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痛逐瘀汤与针灸并用对坐骨神经痛的治疗效果观察

身痛逐瘀汤与针灸并用对坐骨神经痛的治疗效果观察

(郫县中医医院四川成都611700)

【摘要】目的:观察身痛逐瘀汤与针灸并用对坐骨神经痛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坐骨神经痛患者80例,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予以中药身痛逐瘀汤治疗,观察组加行针灸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结果:观察组治疗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身痛逐瘀汤与针灸并用治疗坐骨神经痛的效果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关键词】身痛逐瘀汤;针灸;坐骨神经痛

【中图分类号】R24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1752(2017)09-0067-02

【Abstract】ObjectiveToobservethepainofthebodybyBloodStasisDecoctionandacupuncturetreatmentforsciatica.MethodsAtotalofsciaticapatientsadmittedtoourhospital80cases,wererandomlyassignedforcontrolgroupandobservationgroup,eachgroupof40cases,controlgrouptreatedwithtraditionalChinesemedicineShentongZhuyuDecoction,observationgroupweretreatedbyAcupunctureandmoxibustiontreatment,observetwogroupsofpatientswithtreatmentefficiency.ResultsIntheobservationgroup,theeffectiverateishigherthanthatofthecontrolgroup,Thedifferencewasstatisticallysignificant,P<0.05.ConclusionBodypainbyZhuyuDecoctionandacupunctureandusedinthetreatmentofsciaticaeffectisremarkable,itisworthofclinicalapplication.

【Keywords】ShentongzhuyuDecoction;Acupuncture;Sciatica

坐股神经痛是一种以坐骨神经径路及其分布区域疼痛为特征的综合征[1],临床主要表现为臀部、大腿后侧、小腿后外侧、足外侧等处的疼痛,该病的病情常呈反复发作,若得不到有效的治疗可导致患肢的肌肉萎缩,出现跛行的情况。中医治疗该病具有独特的优势,本次笔者将探讨身痛逐瘀汤与针灸并用对坐骨神经痛的治疗效果,结果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从我院2013年-2015年收治的坐骨神经痛患者中选取80例,采用SPSS17.0统计分析系统产生随机表,将入选病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男22例,女18例;患者年龄22~72岁,平均年龄(45.0±4.5)岁;病程14d~20年,平均病程(8.5±3.5)年。观察组男23例,女性患者17例;年龄23~73岁,病程10d~19年,平均病程(8.5±3.0)年。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病程等一般资料方面无显著差异,具有可比性,P>0.05。

1.2纳入标准

①两组患者均经X线、CT、查体等相关检查确诊为坐骨神经痛,②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臀部、大腿后侧、小腿后外侧、足外侧等处的疼痛;③对于本研究均知情,且签署知情同意书。

1.3排除标准

①排除腰椎间盘突出、马尾肿瘤、腰椎管狭窄等其他病变引起的坐骨神经痛症状;②排除妊娠期、哺乳期及经期女性患者;③严重精神疾病及智能障碍患者。

1.4治疗方法

1.4.1对照组对照组患者予以身痛逐瘀汤辩证加减,药方组成为:秦艽、羌活、香附各10g,川芎、甘草、没药、炒灵脂、地龙各15g,桃仁、红花、当归、牛膝各20g,偏寒者加附子10g、细辛5g,偏热者加知母、忍冬藤各25g,湿重者加苍术、蚕砂各15g,体虚者加补骨脂、川断各20g。将以上药物混合水煎2次,每次取汁100mg,混合后早晚分服,1剂/d,连续用药4周。

1.4.2观察组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针灸治疗,患者选取合适体位后充分暴露皮肤,选取肾俞、秩边、环跳、承山、阳陵泉、足三里等穴位,常规皮肤消毒后予以一次性针灸毫针直刺1~3寸,刺入后进行提插捻转以得针感,患者下肢抽动2~3次为宜,偏湿热煮,只针不灸,偏寒湿煮,加灸,1次/日。在穴位针针柄上插入2cm左右艾条,在针刺皮肤周围垫上厚棉垫,点燃艾条。2d/次,连续针刺4周。

1.5观察指标

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

1.6疗效评价指标

治疗效果参照《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2],治愈:患者的下肢疼痛症状消失,下肢活动恢复正常;显效:下肢疼痛情况明显好转,腿部活动自如,劳累久坐后偶有酸痛感;有效:下肢酸胀疼痛有所好转,下肢活动时仍伴有疼痛感;无效:临床症状体征无明显改变。治疗有效率=(治愈+显效+有效)/总例数×100%。

1.7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17.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以标准差(x-±s)表示,采用χ2检验;计数资料用百分比表示,采用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观察组的治疗有效率为95.0%,对照组的治疗有效率为75.0%,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1。

3.结论

坐骨神经痛可分为干性坐骨神经痛和根性坐骨神经痛,干性坐骨神经痛常由受寒或外伤后引起,多起病急,疼痛从臀部向股后、小腿后外侧及足外侧呈放射痛,根性坐骨神经痛的常由腰椎间盘突出、用力、弯腰后剧烈活动后引起,疼痛常自腰部向一侧的臀部、大腿后、腘窝、消退及足部放射,严重影响了患者的日常生活。

坐骨神经痛在中医属于“腰腿痛”“痹症”范畴,其发病机理为外感风寒或久坐湿地,使风寒水湿浸渍,导致经络受阻,或者是劳累、跌扑,伤致筋骨,导致瘀血凝滞,另外就是患者素体亏虚、肝肾不足。在对于坐骨神经痛患者的治疗中本院选取身痛逐瘀汤治疗,身痛逐瘀汤选自《医林改错》,方中以秦艽、羌活、香附、川芎、甘草、没药、炒灵脂、地龙、桃仁、红花、当归、牛膝为基础药方。方中川芎、当归、桃仁、红花具有活血祛瘀之功,地龙、牛膝、五灵脂具行血疏络、通痹止痛之效,香附可行气活血,秦艽、羌活可祛风除湿,以甘草调和诸药,全方共凑祛风除湿、活血祛瘀、蠲痹止痛之功,外以足太阳膀胱经和足少阳胆经为主要经络还具滋补肝肾,调和气血的功效[3]。现代医学研究表明针灸并用能够通过针刺对局部予以刺激,再加上热效应能够起到促进局部微循环,可解痉、消炎、脱敏及镇痛作用,从而减轻病变部位的充血水肿、粘连。

在笔者的研究结果中,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95.0%)明显高于对照组(75.0%),两组间差异显著,P<0.05,综上所述:身痛逐瘀汤与针灸并用治疗坐骨神经痛的效果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吴桂兰.身痛逐瘀汤与针灸并用治疗坐骨神经痛50例[J].内蒙古中医药,2010,29(1):58-59.

[2]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S].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1994:214.

[3]范新霞.身痛逐瘀汤加味治疗坐骨神经痛临床观察[J].中医学报,2013,28(2):274-275.

标签:;  ;  ;  

身痛逐瘀汤与针灸并用对坐骨神经痛的治疗效果观察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