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社区保护更新论文-张欣欣,王倩楠

传统社区保护更新论文-张欣欣,王倩楠

导读:本文包含了传统社区保护更新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商洛市,伍竹园社区,传统民居

传统社区保护更新论文文献综述

张欣欣,王倩楠[1](2018)在《商洛市伍竹园社区传统民居保护与更新》一文中研究指出乡村传统民居是不可替代的历史文化遗产,是乡土文化根脉所在。商洛市山阳县伍竹园社区传统民居为商洛最具南北文化交融特点和山地民居特色的典型叁合院与四合院,呈组团分布的特点,规模较大,保存较为完好。但由于乡村建设增速、村民保护意识淡漠等因素影响,伍竹园社区传统民居出现"空废化"严重、风貌破坏加剧、安全隐患大和缺乏规划引导等问题。伍竹园社区现存传统民居可分为靠山型、坡地型和沟谷型叁类,在保护与更新方面应加强传统民居整体风貌的控制,重视乡土历史文脉的传承,实行多元化分类保护与更新策略。(本文来源于《商洛学院学报》期刊2018年05期)

曾文静[2](2017)在《社区营造视角下传统风貌区保护更新研究——以重庆市山城巷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传统风貌区是一个城市弥足珍贵的遗产,是城市历史文化生活的缩影。文章尝试从社区营造的视角来探索传统风貌区的保护更新,构建社区营造式的保护方法。并以重庆市山城巷传统风貌区为例,从社区营造的"人、文、地、景、产"五大方面,分析其特色并总结核心问题,提出针对性的保护更新策略,并以多方协作为实施保障,强调公众参与,共同实现传统风貌区保护更新的永续发展。(本文来源于《建筑与文化》期刊2017年08期)

马青,郭曼曼,吕正华[3](2016)在《社区营造对传统村落保护与更新的启示》一文中研究指出为走出目前我国传统村落保护所出现的空心化、人口老龄化、过度商业化等困境,寻找适用于我国传统村落保护更新的工作方法,采用文献阅读和案例借鉴的方法,从不同成功的案例中寻找适用于传统村落保护、更新和产业发展的社区营造经验,为传统村落保护工作提供新的思路。(本文来源于《沈阳建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期刊2016年06期)

郭曼曼[4](2016)在《社区营造视角下赫图阿拉传统村落保护与更新策略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新宾满族自治县赫图阿拉城作为大金政权建立的第一座都城,如今以村落的形式存在,是典型的东北地区少数民族(满族)传统村落,相对于我国其他地区和少数民族,东北地区较具有代表性的少数民族(满族)的传统村落研究几乎处于空白,而赫图阿拉传统村落保留丰富的传统建筑群、原选址风貌以及原始满族居民的生活流,其保护与更新工作也在缓慢展开,有一定社区营造的基础条件,具有较大的研究价值。社区营造理论和应用的成功案例在国外一些国家和地区均有较为成熟的案例,文章第二部分是整理社区营造理论的主要内容,包括理论的内容,营造主体构成、具体工作步骤,原则等等。然后选择叁个成功案例研究其营造历程,并根据各个案例不同的侧重借鉴经验。同时也总结社区营造在我国尤其是乡村地区发展现状,并根据现状和社区营造条件分析在传统村落保护中应用社区营造方法的可行性。首先,分析赫图阿拉传统村落的保护更新现状,主要包括叁方面内容,一是包括人口结构、产业现状、建设现状等基础现状,二是包括传统格局、传统建筑、传统文化传承现状等在内的保护与更新现状存在的问题,叁是赫图阿拉作为传统村落其自身所具有的价值。其次,将社区营造的方法应用到赫图阿拉的保护更新中就必须分析赫图阿拉现状所具有的社区营造的优势和劣势条件,同时通过调查问卷的形式调查村民的生理需求、安全需求、情感与归属感、尊重和自我价值实现等不同层次需求,为下一步制定方案和策略做准备。最后,根据前期了解到的保护现状和社区营造条件分析,再结合村民的需求以及其他优势制定具体的保护更新策略,主要分为叁个方面:一是保护更新的管理制度方面,采用以村民组织为主导的多方参与的形式管理村落的保护更新工作,二是保护更新规划方面,村民组织与规划师合作,采用社区营造人文产地景等五方面的内容设计规划方案,叁是保护更新的实施策略,采用先行发展产业培育社区意识,然后再组成社区组织开展保护更新工作。(本文来源于《沈阳建筑大学》期刊2016-12-01)

阿米娜·吐尔逊[5](2008)在《西北地区城市更新过程中传统社区保护问题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全球化和可持续发展实21世纪城市发展的主旋律。人类历史已进入了全球的城市化时代和城市的全球化时代。于是,在多元文化之下产生碰撞、冲突,如何坚持本民族文化特性,最大限度地发掘和承续文化资源;又如何以人为本建设与自然和谐共生地人居环境,都聚集在城市社区这一文化对象上。在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日益成熟,在社会结构变迁和城市快速现代化进程中,我国少数民族历史城市和民族型传统社区都面临着巨大挑战。一方面,传统社区在大规模地旧城更新过程中,在建设性破坏下传统风貌迅速丧失;另一方面,尚未整治地传统社区正在经历着物质性老化和社会性衰败,采取怎样地方法来更新传统社区,振兴旧城,如何在传统社区更新建设中延续文脉,使传统社区充满活力,是本文研究地重点。本文以喀什古城吾斯塘博依传统社区地保护与更新为研究对象,揭示传统社区存在地问题,并提出相应地更新保护策略。文章共有六章,第一章绪论,简明阐述了论文的研究背景、研究目的意义和研究方法,并对相关概念做了简要的阐述。第二章阐述了西方国家旧城更新中传统社区更新保护的相关理论以及其实践,并阐述了西方国家传统社区保护的历程对我们的启示。第叁章介绍了我国城市社区建设的历程以及存在的问题。第四章阐述了吾斯塘博依社区的历史变迁以及历史变迁的动力机制,同时通过对社区居民进行问卷调查,提出了传统社区存在的问题。第五章针对吾斯塘博依社区存在的问题,提出以“第叁社区”理念为主导思想,在坚持“以人为本,平等互动”的原则下的可持续发展的更新保护策略。第六章是本研究的结论,概括了研究的结论,指出研究的不足及进一步研究和努力的方向。(本文来源于《西北师范大学》期刊2008-05-01)

传统社区保护更新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传统风貌区是一个城市弥足珍贵的遗产,是城市历史文化生活的缩影。文章尝试从社区营造的视角来探索传统风貌区的保护更新,构建社区营造式的保护方法。并以重庆市山城巷传统风貌区为例,从社区营造的"人、文、地、景、产"五大方面,分析其特色并总结核心问题,提出针对性的保护更新策略,并以多方协作为实施保障,强调公众参与,共同实现传统风貌区保护更新的永续发展。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传统社区保护更新论文参考文献

[1].张欣欣,王倩楠.商洛市伍竹园社区传统民居保护与更新[J].商洛学院学报.2018

[2].曾文静.社区营造视角下传统风貌区保护更新研究——以重庆市山城巷为例[J].建筑与文化.2017

[3].马青,郭曼曼,吕正华.社区营造对传统村落保护与更新的启示[J].沈阳建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

[4].郭曼曼.社区营造视角下赫图阿拉传统村落保护与更新策略研究[D].沈阳建筑大学.2016

[5].阿米娜·吐尔逊.西北地区城市更新过程中传统社区保护问题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08

标签:;  ;  ;  

传统社区保护更新论文-张欣欣,王倩楠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