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吸烟女性论文-李继华,何俊,张云生,黄云超,刘石安

非吸烟女性论文-李继华,何俊,张云生,黄云超,刘石安

导读:本文包含了非吸烟女性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肺肿瘤,生存分析,预后因素,妇女

非吸烟女性论文文献综述

李继华,何俊,张云生,黄云超,刘石安[1](2019)在《云南宣威、富源地区非吸烟女性肺癌生存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背景与目的云南东部农村地区宣威市、富源县女性居民主要从事农业生产和家务工作,基本不吸烟,但肺癌死亡率却是世界上最高的,而且发病、死亡年龄提前。本研究对宣威、富源非吸烟女性肺癌生存状况及其影响因素进行分析。方法以2006年-2010年被当地省、市、县9家医院新诊断、并纳入"非吸烟女性肺癌病例对照研究项目"的常住户籍女性肺癌病例为研究对象随访至2016年末。通过Life-table法进行全部病例生存分析,评估人群相对生存率和年龄别标化相对生存率。应用Kaplan-Meier法和Cox比例风险模型分别进行单因素生存分析、分层分析和多因素分析。结果随访的1,250例病例中,死亡1,075例,删失175例,随访中位时间为69个月(95%CI:61.9-76.0)。病例平均年龄(54.8±10.9)岁,I期、II期、III期、IV期和未知分期分别占3.5%、8.7%、20.7%、29.7%和37.4%;手术、非手术治疗和未治疗分别占17. 2%、39.0%和43. 8%,组织学、细胞学诊断占51.6%。中位生存时间13.2个月,5年观察生存率、相对生存率、年龄标化相对生存率分别为8.9%(95%CI:7.0-10.6)、9.4%(95%CI:7.6-11.5)和10.1%(95%CI:3.7-20.5)。I期、II期、III期、IV期、未分期5年生存率分别为41.1%、22.4%、5. 3%、1. 3%、11.2%;手术治疗、非手术治疗、未治疗分别为34.8%和3.2%、4.7%;腺癌、鳞癌分别为17.9%和5.6%。省级医院治疗、X线胸部筛查、非农民职业、城镇居住、65岁以下年龄等因素有利于提高生存率,而市县级医院治疗、农民职业、乡村居住、65岁以上年龄等则生存率较低。分层分析显示,任意原发灶-淋巴结-远处转移(tumornode-met a st a si s,T N M)分期,无论腺癌或鳞癌患者,行手术治疗的生存率明显高于非手术治疗;与未治疗病例相比非手术治疗仅在III期显示差异;腺癌生存率大于鳞癌不仅仅因为早期和手术病例较多,在III期、未分期也显示明显生存优势。不同级别医院治疗疗效有明显差异,省级医院治疗的IV期、鳞癌的生存预后明显优于市、县级医院。Cox分析显示治疗方法、TNM分期、治疗医院级别、X线胸部筛查是独立预后因素,其中TNM分期、手术治疗对肺癌患者生存影响较大,而治疗医院级别、X胸部筛查相对较弱。结论宣威、富源非吸烟女性肺癌生存率较低,主要与其诊断时早期病例和手术、综合治疗较少、而未治疗病例较多有关,其次较差的农村社会经济、健康保障等也是生存预后的不利因素。(本文来源于《中国肺癌杂志》期刊2019年08期)

韦存志,温庆春,陈雷,毛晓斌[2](2019)在《口腔卫生与非吸烟非饮酒女性口腔癌关系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 研究口腔卫生状况与非吸烟非饮酒女性口腔癌的关系。方法 收集2012年10月-2017年9月我院口腔颌面外科经术后病理确诊的非吸烟非饮酒女性口腔癌患者162例,同期选取在该院体检的214位非吸烟非饮酒健康女性作为对照组。口腔卫生考察指标包括刷牙频率、牙齿缺失数、口腔不良修复体、规律性看牙医、复发性口腔溃疡。应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口腔卫生评分与非吸烟非饮酒女性口腔癌的关联。结果 刷牙频率<2次/d、牙齿缺失≥5颗、有口腔不良修复体、无规律性看牙医、有复发性口腔溃疡是非吸烟非饮酒女性口腔癌的危险因素(均P<0.05),OR(95%CI)值分别为1.49(1.09~2.08)、1.80(1.16~2.84)、1.51(1.04~2.23)、1.74(1.16~2.57)、7.29(3.98~13.35)。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结果显示,口腔卫生评分与非吸烟非饮酒女性口腔癌发生存在关联,分值越大,危险程度就越高(χ~2=24.179,P<0.001)。结论 口腔卫生状况与非吸烟非饮酒女性口腔癌发生具有一定的关系。(本文来源于《实用预防医学》期刊2019年08期)

