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震照明论文-冯浩宇

地震照明论文-冯浩宇

导读:本文包含了地震照明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波动方程,有限差分,组合震源,定向波场

地震照明论文文献综述

冯浩宇[1](2019)在《基于波动方程模拟的组合震源地震定向照明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地震数据采集是地震勘探的重要环节,是地震数据处理、解释的基础,近年来,随着勘探程度的不断深入,新勘探区域地表条件和地下构造变得越发复杂,如沙漠、山地、高原等区域,由于聚焦、散焦以及高速层屏蔽等因素的影响,导致野外采集的数据信噪比低,严重影响成像质量,传统的共中心点(CMP)野外数据采集方式已经不再适用,为了降低野外地震勘探成本,减少风险,需要采用一定的方法技术事先对勘探区域的采集参数进行模拟和分析,通过反复不断地论证和应用研究,为观测系统的设计提供理论指导和技术支持,找到一种最优的观测系统设计方法,进而提高野外勘探的精度,改善成像质量。地震照明分析是研究地震波场能量在复杂构造地区分布、指导观测系统的设计的重要手段,组合震源通过调节相邻两个震源的激发延迟时间来产生定向的地震波场,进而实现对目标区域的定向照明分析。为了研究地震波传播的波场特征,正演是不可或缺的,地震数值模拟方法主要分为射线追踪法和波动方程法两大类,由于射线理论本身的缺陷,致使在复杂程度较高的区域照明效果很差,而基于波动理论的数值模拟由于用到了运动学和动力学的全部信息,波场信息丰富,模拟精度高,对任何地质条件复杂的区域都有很好的照明效果,因此本文选用的是基于波动理论的波动方程地震照明分析。本文在前人工作的基础上,对波动方程的时域有限差分离散化的过程展开了详细的研究,采用有限差分的方法进行二阶声波方程数值模拟,利用完全匹配层吸收边界条件消除边界反射的影响,就有限差分格式的空间导数、时间导数的有限差分离散化过程进行详细的推导,通过对不同的空间差分精度、空间网格间距、时间步长、衰减系数、频率以及不同地质模型的声波波动方程正演模拟来证明正演的准确性。从组合震源定向激发理论出发,给出了组合震源方向因子与各参数之间的关系式以及激发延迟时间表达式,系统的研究了组合震源地震波方向图与震源数目、延迟时间、地层速度、震源间距之间的关系,给出了定向地震波主瓣、副瓣和栅瓣的定义,通过对上述各参数的研究,进而指导组合震源野外工作参数的选择。基于波动方程照明分析理论,给出了二维空间组合震源地震波场和照明度的计算方法。通过数值算例,分析了组合震源地震波场与震源数目和延迟时间之间的关系,震源数目越多,波场传播方向越集中,延迟时间越大,波场传播方向与垂向夹角也越大,最后通过高速异常体模型、水平层状介质模型、逆冲推覆构造模型和二维复杂的marmousi模型组合震源波场能量分布与各个参数之间的关系,给出了最佳的炮点设计方法。(本文来源于《吉林大学》期刊2019-06-01)

刘文峰,李蒙,王亮,刘强[2](2019)在《照明分析在常州地区地震采集观测系统优化设计中的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常州地区锡北构造逆断层下伏地层地震资料品质较差、成像不理想问题,结合DS1井钻井地层和前期解释方案构建二维地质模型。基于常规观测系统分别在流沙层的上、中、下及旁边进行模拟激发并实施照明分析,沿目的层界面提取照明度、确定阴影区。根据地震波的互易性原理,沿目的层界面在阴影区两侧进一步通过逆向照明分析,确定地表优势能量的接收范围,在优势接收范围内优化采集参数并进行有效的模拟分析,使阴影区照明度得到明显提高,成像质量得到改善。通过实际剖面的对比验证,证实照明分析对锡北构造采集参数优化设计是可行的,能够提高采集质量。(本文来源于《河南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19年02期)

