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素异质性论文-彭国强

要素异质性论文-彭国强

导读:本文包含了要素异质性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城市洪涝,空间异质性,数据适配,模型耦合

要素异质性论文文献综述

彭国强[1](2019)在《顾及要素异质性的城市雨洪过程建模及模拟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在全球气候变化及高速城市化进程的背景下,我国城市暴雨洪涝灾害发生的频率越来越高,造成的经济损失和社会影响也越来越严重。近年来,面向城市洪涝灾害风险管理、防洪排涝设施规划建设的科学研究和工程应用广泛展开。其中,以城市水文/水动力模型为基础的建模及模拟技术,因其在规律揭示、模拟预测等方面的优势,已经成为城市洪涝灾害风险管理及基础设施规划建设方面的重要支撑技术。但城市环境中存在着大量的不同类型、具有不同特征的地理要素,即空间异质性,极大地影响到城市雨洪过程建模及模拟。传统方法中,为了降低建模与模拟的复杂度,以及提高模型计算结果与观测结果的吻合性,将大量简化或概化方案用于城市雨洪过程的建模及模拟中。这些简化或概化方案主要体现在,描述现实世界空间异质性特征的输入数据和计算空间异质性特征作用下水流过程的模型结构两方面。由于对现实世界空间异质性特征的组织描述和空间异质性特征影响下的水流运动规律揭示能力的不足,这直接影响分析揭示不同要素对城市雨洪过程的影响和作用机制的能力。本文以影响城市雨洪过程的要素及其空间异质性特征为视角,以要素异质性特征的表达、动力学过程建模及模拟以及地理分析为切入点,对城市雨洪过程建模及模拟过程中的输入数据适配及空间离散、地表与管网水流耦合建模及模拟进行了研究,在此基础上,结合典型城市区域,针对不同要素对城市雨洪过程的影响及其时空特征进行了分析研究。主要研究内容与成果如下:(1)针对顾及要素异质性的城市雨洪过程建模及模拟所涉及的数据适配及空间离散网格生成的复杂性,研究了基于要素的耦合模型数据适配与空间离散方法。首先,在对影响城市雨洪过程的水文要素异质性特征分析基础上,从概念模型和逻辑模型两方面设计了数据适配模型,用于解析、存储及管理顾及要素异质性的城市雨洪过程建模及模拟过程所涉及的,用于表达要素异质性特征的空间数据和属性数据以及其它相关输入数据。其次,从单要素的数据适用性特征到要素之间的拓扑关系以及面向地表与管网水流过程耦合模拟的数据需求,研究了面向空间离散及耦合模拟的数据预处理方法,使得输入数据更好地满足空间离散和耦合模拟的要求。最后,从多要素约束下的非结构叁角形网格生成到要素异质性特征与离散网格自动融合方法以及排水系统专题数据自动转换方法,研究了面向耦合模型的地表空间离散网格自动生成及数据格式自动转换方法,使得在充分反映要素异质性的前提下,输入数据能更方便和自动化地转换成模型适配的数据格式。基于不同类型城市区域的应用案例以及在第4、5章研究中的应用表明,在满足对要素异质性特征处理要求的前提下,该方法能提升耦合建模与模拟过程中的数据预处理及空间离散网格生成的能力。(2)针对地表与地下管网水流过程耦合模拟的需求,基于两个主流开源模型SWMM和ANUGA研究了城市地表与管网水流过程双向同步耦合方法。在耦合建模方法原理方面,该方法以两个模型之间每个模拟步中每个水流交换节点的地表/地下水流动态交换方式进行实现。用于地表水流过程模拟的浅水方程方面,采用对连续性方程源项动态修正的方式进行处理;SWMM模型管网水流输运模块方面,以各节点水流出/入流项动态设置及获取的方式实现管网水流交换的出入流过程处理。在模型系统的耦合模拟机制方面,以用于模拟地表水流过程的ANUGA模型为主循环控制,采用ANUGA调用SWMM模型管网水流输运模块的耦合方式。在耦合模拟中,运用了可操作对象式程序化方法,实现了管网系统中支持水流交换的节点及出水口水量的动态交换;还开发了多个功能接口,用于控制操作对象的工作状态,以满足耦合模拟时的不同水流交换情景的需要。以城市典型区域真实降雨事件为案例的实验验证表明,该耦合模型能很好地模拟出地表积水范围,说明基于动力学过程的耦合模拟模型能更为真实的刻画水流的运动状态和积水过程。此外,对不同类型要素异质性的考虑,能更好地分析不同要素类型对雨洪过程的作用和影响。(3)针对城市雨洪过程分析的需要,在本文建模及模拟对要素异质性考虑方面的研究成果上,基于情景分析和时空过程分析方法,结合典型研究区域,定量化研究了不同要素对城市雨洪过程的影响和管网节点运行状态的时空特征。具体来说,设计了基于情景分析的不同要素对地表总径流量及积水的影响研究和基于经验正交函数分析法的管网节点入流及溢流的时空变化特征分析。研究结果表明,研究区域内的排水管网、池塘、人工绿地、建筑物及道路对城市雨洪过程有着复杂的作用机制,部分定量化分析结果提升了基于定性认知城市水文要素对雨洪过程影响及要素之间相互作用机制的不足。在城市雨洪过程精细化模拟已经成为重要研究热点的背景下,为相关研究和工程应用提供了重要的借鉴意义。此外,本文将经验正交函数(EOF)分析方法应用于基于水动力模型的城市雨洪过程模拟结果分析中。基于经验正交函数分析法进行了管网节点入流/溢流时空变化特征分析,结果表明,EOF是揭示管网节点水流运动时空过程规律的有效方法。(本文来源于《南京师范大学》期刊2019-03-22)

