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责任取向论文-程珊珊

社会责任取向论文-程珊珊

导读:本文包含了社会责任取向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领导社会责任取向,企业文化,一线员工服务绩效

社会责任取向论文文献综述

程珊珊[1](2017)在《领导社会责任取向、企业文化与一线员工服务绩效的关系研究——以旅行社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近年来,旅游服务型企业因缺乏社会责任而引发的恶性事件频频发生,从组织内部来说可以把它归结为领导没有履行对利益相关方尤其是员工的社会责任。本研究以旅行社为例,基于员工视角探讨领导社会责任取向与一线员工服务绩效的关系,并通过企业文化的中介作用,进一步揭示领导社会责任取向与一线员工服务绩效关系的作用机理和机制,构建领导社会责任取向、企业文化与一线员工服务绩效之间的关系模型。结果发现,领导社会责任取向对企业文化和一线员工服务绩效都有显着影响;领导社会责任取向可以通过企业文化这一中介变量来影响一线员工服务绩效。本研究丰富了领导社会责任相关理论,对旅游服务型企业打造优质企业文化、提升一线员工服务绩效具有一定的实践指导意义。(本文来源于《旅游导刊》期刊2017年06期)

晁罡,叶志科,王磊[2](2016)在《企业社会责任取向产生与发展的路径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基于全国范围内612份有效问卷,考察了社会责任取向的产生和影响作用机制,研究了外部制度压力、企业社会责任取向、内部伦理制度和企业社会资本4者之间的相互作用关系。结果表明,外部制度压力对社会责任取向中法律取向和慈善取向有正向影响;伦理取向、慈善取向对内部伦理制度有正向影响;社会责任取向对企业社会资本有正向影响;内部伦理制度对企业社会资本有正向影响。首次将4个变量纳入一个框架模型进行分析,有助于更好地理解企业社会责任相关行为,并进一步促进相关领域的研究。同时,对于企业经营管理具有重要指导意义。(本文来源于《科技进步与对策》期刊2016年04期)

PHAM,HONG,HANH(范红幸)[3](2015)在《以企业社会责任取向为中介的外部制度压力作用机制及效用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近年来,中国频繁出现的食品安全问题、特大矿难事故以及环境污染现象,引发了政府、媒体、消费者等对企业承担社会责任的热议和思考,学者们的研究不再局限于企业是否应该履行社会责任,而是逐渐向企业社会责任作用机理发展,研究对象不再是泛泛的企业社会责任,而是逐渐细化出企业社会责任行为和企业社会责任取向。本研究以中国独特的企业文化与经营环境为背景,结合企业社会责任理论以及基本基础理论等相关研究,以外部制度压力、社会责任取向、内部伦理机制和社会资本作为变量,引入企业社会责任取向这一中介变量,提出在履行社会责任的前提下如何积累内部伦理、企业社会资本的具体措施,并深入探讨所得结论的合理性,针对结论讨论是否遵纪守法的企业更容易得到社会公众的认可,增加社会公众对其的信任以及获得企业社会资本。本文的具体研究思路为:通过借鉴中国内外研究成果,提出并分析外部制度压力的基本结构,构建其与企业社会责任取向、内部伦理机制和企业社会资本之间的作用机制模型。运用开放式问卷调查与研究模型相关的条目。通过查阅已有学者的研究成果,分析外部制度压力(规范压力、规制压力、认知压力)、企业社会责任取向(经济取向、法律取向、伦理取向、慈善取向)、社会资本和内部伦理机制之间的影响。通过调查问卷的发放和收集,利用SPSS 21.0系统软件对数据进行整理,通过描述性统计、信度和效度分析、相关性分析、回归分析等方式对数据进行分析,得到本文的结论。本文以来自全国范围内的612份有效问卷,考察了社会责任驱动和结果的作用机制,研究了外部制度压力、企业社会责任取向、内部伦理制度和企业社会资本这四者之间的相互作用关系,得到如下结论:1、外部制度压力对企业社会责任取向有部分显着的正向影响,外部制度压力中的规范压力对企业社会责任取向的影响不显着,但规制压力和认知压力对企业社会责任取向有显着的正向影响;2、企业社会责任取向和伦理取向对内部伦理机制有显着的正向影响,而经济取向、法律取向和慈善取向对内部伦理机制的影响不显着;3、企业社会责任取向的各维度均对社会资本有显着的正向影响;4、外部制度压力、规制压力、认知压力对社会资本有显着的正向影响,规范压力对社会资本的影响不显着;5、外部制度压力、规范压力对内部伦理机制有显着的正向影响,规制压力和认知压力对内部伦理机制的影响不显着;6、企业社会责任取向在外部制度压力与社会资本之间起部分中介作用,企业社会责任取向在外部制度压力与内部伦理机制之间起部分中介作用。本研究将4个变量建立在一个框架模型中,系统性的研究可以使人们更好的理解企业社会责任的相关行为,并促进相关领域的研究。同时,对于企业的经营管理也具有重要的现实指导意义。(本文来源于《华南理工大学》期刊2015-06-15)