王晓波,李来芳,程成全,赵浩,汪鑫[3](2019)在《豆类食品摄入及EGFR、ESR2基因多态性在非吸烟女性肺癌发生中的作用》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研究豆类食品的摄入及EGFR、ESR2基因多态性与非吸烟女性肺癌发病的关系。方法调查收集非吸烟女性肺癌患者和对照,分析豆类食品与女性肺癌发病风险的关系。对非吸烟女性肺癌患者和对照组进行SNPS检测,分析EGFR和ESR2基因多态性与非吸烟女性肺癌的关联关系,并对大豆异黄酮的摄入、EGFR和ESR2基因多态性与非吸烟女性肺癌两两之间的交互作用进行分析。结果分析发现豆类食品的摄入能够降低非吸烟女性肺癌的发病风险(P=0.015),随着膳食豆类食品摄入量的增加,女性肺癌的风险效应值减少。经Bonferroni校正后,发现EGFR基因的rs11534100位点与非吸烟女性肺癌的发生之间存在关联。未发现豆类食品的摄入与EGFR、ESR2的SNPs在非吸烟女性肺癌发生的交互作用。结论豆类食品能降低女性非吸烟肺癌的发病风险,增加膳食大豆异黄酮的摄入量能减少女性肺癌的风险效应值。EGFR、ESR2基因多态性与非吸烟女性肺癌的发病存在关联。(本文来源于《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期刊2019年01期)

郁华晴[4](2018)在《227例非吸烟女性肺癌患者临床特征和预后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分析我院呼吸科诊断的非吸烟女性肺癌患者的临床特征、生存状况,并研究其预后相关因素。方法:收集自2011年1月至2015年12月在苏州大学附属第二医院呼吸科住院治疗的227例非吸烟女性肺癌患者的病历资料。记录年龄、就诊时症状、病灶部位、病灶大小、确诊方法、确诊时血清肿瘤学指标、确诊时间、病理类型、EGFR突变情况、确诊时TNM分期、确诊时有无远处器官转移、确诊后的治疗情况等,研究上述因素对患者预后的影响。采用电话方式进行随访以获得生存数据,运用SPSS23.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采用构成比的方法描述其临床特征,并行~2检验,单因素生存分析采用Kaplan-Meier法,并进行Long-rank检验,多因素分析予COX回归比例风险模型,p<0.05提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果:1.临床特征:227例非吸烟女性肺癌患者中1.32%存在肺癌家族史,4.85%罹患其它恶性肿瘤史(已排除恶性肿瘤肺转移)。年龄分布范围为32岁~85岁,平均年龄为62.09±10.76岁,发病人数随年龄呈先升后降的趋势,51~70岁年龄段发病人数达高峰(63.87%)。病理类型以腺癌(74.89%)为主、其次为鳞癌(11.45%),肺腺癌中以中分化腺癌为主(65.93%)。55.07%的患者确诊时已处于肺癌晚期(IIIB和IV期)。70.48%的患者有临床症状,以咳嗽咳痰(30.84%)为主;29.52%的患者通过定期健康体检发现,其中I期占58.82%,II期占13.24%,III期占2.94%,IV期占25.00%。肿瘤位于右肺者(60.36%)较左肺者(34.8%)稍多,位于上叶者(40.97%)与下叶者(40.97%)比例相同。肿瘤最大径≤3cm者(45.5%)较肿瘤最大径>3cm,≤5cm(31.5%)或肿瘤最大径>5cm(23%)者多,其中亚厘米结节(最大径≤1cm)5例(2.50%)。35.24%的患者确诊时已出现远处器官的转移,以骨转移(55%)和脑转移(36.25%)为主。68例有明确的EGFR基因突变状态中,EGFR敏感性突变者(外显子19缺失突变和外显子21L858R点突变)占55.88%。227例非吸烟女性肺癌患者中有123例(54.19%)患者行手术治疗,151例(53.9%)患者行细胞毒药物化疗,46例(20.26%)患者行一代EGFR-TKIs靶向治疗。2.生存预后分析:227例非吸烟女性肺癌患者的生存期范围为1~84个月,中位生存时间为21个月。1、3、5年累积生存率分别为63%、40.1%、30.9%。单因素生存分析结果显示,病灶大小(p<0.001)、就诊时症状(p<0.001)、肺癌TNM分期(p<0.001)、确诊时远处器官转移(p<0.001)、分化程度(p<0.001)、治疗方式(p<0.001)与非吸烟女性肺癌患者生存相关。多因素生存分析结果显示,就诊时症状、分化程度、肺癌TNM分期均是影响非吸烟女性肺癌患者长期生存的独立因素。就诊时有症状的肺癌患者,预后相对较差。肺癌TNM分期越高,预后越差。肺癌分化程度越低,肺癌患者的预后越差。结论:1.非吸烟女性肺癌多缺乏症状或症状非典型,误诊及漏诊率较高。2.非吸烟女性肺癌患者高发年龄段为51~70岁,最常见的病理类型为腺癌,易发生远处转移,最常见的转移部位为骨和脑。3.因出现症状而确诊的非吸烟女性肺癌患者多为IV期,而体检发现的患者多处于早、中期。4.确诊时肺癌TNM分期、分化程度是影响非吸烟女性肺癌患者的独立危险因素。(本文来源于《苏州大学》期刊2018-05-01)

