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栓前状态标志物论文-崔敏玲,祝建芳,张敏

血栓前状态标志物论文-崔敏玲,祝建芳,张敏

导读:本文包含了血栓前状态标志物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银杏达莫注射液,慢性心力衰竭,血栓前状态标志物

血栓前状态标志物论文文献综述

崔敏玲,祝建芳,张敏[1](2019)在《银杏达莫注射液对慢性心力衰竭血栓前状态标志物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分析银杏达莫注射液对慢性心力衰竭血栓前状态标志物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3月至2018年12月80例医院收治的慢性心力衰竭患者作为观察对象,随机将入选80例患者分为观察组(40例)与对照组(40例)。对照组采取常规西药治疗,观察组则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入银杏达莫注射液治疗。观察两组患者临床疗效以及不良反应发生率,同时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栓前状态标志物(凝血酶时间、凝血酶原时间、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D二聚体)以及血液流变学指标(全血粘度、血浆粘度、全血还原粘度)的变化。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有效率以及治疗前后血栓前状态标志物以及血液流变学指标改善幅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在不良反应发生率方面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银杏达莫注射液在慢性心力衰竭患者临床治疗中的应用有助于改善患者的血栓前状态标志物和血液流变学指标,从而提高临床治疗的有效性,且不会增加不良反应发生率。(本文来源于《血栓与止血学》期刊2019年03期)

靳一姬,尤绍函[2](2019)在《妊娠糖尿病孕妇血栓前状态标志物检测的作用》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讨论妊娠糖尿病孕妇血栓前状态标志物检测的作用。方法:将本院2018-03~2019-03阶段内收治的41例妊娠糖尿病孕妇作为本次研究中研究组的观察对象,并于该同期内选择41例健康妊娠孕妇作为此次研究中对照组的观察对象,两组孕妇均进行血栓前状态标志物检测,而后对其凝血酶时间、凝血酶原时间与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以及血栓前状态标志物检测结果进行观察。结果:研究组孕妇的凝血酶时间、凝血酶原时间及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指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孕妇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指标低于对照组;C反应蛋白、纤维蛋白原、血小板聚集率以及血管性血友病因子指标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妊娠糖尿病孕妇进行血栓前状态标志物检测可有效的反应其纤溶系统功能、凝血功能以及血管内皮细胞功能,使之为其病症的治疗及血栓的预防提供科学的诊疗依据,值得推广。(本文来源于《黑龙江医药科学》期刊2019年03期)

胡婷,王敏,曾静,殷金凤,宋玲[3](2018)在《妊娠早期先兆流产患者生殖激素、血栓前状态标志物及凝血相关因子水平检测及意义》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妊娠早期先兆流产患者生殖激素、血栓前状态标志物及凝血相关因子水平变化及意义。方法:回顾我院收治的妊娠早期先兆流产患者(包括继续妊娠者和流产者)及正常妊娠早期女性的临床资料,比较3组受试者生殖激素、血栓前状态标志物及凝血相关因子水平。结果:单因素方差结果表明,组间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β-HCG)、孕酮、雌二醇(E2)、蛋白C(PC)、纤溶酶原(PLG)、D-二聚体(D-D)、TAT、F1+2及PAI-1水平比较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相比,妊娠维持组与中断妊娠组β-HCG、孕酮、E2、PLG水平均显着降低(P<0.05),且中断妊娠组水平显着低于妊娠维持组(P<0.05);妊娠维持组与中断妊娠组PC、D-D、TAT、F1+2及PAI-1水平均显着高于对照组,且中断妊娠组水平显着高于妊娠维持组(P<0.05);组间ATⅢ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妊娠早期先兆流产患者存在显着的生殖激素、血栓前状态标志物及凝血相关因子水平异常,其指标水平检测对预测早期先兆流产具有重要价值。(本文来源于《海南医学院学报》期刊2018年16期)

张蕾,谭榜云,孙志鹏,卢大鹏,安淑娟[4](2018)在《应用凝血标志物诊断肺癌患者血栓前状态的病例对照》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评价肺癌患者凝血标志物的变化,分析其对血栓前状态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原发性肺癌患者、肺部良性疾病患者和健康对照者各61例为肺癌组、肺部良性疾病组和健康对照组。采用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法检测3组血浆中血栓调节蛋白(TM)、凝血酶—抗凝血酶Ⅲ复合物(TAT)、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抑制剂1复合物(t-PAIC)和纤溶酶-α2纤溶酶抑制剂复合物(PIC)的含量,用免疫荧光检测D-二聚体的含量。结果与健康对照组相比,肺部良性疾病组血浆t-PAIC、D-二聚体含量明显增高(均P<0.05),肺癌组血浆TM、TAT、t-PAIC、PIC含量明显增高(均P<0.05);与肺部良性疾病组相比,肺癌组血浆TM、TAT含量明显增高(均P<0.05);TM、PIC、D-二聚体含量在肺癌的不同病理类型中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肺癌患者存在凝血及纤溶系统异常,TM、TAT、t-PAIC、PIC对血栓的形成表现敏感,是诊断肺癌患者血栓前状态的可靠指标。(本文来源于《兰州大学学报(医学版)》期刊2018年02期)

