营养亏缺论文-龚记熠,李菲,孙威,唐婧,乙引

营养亏缺论文-龚记熠,李菲,孙威,唐婧,乙引

导读:本文包含了营养亏缺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金钗石斛,内生真菌,营养亏缺,生长特性

营养亏缺论文文献综述

龚记熠,李菲,孙威,唐婧,乙引[1](2019)在《内生真菌对营养亏缺下金钗石斛幼苗生长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营养亏缺下内生真菌对金钗石斛组培苗生长的影响。【方法】金钗石斛组培苗移栽时在其根部分别添加内生真菌37号、117号、120号菌株及无菌水,然后再分别在1倍、1/2倍、1/4倍和1/8倍Hoagland营养液中培养30 d,通过测定植株生长特征、生理特性等指标来判定内生真菌在不同稀释倍数营养液中的作用效果。【结果】随着Hoagland营养液逐渐变稀,各内生真菌处理组的植株干重、叶绿素SPAD值、总生物碱、水溶性多糖和氮磷钾含量增加量显着高于对照组,根长和根茎比增加量显着小于对照组。3株内生真菌处理间各种指标变化并不完全相同,37号菌株在增加干重和总生物碱含量上作用最为显着,而120号菌株在控制根长和根茎比、提高水溶性多糖含量、增加对磷和钾元素的吸收上效果更为突出,117号菌株在提高叶绿素SPAD值和促进植株吸收氮元素上作用最为明显。【结论】3株菌株均能促进金钗石斛幼苗在营养亏缺下的生长,但作用效果各不相同,生产中混合使用效果更佳。(本文来源于《云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期刊2019年01期)

孙曰波,赵从凯,张玲,赵兰勇[2](2013)在《氮磷钾营养亏缺对玫瑰幼苗根构型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以玫瑰(Rosa Rugosa)实生苗为试材,在砂培条件下研究氮磷钾营养亏缺对玫瑰幼苗根系总长度、表面积、体积、根尖数、分枝角度、分形维数等根构型参数与根系活力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氮磷钾营养亏缺条件下,玫瑰幼苗细根数量占总根量的比例降低;侧根密度增大;根系直径变大;分枝角度整体增大,根系趋向水平分布;根系活力显着下降,比对照分别下降19.08%、29.96%和55.59%;根系分形维数减小;其中缺氮或缺磷处理后,玫瑰幼苗侧根数量和长度、根系总长度、表面积、根系体积明显增大,缺钾与之相反,比对照分别下降了8.70%、53.95%、47.75%、55.91%和47.50%;缺钾比缺氮、缺磷处理的根系活力和分形维数下降得更多。因此,氮磷钾营养亏缺与玫瑰根构型的构建有很大的关联,玫瑰因氮磷钾营养亏缺而形成不同的根构型,这有利于根系对营养元素的吸收利用,促进玫瑰生长。(本文来源于《中国土壤与肥料》期刊2013年03期)

