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文写作研究有待深化

公文写作研究有待深化

一、公文写作研究有待深化(论文文献综述)

倪晓明[1](2021)在《《论衡》会通研究》文中指出本文从“会通”的角度切入《论衡》的研究。文章从书与人两条线交融的视角出发,试图挖掘作家身份与文本形态的融会贯通属性。总体上,文章又分文体、文本、文心、文脉四个范畴,而王充的士大夫身份是勾连四个范畴的桥梁。第一章谈王充的文体意识及其文化动因。《论衡》是王充创作实践与认识观念的统一体。在“论”体层面,王充已经形成了一定的文体意识。与兰台文人作家群相比,王充的批判气质使其能对“论”体进行深入探索。从王充到刘勰,展现的是文体探究由朦胧模糊到逐渐清晰的文体发展历程。“论”体的正俗功能,促使王充将其作为“疾虚妄”的选择;王充的博通之学,则为其驾驭“论”体提供客观保障。越文化、书肆、班氏家族,共同铸就王充的博通学风。王充的个人气质与学术素质使其与“论”体交融为一,相互成就。第二章从文本素材角度还原了王充的士大夫身份。《验符》篇涉及的素材大多是汉代的文书,王充对文书内容进行节录与转写处理后,将其移入《论衡》的文本之中,而官吏身份是其能够阅读官方文书的前提,他对文书的熟悉也是其官吏身份的反映。这表明王充的真实身份应当是融“文人”与“官吏”于一身的士大夫。王充征引文书有两大意义:其一是文书的史料价值。《论衡》所载汉事与常见史书存在详略不同、文字出入等差异。其二是征引素材的宣汉意义。王充将政府公文用于文章写作,含有宣汉的政治意味。此举致力于匡正儒生的复古观念,是从素材到理念的双重纠偏。第三章谈王充颂汉的文化意味。为汉辩护是王充创作《论衡》的首要动机,是其为文之用心。首先,王充的颂汉理念与其对《春秋》的继承密不可分。《春秋》“惩恶劝善”的理念为王充“颂汉”提供坚实的学术基础。其次,王充与东汉前期的其他文士存在颂汉理路的细微差异。王充依违五经,东汉文士依附五经。东汉其他文士对汉德的歌颂不出经义的范畴,王充的颂汉则超出了五经的界限。东汉文士通过依附往圣的方式抬高汉圣,王充则通过对比往圣的方式以凸显汉帝王的优越性。第四章谈《论衡》在后世的接受。总体来讲,20世纪以前的《论衡》评价呈现出褒贬不一的态势。由于历代的文章评判标准不同,《论衡》的评价也随之起伏不定。黄晖撰写的《论衡校释》是融“会校”与“通释”于一体的“会通型”学术专着。张舜徽先生对《论衡》之接受大致包括四个方面:其一,张氏由《论衡》崇博尚通的学风奠定自身博通的治学路径。其二,张氏服膺《论衡》贬斥师法与其自身转益多师的学术阅历有关。其三,张氏以《论衡》“作”、“述”、“论”三科为依托,由考辨体例到编纂语选,实现了体用的会通。其四,张氏由认同《论衡》“反是古非今”理念,到推崇知今之学,将教学与科研、时代与学术融会贯通,知行合一。