赵禄顺[3](2018)在《不同地质模型的地震照明分析技术对观测系统的优化及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合适的观测系统是地震数据采集的首要前提,而地震照明度分析是优化观测系统的一种正演方法,主要分为射线追踪法和波动方程法两大类。波动方程法在模拟波的传播过程时可以提供波的运动学特征和波在介质中的动力学参数,但模拟过程复杂,应用范围较窄。而射线追踪照明将地震波的传播以射线的形式表现出来,具有简洁、形象、方便的优点,能够简单明了的反映出地震波的传播路径,其主要体现了地下反射点的分布情况,可以对目的层反射点分布规律、偏移规律以及真正的目的层覆盖次数进行研究。地震照明需要建立在地质模型的基础之上,本次研究将复杂地质模型分解为上倾地层、下倾地层、向斜、背斜、正断层、逆断层等基本要素,并辅以水平地层作为对比,进行针对模型的地震照明分析,研究目的层反射点的分布规律。结果表明:(1)倾斜模型中,射线反射点向上倾方向移动,可采用炮点往下倾方向移动,同时采取中点非对称的激发接收方式,在上倾方向加大接收排列,提高上倾层段的反射点密集度。(2)向斜模型中,射线反射点向两翼移动,核部反射点稀疏甚至缺失,在其有利激发区域内增加炮点,可以提高目标区的照明能量。(3)背斜模型中,射线反射点向核部移动,两翼接收到反射波的范围变小,可采用上倾放炮下倾接收的方式改善反射点的覆盖效果。(4)正断层模型中,断层面的反应和倾斜地层相似,能量主要来自于下倾方向的炮点,断层上倾方向的炮点能量贡献较少。(5)逆断层模型中,下盘信息容易缺失,观测系统需要加大排列长度,同时在信息缺失区域对应的激发位置增加炮点。在针对基本地质模型的照明分析基础之上,本文对新疆哈密市某矿区进行了研究分析,提出了优化观测系统的方法,提高了地震勘探资料质量,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对其他复杂地质情况的地震勘探有一定的借鉴作用。(本文来源于《西安科技大学》期刊2018-06-01)

赵建宇,冯晅,刘洋,孙成城,王凯[4](2017)在《地震照明技术在深部金属矿产勘查中的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1、引言目前,随着金属矿勘探深度的增加,电磁法、重磁勘探等非震地球物理方法存在着分辨率低,勘探深度较浅的不足;而作为在油气资源勘探中起到重要作用的地震方法近年来被引入到金属矿勘查中,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但由于金属矿床大多是非均匀体,且倾角大、尺度小、形态复杂;因此,在金属矿区开展地震勘探还存在较大的难度,难点之一就是信噪比过低,而在现有条件下,通过波动方程地震照明技术,可(本文来源于《2017中国地球科学联合学术年会论文集(五十)——专题104:深部矿产资源评价理论方法、专题105:中国“叁稀”矿产资源分布与成因》期刊2017-10-15)

何银娟,姬计法,秦晶晶,邓小娟,王宏伟[5](2017)在《基于粘滞声波方程的地震观测系统双程波照明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地震勘探数据采集是整个反射地震勘探工作的基础。数据采集工作的效果不仅受复杂地下结构(客观地质条件)对地震波传播的影响[1],而且在很大程度上受地震观测系统的制约[2]。如果能够在施工方案设计阶段对地震观测系统的潜在探测能力做出定量评估,将有希望合理地规避探测风险、提高探测质量。地震照明分析正是针对特定地下地质结构能够对拟定地震观测系统的探测能力作出有效评估的一种方法技术[3],可以以其结果作为依据在施工设计阶段对地震观测系统进行评价以及优化设计研究。(本文来源于《2017中国地球科学联合学术年会论文集(十叁)——专题26:活动断层、深部结构与地震复发习性、专题27:新构造、地表过程与地质灾害机理》期刊2017-10-15)

张盼,韩立国,白璐,胡勇[6](2016)在《基于被动源地震数据照明补偿的全波形反演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常规全波形反演利用计算波场去匹配观测波场,通过震源正传波场和残差逆传波场的互相关计算梯度,从而实现模型的更新(Virieux and Operto,2009)。深部高速体往往对下层低速体产生屏蔽作用,使有些构造反射回地面的信息很少。照明的不充分影响了全波形反演对深部构造的反演效果。被动震源信号真实来自地下,包含丰富的深部反射信息(Artman,2006),这些优点能够用于补充主动震源照明的不足,提供更多深部构造和屏蔽区域的反射信息。本文基于常规的主动源全波形反演,用被动源地震记录作为约束和补充,提出了基于被动源照明(本文来源于《2016中国地球科学联合学术年会论文集(十四)——专题30:深部资源探测技术与矿集区立体探测、专题31:大型沉积盆地矿产资源综合勘查》期刊2016-10-15)