宋龙霞[5](2018)在《肺癌家族史与烹饪油烟接触史在非吸烟女性肺腺癌中的交互作用》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一级亲属肺癌家族史与烹饪油烟接触史对非吸烟女性肺腺癌发病的影响及交互作用,烹饪油烟接触量与肺腺癌发生危险性的剂量-反应关系。方法选取2016年1月-2017年12月确诊为肺腺癌的女性患者280名为病例组。非肿瘤性疾病病区的患者以及当地部分城乡社区人300名为对照组,采用病例-对照的研究方法,通过调查问卷的方式收集病例组及对照组的一般资料、一级亲属肺癌家族史、烹饪油烟接触史、烹饪油烟接触量及其他混杂因素等资料。单因素分析一级亲属肺癌家族史、烹饪油烟接触史对肺腺癌危险性的OR值及两者的交互作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纳入混杂因素,分析计算比值比(OR)及95%CI,检验一级亲属肺癌家族史与烹饪油烟接触史在非吸烟女性肺腺癌中交互作用的显着性。统计病例组与对照组烹饪油烟的接触量,行趋势性卡方检验,检验烹饪油烟接触量与肺腺癌发生危险性的剂量-反应关系。结果1与无一级亲属肺癌家族史者相比,有一级亲属肺癌家族史者OR和95%CI为1.76(1.18~2.63);与无烹饪油烟接触史者相比,有烹饪油烟接触史者OR和95%CI为2.07(1.29~3.3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与无不良烹饪习惯者相比较,有时油过热者OR和95%CI为1.76(1.01~3.07),经常油过热者OR和95%CI为2.77(1.68~4.57);有时煎炸者OR和95%CI为1.72(1.13~2.62),经常煎炸者2.42(1.45~4.0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与不使用抽油烟机者相比,使用抽油烟机者OR和95%CI为0.75(0.39~1.43),差异无统计学意义。3轻度烹饪油烟接触史者OR值(95%CI)为1.71(1.01~2.90);中度烹饪油烟接触史者OR值(95%CI)为2.19(1.25~3.84);重度烹饪油烟接触史者OR值(95%CI)为2.35(1.27~4.34);极重度烹饪油烟接触史者OR值(95%CI)为2.61(1.40~4.87),趋势性卡方检验(χ2=10.280,P=0.001)。4单因素分析一级亲属肺癌家族史与烹饪油烟接触史在肺腺癌中存在交互作用,经多因素logistic回归,调整相关因素后,肺癌家族史和接触烹饪油烟相乘交互作用的OR值和95%CI为4.57(1.57-13.3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6)。结论1一级亲属肺癌家族史、烹饪油烟接触史、不良烹饪习惯均是非吸烟女性患肺腺癌的风险因素,未发现使用抽油烟机是肺腺癌的一项保护性措施。2烹饪油烟接触量与肺腺癌发生的危险性存在剂量-反应关系。3一级亲属肺癌家族史和接触烹饪油烟史在非吸烟女性肺腺癌中存在相乘的交互作用。(本文来源于《华北理工大学》期刊2018-04-12)