朱文宇[2](2021)在《明宣宗御制《官箴》研究》文中研究说明官箴书即为官之箴言,是中国古代阐释为官道德与从政经验的特殊着作形式。近年来,官箴文化作为一种独立的社会文化现象进入了我国学者的研究视野,并取得了较为丰硕的研究成果,但总体来看,尚有深入空间:首先,在研究方法上,多数成果相对侧重于文本内在信息的梳理,而疏于从政治制度、政治价值、政治思想或政治生态等角度探讨文本背后的政治文化内涵;其次,在研究对象上,明宣宗御制《官箴》作为极罕见的由皇帝本人亲自撰写的官箴书,却少有学者进行专题研究。因此,兼顾官箴文化和政治文化两个维度对明宣宗御制《官箴》加以全面解读,是对学界现有成果的一次有益补充。本文以明宣宗御制《官箴》为核心研究对象,系统而动态地考察了该文献的出台背景、写作主体、阅读客体、基本内容、写作手法、流传方式及对后世产生的影响,在此基础上,重点梳理出其两个维度的文献地位和文献价值:一是,官箴文化维度。其一,较之主流官箴文献,明宣宗御制《官箴》具有以下内在特性:从写作主体角度看,主流官箴书多由各级官吏所作,而此箴的作者是皇帝本人,这也导致它在语气态度、箴规力度、逻辑起点等方面,衍生出与主流官箴书的多重差异;从阅读客体角度看,主流官箴书多为面向全体官吏或特定层级(类别)官吏所作,而此箴逐一针对三十五个(类)国家机构的主官加以训谕,既有全面性,又有针对性;从中心内容角度看,主流官箴书有“为官之道”与“从政经验”两大取向,而此箴既有道德性,又有针对各岗位官员的现实性;从写作手法角度看,主流官箴书以概论体和语录笔记体居多,行文风格相对自由,而此箴采用了较为罕见的“百官箴体”,且通篇四言,无一句例外。其二,明宣宗御制《官箴》促使明代乃至整个中国古代官箴文化进入了一个全新的发展阶段。此箴无论是在强化“官箴”文体,还是深化官箴文化发展方面,都发挥了历史性的推进作用:从作品角度看,此箴带动了明代中后期官箴作品数量骤增、篇幅扩大、体裁创新、内容多元化;从作者角度看,此箴带动了明代中后期官箴创作的主体意识强化,不仅作者数量骤增,作者所处的政治、文化、社会圈层也迅速扩大。二是,政治文化维度。其一,明宣宗御制《官箴》是由皇帝本人亲自撰写的官箴书,其中关于诸司官员职责和道德的说法已经不是主流官箴书的温和劝勉之语,而是出自最高统治者的命令和要求,其精神要旨也不再是主流官箴书基于官僚群体内部利益的功利性诉求,而是皇权对诸司官员服务帝制国家的相关期待。因此,这部作品不仅反映了皇帝对内外诸司的政治定位、对各机构主官政治角色的理解,实际上还具有类似行政法典与道德法典的文献属性,并代表了皇帝总结过去、治理当下、寄望未来的现实政治意图。即宣宗试图通过此箴应对王朝统治策略上的“宽严”之辨,整顿官僚队伍,营造一个和谐、健康、有序的政治生态。其二,明宣宗御制《官箴》在内容和结构上的特殊性使这部作品具有了典章制度史书的分析价值,这一点与宣宗的深层用意有关。即宣宗试图通过此箴将各主要政府机构的职能、运作方式、地位和重要性以文字形式确定下来,对帝国政治结构作出体制和机制上的统筹、布局和规划。其三,明宣宗御制《官箴》清晰地表达了明宣宗朱瞻基心目中的理想政治秩序及其治国理念。宏观来看,此箴的根本政治诉求是巩固明朝统治秩序,确保国家政治体系、政治局势的长期稳定发展,以及政治过程的有序运行。具体来看,要全面实现这一目标,需要从两个层面着手:一是国家机关层面的总体设计,二是官僚队伍层面的道德规范。其四,明宣宗御制《官箴》既是明宣宗朱瞻基构建理想政治生态的重要手段,是宣德朝政治实践的缩影和成果,同时也是串联起明代政治生态演变的一条线索,并构成了明代乃至整个帝制时代政治文化的一种象征:一方面,此箴反映了皇权政治与士大夫政治之间的契合性。从权力互动角度看,此箴是皇权对官僚权力的一次正面界定,它不仅表达了皇帝对于官僚士大夫政治角色的理解和要求,实际上它也是皇权对于宋代以来逐渐活跃的士大夫政治所作出的一次积极回应;从政治理念与政治实践角度看,此箴更高度契合了儒家士大夫“得君行道”的政治理想。在明代后来的历史中,此箴逐渐凝结为一种理想政治的典范和“祖制”依据,它不仅在官僚士大夫中间广为传颂,甚至直接构成了其对抗现实政治的有力武器。明代中后期舆论场高度活跃,以激扬道德、鼓励政治批评为基本精神,此箴正是这种政治文化的推演因素之一。另一方面,此箴也反映了皇权政治与士大夫政治之间的分歧性。从君主专制政体的精神内核角度看,此箴本质上是明初皇权政治发展演变的产物,遵循的是一套相对独立于士大夫政治的运行逻辑。它既是明初强势皇权的表达方式,同时又反映了皇权政治的内在局限;从思想渊源角度看,此箴也透露出与儒家士大夫政治理念的重要差别。根据此箴提及孔子的两次表述,其侧重点主要在于“周”所代表的帝王治统,而非儒家士大夫所尊崇的“孔孟”道统。而在帝制时代,治统与道统之间存在必然的冲突性,从根本上说,是秩序观与民本观、“私”与“公”的分歧。

李泳思[3](2020)在《公报文种的综合研究》文中研究表明本文以秘书学、公文学、应用文体学等相关理论作为参照或支撑,以中共中央人民政府网、外交部、统计局、新华社、人民网等官网所发布的公报为案例,运用历史研究法、理论分析法、比较研究法、案例分析法对公报进行全面的研究,不仅探索了公报文种的起源、发展与演变,而且对公报的基本属性、定义界定、分类标准与类别、语言特点和逻辑结构、写作技巧、相似文种辨析等进行了深入的研究。首先,从历时的角度发现在中国古代公文诏族和榜族文种中可见公报的雏形,近当代的“示”“布告”“通告”文种的功能曾与公报相近或相似。其次,通过分析得出公报具有告知性、权威性、决议性、统计性、联合性的基本属性,将公报的定义界定为“公报适用于向社会各界传达和告知经会议决定或者调查统计的重大且权威的事项”。再则,以公报形成方式和具体内容作为分类标准,将公报分为会议公报和统计公报两大类。同时,对比分析了与公报相似的人民政府公报、公告的异同,认为应从性质、功能、发文机关级别和发文内容进行辨析。最后,根据案例分析了公报在版头、主体、版尾等部分的共性,并从公报语言特点和正文逻辑结构两方面总结了不同类型公报的个性,从而得出不同类型公报的写作技巧,并尝试拟制了相应的写作模板。

齐放[4](2020)在《庾信骈文研究》文中认为庾信是六朝最后一位文学大家,也是六朝骈文的集大成者。他先后置身南北两朝,受到不同文化环境的熏陶,表现出南北文学的不同特色:庾信前期依附于南朝萧梁皇族,流连于宫廷池苑,醉情声色俳偶,宫体骈文呈现出鲜明的齐梁文学风貌;后期羁身于北地敌国,濡染于北朝风物制度,文风变绮靡流丽为刚健质朴,开南北文风融合之先声。庾信骈文虽源出齐梁宫体,却在多艰的人生中结出文学的硕果,在骈文抒情深度、叙事广度、句式尝试、文体新变上成就巨大,不仅在六朝受到时人的热烈追捧,也深刻地影响了后世如初唐四杰、李商隐、陈维崧等大批文人学者,是名副其实的“四六宗匠”。但自唐宋古文运动以来,人们的文体观念发生了变化,古文逐渐取代了骈文的主导地位,庾信骈文一度受到了抨击或漠视。因此,本文旨在通过考察庾信骈文与历史背景、文学发展之关系,探究其文学风貌与文体创新,通过当时影响与后世接受两个方面,探讨他在骈文史上的重要地位。本文以倪璠注释、许逸民点校本《庾子山集注》中庾信的167篇骈文作品为研究对象,采用文献梳理、文史结合、文本细读、接受研究、个案研究等方法,从齐梁到清代一千多年的社会发展中探究庾信作品的生成与传播,勾画庾信骈文的特殊地位与动态面貌。文章共分为四个部分:第一章从“文”“笔”两个向度对庾信骈文进行了体裁上的分类,从创作环境、作者心态、骈文作品的角度详细探讨了进行艺术分期的必要性,并从文献层面对庾信骈文的版本与流传情况进行了梳理归纳;第二章采用文史结合的方式分析了时代背景对庾信骈文风貌的影响,揭示了南朝士族衰微与骈文宫体化、北朝文化环境与文风质实化、句式四六化与骈俪进程、羁旅离乱与咏怀倾向之间的内在联系;第三章着重分析了庾信骈文的文体创新现象,阐述了庾信在骈赋诗化、以赋述史、应用性骈文赋化三个方面的独特成就与文体贡献;第四章重点选取了北朝、初唐、晚唐、清代四个骈文流行的典型时段,采取接受研究与个案研究相结合的方法,从交聘与交游两个角度探究了庾信对北周骈文演进的重要影响,从初唐君臣、李商隐与陈维崧的骈文创作中进一步明确了庾信举足轻重的文学史地位。

