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水系空间论文-刘亚丽,陈治刚,曹春霞

城市水系空间论文-刘亚丽,陈治刚,曹春霞

导读:本文包含了城市水系空间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山地城市,水系空间,关键技术,探讨

城市水系空间论文文献综述

刘亚丽,陈治刚,曹春霞[1](2019)在《山地城市水系空间优化关键技术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深入探讨山地城市特性,水系优化、湖库建设的必要性、可行性与科学性,从自然地理、生态需求、资源环境、城市空间、景观规划、品质提升的综合视角,总结水系优化、湖库建设的规划理论、规划模式、实践案例,旨在树立"绿色水发展"理念,优化水系空间格局,促进水系与城乡空间、历史人文交融,推动山地城市水系资本增值。(本文来源于《活力城乡 美好人居——2019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17山地城乡规划)》期刊2019-10-19)

李荷,杨培峰,张竹昕,刘伍洋,姜文超[2](2019)在《“设计生态”视角下山地城市水系空间韧性提升规划策略》一文中研究指出建成环境内部自然生态系统的人工干预式营建对于重构生态系统韧性和提升城市空间韧性有着重要作用。山地城市水系空间韧性提升需要突破传统水系规划只关注既有河流网络本身及相关湿地空间的现状,扭转增量发展时期"设计结合自然"的传统生态提升思路,通过"设计生态"的方式解决水系空间相对独特的生态脆弱性问题,并探索适应山地城市存量空间韧性提升规划的策略及方法。文章以四川巴中经开区水系规划为例,从水量平衡、水质提升、水网连通及水景赋活四个方面探讨山地城市水系空间韧性提升规划策略,重构与山地城市存量空间发展相适应的水系空间格局,以期为同类规划提供参考。(本文来源于《规划师》期刊2019年15期)

何一民,胡中华[3](2019)在《清代长江水系沿江城市的数量、规模及空间分布》一文中研究指出长江流域是中华文明重要发源地之一,数千年来孕育了数量众多的城市。唐宋以后,随着经济重心南移和人口南迁,长江城市发展逐渐超过黄河城市。清代,长江水系沿江城市有了更进一步发展,一是建置城市数量增加,二是城市规模扩大,叁是重要城市数量超过黄河及其他任何一条江河。晚清,随着中国被迫对外开放,长江水系沿江部分城市被纳入世界资本主义体系之中,开埠通商不仅改变了长江城市大中城市的分布格局,而且也改变了中国大城市分布的格局,上海、武汉、重庆等长江城市的崛起促进了贯穿中国东、中、西部地区的长江城市带、经济带的初步形成。不仅对长江流域的发展变迁产生了重要的影响,而且对中国城市发展格局,甚至世界城市发展格局也产生了深刻的影响。(本文来源于《史林》期刊2019年03期)

王海燕[4](2019)在《600余公里绿道环绕城市副中心》一文中研究指出在多河富水的通州区,历史上最大规模的绿道体系建设工程正在进行。运河、潮白河等水系两岸,一度功能单一的河堤路正变成林水相映、景色清幽的绿色线性空间,供市民锻炼、游憩、漫步、骑行。从通州区了解到,在已建成百公里市级绿道的基础上,今年通州区将继续(本文来源于《北京日报》期刊2019-05-18)

辜进海[5](2018)在《基于海绵城市理念的城市滨水空间景观设计——以平潭综合实验区如意湖及周边水系景观工程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滨水空间是居民生活和展示城市活力的重要场所,城市滨水景观空间的建设也是城市建设的重点。本文从城市滨水空间建设着手,基于近几年重点关注的海绵城市理念,结合实践设计项目,探讨海绵城市理念在滨水空间规划设计中的应用。(本文来源于《四川建材》期刊2018年06期)

何一民,赵斐[6](2018)在《清代黄河水系城市空间分布和数量规模变化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黄河流域是中华文明重要的发祥地,唐宋以前集中了中国最重要的城市,唐宋以后黄河流域城市的发展逐渐滞后于长江流域城市。清代黄河水系城市虽然比长江水系城市数量少,规模小,但在中国仍然具有重要的地位。在以往的研究中,有关清代黄河水系城市的空间分布、城市数量、空间规模和人口规模等缺乏系统的研究,因而本文对此进行了较系统的考察和梳理,以进一步推动清代黄河城市发展变迁的深入研究。(本文来源于《江汉论坛》期刊2018年05期)