陈波,贾晓峰,谢小碧[7](2016)在《基于染色算法的宽频带地震照明及分辨率分析(英文)》一文中研究指出偏移成像是将由地下目标产生的地震数据归位到反射界面从而产生地下结构的像。但由于受到采集系统孔径、复杂上覆介质和成像目标倾角等因素的影响,成像结果常常是地下结构的畸变了的像。地震照明和分辨率分析为上述因素对地震成像结果的影响提供了定量的描述方法。点弥散函数中包含地震照明和分辨率分析的全部信息。染色算法建立地下某一特定结构与地震波场和地震数据之间的对应关系。本文利用染色算法计算点弥散函数并进一步获得角度域照明信息,同时通过点弥散函数与原始成像结果反卷积的方法对成像结果予以校正。展示了SEG盐丘模型的相关计算结果。染色算法为点弥散函数的计算及进行宽频带地震照明与分辨率分析提供了一种高效的计算工具。(本文来源于《Applied Geophysics》期刊2016年03期)

李列,谢玉洪,顾汉明,柴继堂,但志伟[8](2016)在《叁维射线法和波动方程法照明分析评价海上地震采集观测系统的比较》一文中研究指出面向目标的地震照明技术为叁维地震采集论证工作提供重要的技术手段,论文通过对比分析叁维射线法和波动方程法照明技术的响应特征,来评价复杂工区的地震采集观测系统,研究结果表明:射线法照明过度依赖构造高点,照明能量呈星状分布,受小尺度的构造、模型速度变化等因素影响较大,波动方程法照明刻画了整体能量分布状况,对模型速度变化的容忍度较大,适用性较强.同时这两种算法均具有较高的计算效率和精度,可广泛适用于南海复杂工区的地震采集论证工作.(本文来源于《地球物理学进展》期刊2016年04期)

秦龙[9](2016)在《基于地震照明的观测系统优化设计方法》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石油天然气勘探开发向着复杂构造区不断延伸,油气勘探所面临的地质条件也越来越复杂,主要表现为地表起伏剧烈、近地表土质疏松激发接收条件差、地下地质构造速度横向变化大、勘探目标埋藏较深、高速体发育等。导致地震波传播情况复杂、地质目标成像困难。为了提高构造复杂地区地震资料采集的可靠性和高效性,近年来地球物理工作者们提出了地震波照明分析技术,通过分析地下各个面元的照明能量分布情况来评价采集效果,进而优化采集参数。同时,当传统单个震源的药量增加到一定程度时,激发产生的地震波能量将不再相应增加。在近地表散射源较多的中西部山前断裂带和近地表土质疏松的沙漠地区,激发接收条件差,普通震源激发难以获得理想的高信噪比地震数据。震源组合技术能够实现某一方向上各个子震源地震波场能量的同相迭加,提高地震资料信噪比和地震波照明度。然而,目前国内外对基于特定目标的组合震源最佳聚焦方向选择的研究相对较少。基于此,本论文在前人研究基础之上,将震源组合技术,坡印廷矢量和地震照明技术叁者有机结合起来,提出了基于震源组合、面向目标、增强目的层照明均匀性的炮点设计方法。首先,利用等炮间距的常规观测系统进行双程波动方程的地震照明模拟,利用目的层照明曲线的均方差和峰值方差来判断目的层照明均匀性;其次,在目的层照明阴影区激发地震波,当初至波传播至地表时,利用坡印廷矢量进行地表方向统计,确定震源组合主波束方向。同时进行地表能量统计确定地表有利的激发区域;最后,在地表有利的激发区域设置组合震源进行炮点加密,按照地表方向统计结果设计组合震源参数。模型试验结果表明:局部加密组合震源明显提高了阴影区的照明能量和目的层照明均匀性,该方法对复杂地区针对特定勘探目标的观测系统优化设计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本文来源于《西南石油大学》期刊2016-05-01)