穆颖[6](2018)在《非吸烟女性肺腺癌的血清代谢组学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背景:据国际癌症研究(IARC)报道,肺部恶性肿瘤仍占全球恶性肿瘤的首位,成为全球女性第二常见疾病的死因。据中国卫生组织第叁次中国死因研究调查,近30年来,中国肺部癌证死亡率增长了46.5%,尤其近20年间中国女性肺腺癌的患病率迅猛升高,达十万分之二十一。据调查全球多数国家男性患病数量比女性高很多,比率为2~16:1,但是中国的男女比值几乎接近1:1。众所周知,吸烟是公认地和肺癌发生有密切关系,然而,从主动吸烟率来看,亚洲女性普遍较男性和欧美女性低很多。特别中国女性吸烟人群和频率并未有增高,但患病率不断快速升高。此表明吸烟之外,必定诸多病因与女性发生肺腺癌有紧密联系。国外学者也发现,未吸烟、亚洲女性、肺腺癌的叁个因素往往密切关联,就是说亚洲不吸烟者从组织学发病特点来看:肺腺癌患者多为女性;女性罹患肺癌多为腺癌。如果把这类女性肿瘤患者单独作为一个独特亚群分析,此类患者通常早期没有任何不适临床症状,经常意外发现时,仅能姑息维持,生存期很短,错过治愈的佳机。因此,此类患者早期诊疗至关重要。然而,目前此类患者的早期诊断和筛查并不理想,仍然主要依靠影像和痰液检查且存在一定漏、误诊,虽然病理检查确诊率高,但创伤较大。近年来,代谢组学已经于各种恶性肿瘤的初期诊疗、预后判断、发病机理研究中取得了很大进展。所以,把没有吸烟史的罹患肺腺癌的中国女性列入研究对象,通过代谢组学方法探讨其主要差异代谢物生物功能及代谢机制,并找到潜在的诊断性标志物,这对于此类患者在病因预防、早期诊断及个体化治疗方面具有十分重要的临床价值和意义.目的:1.采用代谢组学拟靶向分析法,对非吸烟女性肺腺癌患者、非吸烟女性健康者及非吸烟女性肺部良性肿瘤患者血清中的代谢物质进行分析,观察代谢轮廓变化,很好地将叁类不同人群进行区分,找到潜在的诊断性标志物,从而对女性肺腺癌进行临床筛查及诊断。2.收集临床资料,检测此类腺癌患者血清中的差异性代谢物变化,进而探究其生物学功能及代谢机制。方法:收集65例非吸烟女性肺腺癌患者、65例非吸烟女性健康者及6例非吸烟女性肺部良性肿瘤患者血浆,除去血浆中蛋白,取血清后冷冻备存。样本实验前预处理,经色谱分离、质谱检测,数据分析等。结果:1.65例非吸烟女性肺腺癌患者与65例非吸烟健康女性经过实验分析获得显着区分,发现了45个显着变化差异物,对其研究结果表明:与正常女性比较,非吸烟女性肺腺癌患者在能量代谢、氨基酸代谢、氧化应激及脂质代谢等方面均有不同程度的紊乱;2.通过ROC曲线分析,并进行外部验证,成功筛选出一组由半胱氨酸、丝氨酸、单酰基甘油酯联合而成的组合标志物作为不吸烟女性患者潜在的肺腺癌诊断性标志物。结论:1.本实验运用代谢组学的方法,对65例非吸烟女性肺腺癌患者及65例非吸烟健康女性血清样本数据进行分析,成功区分了肺腺癌患者及健康人,采用多变量与单变量分析相结合,我们成功得到45个显着变化代谢物,研究结果表明这些代谢物变化,与健康人相比,非吸烟女性肺腺癌患者的能量代谢、氨基酸代谢、氧化应激和脂质代谢均发生了一定程度的紊乱.2.经过外部验证的策略,我们成功筛选出由半胱氨酸、丝氨酸、单酰基甘油酯联合而成的一组组合标志物作为非吸烟女性肺腺癌的诊断性肿瘤标志物。(本文来源于《大连医科大学》期刊2018-01-01)