符学炜[5](2018)在《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Hcy与血栓前状态分子标志物水平变化及其相关性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本课题的研究目标是通过检测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体内同型半胱氨酸(homocysteinemia,Hcy)和血栓前状态(prethrombotic state,PTS)分子标志物水平,初步探讨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同型半胱氨酸与体内血栓前状态分子标记物的水平变化,并且由此推测血栓前状态分子标志物与同型半胱氨酸的相关性。方法:选取南华大学附属海南省人民医院心血管内科2015年8月1日至2016年11月1日可疑患有冠状动脉性心脏病住院的101例患者做为研究对象。入院后经桡动脉途径行冠脉造影术,并根据检查结果将患者分为叁组。其中不稳定型心绞痛组32例、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组29例及正常对照组40例。所有受试者于住院第二天早7点空腹检测血管性假性血友病因子(v WF)、血小板颗粒膜蛋白-140(GMP-140)、血栓前体蛋白(Tp P)、D-2聚体(D-dimer)、同型半胱氨酸的水平。比较各组之间上述指标的差异,并采用Pearson直线相关分析同型半胱氨酸与血栓前状态分子标志物的参数之间的相关性。结果:(1)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体内血栓前状态分子标志物(v WF、GMP-140、Tp P、D-2聚体)的水平均明显高于冠脉粥样硬化组(p<0.05),冠脉粥样硬化组患者血栓前分子标志物也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2)在不稳定型心绞痛组和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组患者中,同型半胱氨酸的水平均高于对照组,且不稳定型心绞痛组高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组,表现为同型半胱氨酸的水平在组间有显着性的差异(p<0.05),说明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与冠心病的严重程度密切相关。(3)Pearson直线相关分析显示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体内的同型半胱氨酸水平与各个血栓前状态分子标志物(v WF、GMP-140、Tp P、D-二聚体)的水平及变化均存在着显着正相关关系(p<0.05)。结论: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体内存在显着的同型半胱氨酸、血栓前状态分子标志物水平的改变,并且两者的变化的程度成正相关,这种相关性有可能在该种疾病病理过程中起到重要作用。测定这些指标对于判断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病情及严重程度具有一定的临床意义。(本文来源于《南华大学》期刊2018-04-01)

