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浆纤溶功能论文-田玉玲,雷力民

血浆纤溶功能论文-田玉玲,雷力民

导读:本文包含了血浆纤溶功能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急性胰腺炎,PT,aPTT,Fbg

血浆纤溶功能论文文献综述

田玉玲,雷力民[1](2012)在《急性胰腺炎患者血浆凝血和纤溶功能变化的临床意义探讨》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急性胰腺炎(AP)患者凝血和纤溶功能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用全自动血凝分析仪,检测AP组和正常对照组(NC)的凝血酶原时间(PT)、部分凝血酶原时间(aPTT)、纤维蛋白原(Fbg)、D-二聚体(D-dimer,D-D)。结果与正常对照组、轻型急性胰腺炎(MAP)组比较,重型急性胰腺炎(SAP)患者PT、aPTT明显延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Fbg及D-D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MAP与NC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凝血功能指标变化与AP患者病情严重程度密切相关,而Fbg、D-D更具有临床意义,可作为鉴别AP病情轻重及评估预后的参考指标。(本文来源于《临床消化病杂志》期刊2012年06期)

杨均萍,张亚冰[2](2012)在《血浆凝血-纤溶功能变化在评价急性胰腺炎病情和预后中的价值》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了解早期血浆凝血-纤溶功能改变与急性胰腺炎病情严重程度及预后的关系。方法 40例急性胰腺炎按急性生理学与慢性健康状况评分Ⅱ(APACHEⅡ)系统分为轻症急性胰腺炎(MAP)组和重症急性胰腺炎(SAP)组,检测其72h内血浆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酶原时间(APTT)、国际标准化比值(INR)、纤维蛋白原(Fib)、D-二聚体(D-D),选健康者20名作为对照组,检测其血浆PT、APTT、INR、Fib、D-D,并对3组凝血5项指标进行比较。结果 MAP组Fib、D-D分别为(4.24±1.00)g/L、(5.09±3.21)mg/L,较健康对照组升高(P<0.05);SAP组Fib、D-D分别为(5.43±2.18)g/L、(8.63±6.40)mg/L,较MAP组升高(P<0.05);SIRS阳性组PT、INR、Fib、D-D分别为(15.01±2.99)s、1.29±0.32、(6.07±2.33)g/L、(10.13±8.05)mg/L较SIRS阴性组升高(P<0.05);SIRS阳性组MOF发生率为50%(5/10)明显高于SIRS阴性组(0%),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SIRS阳性组病死率为20%(2/10)较SIRS阴性组(0%)高,但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浆凝血-纤溶指标能更加准确地判断AP患者病情演变、严重程度,提高AP患者预后预测的准确性,对治疗有积极作用。(本文来源于《检验医学与临床》期刊2012年17期)

易治中,黄伟雄,谢志东,赵芳,凌天佑[3](2012)在《川芎嗪对实验性急性胰腺炎大鼠血浆凝血和纤溶功能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急性出血坏死性胰腺炎是一种发病机理复杂和治疗棘手的危重急症。现已证实,胰腺凝血系统和纤溶系统功能改变参与了急性出血坏死性胰腺炎的病理生理过程[1]。但对启动凝血的关键因子-组织因子(tissue factor,TF)和组织因子途径抑制物(tissue factor pathway inhibitor,TFPI)以及调节纤溶功能的组织型纤溶酶原活化物(tissue-(本文来源于《湖南中医杂志》期刊2012年01期)

