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感论音乐美学论文-于亮

情感论音乐美学论文-于亮

导读:本文包含了情感论音乐美学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溪山琴况》,情感论,儒家思想,道家思想

情感论音乐美学论文文献综述

于亮[1](2016)在《儒道音乐美学思想统摄下的音乐情感论——以《溪山琴况》为个案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明代徐上瀛所着《溪山琴况》是一部古琴音乐美学思想的集大成着作,也是中国传统音乐美学和琴学研究的重点,文章从儒道音乐美学思想对《溪山琴况》的影响、《溪山琴况》音乐情感与山水自然之关系的表述、《溪山琴况》的琴乐审美研究叁个方面进行论述。(本文来源于《南京艺术学院学报(音乐与表演)》期刊2016年03期)

杨清[2](2016)在《文艺复兴时期的情感论音乐美学思想》一文中研究指出文艺复兴是欧洲从对神的崇拜转变到对人及人的内心情感的关注的重要转折,其对中世纪束缚人性的各种思想和制度进行了无情的鞭挞。由此引发欧洲现代社会进程,并影响到文化的各个层面。欧洲音乐的美学思想,就出现了"主调音乐与古典和声体系",它其实是一种对人的情感价值的肯定。(本文来源于《艺术评鉴》期刊2016年01期)

徐梦婉[3](2016)在《论“情感论”音乐美学思想在“表现主义”音乐实践中的嬗变》一文中研究指出笔者在全文中围绕一条重要的线索,即贯穿西方音乐历史发展的“情感论”音乐美学思想。在二十世纪之前,情感论音乐美学思想的地位并未从本质上被动摇,直到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汉斯立克提出的“自律论”音乐美学思想,从根本上动摇了“情感论”的地位,不少音乐家受到这一观念的影响,在音乐作品中做了大胆的尝试和突破,因此出现了多种多样的音乐流派,其中一个就是“表现主义”音乐流派。作为表现主义音乐代表之一的勋伯格,创立了十二音体系,打破传统调性结构,这种十二音平等存在、相互交织的组合在一起,似乎要表达音乐的美是产生于音符本身而无关乎外界的客观事物。尤其在当时“实证主义”、“自律论”思想被许多人所接受,因此难将表现主义音乐的本质与自律美脱离开来。但是笔者撰写这篇文章,目的不在于探寻表现主义音乐的自律性,而是如题所写,寻找“情感论”音乐美学思想在表现主义音乐中相较于以往音乐形态呈现方式的变化。通过梳理发现,从远古音乐文明史开始,“情感”就一直存在于音乐中,只是造型发生了一定的变化。表现主义音乐中的情感,既有对历史的传承又有一定程度的发展创新。音乐的内容和形式,就好比液体溶液和杯子,溶液越来越多,杯子就需要越大;溶液色彩越丰富,杯子就要改变造型来搭配溶液,否则无法相互匹配,而降低审美体验,导致溶液的暗淡或杯子的淘汰。音乐的内容与形式,也需要相互匹配才能满足听众的审美需求,达到他们的审美预期。因此,笔者将从情感、表现、嬗变入手,探寻表现主义音乐中的情感,以及他是如何反映在音乐形态上的。(本文来源于《江西师范大学》期刊2016-06-01)

徐梦婉[4](2015)在《情感论音乐美学思想对勋伯格音乐创作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勋伯格作为一个在全世界范围内有影响力的西方现代音乐家,勋伯格的贡献不仅仅在于音乐创作上的成就,同样重要的是他在音乐美学思想观念上的建树,新旧时代音乐观念的更替也反映在勋伯格的音乐美学思想之中。他留下的音乐理论文献整理成册《Style and Idea》,这部论文集是了解他所处的新旧交替的时代以及正确评估他的依据。从音乐的情感表现上看,勋伯格的十二音创作法只是表现情感的一种方式——极端的情感表现形式。(本文来源于《黄河之声》期刊2015年04期)

