晶体粒度论文-管青军,孙伟,余伟健,王平,彭文庆

晶体粒度论文-管青军,孙伟,余伟健,王平,彭文庆

导读:本文包含了晶体粒度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脱硫石膏,α-半水石膏,甘油,苹果酸

晶体粒度论文文献综述

管青军,孙伟,余伟健,王平,彭文庆[1](2019)在《苹果酸和甘油作用下α-半水石膏晶体形貌和粒度的协同调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利用脱硫石膏制备高附加值的高强度α-半水石膏是拓展其利用途径的重要策略,而晶体形貌和粒度又是影响α-半水石膏品质的重要因素。以甘油水溶液为反应介质,苹果酸为媒晶剂,深入考察了苹果酸添加量和甘油浓度对晶体形貌和粒度影响,结果发现苹果酸通过与α-半水石膏晶体表面的钙质点发生络合吸附的方式主要实现对晶体形貌的调控,甘油的主要作用在于对晶体粒度的控制,其影响不是通过甘油直接在晶体表面吸附或者影响苹果酸吸附实现的。最终通过调控苹果酸添加量和甘油浓度实现了对α-半水石膏晶体形貌和粒度的协同调控并制备出具有相似形貌不同粒度的晶体。当甘油浓度为45%、苹果酸加入量为37. 09×10-4mol·kg-1时,可以生成平均粒度为18μm左右的晶体;当甘油浓度为75%、苹果酸加入量为18. 54×10-4mol·kg-1时,可以生成平均粒度为5μm左右的晶体。(本文来源于《矿产保护与利用》期刊2019年04期)

任青峰[2](2018)在《关于光卤石分解制取氯化钾晶体粒度控制技术的探讨》一文中研究指出结晶粒度是光卤石分解制取氯化钾晶体的一个重要指标,只有采用有效的工艺控制技术,才能保证产品质量和收率。本文首先对光卤石分解制取氯化钾晶体的基本原理进行分析,进而研究氯化钾晶体力度控制技术,采用试验研究方法,分别探讨其加料速度、过饱和度、晶种、搅拌、温度等关键影响因素的控制方法。(本文来源于《中国石油和化工标准与质量》期刊2018年19期)

焦慧君[3](2018)在《拍摄深度限定的溶液晶体粒度分布图像识别方法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结晶工艺在化工及制药等多个领域应用广泛,其粒度分布会影响产品的纯度、性能和下游的生产工艺。非侵入式的图像识别方法广泛应用于粒度分布测定。受背景光不均衡、晶体目标模糊及晶体反光的影响,基于图像的晶体粒度分布识别方法存在识别率低的问题。而且对于不均匀的晶体溶液,利用图像法对不同拍摄深度下溶液晶体的粒度分布测定可提高粒度分布测定的准确性。因此,本文利用图像处理的方式,识别最优拍摄深度,统计粒数密度,得到晶体粒度分布。为提高晶体识别的准确度,考虑了背景光不均衡、晶体目标模糊及晶体反光问题的图像分割方法。针对背景光不均衡及晶体目标模糊问题,利用改进的非线性反锐化掩膜法均衡背景光强并锐化晶体目标。针对晶体图像部分区域反光现象,提出了改进的Otsu双阈值分割算法,并利用形态学方法修正晶体颗粒,提升了运行效率,并增加了对晶体反光部分的识别率。通过搭建图像采集系统,对上述算法验证。实验结果表明,上述算法可有效提高晶体识别的准确率。为得到适于粒度分布统计的拍摄深度,建立溶液中晶体深度信息与图像模糊度之间的函数关系。为了得到准确的图像模糊度,建立了改进的基于梯度的模糊度评价函数,解决了评价函数受噪点及感兴趣区域选取影响大的问题。根据模糊度,利用二阶多项式拟合回归模型,得到晶体深度信息。利用分类错误率和均方根误差,选择最适于粒度分布统计的深度。实验结果表明,利用该方法得到的最优拍摄深度满足限定深度范围内晶体粒度分布统计的准确度要求。最后,基于最优拍摄深度计算单位体积内晶体的粒度,通过对像素大小的标定,得到粒数密度,利用核密度估计法获得最优深度范围内的晶体粒度分布曲线图。本文得到的最优深度范围内的晶体粒度分布曲线图对结晶控制是实用和有效的。(本文来源于《山东大学》期刊2018-05-13)

