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稻土壤论文-崔月贞,吴玉红,郝兴顺,张春辉,王薇

水稻土壤论文-崔月贞,吴玉红,郝兴顺,张春辉,王薇

导读:本文包含了水稻土壤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水稻,产量,新型肥料,土壤微生物

水稻土壤论文文献综述

崔月贞,吴玉红,郝兴顺,张春辉,王薇[1](2019)在《汉中盆地水稻产量和土壤微生物对新型肥料的响应》一文中研究指出通过田间试验研究新型肥料对汉中盆地水稻产量及稻田土壤微生物动态变化的影响,旨在筛选适宜于陕西南部水稻的新型肥料,为提高水稻产量、肥料利用率减少水源涵养区面源污染提供科学依据,也为施肥效应及土壤微生物响应机制的研究奠定基础。试验共设7个处理:不施肥(CK)、常规施肥(F)、腐殖酸氮肥(HA)、有机包膜纯净肥(OPF)、脲酶抑制剂(UI)、纳米碳增效肥(NSF)、90 d控释肥(CRF)。测定水稻产量及构成要素,采用稀释涂平板的方法测定水稻移栽前、苗期、分蘖期、孕穗期和成熟期0~20cm土层的土壤微生物数量。结果表明:90天控释肥增加水稻有效穗数、穗粒数、结实率和千粒重,籽料产量较对照和常规施肥增幅分别为86.84%和8.3%,其对整个生育期细菌数量和B/F (细菌/真菌)值均有提高、对真菌数量均有降低,且在成熟期效果最显着;腐殖酸氮肥提高千粒重促进水稻增产,在水稻生长前期(苗期和分蘖期)提高土壤微生物总数量、细菌数量和B/F值,减小群落结构的变化;有机包膜纯净肥提高有效穗数促进水稻增产,显着降低整个生育期真菌数量,并在水稻后期(孕穗期和成熟期)提高B/F值,减小群落结构的变化。90 d控释肥、有机包膜纯净肥和腐殖酸氮肥应用效果较好,可提高作物产量和土壤微生物数量,且有利于改善群落结构,为适宜在汉中盆地水稻上使用的新型肥料。(本文来源于《科技创新与扶贫攻坚——陕西省农作物学会第二届会员代表大会暨2019年学术年会摘要集》期刊2019-12-13)

袁迎春,邹伟,郭红艳,郭亚林,何治芳[2](2019)在《紫云英翻压还田条件下化肥减量对稻田土壤养分及水稻产量性状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为研究翻压紫云英条件下化肥减量对稻田土壤养分状况及对水稻产量的影响,本文设置7个处理,即M0F0(不翻压紫云英+不施化肥)、M0F1(不翻压紫云英+推荐施化肥)、M1F0(翻压紫云英+不施化肥)、M1F1(翻压紫云英+100%化肥)、M1F0.9(翻压紫云英+90%化肥)、M1F0.75(翻压紫云英+75%化肥)和M1F0.6(翻压紫云英+60%化肥),检测不同生育期各处理的土壤碱解氮、有效磷和速效钾含量,并对水稻有效穗、穗总粒数、实粒数、空瘪率、千粒质量、理论产量和实际产量进行监测。结果表明,与M0F0相比,M1F0有助于提高水稻抽穗期和成熟期土壤碱解氮含量及分蘖初期至成熟期的土壤速效钾含量,与单施化肥处理(M0F1)相比,各翻压紫云英配施化肥处理均有助于提高水稻抽穗期和成熟期土壤碱解氮含量;与M0F0相比,翻压紫云英处理及施肥处理均有助于提高有效穗、穗总粒数、实粒数、千粒质量、理论产量和实际产量,其中以M1F0.75实际产量最高,达到8 437.5 kg·hm-2,较单施化肥处理增产3.8%,差异显着(P<0.05)。综合而言,本试验条件下,在翻压紫云英30 000 kg·hm-2后,配施75%化肥(N123.8 kg·hm-2、P2O545 kg·hm-2、K2O 45 kg·hm-2)时,可实现水稻理论和实际产量最大化。(本文来源于《天津农业科学》期刊2019年12期)