金玥[5](2014)在《黑格尔音乐美学“情感论”探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黑格尔的音乐美学体现他"绝对精神"的哲学理念,他的"精神哲学"是建立在德国古典哲学的基石之上,从哲学、宗教、伦理各角度阐述论证"绝对精神"(绝对理念)的主导作用。音乐作为意志的体现,也是"绝对精神"的表现途径,作为一位哲学家,黑格尔所关注的是音乐所体现的内容,音乐的价值在于它所包涵的人的"精神"或"内心",通过心理作用而表现出来的就是平时所见的各种"情感""情绪"。黑格尔的理论揭示了音乐本质的一个层面,即音乐的表现意义,在19世纪时期美学的研究将他的论说归为"他律论",与专注于音乐形式规律的"自律论"对立,从现今的角度看,这两种对立的学说,实际上是辩证的关系,黑格尔的论证中体现了"形式"与"内容"两者辩证统一的关系。(本文来源于《赤峰学院学报(汉文哲学社会科学版)》期刊2014年02期)

任峰[6](2013)在《维也纳古典乐派与情感论音乐美学》一文中研究指出在西方音乐的历史上,通常将1750~1830年这个期间称为维也纳古典时期,当然,与之相对应的就是着名的维也纳古典乐派了。这个以海顿、莫扎特、贝多芬为代表的乐派取得了当时欧洲在音乐艺术上的最高成就:他们在总结前人创作经验的基础上,为近代专业音乐中的几种主要音乐体裁(交响曲、协奏曲、室内乐、歌剧)确立了经典的结构原则;他们倡导主调思维,以24个大小调为基础建立了与之相对应的功能和声体系;他们完善和发展了(本文来源于《芒种》期刊2013年22期)

霍庆[7](2013)在《试论歌剧《伤逝》中的情感表达——基于李斯特的情感论音乐美学视角》一文中研究指出情感论音乐美学贯穿于西方音乐文化的各个阶段,本文试图通过对19世纪浪漫主义时期李斯特情感论音乐美学的进行分析,结合我国的歌剧伤逝,使我们更好的了解这一时期情感论音乐美学,更好的把握歌剧伤逝的精神内涵。(本文来源于《大众文艺》期刊2013年10期)

朱琳[8](2013)在《舒曼“情感论”音乐美学思想在其作品中的呈现》一文中研究指出罗伯特·舒曼(Robert Schumann1810-1856)是德国着名的作曲家、音乐评论家,19世纪上半叶欧洲浪漫主义音乐家的代表人物之一,他一生创作了大量优秀的音乐作品,以其为代表的浪漫主义先进音乐思想推动了19世纪德国音乐的发展。“情感论”音乐美学思想,可以说是舒曼音乐思想的核心所在。他十分重视情感对于艺术作品的重要性,并将这一理念贯穿其音乐艺术创作的始终。创作于1840年的声乐套曲《妇女的爱情与生活》正是舒曼艺术歌曲创作顶峰时期的经典之作,舒曼用淳朴真挚的音乐旋律,诠释出妇女一生跌宕起伏的情感路线。音乐中对于人物细腻的内心感受和情绪变化的描写可以说是舒曼“情感论”音乐思想的完美呈现。本文通过对舒曼的“情感论”音乐美学思想的解析,及这一理念在声乐套曲《妇女的爱情与生活》中的表现,使我们进一步了解十九世纪以舒曼为代表的浪漫主义作曲家们在创作时的艺术思想和艺术追求,同时,结合本人在研究生中期音乐会对于该作品的演唱实践,帮助人们在理解其音乐思想的基础上,更充分地表现和诠释其音乐内涵。主要内容如下:第一章绪论,阐述本文的选题理由、意义及研究目的。第二章首先对舒曼的艺术人生做简要介绍;其次对于声乐套曲《妇女的爱情与生活》的创作背景、内容进行分析评论。第叁章对舒曼的“情感论”音乐美学思想及其作品中的表现,分为叁个部分,首先,通过社会环境、文学影响、个人因素叁个层面对于舒曼“情感论”音乐美学思想的形成进行阐述;其次,对于舒曼“情感论”音乐美学思想中情感性、幻想性、主观性叁个特点进行分析论述;最后,通过对舒曼声乐套曲《妇女的爱情与生活》中细腻、丰富的情感描写和套曲中呈现出来的“悲剧”色彩来阐述“情感论”音乐美学思想在《妇女的爱情与生活》中的体现。第四章对《妇女的爱情与生活》在演唱中情感的表现与诠释,通过套曲中妇女在初恋时期、步入婚姻和婚后生活叁个人生重要阶段的心路历程,在演唱时相对应的声音特点和情感变化做全面的论述。结语,对本文的研究内容进行总结归纳。(本文来源于《陕西师范大学》期刊2013-05-01)

