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胃炎的诊疗现状

慢性胃炎的诊疗现状

王宪忠(内蒙古扎兰屯市人民医院162650)

【中图分类号】R65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5085(2011)6-0139-02

【关键词】慢性胃炎发病率胃癌

我国人口众多,慢性胃炎发病率较高,据数字统计,发病率可达60%以上,严重影响了人们的生活质量。国内消化界学者一致认为慢性胃炎的发病因素与幽门螺杆菌、自身免疫、胆汁反流等因素有关。针对此病的诊断、鉴别诊断及治疗见解不一,现将我国近年来对慢性胃炎的诊治综述如下:

1慢性胃炎的诊断

通过一些消化道症状如慢性腹痛、腹胀等可疑诊慢性胃炎,但确诊需要胃镜检查及胃黏膜活检,同时可行幽门螺杆菌检查。胃镜活检是最可靠的诊断方法,幽门螺杆菌检测可采用涂片或病理切片检菌、培养;快速尿素酶试验;血清Hp抗体测定;13C、14C尿素呼气试验等[1],后者临床较为常用。有关胃炎的内镜分类和诊断问题先后在多次全国会议上修订。1982年重庆会议提出将慢性胃炎分为慢性浅表性、慢性萎缩性和慢性肥厚性三类。2000年井冈山会议共识意见中采纳了国际上新悉尼系统的分类方法,将其分为浅表性(非萎缩性)、萎缩性及特殊型三类[2]。2006年中华医学会消化分会在上海发表了中国慢性胃炎共识意见。将慢性胃炎分为非萎缩性(浅表性)胃炎、萎缩性胃炎两大基本类型,同时存在平坦糜烂、隆起糜烂、出血、粗大皱襞或胆汁反流等征象则诊为非萎缩性胃炎或萎缩性胃炎伴糜烂、胆汁反流等。

2慢性胃炎的鉴别诊断

2.1与消化系统疾病相鉴别

2.1.1胃癌慢性胃炎症状如食欲不振、上腹不适、贫血等少数胃窦胃炎的临床症状与胃窦癌颇相似,需特别注意鉴别。大多数患者纤维胃镜检查及活检有助于鉴别。

2.1.2消化性溃疡两者均有慢性腹痛,但消化性溃疡以上腹部规律性、周期性疼痛为主,而慢性胃炎疼痛很少规律性,并以消化不良为主。X线钡餐透视级胃镜检查有助鉴别。

2.1.3慢性胆道疾病如慢性胆囊炎、胆石症常有慢性右上腹痛、腹胀、嗳气等消化不良症状,易误诊为慢性胃炎。但该病胃肠道检查无异常发现,胆囊造影及B超异常可最后确诊。

2.1.4肝癌及胰腺疾病亦可出现消化道症状及体重下降等,易延误诊治,全面细微的的查体及有关检查如血清肿瘤指标、B超、CT可及时明确诊断。

2.2与其他系统疾病鉴别

2.2.1心脏病与胃炎心脏病特别是各种病因导致的右心功能不全或心包炎,常常引起消化道淤血,从而引起“胃炎”症状。老年人就诊时要及时做心脏检查,及时确诊心脏病幷合理有效治疗,消化道症状可缓解。

2.2.2肾病与胃炎胃炎是肾衰竭的一个临床并发症,常常有人说尿毒症胃炎就是指尿毒症引发了胃炎。肾衰竭患者的肾脏已经严重受损,排泄能力大大下降,使体内大量的毒素积聚,患者在临床上就会出现相应的中毒症状,其中消化系统紊乱的不适症状是最早也是最突出的症状之一,临床医生要全面询问病史,注意肾功能检查有助诊断。

2.2.3糖尿病与胃炎在血糖得到控制的糖尿病患者中有1/4的患者存在胃排空迟缓,长期血糖控制不佳的患者更易出现胃轻瘫症状,治疗和长期控制好血糖,能有效的缓解和预防消化道症状。