金雪[5](2020)在《关于《新时代党支部工作常用公文范例实用手册》的汉朝翻译实践报告》文中认为党的十九大报告多次提到全面从严治党,必然在提高党政机关公文处理工作科学化、制度化、规范化水平上有所体现。党支部工作公文的写作与处理,是确保全面从严治党落细落实的一个重要环节。现阶段,还未有以朝鲜语编撰的比较完整的党支部常用公文体系的书籍。在朝鲜族地区,农村基层党组织里年纪比较大的党务工作者的汉语能力、文化知识相对薄弱,在参考以汉语撰写的公文书,掌握并熟练地运用党支部常用公文写作方面存在着困难。译者选择翻译项目作为硕士学位论文,以欧阳旭辉所着的“新时代党建工作实务与创新”系列丛书当中的《新时代党支部工作常用公文范例实用手册》为文本进行了汉朝翻译实践工作,在此基础上撰写翻译实践报告。该书依据党和国家最新公文法规的规范要求,紧密结合党支部公文处理工作实际,将党支部常用公文统一进行归类,共分6章,列举49种常用公文范例,力争展现一个完整的党支部常用公文体系,涵盖党支部常用公文的主要部分。同时,对公文写作概念、注意事项、特点、要求和方法进行详细深入的介绍,并精心选取例文,大大方便了党支部公文初学者的学习和使用。译者翻译整本书,全文近9万5千字,译成朝鲜语12万4千余字,目前尚无朝鲜语译本。译文的目标读者是朝鲜族地区汉语能力、文化知识相对薄弱的农村基层党组织的党务工作者和各级党政机关、基层党组织里需要用朝鲜语撰写公文的党务工作者。译者选择这部作品翻译的主要目的,是帮助这些党务工作者提高公文写作水平,在优化思维素质、政治素质和提高岗位工作能力上,提供有益帮助。本翻译实践报告的主要对翻译项目的全过程进行详细的阐述,该翻译实践报告由五个部分组成。在第一章,译者阐述了翻译这部作品的目的与意义。第二章是翻译项目概述部分,其中包括翻译项目材料的介绍、作者简介与作品介绍。第三章里,对翻译的过程进行了详细的描述,分为译前分析和译前准备。第四章是翻译案例分析,这部分是翻译实践报告的重要内容,译者从中国特色词汇、句子的处理方面,根据翻译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找出代表性的例子,采取多种翻译方法相结合的方法,进行了译例分析。最后,第五章是对该翻译实践报告的总结,阐述了翻译项目整个过程中的心得体会,对自身翻译能力和翻译理论学习等方面做出了总结。译者通过本次翻译项目的准备,在翻译能力上有所提高,也深深体会到了翻译的艰苦,也意识到自己仍有不足之处,还需要长久的磨练。在今后的学习和工作中,译者会更加谦逊好学,不断提升翻译能力,努力成为一名输入量足,输出能力强的优秀翻译者。

张帆[6](2020)在《L市监察委员会培训体系构建》文中研究说明当今中国正处于全面深化改革的关键时期,攻坚克难,干事创业关键在人,人力资源的优劣已成为改革和发展的关键。培训作为企业和公共部门提升人力资源素质的重要方式,是组织可持续发展的力量之源。L市监察委员会是国家监察体制改革背景下的崭新机构,其培训体系建设仍处于改革和试点的初级阶段。虽然L市监察委员会不断注入培训资金,并进行了培训模式、内容、理念等的探索和优化创新,不过培训工作依然受到很大的影响,如培训需求分析不全面、培训讲师制度不完善以及缺乏对培训效果的评估等,已成为当前L市监察人员素质和能力提升的瓶颈。基于新公共管理运动的促进,政府部门充分借鉴和参考了先进的企业管理理念和方法,企业人力资源培训也逐渐进入了公共部门的视线,并得到重视与发展。本文先对国内外企业在长期实践中逐步建立的员工培训理论体系展开了全面探究,进而论述公共部门借鉴企业员工培训体系构建理论的可行性和现实意义。综合运用问卷调查、访谈法和案例分析法对L市监察委员会培训工作现状进行分析,得出其特点和不足,并进行成因分析。最后有针对性地从培训管理、课程、讲师以及效果评估体系这几个层面着手,为L市监察委员会设计相应的培训体系。该培训管理体系当中涉及培训制度、组织架构、培训计划以及需求分析等多项内容。该培训课程体系又是由通用课程、网络课程两个方面来构建。该培训讲师体系分为两种类型,分别是内部讲师与外部讲师。培训效果评估体系则主要从评估标准、评估信息的收集与分析以及评估反馈三个维度来构建。本文针对L市监察委员会的具体情况设计构建科学的培训体系,以期通过这种方式帮助L市监察委员会克服当前培训工作所面临的问题,另外,也争取为监察体制改革提供培训方面的有益借鉴。