秦莹莹[9](2013)在《李斯特情感论音乐美学思想核心阐释》一文中研究指出李斯特是浪漫主义时期伟大的作曲家、钢琴演奏家、评论家、教育家、音乐活动家。他的音乐美学思想主要体现在他1834年至1860年撰写的音乐与艺术评论,这些美学思想集中体现了19世纪西方浪漫主义情感论音乐美学即他律论(Heteronomie aes thetik)的思想。本人以前人的研究为基础,着重对李斯特的情感论音乐美学重新挖掘,进而概括其美学思想的众多特质以及他的美学思想核心观念。(本文来源于《北方音乐》期刊2013年04期)

孙悦[10](2011)在《文艺复兴时期兴起的情感论音乐美学与西方人本主义思想的内在联系》一文中研究指出音乐作为一门独特的艺术,自古以来与自然历史、社会变迁及文化发展等建立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其中与人们心灵深处流露出的情感最为密不可分。音乐是情感的艺术,这种由衷散发的情感气息架构出的乐音,其内在张力是古往今来让世人产生共鸣的主要因素。正因如此,情感论音乐美学一直以绝对的优势在音乐美学的理论体系中占主导地位,音乐与情感的关系也成为人们一直以来乐此不疲探讨的话题。古希腊罗马时期是情感论(本文来源于《音乐大观》期刊2011年12期)

情感论音乐美学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文艺复兴是欧洲从对神的崇拜转变到对人及人的内心情感的关注的重要转折,其对中世纪束缚人性的各种思想和制度进行了无情的鞭挞。由此引发欧洲现代社会进程,并影响到文化的各个层面。欧洲音乐的美学思想,就出现了"主调音乐与古典和声体系",它其实是一种对人的情感价值的肯定。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情感论音乐美学论文参考文献

[1].于亮.儒道音乐美学思想统摄下的音乐情感论——以《溪山琴况》为个案的研究[J].南京艺术学院学报(音乐与表演).2016

[2].杨清.文艺复兴时期的情感论音乐美学思想[J].艺术评鉴.2016

[3].徐梦婉.论“情感论”音乐美学思想在“表现主义”音乐实践中的嬗变[D].江西师范大学.2016

[4].徐梦婉.情感论音乐美学思想对勋伯格音乐创作的影响[J].黄河之声.2015

[5].金玥.黑格尔音乐美学“情感论”探究[J].赤峰学院学报(汉文哲学社会科学版).2014

[6].任峰.维也纳古典乐派与情感论音乐美学[J].芒种.2013

[7].霍庆.试论歌剧《伤逝》中的情感表达——基于李斯特的情感论音乐美学视角[J].大众文艺.2013

[8].朱琳.舒曼“情感论”音乐美学思想在其作品中的呈现[D].陕西师范大学.2013

[9].秦莹莹.李斯特情感论音乐美学思想核心阐释[J].北方音乐.2013

[10].孙悦.文艺复兴时期兴起的情感论音乐美学与西方人本主义思想的内在联系[J].音乐大观.2011

标签:;  ;  ;  ;  

情感论音乐美学论文-于亮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