根的鉴别[J].中药材.2013

标签:;  ;  ;  ;  

广西地不容论文-汤夏安,刘彩莲,邓业成,冯蓓蓓,骆海玉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