2.2.4妊娠与胃炎早孕常有消化道症状,如恶心、呕吐、反酸、上腹部不适,常被误诊胃炎,并用治疗胃炎的药物治疗,易导致不良后果。诊疗过程中要询问停经史,尿妊娠试验和B超有助鉴别。

3慢性胃炎的治疗

3.1目前用于治疗胃炎的药品种类很多,按其功能分类

3.1.1减轻中上腹不适、嗳气等症状常用药改善胃动力,促进胃排空,消除或减轻中上腹部饱胀不适、嗳气等症状,常用药物为盐酸甲氧普胺、多潘立酮、莫沙必利和伊托必利,作用较优,副作用很少,且能促进肠蠕动以利排便。对于伴有腹泻的患者,多选多潘立酮,对于伴有便秘的患者多选伊托必利。

3.1.2有胃幽门胆汁反流时上述药物可减轻反流,并可同时应用铝碳酸镁、消胆胺、硫糖铝,也可服用熊去氧胆酸,这些药物能减轻胆汁对胃黏膜的损害。消胆胺可络合反流至胃内的胆盐,防止胆汁破坏胃黏膜屏障,铝碳酸镁和硫糖铝可与胆汁酸及溶血卵磷脂结合,也可用于治疗胆汁反流。

3.1.3胃黏膜保护剂常应用铝碳酸镁、硫糖铝、铋剂、合欢香叶酯等。此外,抗消化性溃疡药丙谷胺也有较好的黏膜保护作用。

3.1.4幽门螺旋杆菌杀灭剂可选的抗菌药物很多,以羟氨苄青霉素或庆大霉素最常用,铋剂也有杀灭幽门螺旋杆菌的作用。需要指出的是,必须按照正规的三联或四联的包括PPI药物的标准治疗方案,并有足够的治疗时间和生活用具的消毒,避免幽门螺旋杆菌的耐药和根除后的复染。

3.1.5抑酸剂有时可短期试用氢氧化铝、得乐等制酸剂,也可试用奥美拉唑、泰胃美、西咪替丁、雷尼替丁、法莫替丁等抑酸剂,虽然在理论上依据不足,因为慢性胃炎胃酸不一定增高,而且以胃酸偏低者居多,但实践中却往往有较好效果,特别是铝碳酸镁。

3.1.6无酸性慢性萎缩性胃炎经测试证实为低酸或无酸的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可适量服用米醋,也可应用五肽胃泌素,或考虑试用短程小剂量的泼尼松。

3.1.7并发精神障碍疾病很多患者因久病未愈或其他因素,出现紧张、焦虑或抑郁等精神障碍,需同时进行心理治疗或服用适当的抗精神药物,如小剂量的多塞平或阿米替林等,可能会取得较佳效果。

3.1.8中草药制剂品种较多,常有猴头菌、小建中、三九胃泰、胃复春、胃苏冲剂、香砂养胃丸、邦消安、小柴胡片等,可视情况适当选用。

3.2慢性胃炎的个体化治疗

慢性胃炎的治疗目的是缓解症状和改善胃黏膜组织学,包括炎症、萎缩和肠化等。但萎缩、肠化的逆转尚待进一步研究证实。治疗应尽可能针对病因,遵循个体化原则。慢性胃炎消化不良症状的处理与功能性消化不良相同。根除幽门螺旋杆菌可消除或改善胃黏膜炎症,防止萎缩、肠化进一步发展,无症状、幽门螺旋杆菌阴性的非萎缩性胃炎无需特殊治疗,对萎缩胃炎,特别是严重的萎缩胃炎或伴有异型增生者,应注意预防其恶变。