黄一帆[7](2019)在《新时期税务部门秘书机构特征研究》文中研究表明面临国内国际复杂多变的经济形势,承载我国政府宏观经济调控和具体经济产业政策落实职能的税务部门之重要性越发突出。而作为税务部门的行政管理中枢的秘书机构,也面临着新的要求和挑战。2018年机构改革完成了国地税部门合并和一系列内部机构职能改革,我国税务部门秘书机构的设置及职能也随着发生新的变化,进入一个新的时期。新时期税务部门的秘书机构因其面临的经济税收形势、所在的机构背景、承担的行政职能而呈现出一系列的独有特性,从横向与其他行政部门对比而言,新时期税务部门秘书机构设置呈现出分散化的特征、机构职能呈现向心化特征。从纵向与机构改革前的税务部门相比,新时期税务部门秘书机构设置呈现出扁平化的特征、机构职能呈现网状化特征。这一系列的特征使税务部门秘书机构能适应新时期社会经济形势、较大程度的发挥组织活力和创造力,但同时也造成了一些秘书职能行使上的短板。针对这些短板及秘书机构在新时期面临的一系列新挑战,笔者从几个方面探寻了优化税务部门秘书机构的路径,包括在机构协调方面、制度建设方面、考评监督方面、新增职能方面、教育培训方面进行了分析探讨,力图寻找相应的途径和措施,优化税务部门秘书机构设置和职能,提高其行政效能,充分发挥其综合行政管理中枢职能,从而增强税务部门服务税收中心工作的能力以及实施经济宏观调控能力。

李娟娟[8](2019)在《政务信息的逻辑界定与采编研究》文中提出政务信息的性质归属及其采编工作规范化问题不仅是学术界逻辑界定的研究难题,也是日常行政工作辨析操作的现实难点。目前,政务信息文体性质、基本特征及其功能类型的研究,无论在理论分析上还是在现实应用上,都未形成科学的认识,政务信息采编工作也缺乏操作标准和规范,许多问题悬而未解又亟待解决。本文试以功能文体学为理论支撑,以狭义“政务信息”为研究对象,以广泛搜集的政务信息例文、法定公文例文和新闻例文为研究案例,借助NLPIR大数据语义智能分析平台,综合运用定量统计与定性分析相结合法、文献调查法、案例分析法等方法,通过例文佐证、对比分析等方式,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首先从发文对象、发文机关、发文方式、行文要求、功能效用五个方面对政务信息与法定公文、新闻进行对比辨析:政务信息是兼具法定公文与新闻双重特征,又区别于二者的一种新兴文书。其次,从文体性质来看,政务信息是行政机关对管辖范围内出现的公共事务信息编写成文以便辅助决策管理的一种限知性非法定通用事务文书,具有行政沟通先导性、常用性、参谋辅助性、非法定性、间接性五个文体特征。再次,根据政务信息文体性质和文体特征,并结合其发文事项,政务信息从文体功能上可分为情况反映类、经验交流类、问题研报类和意见建议类。最后,从采编角度,提出了政务信息的基本要求和具体写作技巧,以促进政务信息采编工作的可操作性和规范化。

孙峻华[9](2019)在《基于文本质量的公文写作要素与控制研究》文中研究说明公文是统治阶级展现其意志、维护其利益的工具,公文的工具作用的有效发挥,有赖于公文文本的质量,而公文文本的质量则与公文写作活动密切相关。公文写作是一项发文主体们为完成机关工作目标与任务,通过撰写公文来实现政令与意图的通达而进行的行为活动,这个活动表现为一定的行为过程,整个活动实质是大大小小的主体们围绕着社会实践而进行的思维活动,是对社会实践的认识、分析、结论,并最终在尊重实践规律的基础上实现主体对社会实践的能动改造,使整个社会达到良性、有序、和谐、高效的国家与社会的治理目标。公文写作质量的高与低决定着最后的精神产品——公文文本的质量,公文文本质量的优劣则与社会管理者的目标能否实现、社会是否良性运行都密切相关,因此对公文写作活动本身的监控与评价,对其中涉及到的诸要素的分析及通过构建相关模式来体现对要素的要求是本文写作的动机,其最终的目的都是确保公文写作活动有一个高质量的文本的产生。公文写作质量控制问题的提出,即结合公文实践中出现的诸种不如人意的问题,针对公文写作活动中涉及到的相关因素进行分析,对每一个因素从实践与理论的角度进行分析,从具体的写作角度提出解决现实问题的要求与措施,最后再予以整合,使公文文本的出世便具有高质量,以利于官方政令的下达与执行,以利于社会的和谐与发展。本文分为九章,内容简要如下:第一章为绪论,其中论及本文选题的背景、国内外公文写作研究的状况、研究的内容、方法、思路、意义及目的。第二章对文本中所涉及相关概念,公文、公文写作、公文文本质量、公文写作涉及的相关要素及相关理论基础进行了界定与论述。第三章为当前公文实践领域内的问题及与公文写作间的关系,首先对公文实践进行调查研究,从三方面入手:一是对政府公文网络式跟踪调查,从网上来了解公文的基本状况;二是走访式加问卷式调查,前后两次以机关单位中从事公文写作的文秘人员为对象进行公文相关内容的问卷调查,同时与之进行关于公文活动的交流,取得第一手数据;三是参考政府机关自己对公文的调查,如2013年国土资源部组织文秘从业人员、高校专家等对国土资源部下属单位的公文进行的评估。从正反两方面观察与分析公文在实践中的效果,在肯定其作用的同时重点分析公文在实践中的不足,归纳、总结诸如“上有政策、下有对策”问题、“红头文件”问题、“朝令夕改”问题、公文过度解读问题、公文文风不良问题、“有法不依、有令不行”等写作实践及运行实践中存在的问题。第四章从公文写作角度分析公文实践中诸问题产生的原因,分别从公文写作的语境角度、公文写作的系统论角度、公文写作中矛盾论的角度、公文写作主客体统一论角度、公文写作相关规律角度等来分析问题出现的原因。第五章为原因分析与写作要素分析与控制的过渡章节,论及公文写作要素控制的原则及相关框架,为下文论证打好基础。第六章、第七章、第八章分析影响公文写作活动的诸要素,具体分析诸要素在公文写作中的作用及要求,并将诸要素与整个公文写作活动的质量高低联系起来,与公文在现实中诸种问题产生联系起来,目的即把好公文写作的关,使其活动产生的成果——文本是满足要求的成品,以避免其在实践中的问题的产生。这些要素包括了写作主体(三个主体)、收文主体、公文所揭示客体、以及文本客体(包括文种、格式、主旨、材料、结构、语言、文风),当然还包括了诸如语境这样对公文写作有重要影响的要素。重点放在分析构成公文写作诸要素的特点要求,如何协调与控制使整个公文写作高效,从而保证所产生公文文本的高质量。第九章对论文进行了总结,提出了论文的基本观点、创新点及存在的不足以及对未来公文写作问题的研究展望。