符菁,赵远,赵利华,张玉虎,荆玉琳[3](2019)在《基于光合菌剂的复合微生物菌肥对水稻产量及土壤酶活性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为探究在水稻各个生长时期复合微生物菌肥对土壤酶活性的变化规律及水稻产量的影响。【方法】本实验采用盆栽种植试验,研究了常规施肥(CK)、光合菌剂配施化肥(P1)和复合微生物菌肥(P2)作为供试肥料施用于水稻作物对水稻产量、产量性状及土壤酶活性的影响。【结果】在水稻不同生育期对土壤酶活性进行测定,P2处理和施用P1处理分别比CK处理的水稻产量提高了57.26%和13.54%;当4种酶活性达到峰值时,施用P2处理与P1、CK处理相比可显着提高土壤磷酸酶、过氧化氢酶、蔗糖酶和FDA水解酶,分别为47.39%和67.21%、9.77%和6.51%、45.60%和409.61%、17.09%和18.42%;施用P1处理的土壤磷酸酶、过氧化氢酶活性亦显着高于CK处理,分别高出2.87%~48.29%和3.98%~44.56%,其余2种酶则无显着差异。【结论】因此施用复合微生物菌肥、光合菌剂均能提高水稻产量和土壤酶活性,其中P2处理对土壤酶有明显的促进作用,且处理效果始终优于P1、CK处理。(本文来源于《西南农业学报》期刊2019年10期)

张晟,张徐洁,赵远,张玉虎,胡茜[4](2019)在《不同温度制备的水稻秸秆生物炭对稻田土壤固碳减排及微生物群落结构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通过田间水稻培养试验,采用静态箱-气相色谱法和高通量测序技术,研究了不同温度条件下制备的生物炭施用对稻田作物产量及土壤中CO_2、CH_4、N_2O排放通量以及累积排放量的影响,以及对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的影响。试验设置4个处理:对照(CK)、施用300℃制备的生物炭(DY-300)、施用500℃制备的生物炭(DY-500)、施用700℃制备的生物炭(DY-700)。结果表明,与对照相比,各生物炭处理CH_4、N_2O累积排放量削减,生物炭的施入优化了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DY-300、DY-500、DY-700处理中,CH_4累积排放量抑制率分别为39.2%、49.1%和24.0%,N_2O累积排放量抑制率分别为30.0%、39.8%和13.1%,Chao1指数增幅为2.5%~29.8%。而生物炭施用对CO_2排放的抑制作用不明显。总之,500℃制备的生物炭抑制温室气体排放的效果最佳,700℃制备的生物炭具有对微生物群落结构的优化作用以及稻田作物的增产作用。(本文来源于《江苏农业学报》期刊2019年05期)

朱正康,唐东南,曹文雅,李万元,张家星[5](2019)在《水田旱整对机插水稻镇稻99产量形成及土壤性状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机插秧与麦秸秆全量还田相结合已成为江苏省水稻生产的主推技术。但机插秧秧苗素质弱,生产上普遍存在缓苗期长、分蘖发生迟等问题。传统的稻田整田方式主要为水耕水耙,翻耕、泡田过于频繁,土壤通透性差,不利于幼苗早发根、早分蘖。采用旱耕旱耙方式有利于减轻这一问题。关于旱整方式对秸秆全量还田条件下机插水稻茎蘖动态、产量形成、根系及土壤有关性状影响的研究极少。为此,笔者在上海农场、江苏五图河农场,研究了麦秸秆全量还田条件下不同整田方式对机插水稻镇稻99上述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旱整田茎蘖动态年度间有一定差异,高峰苗与水整田相近,但成穗率高于水整田;旱整田产量高于水整田,平均增产8.36%。旱整田单位面积有效穗数多,每穗粒数少,结实率较高;旱整田抽穗期、灌浆结实中期的叶面积系数高于水整田,中、后期光合面积明显增加,单位面积颖花量高于水整田;旱整田抽穗期、成熟期干物质生产量、经济系数均大于水整田,结实期茎鞘叶干物质比重降幅小于水整田;旱整田有利于水稻根系生长,主要生育时期水稻单丛不定根数多、单丛根干质量大,有利于前期分蘖的发生,也有利于延缓后期叶片衰老,提高光合功能;旱整田有效提高了土壤氧化还原电位,降低了土壤含水率,改善了土壤的通透性。(本文来源于《中国稻米》期刊2019年06期)