李莹,陈亮,刘建锋,刘健,王春萍[4](2018)在《饱水与晶体粒度对北山花岗岩断裂韧度影响的试验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MTS815岩石力学试验机和叁维声发射监测系统,选取高放废物处置甘肃北山预选区5种典型岩石,开展不同粒径花岗岩干燥与饱水状态下的叁点弯曲试验,探讨饱水和晶体粒径对岩石断裂韧度的影响规律。通过对比干燥与饱水试样循环加、卸载曲线发现,饱水处理会明显降低试样在张拉条件下的起裂强度和劈裂韧度,并加速裂纹扩展速度。试验结果表明,干燥北山花岗岩断裂韧度介于1 576~2 139 N/cm1.5,饱水试样介于1 463~1 848 N/cm1.5范围。同一粒径下,饱水试样断裂韧度均值均约为干燥试样的90%。通过不同类型试样试验结果对比,发现北山花岗岩断裂韧度有随晶体粒径增大而减小的趋势,而岩石本身矿物成分与晶粒形态对试样的断裂韧度也有一定影响。最后,基于叁维声发射监测数据,分析试验过程中裂纹扩展过程,深化对岩石断裂损伤演化机制的认识。(本文来源于《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期刊2018年S1期)

张瑞[5](2016)在《结晶过程晶体形貌、多维粒度和面生长动力学的在线实时测量》一文中研究指出结晶作为重要的工业操作单元,被广泛应用于制造和纯化各种高附加值产品,例如药物、精细化工产品和材料等。为了能有效的实现结晶过程的优化和控制,得到理想的产品,过程分析技术(PAT-Process Analyticl Technology),即在线实时测量技术,已经获得广泛的应用。在结晶过程中,获得广泛应用的PAT方法包括浓度和过饱和度的测量技术例如衰减全反射傅里叶变换红外(ATR-FTIR)和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测定法(UVvis),晶体粒度测量技术例如聚焦光束反射测量(FBRM)和超声波衰减技术,以及晶型辨识测量技术如拉曼和XRD等。近年来,利用成像和图象处理技术测量晶体的形貌和形貌分布也获得了广泛的重视,因为晶体的形貌、形貌分布和多维尺寸也是衡量产品质量的两个关键指标,对产品的溶出速率、加工性能(例如过滤效率和流动性)、药物的生物利用度等都有重要影响。然而,由于晶体在搅拌器中的运动,目前使用的二维成像技术并不能准确的测量颗粒的形貌和尺寸。本文的研究目的是研究叁维立体在线成像技术用于结晶过程晶体的形貌、多维尺寸和晶面生长动力学的实时测量。本论文研究非侵入式立体成像技术,分别对简单形貌晶体与复杂形貌晶体进行在线测量,并研究和开发了新的晶体形貌叁维重构算法。论文的主要研究内容如下:(1)以谷氨酸结晶为针状?晶型的搅拌槽结晶实验为对象,研究了非侵入式叁维立体成像技术实时测量谷氨酸?型晶体主要在长度方向的生长速率,即长度随时间和操作条件的变化。结果和离线测量结果进行了比较。离线测量是用二维成像仪器Morphologi G3对过滤干燥后的最终产品进行的,因为是离线静态测量,晶体平躺在玻璃片上,二维成像不会引入太大误差。还比较了在线二维成像测量的结果。发现在线叁维立体成像测得的针状?型谷氨酸晶体长度与晶体样品离线分析获得结果相一致,并且大约是利用二维图形技术所估计尺寸的叁倍。结果表明在晶体真实尺寸和形貌方面,叁维成像技术明显优于二维成像。(2)选取明矾结晶成具有26个晶面的晶体在一个小的没有搅拌的的结晶过程作为对象,研究立体成像系统对复杂形貌晶体尺寸的在线测量与叁维重构。提出了一个‘立体成像相机重构模型’(stereo imaging camera model)用于复杂晶体的叁维形貌重构。研究表明,相对于基于单个二维相机的‘相机重构模型(camera model)’,通过‘立体成像相机模型’获得的叁维重构结果具有更高的准确性。在此基础上,考察了明矾晶体叁个特征面{111},{110}和{100}生长速率与相对过饱和度(通过ATR FTIR测量获得)的关系,建立了明矾晶体叁个特征面的晶面生长动力学。(3)叁维成像和‘立体成像相机重构模型’进一步应用到了搅拌槽结晶器中复杂晶体结构接近过程的检测,仍然以明矾结晶为对象。结果表明,对于这种动态复杂形貌晶体,在搅拌槽结晶过程中仍然可以对其进行形貌的叁维重构。研究也揭示了应用中的局限性,主要是对于图像清晰度低的晶体会造成图像处理的误差从而造成晶体叁维重构的误差,为以后该技术上的进一步发展指出了明确的方向。此外通过研究面的规律发现,面{100}的生长速率最快,导致该面面积逐渐减小,而{111}面由于生长较慢,面积逐渐变大。这对于晶体形貌的控制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本文来源于《华南理工大学》期刊2016-05-20)