王玲玲[3](2009)在《不同生育时期营养亏缺对大豆碳氮代谢及产量品质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本试验于2007~2008年实施,采用砂培的方式,以垦农4号为试验材料,在大豆的不同生育时期进行营养亏缺处理,来研究营养调控对大豆不同生育时期叶片,茎秆,籽粒昼夜碳氮代谢及产量品质的影响,从而为大豆高产、优质、高效生产提供营养调控的理论依据。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VE~V3期营养亏缺,对降低单株叶片,叶柄干重及籽粒的积累量作用最显着;R6期营养亏缺,对降低单株茎秆干重,效果最明显。总体来看,在大豆的整个生育期中,各处理干物质的积累有所降低,R1期以后对降低单株叶柄,茎秆干重效果明显;R5期以前各处理对降低叶片干重效果明显, R7期对降低大豆籽粒的干重效果明显。2.V3~R1期营养亏缺对降低白天叶片中可溶性糖的含量效果最明显;R2期营养亏缺对降低白天叶片中蔗糖含量,提高转化酶活性作用强度最大;R3,R5期营养亏缺分别对提高白天叶片中蔗糖含量,降低转化酶活性效果最显着;R6期营养亏缺可以显着提高白天叶片中可溶性糖,淀粉的含量。VE~V3期营养亏缺,可以显着降低夜间叶片中可溶性糖的含量;V3~R1期营养亏缺对提高夜间叶片中可溶性糖的含量,降低夜间叶片中转化酶活性作用最明显;R3期营养亏缺可以显着降低夜间叶片中淀粉的含量,相应的提高了蔗糖的含量;R4期营养亏缺对提高夜间叶片中转化酶活性,降低蔗糖的含量效果显着;R5期营养亏缺可以显着提高夜间叶片中淀粉的含量。V3~R1期营养亏缺,可以显着提高白天茎秆中可溶性糖,蔗糖的含量,降低淀粉的含量;R3期营养亏缺对提高白天茎秆中淀粉的含量,降低转化酶活性效果最明显;R2,R4营期养亏缺分别对降低白天茎秆中蔗糖含量,提高转化酶活性效果最显着。VE~V3,V3~R1,R1期营养亏缺分别对降低夜间茎秆中可溶性糖的含量,转化酶活性,蔗糖含量作用最明显;R5期对降低夜间茎秆中淀粉的含量,提高转化酶的活性效果最显着;R4,R6期营养亏缺分别对提高夜间茎秆中淀粉,蔗糖的含量作用最明显。VE~V3,R4期营养亏缺,分别对提高白天籽粒中可溶性糖的积累量,降低淀粉的输出量作用最明显;R5期营养亏缺对提高白天籽粒中蔗糖的含量,降低可溶性糖的含量效果最显着;R1,R3期营养亏缺分别对降低R6,R7期白天籽粒中转化酶的活性作用最明显。VE~V3,R3期营养亏缺分别对提高夜间籽粒中可溶性糖,蔗糖的输出量有利;R4,R5期营养亏缺分别对降低夜间籽粒中可溶性糖,淀粉的输出量效果显着;R4,R2期营养亏缺分别对降低R6,R7期夜间籽粒中转化酶的活性作用最明显。3.VE~V3期营养亏缺对降低昼夜叶片中硝态氮,游离氨基酸的效果最明显。R1期营养亏缺有利于提高白天叶片中游离氨基酸的含量,夜间硝态氮的含量。R3,R6期营养亏缺分别对提高夜间叶片中游离氨基酸的含量,白天叶片中硝态氮的含量效果最显着。V3~R1期营养亏缺对抑制白天茎秆中硝态氮,游离氨基酸的含量作用最明显。R2,R4期营养亏缺分别对夜间茎秆中硝态氮,游离氨基酸的含量降低有促进作用。R5,R6期营养亏缺分别对提高白天茎秆中硝态氮,游离氨基酸的含量效果最明显。VE~V3期营养亏缺对降低白天籽粒中游离氨基酸,夜间硝态氮的输出量效果最明显。V3~R1期营养亏缺最有利于白天籽粒中硝态氮的积累,游离氨基酸的输出。R1,R3期营养亏缺对降低白天籽粒中硝态氮的积累量,夜间籽粒中游离氨基酸的输出量效果最显着。R3,R4期营养亏缺分别对降低白天籽粒中硝态氮的积累量,提高夜间籽粒中硝态氮的输出量作用最明显。4.V3~R1,R1,R5期营养亏缺,可以降低产量。V3~R1与对照差异显着,R1,R5与对照差异极显着。R2,R5期营养亏缺可以降低大豆蛋白质含量,R2与对照差异显着,R5与对照差异极显着。V3~R1,R1,R3,R4期营养亏缺,可以降低大豆油份含量,除V3~R1与对照差异显着外,其余与对照差异极显着。(本文来源于《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期刊2009-05-01)