刘一江,都林娜,康华靖[6](2019)在《微生物菌剂对水稻植株性状、产量及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设置了常规种植(CK)、70%CK化肥量+处理后的粪水(B)、CK+喷施菌肥(C)和CK+喷施化肥(D)等4个处理,比较了不同处理下水稻叶片的叶绿素含量、光合参数、植株性状、产量以及土壤理化性质的差异。结果显示,叶绿素含量不同处理之间无显着差异。与CK相比,C处理的光合参数显着较高(P<0.05)。考种结果显示,B处理和C处理水稻的有效穗数、总粒数、实粒数和每株穗质量均高于D处理和CK;测产结果显示,B处理和C处理的水稻产量较高,折合单产分别为542.71 kg/667 m2和573.73 kg/667 m2,C处理比CK增产14.95%。土壤检测结果显示,重金属砷、锌和铜含量CK和B处理之间差异不显着,而B处理土壤中的铁和锰元素含量则显着高于CK(P<0.05)。(本文来源于《中国稻米》期刊2019年06期)

王忍,黄璜,伍佳,吕广动,隆斌庆[7](2019)在《稻田养鸭对土壤养分及水稻生物量和产量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稻田养鸭作为一种水稻绿色生产技术,能有效节肥减药,对粮食安全和土壤改良具有重要的积极意义。为探明稻田养鸭对土壤养分和直播水稻生长的影响,设置"稻草粉碎还田+养鸭"(FD)和"稻草粉碎还田"(FR)2个处理,种植杂交稻H优518;设置"稻草灰化还田+养鸭"(SD)和"稻草灰化还田"(SR)2个处理,种植常规稻中早39。通过测定水稻生育特性和产量等指标,土壤全量养分和速效养分等指标,进行对比试验。结果表明:稻田养鸭能显着降低直播水稻株高2.1~4.2 cm,稻草粉碎还田养鸭显着增加直播水稻有效穗数52.16万穗/hm~2,达19.17%,从而显着增加当季直播水稻产量10.87 kg/667m~2,达3.46%,稻草灰化还田养鸭对直播水稻有效穗和产量无显着影响。稻草粉碎还田条件下养鸭使成熟期单株水稻生物量增加12.58%,其中穗干重增加12.96%。稻田养鸭增加种植后土壤全钾含量2.1%~3.92%,使土壤有机质含量增加了10.98%~16.74%,稻草粉碎还田条件下养鸭处理减少了种植后土壤速效氮、速效磷、速效钾含量,而稻草灰化还田条件下养鸭增加种植后土壤速效氮含量8.38 mg/kg,达15.14%。(本文来源于《湖南农业科学》期刊2019年10期)