王荣荣[6](2016)在《硫酸铵间歇冷却结晶过程研究及晶体粒度与形态调控》一文中研究指出硫酸铵是一种重要的化工副产品,广泛应用于肥料、蛋白质提纯等行业。为解决硫酸铵工业结晶产品粒度小、粒度分布不均匀、晶体形态不理想等问题。本文对硫酸铵的冷却结晶过程进行了系统研究,并提出一种新的硫酸铵晶体粒度和形态调控方法。首先对硫酸铵在结晶过程中的热力学性质进行了研究。采用动态法测定了硫酸铵在不同溶剂中的溶解度数据,并运用Apelblat改进方程和多项式方程对硫酸铵溶解度数据进行了拟合。通过范特霍夫方程和Apelblat改进方程,计算得到硫酸铵溶解焓,溶解熵以及吉布斯自由能。结果表明,两种模型都能很好的关联硫酸铵在不同溶剂中的溶解度与温度的关系;在实验范围内硫酸铵的溶解过程是吸热且非自发的。其次,对硫酸铵的介稳区宽度以及成核动力学进行了研究。利用直接法测定了不同温度下硫酸铵在水中的介稳区宽度,并研究了冷却速率、溶液初始组成、搅拌速率、晶种、溶液体积、杂质离子以及pH对介稳区宽度的影响。采用自洽Nyvlt型方程及新3D成核理论方程,计算得到硫酸铵临界成核动力学参数。结果表明,硫酸铵介稳区宽度随溶液初始组成,搅拌速率,晶种质量,pH的增加而降低;随冷却速率,杂质离子含量的提高而变宽;溶液体积则对介稳区宽度没有影响。硫酸铵-水体系的成核级数约为4.5,成核所需活化能约为16.4kJ/mol。在热力学和动力学的研究基础上,对硫酸铵的冷却结晶工艺进行了优化。综合考察了各种操作条件,如溶液的初始组成、冷却方式、搅拌速率、晶种以及间歇时间,对结晶过程的影响,并确定了最佳结晶工艺条件,得到了粒度较大、粒度分布均匀且纯度较高的产品。在已优化的操作条件下,通过添加微米级CaCO3颗粒制备了强度较高的均匀大颗粒(NH4)2SO4晶体,研究了CaCO3对(NH4)2SO4晶体粒度和形态的影响,并且分析了颗粒粒度对最大抗压强度的影响。结果表明,CaCO3颗粒充当了(NH4)2SO4非均相成核的催化剂,减少了(NHO2SO4 (001)晶面方向的生长时间。此外,CaCO3颗粒表面优先占据了(NH4)2SO4(001)晶面的活性生长点位,抑制了(001)晶面方向的生长。(本文来源于《华东理工大学》期刊2016-05-20)

王荣荣,施云海,李伟,梁善,张鰆丹[7](2016)在《间歇冷却结晶中硫酸铵晶体粒度及形态调控》一文中研究指出在间歇冷却结晶器中,采用激光法测定了(NH_4)_2SO_4溶液的介稳区宽度。讨论了冷却速率以及搅拌速率对(NH_4)_2SO_4晶体粒度和形态的影响,给出了优化操作条件。得到平均长度8.0 mm和宽度1.0 mm的针状(NH_4)_2SO_4晶体。此外,研究了添加CaCO_3颗粒对(NH_4)_2SO_4晶体粒度和形态的改变。当CaCO_3添加量(质量分数)为2.0%时,(NH_4)_2SO_4晶体由针状变为均匀颗粒状,平均粒度1.7 mm。研究了CaCO_3对(NH_4)_2SO_4晶体粒度和形态的影响机理。由结果可知:Ca CO3颗粒充当了(NH_4)_2SO_4非均相成核的催化剂,诱导(NH_4)2_SO_4在比均相结晶更低过饱和度下结晶,减少了(NH_4)_2SO_4(001)晶面的生长时间。此外,Ca CO3颗粒表面优先占据了(NH_4)_2SO_4(001)晶面的活性生长点位,抑制了(001)晶面的生长,从而使(NH_4)_2SO_4晶体粒度和形态改变。(本文来源于《化学工程》期刊2016年05期)