薛驰宇[4](2015)在《酒店领导者社会责任取向对绿色管理行为的影响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作为第叁产业,酒店行业的绿色管理现状存在着很多问题。酒店在制造经济价值的同时,也给自然带来了一次性污染废弃物的排放、珍贵食材的采购、大量非节电节能设施使用带来的极大的能量浪费等极为负面的问题。酒店领导者须承担起社会责任,追求经济利益的同时兼顾环境效益。然而一些酒店领导者仅仅将其绿色管理行为展现在企业绿色环保形象宣传与营销推广实践上,而且日常的经营与管理中,酒店领导者往往认为绿色管理会给酒店增加成本、降低酒店的收益,并未真正去履行和落实绿色管理方面的承诺与措施。文章在相关理论基础、国内外研究综述、国内酒店绿色管理的现实背景下,运用问卷调查、统计分析等多种手段,对酒店领导者社会责任取向对绿色管理行为的影响展开了实证研究,以数据和事实督促酒店领导者真正地履行和承担相应的社会责任,并得出以下结论:(一)领导者企业社会责任取向的四个维度对绿色管理行为均有显着正向影响,影响程度依次为经济责任取向、法律责任取向、慈善责任取向、道德责任取向;(二)通过对绿色管理行为进行因子分析,提取了叁个公因子,在绿色生产、绿色沟通和绿色营销叁个方面得到解释。从模型回归分析中,可以看出,绿色营销的问题项虽然少于绿色生产与绿色沟通,但系数值为0.435,远远高于另外两个因素,也证实了酒店绿色营销重于内部管理。最后文章针对四个维度方面的绿色管理分别提出了相应的建议。(本文来源于《湖南师范大学》期刊2015-05-01)

王宇[5](2015)在《山西企业社会责任取向与企业社会表现关系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自上世纪90年代以来,在跨国公司和国际组织的推动下,企业社会责任引起了我国社会各界的关注和重视,并取得了较大进展。从企业社会责任的理论研究、政府各部门与社会机构的大力推动到越来越多的企业发布社会责任报告,企业应该履行社会责任已成为共识。但是,另一方面,企业侵犯消费者权益、破坏环境、压榨员工等违法丑闻仍然屡屡曝出,不断挑战公众的信任。这些问题与企业的认识与态度有很大关系,反映出在我国还缺乏较为有效的企业社会责任推进机制和实践策略,相关理论研究也需进一步深入。基于此,本文希望从企业管理者和员工的视角出发,以山西省企业为例,得到一种符合实际情况的CSR取向和企业社会表现,并研究这种取向对于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影响程度。具体研究过程为:检索国内外相关文献,提取出本文所需的理论基础,借鉴国内外相关的研究成果,构建企业社会责任取向、企业社会表现的分析维度,加入个人与企业层次的特质因素,进而确定企业社会责任取向与企业社会表现之间的作用模型,并提出假设。研究采用问卷调查的方法,对山西各地市的企业管理者与员工进行问卷调查,收到共计157份有效问卷,通过SPSS19.0分析软件进行因子分析、相关分析,并利用AMOS17.0进行模型拟合。在此基础上,通过单因素方差分析考察了不同个体特征员工企业社会责任取向的差异,及不同企业特征下企业社会表现的差异。研究得出的结论为:企业社会责任取向对企业社会表现有正向的显着影响;个人特征对企业社会责任取向的影响不太显着;企业特征对企业社会表现的影响比较显着。最后,本文对实证结果进行了分析和讨论,并提出了推动山西企业社会责任履行状况的政策建议。(本文来源于《太原科技大学》期刊2015-04-01)

