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压穿越论文-李自成,张智越

低压穿越论文-李自成,张智越

导读:本文包含了低压穿越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直驱式风力发电机,变流器,低压穿越,储能Crowbar

低压穿越论文文献综述

李自成,张智越[1](2019)在《基于储能Crowbar的直驱风电系统低压穿越控制策略》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风力发电装机占比的提升,对其安全可靠性要求也越来越高。低压穿越(LVRT)能力是直驱式风力发电系统性能的重要评估指标。针对因为电网故障产生电压跌落、风电系统不脱网稳定运行的要求,提出了一种新的基于电容储能装置的Crowbar卸荷电路实现LVRT的方法。该方法利用滞环控制以及输入信号互锁控制Crowbar电路切入切出,实现了精准控制系统开关元器件,以防止开关频繁动作导致的系统失稳。仿真对比结果表明,该方法能够安全、稳定运行,并能够有效降低系统网侧有功功率的输出,以防止过电压对直流母线侧的冲击。与传统的低压穿越控制策略相比,基于储能的Crowbar方法可以有效地补偿直流母线电压的欠压状态,从而显着提高系统的低电压穿越能力。(本文来源于《自动化仪表》期刊2019年08期)

解梅,贾育培,侯金秀,付波,龚梦[2](2019)在《基于自适应模型预测的风电场低压穿越控制机制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风电场并网需满足并网导则的电压要求,双馈型风电场的无功功率输出主要来源于风力发电机网侧换流器、风力发电机定子和静态同步补偿器,因此在风电并网过程中,特别是低压穿越过程中,须要调节叁者的无功功率输出,来保证风力发电机并网的可靠性。文章在建立无功功率调节方式数学模型的基础上,实现低压穿越过程中3种无功补偿方法的协同参与,并利用自适应模型控制风力发电机的定子。此外,根据电压的跌落情况,确定风力发电机网侧换流器和静态同步补偿器的无功功率输出,进而确定风力发电机定子控制过程中的最优化跟踪目标函数,以实现多种无功功率调节方式的协同参与。最后,利用风电场单机等值模型仿真结果对自适应模型预测方法进行验证。分析结果表明,相比于传统模型预测控制方法,采用自适应模型预测控制方法后,风电场静态同步补偿器的输出功率减小了14%。(本文来源于《可再生能源》期刊2019年08期)

李妍,王展,黄迅,张慧媛,何大瑞[3](2019)在《计及光储荷特性的直流微网低压穿越控制策略》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并网运行的直流微网低电压穿越问题,分析了光储荷直流微网系统构成及运行原理,得出了直流母线电压解析表达式。基于不同电压跌落幅度及变流器最大承载电流限制,提出了一种计及光储荷特性的母线电压分层协调控制策略,依据母线电压波动幅度和微网功率状态,综合调整各单元运行模式来实现系统低电压穿越,提升了系统低电压穿越期间功率平衡及直流母线电压稳定水平。最后通过MATLAB/Simulink平台搭建仿真实例,验证了所提低电压穿越控制策略的可行性和对直流母线电压更好的控制效果。(本文来源于《中国电力》期刊2019年07期)

马大俊,陈武,薛晨炀,伏祥运,魏星[4](2019)在《低压直流母线AC-DC电力电子变压器及其短路故障穿越方法》一文中研究指出传统的基于半桥型模块化多电平电力电子变压器使用大量的开关器件和无源元件,限制了其功率密度和效率的提高。提出了一种组合全桥型模块化多电平换流器(MMC)和输入侧间接串联型输入串联输出并联DC-DC变换器的电力电子变压器拓扑,MMC输出等级较低的中压直流母线,可减少隔离级DC-DC模块数量,且可以实现故障时的自阻断功能。通过改变DC-DC变换器模块输入侧的串联连接方式,可有效避免中压直流端口短路时导致DC-DC变换器输入侧电容短路问题。该电力电子变压器拓扑同时具备中压和低压直流端口,且可以有效降低开关器件、无源元件、高频变压器以及DC-DC变换器模块数量,提高电力电子变压器的功率密度、效率和故障穿越能力。最后基于MATLAB/Simulink,搭建了该电力电子变压器的仿真模型,仿真结果验证了该拓扑的可行性。(本文来源于《电力系统自动化》期刊2019年08期)