童媛媛[2](2016)在《要素异质性对中国出口产品结构区域差异影响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2015年,在中国经济步入“新常态”以及在“一带一路”的背景下,我国对外贸易亦呈现由高速增长向中速增长转换的新常态。2016年,作为“十叁五”的开局之年,为我国中长期发展奠定良好基础是经济工作的关键之处。继续提高经济增长质量,还要全面深化改革,推动经济转型和结构调整。改革开放至今,我国对外出口一直保持着比较迅速的增长状态,这为我国国民经济平稳增长发挥了重要的作用,成为拉动我国经济持续增长的“叁驾马车”之一。我国出口规模不断扩大的同时,出口产品结构也在不断的优化。但是,与世界主要发达国家相比,我国存在出口品种单一、出口市场集中、国有企业出口较少、出口商品仍处于国际分工价值链的底端,东西部地区出口量差距较大等问题。出口产品结构代表一国或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出口产品的不断优化,说明我国整体竞争实力的不断增强。文章从要素角度入手,研究我国出口产品结构的调整及优化问题。首先,介绍了出口产品结构的有关文献,论述了我国出口产品的现状以及东西部之间的差异,归纳了影响出口产品结构的因素。其中影响因素包括:自然资源,劳动力资源,外商直接投资,技术进步。结合最新的贸易数据,将理论分析与实证分析相结合,找出影响东、西部地区出口产品结构区域差异的关键要素。最后,根据分析结果,针对缩小出口产品结构区域差异提出对策建议。(本文来源于《贵州财经大学》期刊2016-04-01)

韩忠亮[3](2014)在《要素异质性与要素禀赋同质化定理——基于叁国贸易动态收益的一般均衡模型》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从要素异质性概念出发,将要素在形成过程中获得的初始生产力从要素的生产效率中剥离出来,通过比较不同要素的初始生产力水平,揭示要素之间质的差异。给出要素异质性的假定,将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之间的行业间贸易及发达国家之间的行业内贸易纳入一个框架,构建了一个关于叁国贸易动态收益的一般均衡模型,推导出要素禀赋同质化定理:充裕要素同质国家的贸易收益均等,而充裕要素异质国家的贸易收益存在差异。该模型系统地解释了叁代贸易理论未能解决的贸易收益的国家差异问题,为不同国家贸易效应的解释、政策调整以及预测提供了一个新的理论视角和参照系。在后续的研究中,还可以将企业异质性内生化,进一步推进企业异质性与贸易效应的研究。(本文来源于《国际贸易问题》期刊2014年01期)