贺冉[7](2018)在《基于小流域水文过程的山地城市水系空间规划对策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城市水系空间是小流域水文过程发生的承载空间。在我国快速城市化进程中,自然条件下的水系空间被大量改造并逐渐演化为城市空间,其原本的自然水文过程受到扰动而产生变化,由此引发了水资源、水安全、水生态等问题。对于山地城市而言,其地形条件的特殊性及生态脆弱敏感使其水文特征异于平原城市,更具地域特殊性,水文过程也更为复杂。山地城市的建设也因其地形条件限制而不得不对地形地貌加以大规模改造,对自然水文环境产生了更大强度的破坏。当前,山地城市水问题频发,对其进行综合解决的首要工作是明确山地城市水系空间建设特征对水文过程的具体干扰,深入理解山地城市水系空间对水文过程的影响关系,从而为尊重城市小流域水文过程的山地城市水系空间规划探寻可行道路。基于研究背景及相关文献研究的基础,论文对主体研究思路进行了深入剖析,分析了山地城市建设在组团片区及地块单元对小流域水文过程的具体影响,进而从减弱相关影响的角度提出相应水文空间的规划策略——促进产流下渗、整合汇流路径及优化河流结构,并将其应用于实践项目进行验证。论文分为七章:第一章,阐述了研究的背景、目的和意义,并对小流域、水文过程、山地城市及城市水系空间、城市水系规划与城市水系空间规划等概念进行了界定与辨析,明确了研究方法和研究内容。第二章,梳理了城市水系空间规划的相关研究、山地城市水系空间的规划建设研究及小流域水文的相关研究内容及方法,探索了山地城市水系空间规划的研究实践趋势及现有规划的局限,关注了小流域水文的相关研究内容及方法。第叁章,以山地城市水系空间规划的研究思路生成为线索,阐述了水文过程的视角选取、小流域单元的研究尺度选取及应对核心规划诉求的目标,进一步明确了本研究的研究思路及重点研究内容。第四章,基于山地城市的特殊性及对小流域水文过程的划分,重点分析探讨了水文过程特征、相关影响因素及承载这些过程的山地城市水系空间,分别探究山地城市组团单元内部水系空间建设的空间及模式特征对每个过程的具体影响,分析山地城市建设后水文过程的变化对规划目标产生的干扰。第五章,提出了促进产流空间的产流下渗、整合汇流空间的汇流路径、优化河流空间的河流结构的多角度策略,并针对每个水文过程依赖的空间进行了分层次的对策探讨。第六章,以参与项目《巴中市经济技术开发区水系规划》为例,结合实际情况,对山地城市水系空间规划对策加以应用,验证其可行性并完善其理论研究。第七章,对研究成果进行总结以及讨论。(本文来源于《重庆大学》期刊2018-05-01)

李静[8](2018)在《水系对城市空间形态的影响对比分析——以阿姆斯特丹和杭州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以阿姆斯特丹和杭州为例,对这两个城市历史发展过程的水系,包括运河、江、湖等对整个城市的规划方面的影响进行了对比,分析了两城在城市规划中受到各自水系影响的不同之处,最后得出了在城市规划方面的可借鉴之处。(本文来源于《绿色科技》期刊2018年07期)

谢晓英,张琦,周欣萌,王欣[9](2018)在《城市景观水系及滨水空间一体化——以北京城市副中心行政办公区丰字沟河道景观设计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人类的逐水而迁、傍水而居造就了滨河而建、因河而兴的城市。水,成就了城市的形象,滋养了城市的命脉,塑造了独特的城市品格。一条条或长或短、或曲或直、或壮阔或蜿蜒的河流使一座座城市优美而灵动。通州与北京老城自元代起由运河、通惠河连通,百年以来一脉相承。北京老城内的水系集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于一体,体现了中国传统价值观与自然观,也孕育了北京城独特的地域人文气质。位于北(本文来源于《城乡建设》期刊2018年01期)

张俊,周璟[10](2017)在《城市建设中水系的空间问题及对策研究——以海绵城市建设试点厦门市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以土地的高开发率为核心的传统城市建设模式,改变了水系空间的自然布局,自然排水水系格局遭到了破坏、水面率极大降低,已经给城市的防洪排涝、水生态环境品质带来了严重的负面影响。本文通过对海绵城市建设试点城市厦门翔安新城试点区的水系空间问题的研究,提出了在恢复水系格局的基础上恢复适宜水面率的水系空间问题治理对策。水系格局的恢复应是在基于自然汇水线和历史水系下、与土地利用规划协调下进行;水面率应根据城市发展需求综合确定,试点区适宜的、可恢复的水面率为8.0%。(本文来源于《城市规划》期刊2017年12期)

城市水系空间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建成环境内部自然生态系统的人工干预式营建对于重构生态系统韧性和提升城市空间韧性有着重要作用。山地城市水系空间韧性提升需要突破传统水系规划只关注既有河流网络本身及相关湿地空间的现状,扭转增量发展时期"设计结合自然"的传统生态提升思路,通过"设计生态"的方式解决水系空间相对独特的生态脆弱性问题,并探索适应山地城市存量空间韧性提升规划的策略及方法。文章以四川巴中经开区水系规划为例,从水量平衡、水质提升、水网连通及水景赋活四个方面探讨山地城市水系空间韧性提升规划策略,重构与山地城市存量空间发展相适应的水系空间格局,以期为同类规划提供参考。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城市水系空间论文参考文献

[1].刘亚丽,陈治刚,曹春霞.山地城市水系空间优化关键技术研究[C].活力城乡美好人居——2019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17山地城乡规划).2019

[2].李荷,杨培峰,张竹昕,刘伍洋,姜文超.“设计生态”视角下山地城市水系空间韧性提升规划策略[J].规划师.2019

[3].何一民,胡中华.清代长江水系沿江城市的数量、规模及空间分布[J].史林.2019

[4].王海燕.600余公里绿道环绕城市副中心[N].北京日报.2019

[5].辜进海.基于海绵城市理念的城市滨水空间景观设计——以平潭综合实验区如意湖及周边水系景观工程为例[J].四川建材.2018

[6].何一民,赵斐.清代黄河水系城市空间分布和数量规模变化研究[J].江汉论坛.2018

[7].贺冉.基于小流域水文过程的山地城市水系空间规划对策研究[D].重庆大学.2018

[8].李静.水系对城市空间形态的影响对比分析——以阿姆斯特丹和杭州为例[J].绿色科技.2018

[9].谢晓英,张琦,周欣萌,王欣.城市景观水系及滨水空间一体化——以北京城市副中心行政办公区丰字沟河道景观设计为例[J].城乡建设.2018

[10].张俊,周璟.城市建设中水系的空间问题及对策研究——以海绵城市建设试点厦门市为例[J].城市规划.2017

标签:;  ;  ;  ;  

城市水系空间论文-刘亚丽,陈治刚,曹春霞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