程平凡,曾成碧,高选杰,苗虹[5](2019)在《基于STATCOM/ESS的光伏低压穿越控制策略》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提高光伏并网系统的低压穿越(Low Voltage Ride Through,LVRT)能力,将储能系统(Energy Storage System,ESS)和静止同步补偿器(Static Synchronous Compensator,STATCOM)组成新型功率补偿装置STATCOM/ESS引入光伏并网发电系统。当电网侧发生电压跌落时,STATCOM/ESS不但提供的无功功率可以支撑并网点电压,同时吸收多余的有功功率避免对光伏发电系统的危害,电压恢复后将储存的能量返送回电网,高效利用能源。为便于功率双向流动,STATCOM与ESS之间采用双有源主动桥(Dual Active Bridge,DAB)直流变换器连接。针对DAB变换器,提出一种改进的双移相控制策略,来减小DAB变换器的回流功率。仿真结果表明,提出的控制策略在一定范围内将回流功率限制为零,显着提升光伏并网系统的低压穿越能力,提高光伏并网系统的稳定性,具有良好的灵活性和优越性。(本文来源于《电测与仪表》期刊2019年11期)

徐其丹,张新燕,赵昂,黄芙蓉[6](2019)在《低压穿越工况对大型DFIG的影响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文中针对1.5 MW双馈感应式风力发电机(doubly fed induction generator,DFIG)研究低压穿越对电机的影响。在理论分析的基础上,建立了基于PSCAD压降落程度下发电机实现低压穿越过程中电机内定、转子电流以及气隙磁通密度的变化,进而分析了低压穿越对双馈发电机造成的影响。结果表明,双馈风力发电机在实现低压穿越的前提下,定转子产生的冲击电流也会对绕组绝缘产生影响,同时气隙磁密会发生严重畸变。且电压降落程度越大,影响越大,这不利于发电机的安全运行。(本文来源于《高压电器》期刊2019年03期)

邬海涣,孟思思,赖锦木,陈碧琰,黄致远[7](2019)在《火电辅机变频器低压穿越直流电压补偿及其控制》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火电辅机变频器因厂用电压跌落而触发闭锁,造成发电机组停机的问题,设计了基于变频器直流母线电压补偿的辅助穿越装置。辅机变频器采用直接转矩控制,低压穿越装置主电路采用叁重交错并联升压变换器结构,在电压跌落期间维持变频器直流母线电压稳定,同时减小输出电流高频纹波。考虑到并联模块参数差异造成的均流问题,提出在传统电压电流双闭环控制的电压外环加入均流环的解决方法,消除环流,使开关管电流应力更为均衡。由于控制系统具有非线性、强耦合的特点,传统PI控制器存在局限性,所以利用模糊控制算法优化PI控制器参数整定,改善其性能。最后用仿真验证了所提方法的有效性。(本文来源于《电机与控制应用》期刊2019年03期)

封燕芳[8](2018)在《基于无功注入的光伏并网系统低压穿越控制》一文中研究指出在光伏并网系统中,当电网侧发生电压跌落时,往往伴随着过压过流等现象,破坏光伏系统的并网运行。为了保证光伏并网系统在电网故障时不脱网运行,引入一种光伏低压穿越控制策略。该策略在改进传统光伏低压穿越控制策略的基础上,利用比例谐振(PR)控制器生成参考输出信号,无需锁相环电路便可在电网发生故障时计算出需要注入电网的有功功率以及无功功率并加以控制,在保证光伏系统实现低压穿越的基础上降低了系统搭建成本以及控制器计算量。并以电网电压对称故障以及非对称故障为例,搭建仿真模型以及实验平台,二者结果共同证明了所述控制方案能够很好地实现光伏低压穿越,保证光伏系统安全稳定的运行。(本文来源于《电力电容器与无功补偿》期刊2018年06期)