汪静[10](2019)在《先唐移书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移书”,作为我国古代官署常用的公文文种之一,在国家政务的处理上,在行政命令的传达上,在官府之间信息的沟通上,甚至于在当时诸侯争霸、战火纷飞的动乱的历史环境中,都发挥着举足轻重、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先秦时期,由于统治者管理的需要、文书职官制度的强化、文字的进步和书写载体的增多以及时代发展的需求,移书应运而生,逐渐生长起来并具备初步的写作雏形。但这一时期的移书还处于萌芽阶段,各方面条件还不够成熟、稳定,所以,这时的移书在文种名称上表现出一定的依附性,主要依附于“书”“檄”“记”等文体而存在,并且留存数量较少、行文目的也比较单一。秦汉时期,由于公文撰写制度的完善,撰写机构和人员的统一以及书写材料的进步,为移书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外部条件,所以,这一时期的移书逐渐由萌芽阶段过渡到发展阶段,不但在创作数量上与日俱增、行文方向上日趋完善,而且在文种功能上也不断丰赡。并且,这时的移书受时代背景的影响,其文种特征也日益显现,主要体现在写作格式上的逐渐规范、写作内容上的不断丰富以及语言风格上的变化多元。魏晋时期,由于统治者对公文写作的重视,士人公文创作意识的觉醒以及纸张的推广流行,移书进入到兴盛阶段。这一时期的移书,在文种名称上逐渐摆脱了对其它文体的依赖,开始独立成体,并且在文种功能上也进一步丰富完善。此外,这时的移书相较于秦汉时期,在篇章结构的布局上、语言风格的变化上、写作技巧的使用上也日益娴熟。南北朝时期,随着各种公文写作理论的形成,士人公文创作积极性的增强以及公文写作修辞之风的盛行,规范性移书大量涌现,名家名篇也广为流传,移书至此,进入到成熟阶段。

二、公文写作研究有待深化(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公文写作研究有待深化(论文提纲范文)

(1)《论衡》会通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研究综述
    二、本文的研究思路
    三、本文的研究方法
    四、本文的研究意义
第一章 “论”体意识与博通之学
    第一节 自然与自觉:王充文体意识的过渡性
        一、关于“文体意识”
        二、自然:王充文体意识的整体面貌
        三、自觉:王充“论”体意识的明确
        四、王充文体意识的过渡性
    第二节 王充“论”体意识的文学史意义
    第三节 “论”体与王充的博通学风
        一、王充与“论”体的交融
        二、博通与越文化
        三、博通与书肆
        四、博通与班氏家族
第二章 士大夫身份与《论衡》征引文书的意义
    第一节 文本素材与身份重估
        一、以叙述代议论:从《验符》篇“庐江湖水出金事件”谈起
        二、偏重主旨:《验符》篇研究史略
        三、以文书为素材:《验符》篇素材来源剖析
        四、士大夫:王充身份重估
    第二节 史料与宣汉:《论衡》征引文书的双重意义
        一、史料价值:对东汉史书记载的补充
        二、政治意味:文书与宣汉
第三章 《论衡》颂汉的文化意味
    第一节 《春秋》与颂汉:王充颂汉动因析论
        一、历史意识的缺失:王充颂汉动因研究史略
        二、采善贬恶:王充对《春秋》的接受及其颂汉学术基础的确立
    第二节 依违五经:王充颂美汉帝王的独特理路
        一、 “五、三”与王充颂美汉帝王的背景
        二、高汉于周:王充对汉代圣王图谱的勾勒
        三、依违与依附:王充与东汉文士颂汉的差异
    第三节 颂汉视野与王充对东汉文章的推崇
        一、知行合一:王充对兰台文士颂汉理念的认同与实践
        二、颂汉无罪:王充赋论观平议
第四章 《论衡》接受发微
    第一节 历代《论衡》接受举隅
        一、六朝:对书与人的全面肯定
        二、唐代:肯定《论衡》与贬低王充
        三、宋代:“非圣无法”与“以人废言”
        四、清代:官学打压与私学赞扬
    第二节 文脉不绝:黄晖及其《论衡校释》平议
        一、黄晖与《论衡校释》成书始末
        二、“会校”:校勘的方法与理念
        三、“通释”:归纳与分类方法的结合
    第三节 通人通学:《论衡》对张舜徽先生治学理路的影响
        一、弃专尚通:博通的治学路径
        二、不拘师法:学术为天下公器
        三、体用结合:考辨体例与撰述实践
        四、古为今用:知今之学最要
结语
参考文献
在学期间所取得的科研成果
后记