沙彦飞,盛宇华,郭新强[6](2015)在《高管团队社会责任取向异质性、程序理性与决策质量的关系——基于中国企业的实证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企业社会责任运动是影响企业高管团队成员认知与决策的重要情境,文章从经济责任、法律责任和道德责任叁个维度分析高管团队社会责任取向与程序理性和决策质量的关系。285家企业的实证结果发现:高管成员经济责任取向正向影响程序理性、负向影响决策质量;法律责任取向正向影响程序理性和决策质量;道德责任取向负向影响程序理性、正向影响决策质量。程序理性的中介效应也得到了验证。(本文来源于《华东经济管理》期刊2015年01期)

孙亚军[7](2014)在《财经类高校商业伦理教育对企业社会责任取向的影响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财经类高校培养的都是未来企业需要的人才,他们的企业社会责任取向不仅影响着个人的职业生涯发展,更关系到整个市场经济的长远发展。因此,加强财经类高校学生的商业伦理教育是社会发展的需要。而关于如何提高商业伦理教育水平和商业伦理教育是否对企业社会责任取向有影响都是值得研究的课题。本篇文章首先对商业伦理教育和企业社会责任取向的有关理论进行了文献综述,并且介绍了影响企业社会责任取向的因素。其次,构建了理论分析框架,结合商业伦理教育和企业社会责任取向理论,借鉴其他成熟问卷,进行修订设计了问卷。再然后,发放问卷和回收问卷。最后运用SPSS 17.0对所收集的数据进行了信效度分析、因子分析以及回归分析等,从而得出研究结论。实证结果表明,在工作经验、年龄和性别叁种个体特征下,被试者的企业社会责任取向呈现出显着差异。没有工作经验的被试者伦理责任取向水平高于有工作经验的被试者;年纪较大的被试者经济责任取向水平高于年纪较小的被试者;男性的法律责任取向水平高于有女性的被试者;有伦理教育背景的被试者经济责任取向水平、伦理责任取向水平和慈善责任取向水平均高于没有伦理教育背景的被试者;不同学历的被试者在各个企业社会责任取向水平上均没有表现出显着差异。商业伦理教育对部分企业社会责任取向是有正向的影响。本研究的创新之处表现在,不同于以往国内研究MBA商业伦理教育,首次将视角转向财经类高校学生的商业伦理教育,为研究商业伦理教育提供了新的视角;通过问卷调查,获得关于学生企业社会责任取向的中国方面的多种数据,为中国财经类院校提高企业社会责任取向水平,加强商业伦理教育和培训,提供理论和数据支持。(本文来源于《南京财经大学》期刊2014-11-05)

晁罡,申传泉,石杜丽,程鹏[8](2014)在《基于义利平衡观的社会责任取向与持续经营之关系——一家转制医院的案例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选取一家具有50多年发展历程的转制医院RQ医院为研究对象,通过案例研究的方法,对其在公立医院和股份制医院两个不同发展阶段的社会责任取向、社会责任行为和持续经营的情况进行了对比研究。研究发现:社会责任取向分为义取向和利取向两种,医院的义(利)取向越高,社会责任行为越高(低);义利平衡的社会责任取向有利于持续经营,社会责任取向和社会责任行为水平过低或过高均不利于组织的持续经营;与组织自身特征相适应的社会责任行为对持续经营有正向影响。因此本文认为组织应当保持一个适合于自身发展阶段和特征的社会责任取向水平,并选择相应的社会责任战略,唯如此,组织方能持续经营。(本文来源于《管理案例研究与评论》期刊2014年04期)

