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亚安全合作论文-杨秀萍

东亚安全合作论文-杨秀萍

导读:本文包含了东亚安全合作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安全架构,亚太安全,安全合作机制,东亚峰会

东亚安全合作论文文献综述

杨秀萍[1](2018)在《加强对话合作,共同完善区域安全架构——杨秀萍大使在第二届东亚峰会安全架构问题二轨会议上的主旨讲话》一文中研究指出很高兴来到上海,出席东亚峰会安全架构问题会议。在去年11月举行的第12届东亚峰会上,李克强总理表示,中方支持继续探讨区域安全架构问题,倡议地区国家开展关于完善亚太安全架构的联合研究。本次会议主题是"构建亚太区域安全架构——我们正处于战略焦虑和战略稳定的十字路口吗",这一主题非常契合当前形势。世界局势正经历深刻演(本文来源于《世界知识》期刊2018年17期)

李敏[2](2017)在《南海问题与东亚安全合作机制的建构》一文中研究指出南海问题最初仅仅涉及的是中国与南海周边国家的双边关系,主要争端集中在岛屿主权与海洋权益方面。然而,随着中国与周边国家南海争端的不断发酵,美国等国以维护亚太安全秩序、保障南海航道畅通为由,开始对南海问题进行深入干预。随着南海问题的日益复杂化,我国受到了多角度、多方面的战略牵制,这就导致南海问题成为了被世界诸国关注的热点问题。在此背景下,南海问题成为中国外交战略的一个重中之重。与此同时,随着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外交的转型,中国针对解决南海问题提出一系列方案与主张,不断阐明中国在南海问题的立场。中国提出建设“人类命运共同体”,中国在东亚地区的影响力稳步提升。建设东亚安全合作机制有利于维护中国与东亚周边国家的安全。中国将在借鉴前人经验,在解决南海争端的探索中寻找建立东亚安全合作机制的新路径。近几年来随着国际环境的变化,对南海问题的国内外研究比较全面和深入。中国与利益相关国家通过对话达成了一些积极成果,比如南海问题上的沟通对话机制,这些机制和成果的取得说明南海问题存在和平解决的条件和可能性,而对这些积极成果的分析和把握,为建构东亚安全合作机制提供了重要参考价值。本文将在阐述南海问题的过程中对东亚安全机制提出探索和建议。(本文来源于《黑龙江大学》期刊2017-11-20)

刘鸣[3](2017)在《东亚需要发展一个新的合作安全机制》一文中研究指出东亚对地区机制并不陌生,这些机制为各国讨论共同问题与挑战提供了平台。东亚也是中美之间影响力和实力竞争的主要舞台,发生冲突的潜在可能性也是最为突出的。基于此,非常需要一种新的机制来增进东亚的合作安全。在过去的15年间,东亚地区存在两种不对称的安全,即合作安全与双边或叁边的均势安全,两者发展的不平衡基于诸多因素:美国在东亚的战略重心是放在传统安全上还是非传统安全上;中国的邻国对中国军事发展和保护海上主权所采取措施的态度;(本文来源于《世界知识》期刊2017年22期)

翟新,刘城晨[4](2017)在《“一带一路”建设中的东亚安全与合作机制重构》一文中研究指出冷战后一直困扰东亚的安全与合作形势随该地域安全保障上的二元格局的凝固化而越发复杂,这在对"一带一路"建设造成阻碍和牵制的同时,也给予了中国借助"一带一路"的影响重构地域安全与合作机制的机遇。所以在目标、框架、功能、机构、原则上使东亚安全与合作机制改变成更切合时代潮流,并与"一带一路"相得益彰的新机制,应该说是消除域内安全与合作问题根源的最有效路径。(本文来源于《东北亚论坛》期刊2017年03期)