(2)明宣宗御制《官箴》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选题缘由与意义
    二、研究综述与回顾
    三、研究思路
    四、概念界定
第一章 官箴文化的发展与宣宗御制《官箴》的出台
    第一节 明初以前官箴文化的发展历程
        一、发轫期
        二、成长期
        三、成熟期
    第二节 仁宣时期的官制与官员
        一、近侍机构
        二、中央行政系统
        三、地方行政系统
        四、军事管理系统
    第三节 宣宗御制《官箴》出台的历史背景
        一、由严入宽:宣宗御制《官箴》出台的政治环境
        二、官风颓弛:宣宗御制《官箴》出台的直接原因
第二章 宣宗御制《官箴》的内容与特点
    第一节 宣宗御制《官箴》的内容
        一、宣宗圣谕
        二、箴言三十五篇
    第二节 宣宗御制《官箴》的特点
        一、以皇帝本人为制箴主体
        二、以内外诸司为阅读客体
        三、以道德训诫为中心内容
        四、以四言韵文为体式风格
第三章 宣宗御制《官箴》与宣德时代政治生态的构建
    第一节 宣宗御制《官箴》的期许
        一、宣宗御制《官箴》的政治构想
        二、宣宗御制《官箴》的官德要求
    第二节 宣宗御制《官箴》与宣德朝行政治理
        一、肃纲纪
        二、汰冗官
        三、简贤才
    第三节 蒸然之象:宣德朝政治生态的转变
        一、大醇小疵的官场风气
        二、宣宗的帝风与宣德时代的君臣关系
第四章 宣宗御制《官箴》的流传及对后世的影响
    第一节 宣宗御制《官箴》的流传
        一、文本形态《官箴》的流传
        二、特殊形态《官箴》的流传
    第二节 宣宗御制《官箴》对明代中后期官箴书的影响
        一、官箴作品的繁荣发展
        二、官箴作者的广泛参与
    第三节 宣宗御制《官箴》对明代中后期官场与官风的影响
        一、正己:官德的培养
        二、谏君:圣德的培养
第五章 宣宗御制《官箴》的内在精神脉络与明初政治文化
    第一节 宣宗御制《官箴》与明初君主专制
        一、御制与官箴:强势皇权的表达方式
        二、共生与合作:皇权政治的内在局限
    第二节 宣宗御制《官箴》与明初士大夫政治
        一、得君与行道:官僚士大夫的政治理想
        二、周孔与孔孟:皇权政治与士大夫政治的必然冲突
结论
    一、明宣宗御制《官箴》的官箴文化定位
    二、明宣宗御制《官箴》的政治文化定位
参考文献
在学期间科研成果情况
后记

(3)公报文种的综合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绪论
    第一节 研究背景
    第二节 研究现状
    第三节 研究思路
    第四节 研究理论与研究方法
    第五节 研究目的与研究意义
第一章 公报文种的发展与演变
    第一节 公报文种的发展与演变
    第二节 公报文种的变化特点与规律
第二章 公报的基本属性与定义
    第一节 现行公报文种的使用情况
    第二节 公报的基本属性
    第三节 公报的定义
第三章 公报的功能及分类
    第一节 公报现行分类标准及类型
    第二节 公报再分类标准及类型
第四章 公报文种与人民政府公报、公告的辨析
    第一节 公报文种与人民政府公报的辨析
    第二节 公报文种与公告的辨析
第五章 公报的写作
    第一节 公报写作的构成模块
    第二节 各类型公报公文语言研究
    第三节 各类型公报逻辑结构及写作模板研究
结语
附件
参考文献
在校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致谢

(4)庾信骈文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庾信骈文范围的界定
    二、庾信骈文国内外研究现状
    三、庾信骈文的研究目的与意义
    四、各章旨要
第一章 庾信骈文概观
    第一节 庾信骈文的体裁与题材
        一、“文”类骈文
        二、“笔”类骈文
    第二节 庾信骈文的艺术分期及其依据
        一、创作环境与心态变化导致文风变迁
        二、艺术手法与文学风貌的变化
    第三节 庾信骈文的流传情况及相关考辨
        一、庾集版本考辨
        二、骈文流传考略
第二章 庾信骈文的艺术风貌
    第一节 士族衰微与庾信骈文的宫体化
        一、士族衰微与身份转变
        二、皇权加强与文学宫体化
    第二节 北朝文化环境与庾信骈文的质实化
        一、北朝“尚质”“尚实”的文化环境
        二、庾信骈文质实化的主要表现
    第三节 庾信骈文句式的四六化与骈俪深化
        一、四六隔对应用的广泛性
        二、四六隔对的艺术性
        三、四六隔对结构的多样化
    第四节 羁旅离乱与咏怀主旨的深化
        一、托物抒情
        二、借人咏怀
        三、借地理意象抒怀
第三章 庾信骈文创作的文体突破
    第一节 庾信骈赋的诗化
        一、庾信骈赋形式上的诗化表现
        二、“吟咏情性”观念下的诗化表现
    第二节 庾信骈赋的述史倾向——以《哀江南赋》为例
        一、骈赋叙事功能的拓展
        二、史传笔法的运用
        三、史家精神的彰显
    第三节 庾信应用性骈文的赋化
        一、作为“核心文类”的辞赋
        二、应用文的骈俪化
        三、应用文的才学化
        四、铺排之法的运用
第四章 庾信骈文的影响与接受
    第一节 从交游看庾信骈文对北朝之影响
        一、南北交聘中的庾信骈文
        二、庾信交游与西魏北周骈文写作
    第二节 庾信骈文在初唐的接受
        一、儒家文学观下的庾信骈文批评
        二、“南朝化”文学氛围下的庾信骈文接受
    第三节 庾信骈文在晚唐的接受
        一、政治文化环境与六朝骈风复归
        二、李商隐对庾信骈文的接受
    第四节 庾信骈文在清代的接受
        一、明末清初文化环境与对庾信骈文的崇尚
        二、陈维崧对庾信骈文的接受
结语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附录
致谢