韩忠亮[4](2012)在《要素异质性与贸易动态收益的收敛》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从要素异质性的视角研究发展中国家的贸易收益如何向发达国家收敛。本文的创新在于考察要素之间质的差异,提出要素异质性概念,利用一个简单的贸易动态收益模型,分析了充裕要素为异质要素的国家间贸易的收益差异。结果发现,要素异质性可以解释更多的贸易模式,当发展中国家的充裕要素升级为与发达国家充裕要素同质的要素时,其动态贸易收益将收敛于发达国家。本文的研究在贸易模式及贸易效应方面都扩展了要素禀赋理论。(本文来源于《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期刊2012年06期)

周伊莎[5](2011)在《企业外部创新要素异质性对创新绩效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开放式创新这一模式发展到现在,被越来越多理论界学者以及企业所接受,它能够帮助企业最大程度地利用分散于组织内部和外部的异质性知识,实现组织内、外部知识的充分交流,从而推动组织内和组织间知识创造。本文基于技术创新理论、资源观理论、战略管理理论等,结合现今商业环境,将企业的外部创新要素分为十二个类别,试图以异质性的视角,探讨外部创新要素异质性对企业创新绩效的价值。本研究采用案例分析和统计分析相结合的研究方法。首先选取东软集团作为案例分析对象,在实地调研、访谈的基础上,探讨外部创新要素,及其异质性对东软开放式创新成果的价值和意义所在。通过对浙江、上海、北京等地区的大样本问卷调查,使用统计分析的方法验证了本文关于外部创新要素异质性与创新绩效关系的假设,证明了关于异质性的六个假设。研究表明,外部创新要素异质性可分为深度和广度两个维度,其中异质性的深度和创新绩效存在着线性负相关的关系;异质性的广度对创新绩效的作用因产业性质的不同而不同。(本文来源于《浙江大学》期刊2011-12-01)

张德荣,张永政[6](2010)在《企业竞争力的性质:一个要素异质性的视角》一文中研究指出企业价值不同于企业要素的价值,企业是一种与市场不同的资源配置方式,仅仅从所有者权益来理解企业的价值是不全面的。企业是要素的组合,要素的不同组合将产生一种区别于要素市场价格的组织资本,企业中这种组织资本的存量状况决定了企业的价值和企业的竞争力。(本文来源于《福建论坛(社科教育版)》期刊2010年08期)

要素异质性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2015年,在中国经济步入“新常态”以及在“一带一路”的背景下,我国对外贸易亦呈现由高速增长向中速增长转换的新常态。2016年,作为“十叁五”的开局之年,为我国中长期发展奠定良好基础是经济工作的关键之处。继续提高经济增长质量,还要全面深化改革,推动经济转型和结构调整。改革开放至今,我国对外出口一直保持着比较迅速的增长状态,这为我国国民经济平稳增长发挥了重要的作用,成为拉动我国经济持续增长的“叁驾马车”之一。我国出口规模不断扩大的同时,出口产品结构也在不断的优化。但是,与世界主要发达国家相比,我国存在出口品种单一、出口市场集中、国有企业出口较少、出口商品仍处于国际分工价值链的底端,东西部地区出口量差距较大等问题。出口产品结构代表一国或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出口产品的不断优化,说明我国整体竞争实力的不断增强。文章从要素角度入手,研究我国出口产品结构的调整及优化问题。首先,介绍了出口产品结构的有关文献,论述了我国出口产品的现状以及东西部之间的差异,归纳了影响出口产品结构的因素。其中影响因素包括:自然资源,劳动力资源,外商直接投资,技术进步。结合最新的贸易数据,将理论分析与实证分析相结合,找出影响东、西部地区出口产品结构区域差异的关键要素。最后,根据分析结果,针对缩小出口产品结构区域差异提出对策建议。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要素异质性论文参考文献

[1].彭国强.顾及要素异质性的城市雨洪过程建模及模拟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19

[2].童媛媛.要素异质性对中国出口产品结构区域差异影响研究[D].贵州财经大学.2016

[3].韩忠亮.要素异质性与要素禀赋同质化定理——基于叁国贸易动态收益的一般均衡模型[J].国际贸易问题.2014

[4].韩忠亮.要素异质性与贸易动态收益的收敛[J].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

[5].周伊莎.企业外部创新要素异质性对创新绩效的影响[D].浙江大学.2011

[6].张德荣,张永政.企业竞争力的性质:一个要素异质性的视角[J].福建论坛(社科教育版).2010

标签:;  ;  ;  ;  

要素异质性论文-彭国强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