刘梦宇[5](2016)在《东亚公共卫生安全合作机制建设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冷战后,经济全球化进程不断推进,全球经济发展整体呈现繁荣态势,人口及货物在世界范围内大规模流通,各国之间相互依赖程度不断加深。伴随而来的是各类非传统安全问题的日益凸显,其中,公共卫生安全问题直接关系到人类健康及命运的发展,成为国际社会亟待解决的最严峻问题之一。针对上述问题,本文选定东亚地区作为研究范围,对东亚地区公共卫生安全合作的历史发展及现状进行梳理,分析制约因素,最后以亚洲新安全观为理论依据,从主体、内容、方式、长期性四个角度提出构建东亚公共卫生安全合作机制的具体对策。文章第一部分以SARS疫情、禽流感疫情的发生及应对为时间轴,通过对东亚公共卫生安全合作历史进程的梳理,得出当前东亚公共卫生安全合作现状表现为国际会议召开、信息制度建立、具体应急措施出台这叁方面。通过对现状的进一步分析,得出东亚公共卫生安全合作的问题主要涉及长期性、协调性、专门性叁个层面。第二部分主要从政治、经济、思想文化叁方面论述东亚公共卫生安全合作的制约因素。其中政治因素包括:区域主导权之争、权力结构催生下的危机驱动型供给模式、域外因素叁方面;经济因素包括:经济发展水平落后且差异大、公共卫生发展资金不足、缺乏有效融资平台叁方面;思想文化因素包括:合作意识匮乏、文化认同感缺失、统一价值观缺失叁方面。第叁部分是东亚公共卫生安全合作机制的构建,通过对亚洲新安全观理念框架的解读,得出具体对策,即政治层面:成立组织,加强立法;经济层面,设立东亚疾病预防与控制基金会;其他方面,综合利用信息、科技、医疗等手段,开展多边国际卫生合作。同时,通过对中国当前综合实力及战略定位的总体评估确立中国的角色,即以10+3为领导核心的合作体制的推动者。对中国参与东亚公共卫生安全合作的路径做出设定,包括推动多边合作、与国内卫生体系建设及其他外交政策协调一致、构建中美新型大国关系、将合作上升至理念层面。最后对中国参与东亚公共卫生安全合作的成本,包括经济、政治、人力及其他成本,及收益,包括物质收益和非物质收益做出评估。东亚公共卫生安全合作将以松散的协会合作——紧密的协会合作——区域专门组织顺序实现,中国将在区域卫生安全合作中发挥主要作用,东亚公共卫生安全合作的实现不可避免的依赖于东亚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发展。(本文来源于《吉林大学》期刊2016-04-01)

于震[6](2015)在《经济安全互动视角下东亚地区合作格局演变与中国应对》一文中研究指出冷战结束后,东亚地区一体化进程以及中国经济实力的迅速崛起,使得地区经济结构和经济关系发生了根本性改变,并逐渐形成经济中心和安全中心分离的二元格局。在此背景下,为维护地区主导权,美国在经济和安全领域同时对中国进行战略遏制,其意图是阻碍中国在经济领域的良好发展势头,并削弱中国经济影响力向政治和安全影响力的转化。而中美两国在东亚地区经济、安全和战略设计上各具优势与不足,所以中国应理性认识,抓住战略机遇与战略突破口,发挥自身经济优势,从拓宽经贸合作国家范围、积极推动国际经济规则制定权改革以及加强非传统安全领域合作等方面扩大国际影响力,为自身发展争取更为有利的战略环境。(本文来源于《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期刊2015年04期)

赵蓉蓉[7](2015)在《左右东亚多边安全合作的因素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基于东亚地区多边安全合作的现状,总结了现有合作机制存在的问题,分析了影响东亚多边安全合作的障碍性因素和推动性因素。目前东亚面临着大国竞争领导权,民族主义、历史遗留问题、主权争议,对中国和平崛起的误解,经济与安全两个领域的不平衡,东南亚与东北亚两个地区之间较大的异质性,缺乏深度维持安全合作的动力,域外大国干涉等等问题。要推动东亚多边安全合作由清谈转入实干,必须从培养地区认同感和战略互信这一基础做起。(本文来源于《合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期刊2015年03期)