(5)关于《新时代党支部工作常用公文范例实用手册》的汉朝翻译实践报告(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摘要
第一章 引言
第二章 翻译项目简介
    2.1 项目概述
    2.2 作者简介与作品介绍
第三章 译前分析及准备
    3.1 分析翻译材料文体特征
    3.2 译前准备工作概述
第四章 翻译案例解析
    4.1 处理中国特色词汇翻译上的困难以及解决方法
        4.1.1 数字词汇的翻译
        4.1.2 专业术语的翻译
        4.1.3 熟语的翻译
        4.1.4 短语的翻译
    4.2 处理句子翻译上的困难以及解决方法
        4.2.1 排比句的翻译
        4.2.2 长句的翻译
第五章 结语
参考文献
谢辞
附录: 原文译文对照

(6)L市监察委员会培训体系构建(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研究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研究思路与内容
    1.3 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
        1.3.1 研究方法
        1.3.2 技术路线
    1.4 研究文献综述
        1.4.1 国外研究综述
        1.4.2 国内研究综述
第二章 培训相关理论概述
    2.1 培训及培训体系理论概述
        2.1.1 企业员工培训的相关概念
        2.1.2 公共部门员工培训的相关概念
        2.1.3 企业培训体系的相关理论
    2.2 公共部门运用企业培训体系理论的可行性及限度
        2.2.1 公共部门运用企业员工培训体系构建理论的可行性及必要性
        2.2.2 公共部门运用企业培训体系构建理论的限度
第三章 L市监委培训现状
    3.1 L市监委现状
        3.1.1 监察机关及其职责
        3.1.2 L市监委及培训现状概括
    3.2 培训情况调查及分析
        3.2.1 调查样本的基础特征
        3.2.2 调查结果及分析
    3.3 L市监委培训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3.3.1 存在的问题
        3.3.2 原因分析
第四章 L市监委培训体系的构建
    4.1 构建培训体系的准备
        4.1.1 构建培训体系的思路
        4.1.2 构建培训体系的指导原则
    4.2 培训体系的构建
        4.2.1 培训管理体系的构建
        4.2.2 培训课程体系的构建
        4.2.3 培训讲师体系的构建
        4.2.4 培训评估体系的构建
第五章 结论与展望
    5.1 主要结论
    5.2 不足与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A
附录 B

(7)新时期税务部门秘书机构特征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绪论
第一章 相关概念及历史沿革
    第一节 相关概念界定
    第二节 税务部门秘书机构的历史沿革
第二章 新时期税务部门秘书机构设置特征分析
    第一节 新时期税务部门秘书机构设置情况及特征概述
    第二节 新时期税务部门秘书机构设置的分散化特征
    第三节 新时期税务部门秘书机构设置的扁平化特征
第三章 新时期税务部门秘书机构职能特征分析
    第一节 新时期税务部门秘书机构职能内容及特征概述
    第二节 新时期税务部门秘书机构职能的向心化特征
    第三节 新时期税务部门秘书机构职能的网状化特征
第四章 优化税务部门秘书机构的思路探寻
    第一节 目前税务部门秘书机构的短板分析
    第二节 新时期税务部门秘书机构面临的挑战
    第三节 优化税务部门秘书机构设置与职能的途径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8)政务信息的逻辑界定与采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绪论
    第一节 研究对象
    第二节 研究现状
    第三节 研究理论、方法、目的及意义
第一章 政务信息与法定公文、新闻的比较研究
    第一节 政务信息与法定公文的比较研究
    第二节 政务信息与新闻的比较研究
第二章 政务信息的文体性质及特征
    第一节 政务信息的文体性质
    第二节 政务信息的基本特征
第三章 政务信息的功能类型
    第一节 情况反映类政务信息
    第二节 经验交流类政务信息
    第三节 问题研报类政务信息
    第四节 意见建议类政务信息
第四章 政务信息采编工作研究
    第一节 政务信息采编选题研究
    第二节 政务信息素材采集研究
    第三节 政务信息写作技巧研究
结论
参考文献
在校期间发表论文清单
后记