丁欢,曹相原,马希刚,周文杰,朱金源[4](2011)在《脓毒症患者血浆可溶性颗粒膜蛋白CD62P的表达与凝血/纤溶功能关系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脓毒症(Sepsis)患者血浆可溶性颗粒膜蛋白CD62P(s-CD62P)的表达及其与凝血/纤溶指标的关系。方法以ICU住院治疗的7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分为Sepsis组38例、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System-ic Inflammatory Response Syndrome,SIRS)组32例,另选取健康体检者20例作为正常对照组。分别检测其入住ICU后24h内的s-CD62P、血小板计数(PLT)、血浆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D-二聚体(D-dimer)和抗凝血酶Ⅲ活性(AT-Ⅲ),并分别进行CD62P与上述凝血/纤溶指标的相关分析。结果①与正常对照组和SIRS组比较,Sepsis组s-CD62P水平明显升高(P<0.05);②与正常对照组比较,Sepsis组和SIRS组D-dimer、PT、APTT均显着升高,而PLT计数、AT-Ⅲ活性显着降低(P<0.05);③s-CD62P水平与D-dimer、PT和APTT明显正相关,而与PLT计数、AT-Ⅲ活性呈明显负相关(P<0.05)。结论脓毒症患者血浆s-CD62P水平明显升高,发生凝血/纤溶功能障碍较为常见;s-CD62P不仅是血小板活化的标志物,也是脓毒症炎症反应与凝血/纤溶功能障碍发生和发展的重要始动因素。(本文来源于《宁夏医学杂志》期刊2011年10期)

詹灵凌,吕小平,李国坚,李山,唐劲光[5](2010)在《肝硬化患者血浆uPA、uPAR水平与纤溶和凝血功能的相关性》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肝硬化患者血浆尿激酶型纤溶酶原激活物(uPA)及其受体(uPAR)的水平与凝血功能的相关性。方法用ELISA法测定健康对照组35例、慢性肝炎组39例、肝硬化组23例、肝癌组42例血浆uPA和uPAR值,同时用血凝仪测定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结果健康对照组与慢性肝炎组、肝硬化组、肝癌组uPA、uPAR值两两比较有显着性差异,P<0.01;健康对照组与肝硬化组PT、APTT值两两比较有显着性差异,P<0.05。肝硬化患者血浆中uPA、uPAR值的升高与PT呈正相关(r1=0.91,r2=0.83,P均<0.05)。结论肝硬化患者明显纤溶亢进、PT延长,且PT与uPA、uPAR正相关。肝硬化患者出血时,不仅要纠正患者的凝血因子异常,还需给予一定的抗纤溶治疗。(本文来源于《临床检验杂志》期刊2010年01期)

黄少伦[6](2009)在《急性胰腺炎患者血浆凝血和纤溶功能变化与病情的关系》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了解急性胰腺炎患者早期血浆凝血和纤溶指标的变化规律及其与病情严重程度的关系。方法将通过临床症状、血清酶学、影象学和病理学诊断的42例急性胰腺炎患者分为重症急性胰腺炎(n=21)和轻症急性胰腺炎(n=21)2组,另选择20例健康正常人作为对照组,测定其血浆凝血酶原时间(PT)、部分活化凝血酶原时间(aPTT)、凝血酶原时间国际标准化比率(INR)、纤维蛋白原(Fbg)、血小板(PLT)和D-二聚体(D-D)。记录患者入院后各项实验室指标、48hRanson和24hAPACHEⅡ评分,了解以上指标含量与急性胰腺炎评分是否存在相关性。结果①与轻症急性胰腺炎(MAP)比较,重症急性胰腺炎(SAP)患者白细胞计数、甘油叁脂、血糖、肌苷、24hAPACHEⅡ评分和48hRanson评分显着升高(P<0.05);红细胞压积、白蛋白和血钙显着降低(P<0.05)。②与对照组比较,MAP组血浆PT、aPTT、INR和Fbg均升高(P>0.05),D-D升高显着(P<0.05);与MAP组比较,SAP患者血浆PT、aPTT、INR和Fbg均升高(P<0.05),D-D升高显着(P<0.05);与MAP组比较,SAP患者血浆PT、aPTT、INR、Fbg和D-D含量均显着升高(P<0.05)。③血浆PT、aPTT、INR、Fbg和D-D含量与48hRanson和24hAPACHEⅡ分值均呈显着正相关(P<0.05)。结论急性胰腺炎患者凝血纤溶障碍与病情严重程度相关。(本文来源于《临床消化病杂志》期刊2009年02期)