王彩玲,赵省向,戴致鑫,姚李娜,陶俊[8](2014)在《CL-20晶体粒度和形貌对其机械感度及火焰感度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筛分、手工研磨和高速剪切方法对CL-20进行预处理,制备出了不同形貌和粒度的CL-20粉末。利用激光粒度仪和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对样品进行了表征,并测试了撞击感度、摩擦感度及火焰感度。结果表明,筛分法制备的CL-20样品随着样品粒度的减小,机械感度明显降低,火焰感度有降低趋势;由以上3种方法制备的粒度相似而形貌不同的CL-20样品中,筛分法制备的CL-20样品机械感度和火焰感度最高,其他两种方法制备的CL-20样品,撞击和摩擦感度均大幅降低。(本文来源于《爆破器材》期刊2014年05期)

牛福生,田力男,郭爱红,张晋霞[9](2013)在《粒度对蓝晶石制备莫来石晶体的影响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莫来石晶体主要应用于热障涂层,适量莫来石晶体可以降低涂层之间的失配应力,提高涂层的结合强度和抗热震性能。本论文主要研究粒度对蓝晶石高温下生成莫来石晶体的影响,将特定粒度蓝晶石和氧化铝混合样,在催化剂及一定温度制度下进行热处理,采用SEM和XRD对产物进行分析发现:-200~+325目蓝晶石分解温度较高,反应过程中没有形成莫来石晶体;-325~+400目之间的蓝晶石颗粒表面和内部的晶体晶形完整、均匀,反应体系表面晶体分布均匀,长径比为20~30;-400目蓝晶石体系经烧结后在体系表面有晶体分布,但是晶体分布不均匀,晶体长径比也不一致。(本文来源于《硅酸盐通报》期刊2013年04期)

银永安,齐军仓,李卫华,曹连莆,陈林[10](2012)在《小麦胚乳A、B型淀粉粒粒度分布与晶体特性相关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为深化小麦淀粉品质育种研究,以4个不同淀粉含量的小麦品种为材料,微量法提取总淀粉粒后用Microtrac S3500型激光粒度分布仪测定淀粉粒粒度分布;再以分离纯化的A、B型淀粉粒为材料利用X光衍射仪(D8 ADVANCE)对其晶体特性进行测定与分析。结果表明,4个品种A、B型淀粉粒的体积与表面积分布成双峰分布,数目分布成单峰分布,A型淀粉粒体积分布显着高于B型淀粉粒的,表面积及数目分布则相反。A型淀粉粒的结晶度均显着高于B型淀粉粒的,且与A型淀粉粒的体积分布呈极显着正相关,与其表面积分布和数目分布相关性不大,但与B型淀粉粒表面积和数目分布依次呈显着和极显着负相关。B型淀粉粒的结晶度与其体积分布呈极显着负相关,而与其表面积和数目分布依次呈显着和极显着正相关。(本文来源于《作物杂志》期刊2012年06期)

晶体粒度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结晶粒度是光卤石分解制取氯化钾晶体的一个重要指标,只有采用有效的工艺控制技术,才能保证产品质量和收率。本文首先对光卤石分解制取氯化钾晶体的基本原理进行分析,进而研究氯化钾晶体力度控制技术,采用试验研究方法,分别探讨其加料速度、过饱和度、晶种、搅拌、温度等关键影响因素的控制方法。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晶体粒度论文参考文献

[1].管青军,孙伟,余伟健,王平,彭文庆.苹果酸和甘油作用下α-半水石膏晶体形貌和粒度的协同调控研究[J].矿产保护与利用.2019

[2].任青峰.关于光卤石分解制取氯化钾晶体粒度控制技术的探讨[J].中国石油和化工标准与质量.2018

[3].焦慧君.拍摄深度限定的溶液晶体粒度分布图像识别方法研究[D].山东大学.2018

[4].李莹,陈亮,刘建锋,刘健,王春萍.饱水与晶体粒度对北山花岗岩断裂韧度影响的试验研究[J].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2018

[5].张瑞.结晶过程晶体形貌、多维粒度和面生长动力学的在线实时测量[D].华南理工大学.2016

[6].王荣荣.硫酸铵间歇冷却结晶过程研究及晶体粒度与形态调控[D].华东理工大学.2016

[7].王荣荣,施云海,李伟,梁善,张鰆丹.间歇冷却结晶中硫酸铵晶体粒度及形态调控[J].化学工程.2016

[8].王彩玲,赵省向,戴致鑫,姚李娜,陶俊.CL-20晶体粒度和形貌对其机械感度及火焰感度的影响[J].爆破器材.2014

[9].牛福生,田力男,郭爱红,张晋霞.粒度对蓝晶石制备莫来石晶体的影响研究[J].硅酸盐通报.2013

[10].银永安,齐军仓,李卫华,曹连莆,陈林.小麦胚乳A、B型淀粉粒粒度分布与晶体特性相关性研究[J].作物杂志.2012

标签:;  ;  ;  ;  

晶体粒度论文-管青军,孙伟,余伟健,王平,彭文庆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