张蕾[6](2018)在《凝血与纤溶标志物在肺癌患者血栓前状态的临床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分析肺癌患者、肺部良性疾病患者、健康对照者之间凝血指标的差异,探寻血栓调节蛋白、凝血酶-抗凝血酶III复合物、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抑制剂1复合物、纤溶酶-α2纤溶酶抑制剂复合物与常规出凝血指标:抗凝血酶、血浆凝血酶原时间、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凝血酶时间、纤维蛋白原、D-二聚体、纤维蛋白(原)降解产物是否可用于肺癌患者血栓前状态的鉴别诊断,并分析比较肺癌患者不同病理类型、化疗与未化疗、发生肺外转移与未发生肺外转移时凝血功能的变化情况。方法:选取原发性肺癌患者61例、肺部良性疾病患者61例和健康对照者61例,分别作为肺癌组、肺部良性疾病组和健康对照组。根据肺癌组患者病理分型将其分为肺腺癌组、肺鳞癌组、小细胞肺癌组。根据Khorana评分,将肺癌组患者分成低危组、中危组和高危组。首先比较肺癌组、肺部良性疾病组和健康对照组之间的TM、TAT、PIC、t-PAIC、AT、PT、APTT、FIB、D-二聚体、FDP水平,评价上述指标是否可以作为鉴别肺癌组与肺部良性疾病组血栓前状态的指标。利用上述指标在肺腺癌组、肺鳞癌组、小细胞肺癌组之间进行比较,评价在肺癌的不同病理类型中,其凝血活性是否不同。将上述指标在肺癌患者化疗与未化疗、转移与未转移之间进行比较。将上述指标置于Khorana评分划分的肺癌低危组、中危组和高危组中,评价上述指标是否可以代表肺癌患者发生静脉血栓栓塞症的危险程度。结果:1.肺癌组、肺部良性疾病组和健康对照组叁组的TM、TAT、PIC、t-PAIC、AT、APTT、FIB、D-二聚体、FDP水平相比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与肺部良性疾病组相比,肺癌组TM、TAT水平均升高,APTT水平降低,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与健康对照组相比,肺癌组TM、TAT、PIC、t-PAIC、FIB、D-二聚体、FDP水平均升高,AT水平降低,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与健康对照组相比,肺部良性疾病组t-PAIC、APTT、FIB、D-二聚体、FDP水平均升高,AT水平降低,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表明肺癌组患者可能处于血栓前状态。2.肺腺癌组、肺鳞癌组和小细胞肺癌组叁组的TM、PIC、FIB、TT水平相比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与肺鳞癌组相比,肺腺癌组TM、TT水平降低,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与小细胞肺癌组相比,肺腺癌组PIC水平升高,TT水平降低,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与小细胞肺癌组相比,肺鳞癌组TM、PIC、FIB、TT水平均升高,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表明与小细胞肺癌患者相比,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可能更易发生血栓。3.与未接受化疗的肺癌患者相比,已经接受化疗的肺癌患者TAT水平升高,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表明与未接受化疗的肺癌患者相比,已接受化疗的肺癌患者可能更易发生血栓。4.与未发生肺外转移的肺癌患者相比,已发生肺外转移的肺癌患者D-二聚体、FDP水平升高,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表明与未发生肺外转移的肺癌患者相比,已发生肺外转移的肺癌患者可能更易发生血栓。5.肺癌组患者先通过Khorana预测模型评分,将其分为中危组和高危组,然后将中危组和高危组的各项凝血指标做一对比,最后得出,与Khorana预测模型中的高危组患者相比,中危组患者TM、TAT、FIB、D-二聚体、FDP水平降低,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表明上述标志物与Khorana预测模型分组结果一致,可作为肺癌患者发生VTE的危险评估指标。结论:本研究结果显示TM、TAT、PIC水平可能对肺癌患者的血栓前状态做出预测;根据TM、PIC、FIB、TT水平,可发现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相比小细胞肺癌患者可能更易发生血栓;根据TAT水平,可发现接受化疗的肺癌患者相比未接受化疗的肺癌患者可能更易发生血栓;根据D-二聚体、FDP水平,可发现已有肺外转移的肺癌患者相比未发生肺外转移的肺癌患者可能更易发生血栓;最后,通过比较在Khorana预测模型中TM、TAT、FIB、D-二聚体、FDP水平,表明它们可以作为评估肺癌患者发生VTE的危险程度的指标。(本文来源于《兰州大学》期刊2018-03-01)

靳远萌,张文,沈平雁,冯晓蓓,徐耀文[7](2016)在《膜性肾病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血栓前状态分子标志物的变化》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膜性肾病(MN)合并2型糖尿病(T2DM)患者血栓前状态(PTS)分子标志物的变化及其易并发血栓性疾病的机制。方法选择我科同期住院病人30例,临床表现为肾病综合征,其中单纯MN患者12例,单纯糖尿病肾病(DKD)患者6例,MN合并T2DM患者12例,病理类型均经肾穿刺确诊;另外选取非肾病综合征CKD病人14例作为对照。分别对上述患者内皮功能相关指标(血管性血友病因(本文来源于《2016年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肾脏疾病专业委员会学术年会论文摘要汇编》期刊2016-11-10)

黄波水,黄青,陈颖,梁发胜,曾华媛[8](2016)在《心房颤动患者高敏C反应蛋白与血栓前状态标志物相关性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观察心房颤动(简称房颤)患者血浆高敏C反应蛋白(hs-CRP)、血管性假血友病因子(v WF)、D-二聚体及纤维蛋白原(Fbg)的变化情况并分析其相关性。方法 :选取房颤组95例患者及窦性心律对照组55例患者,比较两组血浆hs-CRP、v WF、D-二聚体及Fbg水平。结果:房颤组hs-CRP、v WF、D-二聚体均高于对照组(P<0.05);Fbg水平在房颤组与对照组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房颤组中,hs-CRP与血栓前状态相关指标v WF、Fbg及D-二聚体存在正相关(P<0.05)。结论:房颤患者存在血栓前状态,与炎症反应相关。(本文来源于《岭南急诊医学杂志》期刊2016年05期)

马芬[9](2016)在《妊娠糖尿病孕妇血栓前状态标志物检测的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妊娠糖尿病孕妇血栓前状态标志物检测的分析。方法 31例妊娠糖尿病孕妇作为观察组,30例健康妊娠孕妇作为对照组,两组均予以血栓前状态标志物检测,对照性分析两组的检测结果。结果观察组孕妇凝血酶原时间、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凝血酶时间(10.21±1.12)、(24.13±2.75)、(14.33±1.63)s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C反应蛋白(4.4±1.2)mg/L、血小板聚集率(7.9±1.8)%、纤维蛋白原(82.8±4.9)g/L、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1.6±0.4)ng/L、血管性血友病因子(147.7±15.9)ng/ml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妊娠孕妇具有较为特殊的生理特点,其机体血管内皮细胞功能、凝血及纤溶状态区别于正常人,对血栓前状态标志物进行检测能够有效预防血栓形成,具有临床推广价值。(本文来源于《中国实用医药》期刊2016年27期)