冯榆爱,卫文俊,王玉蓉[7](2008)在《急性胰腺炎伴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患者血浆凝血纤溶功能变化及意义》一文中研究指出本研究急性胰腺炎(AP)伴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SIRS)时凝血纤溶系统的改变,可进一步了解AP发病机制及判断病情严重程度。现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临床资料:我院2004年2月至2006年1月入院的AP患者42例,其中男性28例,女性14例。年龄20(本文来源于《山西医药杂志》期刊2008年12期)

朱长江,马永达,葛衡江,陈力勇,张亚莉[8](2008)在《两种血浆制剂及10%羟乙基淀粉对人体凝血和纤溶功能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比较冰冻病毒灭活血浆(S/D血浆)、新鲜冰冻血浆及10%羟乙基淀粉对机体凝血、纤溶功能的影响。方法60例接受四肢、脊柱手术,并估计失血量在500mL以上的择期手术患者,年龄18~60岁。分段法随机分为3组:S/D血浆组(SDP组,n=20)、普通新鲜冰冻血浆组(FFP组,n=20)、10%羟乙基淀粉组(HES组,n=20)。所选择患者均采取全身麻醉方式,术中连续监测直接桡动脉血压、心电图、脉搏氧饱和度、呼气末二氧化碳分压、间断监测中心静脉压。在失血量达400~500mL时开始在各组输注实验药物,输注量为8~10mL/kg,在60min内输注完毕,术中根据红细胞压积(HCT)考虑是否输注红细胞。各组在输注实验药物前、输注完毕后60min、输注完毕后120min采集血样,检测AT-Ⅲ、PC、D-D、t-PA、PAI。采用SPSS11.0软件对各组间进行重复测量的方差分析法处理,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HES组蛋白C及AT-Ⅲ含量在输注后下降(P<0.05)。SDP组在输注后血浆内蛋白C含量明显下降(P<0.05),FFP组输注前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SDP组及FFP组在输注前后体内AT-Ⅲ含量无明显改变(P>0.05)。D-D:SDP组、FFP组于输注后呈明显增高趋势(P<0.05);HES组输注前后无明显改变(P>0.05)。t-PA:SDP组、FFP组在输注后逐渐增高,直至输注后120min较输注前增高明显(P<0.05);HES组输注后60min明显下降(P<0.05),而在120min后恢复至输注前水平(P>0.05)。PAI-1:FFP组输注前后均无明显改变(P>0.05),SDP组在输注后120min明显升高(P<0.01);HES组在输注后60、120min明显升高(P<0.01)。结论SDP及FFP输注后明显改善机体抗凝血功能并且优于HES组,二者效果相似。SDP对于维持机体失血后凝血与纤溶功能的平衡,防止凝血物质过度消耗上较FFP及HES更为理想。(本文来源于《重庆医学》期刊2008年17期)

陈世德,陶新智[9](2007)在《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血浆血小板功能及纤溶活性的变化》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观察慢性心力衰竭(CHF)患者内皮细胞和血小板功能以及纤溶活性的变化,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60例CHF患者(CHF组)及20例健康人(正常对照组)血浆血管性血友病因子(vWF)、血小板α颗粒膜蛋白-140(GMP-140)、D-二聚体(DD)抗原水平。结果:CHF患者血浆vWF、GMP-140、DD抗原水平均较正常对照组明显增高,vWF和GMP-140水平与心功能状态有关。GMP-140含量与vWF抗原水平呈正相关(r=0.905,P<0.01)。结论:CHF患者存在内皮功能受损、血小板活性增高和纤溶活性增高,均与CHF时血栓形成有关。(本文来源于《临床心血管病杂志》期刊2007年08期)