刘杨钺[8](2015)在《东亚地区网络安全合作机制:现状与挑战》一文中研究指出在过去10年里,尽管东亚地区是互联网发展速度最为瞩目的地区之一,但面临的网络安全风险也日趋高涨。在地区框架下探讨网络安全合作有着现实的紧迫性和可行性。东亚各国围绕网络安全展开的交流对话显着增多,并在具体的技术层面和基础设施建设领域展开了有限的合作,这些交流与合作构成了东亚地区网络安全机制的基本架构。但现有的合作机制也面临合作层次较低、机制碎片化严重等显着缺陷。(本文来源于《东南亚纵横》期刊2015年04期)

刘杨钺,杨一心[9](2015)在《集体安全化与东亚地区网络安全合作》一文中研究指出网络安全正成为影响人类和平发展的重要议题。在过去十年里,东亚地区尽管是互联网发展速度最为瞩目的地区之一,但面临的网络安全风险也日趋高涨。本文以安全化理论为视角,分析了东亚地区网络安全的基本态势,以及东亚各国网络安全化模式的差异性,并就如何推进网络安全国际合作提出了不同的主张。笔者认为,东亚国家在网络安全威胁的意象建构上存在差异,且这种差异降低了推进集体安全化的成效,有可能阻碍东亚网络安全合作的进展。(本文来源于《太平洋学报》期刊2015年02期)

Joel,Wuthnow[10](2014)在《东亚海上安全与中美合作前景(英文)》一文中研究指出The cooperation in maritime security is an integral part for the building of a "new type" or "new model" of great power relations. In this paper, the author investigates the causes of the maritime insecurity in East Asia, and introduces a number of practical ways through which China and the U.S.can consider enhancing cooperation in this area.(本文来源于《China International Studies》期刊2014年03期)

东亚安全合作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南海问题最初仅仅涉及的是中国与南海周边国家的双边关系,主要争端集中在岛屿主权与海洋权益方面。然而,随着中国与周边国家南海争端的不断发酵,美国等国以维护亚太安全秩序、保障南海航道畅通为由,开始对南海问题进行深入干预。随着南海问题的日益复杂化,我国受到了多角度、多方面的战略牵制,这就导致南海问题成为了被世界诸国关注的热点问题。在此背景下,南海问题成为中国外交战略的一个重中之重。与此同时,随着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外交的转型,中国针对解决南海问题提出一系列方案与主张,不断阐明中国在南海问题的立场。中国提出建设“人类命运共同体”,中国在东亚地区的影响力稳步提升。建设东亚安全合作机制有利于维护中国与东亚周边国家的安全。中国将在借鉴前人经验,在解决南海争端的探索中寻找建立东亚安全合作机制的新路径。近几年来随着国际环境的变化,对南海问题的国内外研究比较全面和深入。中国与利益相关国家通过对话达成了一些积极成果,比如南海问题上的沟通对话机制,这些机制和成果的取得说明南海问题存在和平解决的条件和可能性,而对这些积极成果的分析和把握,为建构东亚安全合作机制提供了重要参考价值。本文将在阐述南海问题的过程中对东亚安全机制提出探索和建议。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东亚安全合作论文参考文献

[1].杨秀萍.加强对话合作,共同完善区域安全架构——杨秀萍大使在第二届东亚峰会安全架构问题二轨会议上的主旨讲话[J].世界知识.2018

[2].李敏.南海问题与东亚安全合作机制的建构[D].黑龙江大学.2017

[3].刘鸣.东亚需要发展一个新的合作安全机制[J].世界知识.2017

[4].翟新,刘城晨.“一带一路”建设中的东亚安全与合作机制重构[J].东北亚论坛.2017

[5].刘梦宇.东亚公共卫生安全合作机制建设研究[D].吉林大学.2016

[6].于震.经济安全互动视角下东亚地区合作格局演变与中国应对[J].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

[7].赵蓉蓉.左右东亚多边安全合作的因素分析[J].合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

[8].刘杨钺.东亚地区网络安全合作机制:现状与挑战[J].东南亚纵横.2015

[9].刘杨钺,杨一心.集体安全化与东亚地区网络安全合作[J].太平洋学报.2015

[10].Joel,Wuthnow.东亚海上安全与中美合作前景(英文)[J].ChinaInternationalStudies.2014

标签:;  ;  ;  ;  

东亚安全合作论文-杨秀萍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