曹明,张雪彬,陶凯,杨小锋,柯用春[8](2019)在《强还原条件下秸秆还田量对南繁水稻土土壤肥力和微生物数量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在强还原条件下,设置不同水稻秸秆量还田,按照0、2.5、5.0和7.5 t/hm~2水稻秸秆还田,淹水覆膜后,测定水稻土土壤理化性质和微生物指标变化,研究秸秆还田量对水稻土土壤肥力及微生物数量的影响,为南繁水稻土秸秆还田利用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淹水覆膜(强还原处理)可有效提高酸性土壤pH值,提高土壤碱解氮、速效磷和速效钾含量水平,同时秸秆还田可显着增加土壤有机质含量,并提高土壤中细菌数量,对杀灭土壤中真菌效果明显。秸秆还田量仅直接影响土壤有机质含量和土壤真菌数量。在南繁水稻土壤保护和改良时,按7.5 t/hm~2水稻秸秆还田,土壤有机质含量最高,土壤细菌数量最大、真菌数量最小,效果最明显。(本文来源于《热带农业科学》期刊2019年10期)

简红忠,杨小敏,王琳,高鹏,姚远[9](2019)在《磷肥施用对汉中盆地水稻生长、肥料利用率及土壤磷素平衡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为研究汉中盆地不同磷肥施用量和施肥方式对水稻生长、肥料利用率、土壤磷素平衡的影响,采用田间小区试验,设置两种磷肥施用方式(B:全作底肥;T:全作追肥、分蘖期50%、孕穗期50%)和4个磷肥施用梯度(P0:0 kg·hm~(-2),P1:45 kg·hm~(-2),P2:90 kg·hm~(-2),P3:135 kg·hm~(-2),研究不同处理下水稻产量、产量构成因素、磷肥肥料效应以及土壤磷素平衡的差异。结果表明,施用磷肥能通过增加水稻有效穗数显着提高水稻产量,施磷量在0~45 kg·hm~(-2)范围内,产量随施磷量的增加而增加,TP1处理(45 kg·hm~(-2) P_2O_5全部追施),实际产量增幅最大,为19.0%,该处理磷肥贡献率、磷肥农学利用率、磷肥偏生产力和磷肥吸收利用率四个指标也表现为最高;施用45 kg·hm~(-2) P_2O_5,水稻收获后土壤含磷量略有下降,但土壤磷素平衡值表现为盈余,随着施磷量的增加,收获后土壤有效磷含量显着上升,土壤磷素平衡值随之增加,导致环境污染风险增加。综合考虑水稻产量、磷肥肥料效应及土壤磷素平衡等方面的因素,在土壤背景值>20 mg·kg~(-1)时,磷肥施用量减少至常规施肥量的50%,并全部追施,为该区域最适宜施肥量和施肥方式。(本文来源于《陕西农业科学》期刊2019年10期)

崔月贞,吴玉红,郝兴顺,张春辉,秦宇航[10](2019)在《不同有机氮替代部分无机氮对水稻产量及土壤微生物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通过田间试验,探索不同有机氮肥替代部分无机氮对汉中盆地水稻产量及土壤微生物的影响,旨在探索该区水稻生产的氮肥减量技术。试验共设不施肥(CK)、无机氮肥(100%N)、沼渣有机肥替代20%无机氮(80%N+BRO)、微生物有机肥替代20%无机氮(80%N+BOF)、秸秆替代20%无机氮(80%N+SW)5个处理。采用稀释涂平板的方法测定水稻移栽前期、苗期、分蘖期、孕穗期和成熟期0~20 cm土层的土壤微生物数量,并测定水稻产量及构成要素。结果表明,80%N+BOF处理可显着增加水稻有效穗数和穗粒数,较CK和100%N水稻籽粒产量分别增加77.21%和2.72%;水稻整个生育期土壤细菌和真菌数量先降低再升高,放线菌先升高再降低;80%N+BRO处理可显着提高水稻各生育期细菌、放线菌和微生物总数量,在水稻苗期、分蘖期和孕穗期效果最显着;80%N+BOF处理可显着提高水稻各生育期B/F值、降低真菌数量,并减小微生物群落结构变化,在水稻孕穗期和成熟期效果最显着。80%N+BOF处理在水稻上应用效果较好,可显着提高产量构成要素、水稻籽粒产量及土壤微生物数量,且有利于改善土壤微生物结构,为适宜于汉中盆地稻田化学氮肥减量的有效措施。(本文来源于《西北农业学报》期刊2019年10期)