王婧[9](2014)在《企业社会责任取向、企业社会责任表现与企业社会资本的关系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高速发展下,我国企业一方面得益于经济发展的红利而不断壮大;另一方面由因受利益的驱使,在承担社会责任上消极乏力,以致企业丑闻现象仍不时发生。这更多地催使我们将关注点投射到企业经营管理者在对待不同领域的企业社会责任的态度上,即企业的社会责任取向。再者,企业社会资本愈发地在解释企业行为与企业绩效中,充当更为重要的角色,这自然而然地招徕了经济学家、社会学家以及组织学家更强烈的研究兴趣。社会资本正逐渐地成为社会科学研究所心仪的时髦工具。有学者曾提出企业的社会资本是一种可以解释企业竞争优势和优化管理有效性的智力资本。企业自然为逐利而生,分析履行社会责任和积累社会资本存不存在矛盾,管理者对待企业社会责任各领域的态度是否直接造成企业积累社会资本是管理者正确引导企业持续经营下去的重要前提。本研究以中国独特的的企业文化与经营环境为背景,结合企业社会责任理论、利益相关者理论以及资本基础理论等相关研究,以企业高管层为研究对象,引入企业社会责任表现这一中介变量,分析企业领导者在不同的社会责任取向下如何通过企业社会责任表现影响企业社会资本的关系,从而强调利义取向平衡的重要性,提出在履行社会责任的前提下如何积累企业社会资本的具体措施,并深入探讨所得结论的合理性,针对结论提出管理对策和建议。而本文的具体研究思路为:通过借鉴国内外研究成果,提出并分析企业社会责任取向的基本结构,构建其与企业社会责任表现、企业社会资本之间的作用机制模型。运用开放式问卷调查结合焦点小组访谈法,收集与研究模型相关的条目。访谈不同类型、性质、行业和规模企业的管理者数人,并分析总结调查结果。采用SPSS统计软件,以及探索性因子分析、验证性因子分析、相关分析和回归分析等方法对相关数据分析。在此基础上,得出了以下结论:1、企业社会责任取向对社会责任表现有正向影响。其中,(1)经济取向对社会责任表现有负向影响;2、法律、伦理、慈善取向对社会责任表现有正向影响。2、社会责任表现五维度对社会资本有正向影响。3、企业社会责任取向对社会资本有正向影响。其中,(1)经济取向对社会资本是负向影响;(2)法律、伦理、慈善取向对社会资本有正向影响。4、企业社会责任表现在企业社会责任取向与企业社会资本中有部分中介作用,企业社会责任取向对企业社会资本的影响主要是间接的。(本文来源于《华南理工大学》期刊2014-06-16)

于欣宁,陈汉辉,黄强,张琦,颜蓉[10](2013)在《财经类大学生个人特征因素与其企业社会责任取向关系实证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经济的发展,社会除了要求企业履行其经济责任之外,更加关注其法律、伦理和慈善方面社会责任的履行状况。财经类大学生作为企业未来的管理者与领导人,其个人社会责任取向对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程度与方式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财经类大学生的性别、专业背景、年龄、政治面貌与地区因素对个人企业社会责任取向具有显着性影响,而家庭背景和信仰因素的影响并不显着。(本文来源于《宜宾学院学报》期刊2013年03期)

社会责任取向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基于全国范围内612份有效问卷,考察了社会责任取向的产生和影响作用机制,研究了外部制度压力、企业社会责任取向、内部伦理制度和企业社会资本4者之间的相互作用关系。结果表明,外部制度压力对社会责任取向中法律取向和慈善取向有正向影响;伦理取向、慈善取向对内部伦理制度有正向影响;社会责任取向对企业社会资本有正向影响;内部伦理制度对企业社会资本有正向影响。首次将4个变量纳入一个框架模型进行分析,有助于更好地理解企业社会责任相关行为,并进一步促进相关领域的研究。同时,对于企业经营管理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社会责任取向论文参考文献

[1].程珊珊.领导社会责任取向、企业文化与一线员工服务绩效的关系研究——以旅行社为例[J].旅游导刊.2017

[2].晁罡,叶志科,王磊.企业社会责任取向产生与发展的路径分析[J].科技进步与对策.2016

[3].PHAM,HONG,HANH(范红幸).以企业社会责任取向为中介的外部制度压力作用机制及效用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5

[4].薛驰宇.酒店领导者社会责任取向对绿色管理行为的影响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5

[5].王宇.山西企业社会责任取向与企业社会表现关系研究[D].太原科技大学.2015

[6].沙彦飞,盛宇华,郭新强.高管团队社会责任取向异质性、程序理性与决策质量的关系——基于中国企业的实证研究[J].华东经济管理.2015

[7].孙亚军.财经类高校商业伦理教育对企业社会责任取向的影响研究[D].南京财经大学.2014

[8].晁罡,申传泉,石杜丽,程鹏.基于义利平衡观的社会责任取向与持续经营之关系——一家转制医院的案例研究[J].管理案例研究与评论.2014

[9].王婧.企业社会责任取向、企业社会责任表现与企业社会资本的关系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4

[10].于欣宁,陈汉辉,黄强,张琦,颜蓉.财经类大学生个人特征因素与其企业社会责任取向关系实证研究[J].宜宾学院学报.2013

标签:;  ;  ;  

社会责任取向论文-程珊珊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