范伟国,杨洪强[4](2007)在《人工基质培养条件下营养亏缺对湖北海棠实生幼苗根构型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试图建立营养与根构型变化的模型,塑造苹果理想根构型,提高果树营养利用效率和进一步探讨营养元素在根构型构建过程中的作用机理。【方法】采用滤纸培养系统研究了营养元素缺乏对湖北海棠[Malushupehensis(Pamp.)Rehd.]根构型的影响。【结果】湖北海棠实生幼苗根构型可分为8种类型。完全营养液中培养的植株根构型以“侧根集中分布在主根中上部”类型为主,生长介质分别缺磷、钾和钙时,植株根构型均以“侧根集中分布在主根上部”的类型为主,而“侧根集中分布在主根中上部”根构型减少;但缺磷时,根构型呈现“侧根集中分布在主根两端”的植株比例增加,“侧根集中分布在主根中部”的类型减少,根构型类型呈现多样化;缺钾时,“无侧根”植株比例增加,“侧根集中分布在主根中部”类型减少,并且“无侧根”、“侧根集中分布在主根上部”和“侧根集中分布在主根中上部”3种根构型的植株占97.9%,根构型类型简单。分别缺铁、镁和锌时,虽然植株根构型均以“侧根集中分布在主根中上部”类型为主,但拥有“侧根在主根上均匀分布”根构型的植株增加。缺氮介质中生长的植株根构型以“侧根在主根上均匀分布”类型为主,根构型类型呈现多样化。【结论】营养元素缺乏与湖北海棠幼苗根构型的改变有很大的关联,湖北海棠因缺乏不同营养而形成相应各异的根构型类型。(本文来源于《中国农业科学》期刊2007年01期)

范伟国,魏宗法,赵西平,朱风琴[5](2005)在《果树营养亏缺生理效应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以平邑甜茶为材料进行水培试验,探讨了缺素平邑甜茶实生苗及其恢复后的生理效应。结果表明,缺素使植株根冠比值增大,地上部生长缓慢,根代偿性伸长。缺磷、缺钾的植株根表面积降低,根比表面积升高。缺素处理植株其叶片数皆比对照少,叶片叶绿素含量下降,根活性下降。缺素植株营养恢复后,缺氮、缺钾植株能很快恢复正常,而缺磷植株难于恢复正常生长。(本文来源于《山西果树》期刊2005年04期)

孙红梅,须晖,李天来,郭泳,侯红霞[6](2001)在《不同生育期钾营养亏缺对番茄褐变型筋腐果发生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通过在番茄不同生育期进行少钾处理,研究了钾营养亏缺对番茄褐变型筋 腐果发生的影响。结果表明:任何一个时期钾营养亏缺都可使筋腐果发生率、综合筋腐果 指 数提高,产量降低,并且低钾的时期越长,影响越大。尤其是坐果至采收期间,钾亏缺的影 响显着提高。(本文来源于《中国蔬菜》期刊2001年02期)

营养亏缺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以玫瑰(Rosa Rugosa)实生苗为试材,在砂培条件下研究氮磷钾营养亏缺对玫瑰幼苗根系总长度、表面积、体积、根尖数、分枝角度、分形维数等根构型参数与根系活力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氮磷钾营养亏缺条件下,玫瑰幼苗细根数量占总根量的比例降低;侧根密度增大;根系直径变大;分枝角度整体增大,根系趋向水平分布;根系活力显着下降,比对照分别下降19.08%、29.96%和55.59%;根系分形维数减小;其中缺氮或缺磷处理后,玫瑰幼苗侧根数量和长度、根系总长度、表面积、根系体积明显增大,缺钾与之相反,比对照分别下降了8.70%、53.95%、47.75%、55.91%和47.50%;缺钾比缺氮、缺磷处理的根系活力和分形维数下降得更多。因此,氮磷钾营养亏缺与玫瑰根构型的构建有很大的关联,玫瑰因氮磷钾营养亏缺而形成不同的根构型,这有利于根系对营养元素的吸收利用,促进玫瑰生长。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营养亏缺论文参考文献

[1].龚记熠,李菲,孙威,唐婧,乙引.内生真菌对营养亏缺下金钗石斛幼苗生长的影响[J].云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2019

[2].孙曰波,赵从凯,张玲,赵兰勇.氮磷钾营养亏缺对玫瑰幼苗根构型的影响[J].中国土壤与肥料.2013

[3].王玲玲.不同生育时期营养亏缺对大豆碳氮代谢及产量品质的影响[D].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2009

[4].范伟国,杨洪强.人工基质培养条件下营养亏缺对湖北海棠实生幼苗根构型的影响[J].中国农业科学.2007

[5].范伟国,魏宗法,赵西平,朱风琴.果树营养亏缺生理效应研究[J].山西果树.2005

[6].孙红梅,须晖,李天来,郭泳,侯红霞.不同生育期钾营养亏缺对番茄褐变型筋腐果发生的影响[J].中国蔬菜.2001

标签:;  ;  ;  ;  

营养亏缺论文-龚记熠,李菲,孙威,唐婧,乙引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