刘辉萍,孙艳群[7](2017)在《被动吸烟对非吸烟女性2型糖尿病患病率的影响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调查研究被动吸烟对非吸烟女性2型糖尿病患病率的影响。方法采用分层随机抽样的方法将江西省南昌市东湖区3000名年龄在30~75岁非吸烟的女性,先按照被动吸烟的年限将研究对象分为10年以下、11~20年、20年以上3组,再按照被动吸烟的程度分为轻度、中度、重度叁组,研究比较各组2型糖尿病的患病率,探讨被动吸烟对非吸烟女性2型糖尿病患病率的影响。结果非吸烟女性被动吸烟年限分别≤10年、11~20年、≥20年,2型糖尿病患病率分别是5.3%,10.5%,14.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被动吸烟程度是轻度、中度、重度,2型糖尿病患病率分别是6.1%,11.2%,15.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2型糖尿病的患病率随着被动吸烟年限的增长和被动吸烟程度的提高,也相应增长,证明被动吸烟会提高非吸烟女性2型糖尿病的患病率,同时也是环境易患因素。(本文来源于《中国老年保健医学》期刊2017年03期)

李伟,石柯[8](2016)在《女性非吸烟肺癌相关lncRNAs的生物信息学筛选及判断预后价值》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筛选女性非吸烟肺癌患者中的差异表达长链非编码RNA(lncRNAs)。方法从Gene Expression Omnibus(GEO)数据库获得女性非吸烟肺癌患者的基因表达芯片GSE19804,利用GEO2R软件分析差异表达基因,利用DAVID数据库对差异基因进行重注释,获取差异表达的lncRNAs,利用Gene-E软件进一步分析和验证lncRNAs的表达情况。结果筛选出与女性非吸烟肺癌相关的差异表达lncRNAs 27个,与正常肺组织相比,11个表达上调,16个表达下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其中高表达LINC00467的肺癌患者拥有较好的总生存期[HR(95%CI)=0.75(0.64~0.88),P<0.01],低表达TINCR的肺癌患者拥有较差的总生存期[HR(95%CI)=1.31(1.11~1.55),P<0.01]。结论利用生物信息学对已有芯片进行再分析可以快速筛选女性非吸烟肺癌患者相关lncRNAs。(本文来源于《临床检验杂志》期刊2016年10期)

胡瑞敏,孙德俊,许莉,高丽[9](2016)在《中国非吸烟女性环境烟草烟雾暴露与肺癌风险的Meta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分析中国非吸烟女性环境烟草烟雾暴露(environmental tobacco smoke,ETS)与肺癌发生危险之间的关系。方法纳入有关中国非吸烟女性ETS暴露与肺癌发生关联的病例-对照研究,对纳入研究的质量进行评价,并进行Meta分析。结果最终纳入12篇文献,累计肺癌病例3963例,对照4878例,合并分析结果显示ETS暴露与非吸烟女性肺癌发生的关联有统计学意义,合并OR(95%CI)值为1.33(1.20-1.47)。结论 ETS是中国非吸烟女性肺癌发生的重要危险因素。(本文来源于《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期刊2016年80期)