詹碧鸣,孙文华,董一飞,胡建新,吴延庆[10](2016)在《老年高血压合并心房颤动患者脉压与血栓前状态分子标志物的关系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老年高血压合并心房颤动患者脉压与血栓前状态分子标志物的关系。方法选取2014年12月—2015年6月到南昌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心内科就诊的老年高血压患者405例。根据是否合并心房颤动,将其分为心房颤动组(n=202)和窦性心律组(n=203);根据心房颤动类型,将心房颤动组患者分为阵发性心房颤动组(n=99)和持续性心房颤动组(n=103)。记录各组患者的动态血压监测指标和血栓前状态分子标志物水平。结果 3组患者性别、平均年龄、吸烟史比例、BMI、空腹血糖(FPG)、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阵发性心房颤动组、持续性心房颤动组患者同型半胱氨酸(Hcy)高于窦性心律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阵发性心房颤动组患者24 h平均收缩压(24 h SBP)、24 h平均舒张压(24 h DBP)高于窦性心律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持续性心房颤动组患者24 h SBP、24 h DBP、24 h平均脉压(24 h PP)高于窦性心律组,24 h SBP高于阵发性心房颤动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阵发性心房颤动组患者血管内皮功能指数(RHI)低于窦性心律组,血浆D-二聚体(D-dimer)、纤维蛋白原(Fib)、红细胞比容(HCT)高于窦性心律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持续性心房颤动组患者RHI低于窦性心律组、阵发性心房颤动组,D-dimer、Fib、HCT高于窦性心律组、阵发性心房颤动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earson相关分析结果显示,24 h PP与RHI、D-dimer、Fib、HCT均呈线性正相关(P<0.05)。结论老年高血压合并心房颤动患者的脉压与血栓前状态分子标志物均相关,其可能为患者血栓前状态的预测指标之一。(本文来源于《中国全科医学》期刊2016年16期)

血栓前状态标志物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目的:讨论妊娠糖尿病孕妇血栓前状态标志物检测的作用。方法:将本院2018-03~2019-03阶段内收治的41例妊娠糖尿病孕妇作为本次研究中研究组的观察对象,并于该同期内选择41例健康妊娠孕妇作为此次研究中对照组的观察对象,两组孕妇均进行血栓前状态标志物检测,而后对其凝血酶时间、凝血酶原时间与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以及血栓前状态标志物检测结果进行观察。结果:研究组孕妇的凝血酶时间、凝血酶原时间及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指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孕妇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指标低于对照组;C反应蛋白、纤维蛋白原、血小板聚集率以及血管性血友病因子指标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妊娠糖尿病孕妇进行血栓前状态标志物检测可有效的反应其纤溶系统功能、凝血功能以及血管内皮细胞功能,使之为其病症的治疗及血栓的预防提供科学的诊疗依据,值得推广。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血栓前状态标志物论文参考文献

[1].崔敏玲,祝建芳,张敏.银杏达莫注射液对慢性心力衰竭血栓前状态标志物的影响[J].血栓与止血学.2019

[2].靳一姬,尤绍函.妊娠糖尿病孕妇血栓前状态标志物检测的作用[J].黑龙江医药科学.2019

[3].胡婷,王敏,曾静,殷金凤,宋玲.妊娠早期先兆流产患者生殖激素、血栓前状态标志物及凝血相关因子水平检测及意义[J].海南医学院学报.2018

[4].张蕾,谭榜云,孙志鹏,卢大鹏,安淑娟.应用凝血标志物诊断肺癌患者血栓前状态的病例对照[J].兰州大学学报(医学版).2018

[5].符学炜.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Hcy与血栓前状态分子标志物水平变化及其相关性分析[D].南华大学.2018

[6].张蕾.凝血与纤溶标志物在肺癌患者血栓前状态的临床研究[D].兰州大学.2018

[7].靳远萌,张文,沈平雁,冯晓蓓,徐耀文.膜性肾病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血栓前状态分子标志物的变化[C].2016年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肾脏疾病专业委员会学术年会论文摘要汇编.2016

[8].黄波水,黄青,陈颖,梁发胜,曾华媛.心房颤动患者高敏C反应蛋白与血栓前状态标志物相关性分析[J].岭南急诊医学杂志.2016

[9].马芬.妊娠糖尿病孕妇血栓前状态标志物检测的分析[J].中国实用医药.2016

[10].詹碧鸣,孙文华,董一飞,胡建新,吴延庆.老年高血压合并心房颤动患者脉压与血栓前状态分子标志物的关系研究[J].中国全科医学.2016

标签:;  ;  ;  

血栓前状态标志物论文-崔敏玲,祝建芳,张敏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