3.2.1幽门螺旋杆菌阳性慢性萎缩性胃炎伴胃黏膜萎缩、糜烂或有消化不良症状者治疗建议根除幽门螺旋杆菌,幽门螺旋杆菌相关性胃炎是否需根除幽门螺旋杆菌尚缺乏统一意见。2000年欧洲共识报告推荐对萎缩性胃炎者行根除幽门螺旋杆菌治疗,国内共识意见推荐对有明显异常的幽门螺旋杆菌相关性慢性胃炎(病理活检示中—重度萎缩、中—重度肠化、异型增生或内镜下胃黏膜糜烂)或有胃癌家族史、常规治疗疗效差、伴有十二指肠炎者行根除治疗[2]。慢性胃炎的主要症状为消化不良,其症状应属于功能性消化不良,国内外均推荐对幽门螺杆菌阳性的功能性消化不良者行根除治疗。幽门螺旋杆菌产生的铵离子利磷脂酶具有破坏表面活性磷脂的能力,引起胃黏膜疏水性减弱,黏膜易于受到损伤[3]。根除幽门螺旋杆菌可改善胃黏膜组织学,对预防消化性溃疡和胃癌等有重要意义,对改善或消除消化不良症状具有优势。不正规的治疗极易造成幽门螺杆菌耐药,选用正规、有效的治疗方案是决定其成败的关键因素。根除幽门螺杆菌的标准方案:以PPI为基础的方案,方案1,标准剂量PPI、阿莫西林、克拉霉素。方案2,标准剂量PPI、阿莫西林、呋喃唑酮/甲硝唑。方案3,标准剂量PPI、克拉霉素、呋喃唑酮/甲硝唑。以铋剂为基础的方案,方案1,胶体次枸橼酸铋、四环素、甲硝唑/替硝唑。方案2,胶体次枸橼酸铋、克拉霉素、呋喃唑酮/甲硝唑。其他方案如雷尼替丁、枸橼酸铋。或上述方案中以雷尼替丁替代PPI。

3.2.2胆汁反流的治疗胆汁反流是慢性胃炎的病因之一。幽门括约肌功能不全导致胆汁反流入胃,削弱或破坏胃黏膜屏障功能。胃黏膜保护剂如硫糖铝、瑞巴派特、替普瑞酮、吉法酯、依卡倍特可改善胃黏膜屏障,促胃黏膜糜烂愈合,铝碳酸镁制剂可增强胃黏膜屏障功能并可结合胆酸,从而减轻或消除胆汁反流导致的胃黏膜损害。

3.2.3其他治疗如抗抑郁或抗焦虑药可用于有明显精神因素的慢性胃炎患者。有胃黏膜糜烂并以反酸、上腹痛为主要症状的患者可选用制酸药。慢性胃炎患者除要经以上正规治疗外,还需给予生活干预,如少吃油炸食品,少吃腌制食品以及生凉刺激性食物。避免服用非甾体抗炎药物,需长期服用非甾体抗炎药物的患者,Hp与之有相加甚至协同作用,可导致黏膜损伤进一步加重[4-6]。萎缩性胃炎、残胃炎、胃息肉等病变癌变率高,随访可早期发现胃癌,因此要定期随访,改善不良预后。

参考文献

[1]萧树东.胃肠病学和肝病学理论基础与临床进展[M].上海:世界图书出版公司,2004:380-388.

[2]叶任高,陆再英.内科学[M].6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社,2004:379-383.

[3]OriharaT,WakabayashiH,NakayaA,etal.EffectofHelicobacterpyloireradicationongastricmucosalphospholipidcontentanditsfattyacidcomposition[J].GastroenterolHepatol,2001,16(3):269-275.

[4]方洁,戴宁.幽门螺旋杆菌与非甾体抗炎药在胃黏膜损伤中的相互作用机制[J].中华消化杂志,2007,27(3):67-69.

[5]陈文珏.慢性胃炎的治疗[J].中国医药导报,2007,4(18):116.

[6]张卫东,白卫云.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胃炎的临床观察与分析[J].中国医药导报,2008,5(7):58.

标签:;  ;  ;  

慢性胃炎的诊疗现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