刘伟[10](2015)在《波动方程地震照明模拟与观测系统优化设计方法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在复杂地表和复杂地下构造地区,即“双复杂”地区,由于散焦、聚焦及高速层屏蔽等因素的影响,导致了地震采集资料信噪比低、地震成像困难。地震照明分析技术是研究观测系统对勘探目标的地震波振幅或波场的模型分析技术。地震照明不仅可以得到震源激发的地震波场在地下介质中的分布情况,即单向照明,而且还可以得到能反映震源激发和检波点接收效应的双向照明。因此,基于地震照明分析的观测系统优化设计,可以提高观测系统对勘探目标的探测能力,进而改善其成像质量。虽然国内外众多学者已经对地震照明分析技术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工作,但是至今人们对地震照明仍然缺乏统一的认识,使得地震照明分析缺乏应用标准,工业应用效果和认可度参差不齐。地震照明已经从射线追踪理论时代逐渐进入波动方程理论时代。但是由于单程波方程本身的缺陷,使之不能满足高度复杂区域的地震照明分析。相比之下,双程波动方程具有模拟精度高、波场信息丰富、不受构造倾角限制等优点,能够适应任何复杂地质条件下的地震照明分析,故基于双程波动方程的地震照明分析技术具有巨大的应用前景。本文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从地震照明的基本原理和概念出发,对现有主要的地震照明函数进行了系统的归纳总结,并提出了多种分类标准;认为任何地震照明函数都可以归属于只考虑震源或检波器的单向照明和同时考虑震源与检波器的双向照明两大类地震照明。从地震波理论出发,推导了单程波动方程和双程声波方程波动方程,并详细研究了它们的数值模拟方法,为基于波动方程的地震照明分析技术研究奠定了的方法基础。对基于波动方程的单向照明和双向照明进行了详细的研究,模型计算结果表明:单程波动方程自身的缺陷,导致基于单程波方程的地震照明能量不准确,特别是在具有强散射损失的盐下区域;双程波动方程能够获得精确的地震照明,但是照明结果中会出现明显的上下行波场能量的干涉现象,干扰地震照明分析。为此,本文针对双程波动方程震源单向照明,采用坡印廷矢量将地震波场分解为只包含上行波的反射波场和只包含下行波的入射波场,根据分解后的地震波场分别定义了两个地震照明函数,即入射照明和反射照明。数值模拟结果显示,基于坡印廷矢量波场分离方法是完全正确的;入射照明比单向照明更能反映下行地震波场的能量分布特征。针对单程波动方程双向照明进行了改进,包括XIE-WU双向照明和DUC-DC双向照明;改进的双向照明不仅提高单程波动方程双向照明的精度,而且还克服了XIE-WU双向照明不能满足不同检波器应该接收到不同地震波场的缺陷。此外,本文还研究了基于双聚焦原理的双聚焦照明分析技术,并提出了观测系统的迭前偏移分辨率函数。最后,采用波动方程地震照明进行了观测系统优化设计研究,实现了面向勘探目标的地表最有利激发接收区域的优选、加密区组合震源地震波聚焦方向设计和满足迭前偏移分辨率要求的观测系统参数优化设计。(本文来源于《西南石油大学》期刊2015-12-01)

地震照明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针对常州地区锡北构造逆断层下伏地层地震资料品质较差、成像不理想问题,结合DS1井钻井地层和前期解释方案构建二维地质模型。基于常规观测系统分别在流沙层的上、中、下及旁边进行模拟激发并实施照明分析,沿目的层界面提取照明度、确定阴影区。根据地震波的互易性原理,沿目的层界面在阴影区两侧进一步通过逆向照明分析,确定地表优势能量的接收范围,在优势接收范围内优化采集参数并进行有效的模拟分析,使阴影区照明度得到明显提高,成像质量得到改善。通过实际剖面的对比验证,证实照明分析对锡北构造采集参数优化设计是可行的,能够提高采集质量。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地震照明论文参考文献

[1].冯浩宇.基于波动方程模拟的组合震源地震定向照明分析[D].吉林大学.2019

[2].刘文峰,李蒙,王亮,刘强.照明分析在常州地区地震采集观测系统优化设计中的应用[J].河南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9

[3].赵禄顺.不同地质模型的地震照明分析技术对观测系统的优化及应用[D].西安科技大学.2018

[4].赵建宇,冯晅,刘洋,孙成城,王凯.地震照明技术在深部金属矿产勘查中的应用[C].2017中国地球科学联合学术年会论文集(五十)——专题104:深部矿产资源评价理论方法、专题105:中国“叁稀”矿产资源分布与成因.2017

[5].何银娟,姬计法,秦晶晶,邓小娟,王宏伟.基于粘滞声波方程的地震观测系统双程波照明分析[C].2017中国地球科学联合学术年会论文集(十叁)——专题26:活动断层、深部结构与地震复发习性、专题27:新构造、地表过程与地质灾害机理.2017

[6].张盼,韩立国,白璐,胡勇.基于被动源地震数据照明补偿的全波形反演研究[C].2016中国地球科学联合学术年会论文集(十四)——专题30:深部资源探测技术与矿集区立体探测、专题31:大型沉积盆地矿产资源综合勘查.2016

[7].陈波,贾晓峰,谢小碧.基于染色算法的宽频带地震照明及分辨率分析(英文)[J].AppliedGeophysics.2016

[8].李列,谢玉洪,顾汉明,柴继堂,但志伟.叁维射线法和波动方程法照明分析评价海上地震采集观测系统的比较[J].地球物理学进展.2016

[9].秦龙.基于地震照明的观测系统优化设计方法[D].西南石油大学.2016

[10].刘伟.波动方程地震照明模拟与观测系统优化设计方法研究[D].西南石油大学.2015

标签:;  ;  ;  ;  

地震照明论文-冯浩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