李晶鑫,张寰,许芳秀,王玉,钱碧云[10](2016)在《非吸烟女性肺腺癌患者肿瘤组织EGFR基因突变、miR-25表达与生理生育特征的关系》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分析非吸烟女性肺腺癌患者肿瘤组织EGFR基因突变、miR-25表达与生理生育特征的关系。方法130例非吸烟女性肺腺癌患者,收集患者的生理生育信息(年龄、初潮年龄、绝经状态、绝经年龄、活产次数、行经时间),采用DNA测序技术检测患者肿瘤组织EGFR基因,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检测miR-25表达,采用χ2检验及Logistics回归分析EGFR基因突变与女性生理生育特征的关系,采用Wilcoxon秩和检验分析肿瘤组织miR-25表达与女性生理生育特征关系。结果 130例非吸烟女性肺腺癌患者中71例EGFR基因出现突变,59例仍为野生型EGFR。EGFR基因突变与非吸烟女性肺腺癌患者年龄、绝经状态、绝经年龄、活产次数、行经时间无关(P均>0.05),与初潮年龄有关(P=0.041);经多因素调整Logistics回归分析显示,初潮年龄≥14岁的非吸烟女性肺腺癌患者较初潮年龄<14岁者更不易反生EGFR基因突变(OR=0.376,95%CI:0.146~0.970)。肿瘤组织中miR-25的表达与患者年龄及女性生理生育因素均无关。结论非吸烟女性肺腺癌患者肿瘤组织EGFR基因突变与初潮年龄有关;miR-25表达与上述女性生理生育因素均无关。(本文来源于《山东医药》期刊2016年35期)

非吸烟女性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目的 研究口腔卫生状况与非吸烟非饮酒女性口腔癌的关系。方法 收集2012年10月-2017年9月我院口腔颌面外科经术后病理确诊的非吸烟非饮酒女性口腔癌患者162例,同期选取在该院体检的214位非吸烟非饮酒健康女性作为对照组。口腔卫生考察指标包括刷牙频率、牙齿缺失数、口腔不良修复体、规律性看牙医、复发性口腔溃疡。应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口腔卫生评分与非吸烟非饮酒女性口腔癌的关联。结果 刷牙频率<2次/d、牙齿缺失≥5颗、有口腔不良修复体、无规律性看牙医、有复发性口腔溃疡是非吸烟非饮酒女性口腔癌的危险因素(均P<0.05),OR(95%CI)值分别为1.49(1.09~2.08)、1.80(1.16~2.84)、1.51(1.04~2.23)、1.74(1.16~2.57)、7.29(3.98~13.35)。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结果显示,口腔卫生评分与非吸烟非饮酒女性口腔癌发生存在关联,分值越大,危险程度就越高(χ~2=24.179,P<0.001)。结论 口腔卫生状况与非吸烟非饮酒女性口腔癌发生具有一定的关系。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非吸烟女性论文参考文献

[1].李继华,何俊,张云生,黄云超,刘石安.云南宣威、富源地区非吸烟女性肺癌生存分析[J].中国肺癌杂志.2019

[2].韦存志,温庆春,陈雷,毛晓斌.口腔卫生与非吸烟非饮酒女性口腔癌关系研究[J].实用预防医学.2019

[3].王晓波,李来芳,程成全,赵浩,汪鑫.豆类食品摄入及EGFR、ESR2基因多态性在非吸烟女性肺癌发生中的作用[J].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2019

[4].郁华晴.227例非吸烟女性肺癌患者临床特征和预后分析[D].苏州大学.2018

[5].宋龙霞.肺癌家族史与烹饪油烟接触史在非吸烟女性肺腺癌中的交互作用[D].华北理工大学.2018

[6].穆颖.非吸烟女性肺腺癌的血清代谢组学研究[D].大连医科大学.2018

[7].刘辉萍,孙艳群.被动吸烟对非吸烟女性2型糖尿病患病率的影响研究[J].中国老年保健医学.2017

[8].李伟,石柯.女性非吸烟肺癌相关lncRNAs的生物信息学筛选及判断预后价值[J].临床检验杂志.2016

[9].胡瑞敏,孙德俊,许莉,高丽.中国非吸烟女性环境烟草烟雾暴露与肺癌风险的Meta分析[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6

[10].李晶鑫,张寰,许芳秀,王玉,钱碧云.非吸烟女性肺腺癌患者肿瘤组织EGFR基因突变、miR-25表达与生理生育特征的关系[J].山东医药.2016

标签:;  ;  ;  ;  

非吸烟女性论文-李继华,何俊,张云生,黄云超,刘石安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