张丁溶[9](2018)在《光伏逆变器低压穿越控制策略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由于我国经济的持续高速发展,社会对电力的需求越来越大,新能源产业的飞速发展以及大规模风光发电储能集中接入电网,对电网的设计规划、建设发展和稳定运行都提出了新的要求。其中光伏机组装机容量的逐年递增,光伏发电成本的逐年递减,引起了人们对光伏机组在经受电网扰动后的动态行为的关注。当电网出现故障时,传统上采取切除光伏机组的方式来保护自身发电系统。虽然这种传统方法保护了发电系统,但一有故障便采取切机等措施,将会加剧大电网故障。传统方法显然已不适应目前国标对大型光伏电站并网提出的技术要求,迫切需要实现大型光伏机组的低电压穿越功能。即当电压不稳出现瞬间低电压时,保持发电单元不脱机,.并支持电网恢复正常。这将彻底改进和完善传统保护方式的缺陷与不足,不断扩展和提安全、高效、可靠的运行。故本文基于GE光伏机组模型,利用FASTEST软件升分布式发电并网运行的规模效益和质量标准,以此保证发电机组和电网,编程实现了光伏机组的低电压穿越功能,具体内容如下:(1)首先以GE为基础建立的能够反映光伏电站并网运行特性的模型进行的相关研究。其中包括以下4个子系统模型:光伏阵列模型、有功控制模型、无功控制模型、变流器控制模型。逆变器模型中又包括低电压穿越逻辑控制模块(LVPL)、低压有功电流管理模块(LVACMF)及高压无功电流管理模块(HVRCMF)。(2)具体介绍逆变器模型中的LVPL模块,在系统受到扰动发生故障后,LVPL模块通过一个限值和斜率控制方式控制光伏电站送入电网的有功电流。且介绍大型光伏电站并网技术要求提出的背景和意义以及中国在这方面制定的技术要求的内容。(3)基于FASTEST仿真软件,利用宁夏电网实际运行数据进行仿真验证LVRT功能的实现。从光伏并网的基本要求、有功功率恢复及动态无功支撑能力叁个方面验证算例中光伏电站的低电压穿越满足国标要求。(4)最后对本课题的研究工作进行了总结和展望,以便进一步的研究。(本文来源于《扬州大学》期刊2018-12-01)

耿明飞,马豫超[10](2018)在《传动链模型对双馈风电机组低压穿越性能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为较好地研究传动链模型对双馈风电机组低压穿越性能的影响,使用等效质量法,建立传动链模型。通过控制电压跌落深度,对不同质量块模型在同种电网电压跌落下的仿真波形进行对比,结果表明:在电压跌落故障下,随着质量块的增多,机械转矩在低电压穿越过程中从电压跌落时到电压恢复后的变化过程逐渐清晰,四质量块模型最为明显。(本文来源于《机电信息》期刊2018年30期)

低压穿越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风电场并网需满足并网导则的电压要求,双馈型风电场的无功功率输出主要来源于风力发电机网侧换流器、风力发电机定子和静态同步补偿器,因此在风电并网过程中,特别是低压穿越过程中,须要调节叁者的无功功率输出,来保证风力发电机并网的可靠性。文章在建立无功功率调节方式数学模型的基础上,实现低压穿越过程中3种无功补偿方法的协同参与,并利用自适应模型控制风力发电机的定子。此外,根据电压的跌落情况,确定风力发电机网侧换流器和静态同步补偿器的无功功率输出,进而确定风力发电机定子控制过程中的最优化跟踪目标函数,以实现多种无功功率调节方式的协同参与。最后,利用风电场单机等值模型仿真结果对自适应模型预测方法进行验证。分析结果表明,相比于传统模型预测控制方法,采用自适应模型预测控制方法后,风电场静态同步补偿器的输出功率减小了14%。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低压穿越论文参考文献

[1].李自成,张智越.基于储能Crowbar的直驱风电系统低压穿越控制策略[J].自动化仪表.2019

[2].解梅,贾育培,侯金秀,付波,龚梦.基于自适应模型预测的风电场低压穿越控制机制研究[J].可再生能源.2019

[3].李妍,王展,黄迅,张慧媛,何大瑞.计及光储荷特性的直流微网低压穿越控制策略[J].中国电力.2019

[4].马大俊,陈武,薛晨炀,伏祥运,魏星.低压直流母线AC-DC电力电子变压器及其短路故障穿越方法[J].电力系统自动化.2019

[5].程平凡,曾成碧,高选杰,苗虹.基于STATCOM/ESS的光伏低压穿越控制策略[J].电测与仪表.2019

[6].徐其丹,张新燕,赵昂,黄芙蓉.低压穿越工况对大型DFIG的影响分析[J].高压电器.2019

[7].邬海涣,孟思思,赖锦木,陈碧琰,黄致远.火电辅机变频器低压穿越直流电压补偿及其控制[J].电机与控制应用.2019

[8].封燕芳.基于无功注入的光伏并网系统低压穿越控制[J].电力电容器与无功补偿.2018

[9].张丁溶.光伏逆变器低压穿越控制策略研究[D].扬州大学.2018

[10].耿明飞,马豫超.传动链模型对双馈风电机组低压穿越性能的影响[J].机电信息.2018

标签:;  ;  ;  ;  

低压穿越论文-李自成,张智越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