陈英伟,李华[10](2006)在《血浆纤溶功能对2型糖尿病血管病变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患者纤溶功能的改变及其对外周血管病变的影响,分析其纤溶功能紊乱的可能原因。方法:根据研究对象的临床表现及各种检查结果,分为4组。对照组23例,无并发症2型糖尿病组20例,微血管病变组20例,大血管病变组19例,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其血浆纤溶酶-α2抗纤溶酶复合物、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纤溶酶原激活剂抑制物水平,同时测定其它一些临床生化指标。结果:无并发症2型糖尿病组、微血管病变组及大血管病变组与对照组比较血浆纤溶酶-α2抗纤溶酶复合物浓度显着增高(P<0.01),凝血酶无时间缩短(P<0.05)。微血管病变组、大血管病变组的纤溶酶原激活剂抑制物、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和纤维蛋白原高于对照组(P<0.01)。大血管病变组纤溶酶原激活剂抑制物、APTT明显高于无并发症2型糖尿病组(分别为P<0.01,P<0.05),微血管病变组的纤维蛋白原高于无并发症2型糖尿病组(P<0.01)。结论:2型糖尿病合并血管病变者血浆纤溶酶-α2抗纤溶酶复合物、纤溶酶原激活剂抑制物、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水平均升高,这种纤溶功能异常可能是糖尿病性血管病变形成的原因之一。(本文来源于《实用诊断与治疗杂志》期刊2006年06期)

血浆纤溶功能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目的了解早期血浆凝血-纤溶功能改变与急性胰腺炎病情严重程度及预后的关系。方法 40例急性胰腺炎按急性生理学与慢性健康状况评分Ⅱ(APACHEⅡ)系统分为轻症急性胰腺炎(MAP)组和重症急性胰腺炎(SAP)组,检测其72h内血浆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酶原时间(APTT)、国际标准化比值(INR)、纤维蛋白原(Fib)、D-二聚体(D-D),选健康者20名作为对照组,检测其血浆PT、APTT、INR、Fib、D-D,并对3组凝血5项指标进行比较。结果 MAP组Fib、D-D分别为(4.24±1.00)g/L、(5.09±3.21)mg/L,较健康对照组升高(P<0.05);SAP组Fib、D-D分别为(5.43±2.18)g/L、(8.63±6.40)mg/L,较MAP组升高(P<0.05);SIRS阳性组PT、INR、Fib、D-D分别为(15.01±2.99)s、1.29±0.32、(6.07±2.33)g/L、(10.13±8.05)mg/L较SIRS阴性组升高(P<0.05);SIRS阳性组MOF发生率为50%(5/10)明显高于SIRS阴性组(0%),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SIRS阳性组病死率为20%(2/10)较SIRS阴性组(0%)高,但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浆凝血-纤溶指标能更加准确地判断AP患者病情演变、严重程度,提高AP患者预后预测的准确性,对治疗有积极作用。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血浆纤溶功能论文参考文献

[1].田玉玲,雷力民.急性胰腺炎患者血浆凝血和纤溶功能变化的临床意义探讨[J].临床消化病杂志.2012

[2].杨均萍,张亚冰.血浆凝血-纤溶功能变化在评价急性胰腺炎病情和预后中的价值[J].检验医学与临床.2012

[3].易治中,黄伟雄,谢志东,赵芳,凌天佑.川芎嗪对实验性急性胰腺炎大鼠血浆凝血和纤溶功能的影响[J].湖南中医杂志.2012

[4].丁欢,曹相原,马希刚,周文杰,朱金源.脓毒症患者血浆可溶性颗粒膜蛋白CD62P的表达与凝血/纤溶功能关系研究[J].宁夏医学杂志.2011

[5].詹灵凌,吕小平,李国坚,李山,唐劲光.肝硬化患者血浆uPA、uPAR水平与纤溶和凝血功能的相关性[J].临床检验杂志.2010

[6].黄少伦.急性胰腺炎患者血浆凝血和纤溶功能变化与病情的关系[J].临床消化病杂志.2009

[7].冯榆爱,卫文俊,王玉蓉.急性胰腺炎伴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患者血浆凝血纤溶功能变化及意义[J].山西医药杂志.2008

[8].朱长江,马永达,葛衡江,陈力勇,张亚莉.两种血浆制剂及10%羟乙基淀粉对人体凝血和纤溶功能的影响[J].重庆医学.2008

[9].陈世德,陶新智.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血浆血小板功能及纤溶活性的变化[J].临床心血管病杂志.2007

[10].陈英伟,李华.血浆纤溶功能对2型糖尿病血管病变的影响[J].实用诊断与治疗杂志.2006

标签:;  ;  ;  ;  

血浆纤溶功能论文-田玉玲,雷力民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