(9)基于文本质量的公文写作要素与控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意义
    1.3 研究目的
    1.4 国内外研究述评
        1.4.1 国内研究述评
        1.4.2 国外研究现状
    1.5 研究内容
    1.6 研究方法
    1.7 研究思路
第2章 相关概念与理论基础
    2.1 相关概念
        2.1.1 公文
        2.1.2 公文写作
        2.1.3 公文写作要素
        2.1.4 公文文本质量
    2.2 理论基础
    2.3 小结
第3章 公文实践中的问题与公文文本质量的关系
    3.1 公文实践状况调查
        3.1.1 调查方案
        3.1.2 调查实施
        3.1.3 调查结论
    3.2 从公文质量角度看公文实践中的问题
        3.2.1 “上有政策、下有对策”
        3.2.2 “朝令夕改”
        3.2.3 “有法不依、有令不行”
        3.2.4 文件过度解读
        3.2.5 “红头文件
        3.2.6 公文文风不良
    3.3 小结
第4章 从公文写作角度看公文实践中诸多问题产生原因
    4.1 从公文写作系统论看当代公文问题产生之原因
        4.1.1 从文本系统角度看公文写作实践问题
        4.1.2 从发文系统角度看公文实践中问题存在之原因
    4.2 从公文写作主客体统一论看当代公文问题产生之原因
        4.2.1 在公文写作语用活动中主客体的对立表现
        4.2.2 主客体对立的解决之道即主客体的统一
    4.3 从公文写作矛盾论看当代公文问题产生之原因
        4.3.1 理论与实践的矛盾
        4.3.2 主体与客体的矛盾
    4.4 从公文写作语境论看当代公文问题产生之原因
        4.4.1 忽视社会大环境造成的语用失误
        4.4.2 忽视情景语境导致语用失误
        4.4.3 忽视篇内语境导致语用失误
        4.4.4 忽视话语范围导致语用失误
    4.5 从公文写作规律论看公文问题产生之原因
        4.5.1 从定向性规律看
        4.5.2 从转化性规律看
        4.5.3 从实践性规律看
        4.5.4 从创新性规律看
        4.5.5 从历时性与共时性规律看
        4.5.6 从对立统一规律看
    4.6 小结
第5章 公文写作要素控制的原则与框架
    5.1 公文写作要素控制的原则
    5.2 公文写作要素控制的框架
    5.3 小结
第6章 公文写作的主体要素分析及控制
    6.1 写作主体
        6.1.1 “大主体”(发文机关)
        6.1.2 “中主体”(领导或领导群体)
        6.1.3 “小主体”(文秘写作人员)
    6.2 收文主体
        6.2.1 收文主体的特点
        6.2.2 收文主体的公文写作理念
        6.2.3 收文主体在公文写作中的控制措施
    6.3 小结
第7章 公文写作的客体要素分析及控制
    7.1 揭示客体
        7.1.1 公文所揭示的客体的作用
        7.1.2 作为文本所揭示的客体的条件
        7.1.3 作为文本已揭示对象的控制
    7.2 公文文本客体
        7.2.1 公文文种
        7.2.2 公文格式
        7.2.3 公文主旨
        7.2.4 公文材料
        7.2.5 公文结构
        7.2.6 公文语言
        7.2.7公文文风
    7.3 小结
第8章 公文写作的语境要素分析及控制
    8.1 语境概述
    8.2 公文写作语境的类别
    8.3 语境对公文写作的制约
    8.4 公文语境失误的控制措施
        8.4.1 篇内语境语用失误之对策
        8.4.2 情景语境语用失误对策
        8.4.3 话语范围导致语用失误之对策
        8.4.4 忽视社会大环境造成的语用失误之对策
    8.5 小结
第9章 研究总结与展望
    9.1 研究贡献与创新点
        9.1.1 主要观点
        9.1.2 创新之处
        9.1.3 本文的不足之处
    9.2 研究展望
附录: 公文写作调查问卷
博士学位期间科研成果清单
致谢

(10)先唐移书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
    三、本文的创新之处
    四、研究途径与方法
第一章 先秦时期:移书的萌芽
    第一节 移书起源时间考证
        一、移书名称的由来
        二、移书产生的原因
        三、关于移书起源时间的争议
    第二节 先秦时期移书的时代特点
        一、文种名称具有依附性
        二、留存数量较少
        三、行文目的单一
    第三节 先秦时期移书的文种特征
        一、写作格式灵活
        二、写作事项广泛
        三、写作用语自由
    第四节 先秦时期移书的作用
        一、指导政事工作
        二、促进信息交流
        三、加强列国合作
第二章 秦汉时期:移书的发展
    第一节 秦汉时期移书发展的社会条件
        一、秦汉公文制度的完善
        二、秦汉公文撰写机构和人员的统一
        三、秦汉书写字体及书写材料的进步
    第二节 秦汉时期移书的时代特点
        一、创作数量与日俱增
        二、行文方向日趋完善
        三、文种功能不断丰赡
        四、“檄”“移”界限依旧模糊
    第三节 秦汉时期移书的文种特征
        一、写作格式规范化
        二、写作内容丰富化
        三、语言风格多元化
第三章 魏晋时期:移书的兴盛
    第一节 魏晋时期移书兴盛的社会条件
        一、统治者对公文写作的重视
        二、士人公文创作意识的觉醒
        三、纸张的推广及流行
    第二节 魏晋时期移书的时代特点
        一、移书开始独立成体
        二、文种功能进一步完善
    第三节 魏晋时期移书的文种特征
        一、篇章布局唯美化
        二、语言风格骈俪化
        三、写作技巧多样化
第四章 南北朝时期:移书的成熟
    第一节 南北朝时期移书成熟的社会条件
        一、各种公文写作理论的形成
        二、公文写作修辞之风的盛行
        三、士人公文创作积极性的增强
    第二节 南北朝时期移书的时代特点
        一、规范性移书大量涌现
        二、创作类型丰富
        三、名家名篇广为流传
    第三节 南北朝时期移书的文种特征
        一、写作格式程式化
        二、骈体风格主流化
        三、叙事模式灵活化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本人攻读学位期间科研成果及获奖情况一览表

四、公文写作研究有待深化(论文参考文献)

  • [1]《论衡》会通研究[D]. 倪晓明. 吉林大学, 2021(01)
  • [2]明宣宗御制《官箴》研究[D]. 朱文宇. 吉林大学, 2021(01)
  • [3]公报文种的综合研究[D]. 李泳思. 暨南大学, 2020(04)
  • [4]庾信骈文研究[D]. 齐放. 青岛大学, 2020(02)
  • [5]关于《新时代党支部工作常用公文范例实用手册》的汉朝翻译实践报告[D]. 金雪. 延边大学, 2020(06)
  • [6]L市监察委员会培训体系构建[D]. 张帆. 电子科技大学, 2020(07)
  • [7]新时期税务部门秘书机构特征研究[D]. 黄一帆. 暨南大学, 2019(04)
  • [8]政务信息的逻辑界定与采编研究[D]. 李娟娟. 暨南大学, 2019(02)
  • [9]基于文本质量的公文写作要素与控制研究[D]. 孙峻华. 南京大学, 2019(08)
  • [10]先唐移书研究[D]. 汪静. 安徽师范大学, 2019(01)

标签:;  ;  ;  ;  ;  

公文写作研究有待深化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