水稻土壤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为研究翻压紫云英条件下化肥减量对稻田土壤养分状况及对水稻产量的影响,本文设置7个处理,即M0F0(不翻压紫云英+不施化肥)、M0F1(不翻压紫云英+推荐施化肥)、M1F0(翻压紫云英+不施化肥)、M1F1(翻压紫云英+100%化肥)、M1F0.9(翻压紫云英+90%化肥)、M1F0.75(翻压紫云英+75%化肥)和M1F0.6(翻压紫云英+60%化肥),检测不同生育期各处理的土壤碱解氮、有效磷和速效钾含量,并对水稻有效穗、穗总粒数、实粒数、空瘪率、千粒质量、理论产量和实际产量进行监测。结果表明,与M0F0相比,M1F0有助于提高水稻抽穗期和成熟期土壤碱解氮含量及分蘖初期至成熟期的土壤速效钾含量,与单施化肥处理(M0F1)相比,各翻压紫云英配施化肥处理均有助于提高水稻抽穗期和成熟期土壤碱解氮含量;与M0F0相比,翻压紫云英处理及施肥处理均有助于提高有效穗、穗总粒数、实粒数、千粒质量、理论产量和实际产量,其中以M1F0.75实际产量最高,达到8 437.5 kg·hm-2,较单施化肥处理增产3.8%,差异显着(P<0.05)。综合而言,本试验条件下,在翻压紫云英30 000 kg·hm-2后,配施75%化肥(N123.8 kg·hm-2、P2O545 kg·hm-2、K2O 45 kg·hm-2)时,可实现水稻理论和实际产量最大化。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水稻土壤论文参考文献

[1].崔月贞,吴玉红,郝兴顺,张春辉,王薇.汉中盆地水稻产量和土壤微生物对新型肥料的响应[C].科技创新与扶贫攻坚——陕西省农作物学会第二届会员代表大会暨2019年学术年会摘要集.2019

[2].袁迎春,邹伟,郭红艳,郭亚林,何治芳.紫云英翻压还田条件下化肥减量对稻田土壤养分及水稻产量性状的影响[J].天津农业科学.2019

[3].符菁,赵远,赵利华,张玉虎,荆玉琳.基于光合菌剂的复合微生物菌肥对水稻产量及土壤酶活性的影响[J].西南农业学报.2019

[4].张晟,张徐洁,赵远,张玉虎,胡茜.不同温度制备的水稻秸秆生物炭对稻田土壤固碳减排及微生物群落结构的影响[J].江苏农业学报.2019

[5].朱正康,唐东南,曹文雅,李万元,张家星.水田旱整对机插水稻镇稻99产量形成及土壤性状的影响[J].中国稻米.2019

[6].刘一江,都林娜,康华靖.微生物菌剂对水稻植株性状、产量及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J].中国稻米.2019

[7].王忍,黄璜,伍佳,吕广动,隆斌庆.稻田养鸭对土壤养分及水稻生物量和产量的影响[J].湖南农业科学.2019

[8].曹明,张雪彬,陶凯,杨小锋,柯用春.强还原条件下秸秆还田量对南繁水稻土土壤肥力和微生物数量的影响[J].热带农业科学.2019

[9].简红忠,杨小敏,王琳,高鹏,姚远.磷肥施用对汉中盆地水稻生长、肥料利用率及土壤磷素平衡的影响[J].陕西农业科学.2019

[10].崔月贞,吴玉红,郝兴顺,张春辉,秦宇航.不同有机氮替代部分无机氮对水稻产量及土壤微生物的影响[J].西北农业学报.2019

标签:;  ;  ;  ;  

水稻土壤论文-崔月贞,吴玉红,郝兴顺,张春辉,王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