磁能恢复开关论文-黄志臻

磁能恢复开关论文-黄志臻

导读:本文包含了磁能恢复开关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无线电能,最优负载,最大效率,最大功率

磁能恢复开关论文文献综述

黄志臻[1](2016)在《基于磁能恢复开关补偿的电动汽车无线充电系统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电动汽车产业链的兴起,无线电能传输技术也受到了越来越多人们的关注。对于电动汽车,无线电能传输不仅体现在其经济性、安全性和便利性;更重要地,无线电能传输是汽车智能化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是未来汽车的一部分。然而,在现实的无线充电场景中,当不同的电动汽车停在充电线圈上方时,其对应的等效负载值是不同的。针对上述问题的不足,本文以磁能恢复开关(MERS)为研究对象,在选择串联-串联补偿拓扑的前提下,利用最大效率-最优负载的双闭环控制,对系统的负载能实时进行匹配,实现了最优负载匹配的功能。本文首先阐述了无线充电的背景和意义,对无线充电的技术类型、技术现状进行了比较,并分析了该技术存在的主要问题,针对其中的负载和频率双重匹配问题,提出了本文的研究内容。第二,建立了基于磁能恢复开关补偿的无线充电系统数学模型,分析了MERS电路结构、工作原理及控制参数,并阐述了其对应控制参数下的模型。比较了四种基本的补偿拓扑,数学上论证了串联-串联谐振补偿更适合大功率的无线电能传输,推导出系统的最优负载及对应的最大效率,并将MERS电路引入到最终的串联-串联谐振补偿拓扑中。第叁,在控制系统的设计过程中,首先采用移相控制,设计了全桥100 KHZ逆变器;在全桥逆变器之后,串接有含MERS的串联-串联补偿拓扑;为了方便对畸变的电压电流相位检测,提出了一种锁相环算法;分析和比较了最大效率传输和最大功率传输的异同点,并针对最大效率传输,引入了最大效率外环,最优负载内环的双闭环控制,设计了相应的系统控制器。第四,利用MATLAB和PSIM,对上述各部分的数学模型和控制系统进行了仿真分析,验证了所提出拓扑和控制方案的可行性;并利用COMSOL对线圈的结构和设计的分离变压器进行了磁场仿真。第五,制作了一台100W的实验样机,通过样机调试和运行,理论上验证了所提出方案的负载匹配和效率匹配性能。最后,根据上述研究内容,对本课题的主要工作进行了总结,得出本文的结论,并对未来的工作提出展望。(本文来源于《华南理工大学》期刊2016-06-03)

康龙云,黄志臻,冯腾,徐成宪[2](2015)在《基于磁能恢复开关补偿的电动汽车无线充电系统》一文中研究指出为改善电动汽车无线充电系统的效率,该文首先对磁能恢复开关电路的数学模型进行了分析,确定了磁能恢复开关(MERS)电路可以等效为一个可变电容器;然后提出了可分离变压器双侧补偿的策略,并在双侧补偿的一次侧引入了MERS电路,并从数学上论证了该策略的可行性;最后在上述建立的模型基础上,提出一种计算两侧线圈互感的方法,根据互感M的大小,确定出MERS电路中移相角的大小,从而使无线充电系统工作在最佳状态。(本文来源于《电工技术学报》期刊2015年S1期)

何方波[3](2008)在《对一种补偿电路单元—磁能恢复开关电路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在电力系统中应用无功补偿技术不仅可以降低线路损耗、节约能源,还可以提高电网的供电质量。本文陈述了无功在电路中存在的作用以及危害,无功补偿技术的原理和分类。作为电力电子发展的一个方向,绿色环保的无功补偿技术--半导体开关型补偿技术越来越受重视,本文介绍了几种电力电子开关型的补偿电路,并详细分析了一种电力电子开关型的串联补偿电路—磁能恢复开关(MERS)。作为一种串联补偿电路,MERS电路结构简单,控制灵活,相比于固定电容串联补偿也并不复杂多少。MERS的基本原理就是:利用类似于逆变器全桥开关和一只直流电解电容结合使用,通过对开关器件的控制,适时改变电容在电路的有效电抗,使电容和电感之间产生谐振,达到提高电路输入功率因数的目的。论文在参考大量国内外文献的基础上,详细介绍了磁能恢复开关电路单元的结构,运行状态,以及MERS在实际交流电路中的叁种应用模式分析,即不连续运行模式、直流偏置模式、完全平衡模式,并且分析了各种模式下的电路波形,给出这些模式的工作条件。在此基础上,又阐述了MERS单元在电路中运行的一些特性和电力相关领域中的应用。本文以MERS这种可控串联补偿电路为研究对象,对其在SIMULINK仿真环境下进行了建模和仿真分析。通过仿真可以较直观的看出电路在提高功率因数方面的作用,在PWM控制方式下,电路可以获得的输入功率因数能够接近1。但是由于电容和开关的作用,不可避免的要产生谐波电流,负载上电压就不是正弦波,可以通过在电路中设置滤波电路来改善负载电压。(本文来源于《华中科技大学》期刊2008-06-01)

郜登科,杨喜军,雷淮刚,管洪飞[4](2008)在《基于磁能恢复开关的单相串联补偿器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作为一种新的无功补偿装置,不论负载阻抗如何变动,磁能恢复开关都能自动地校正功率因数,并且还具有结构简单、容易控制和损耗低等许多优点。基于磁能恢复开关的单相串联补偿器中,磁能恢复开关能够吸收并恢复负载电感中的磁场能量,实现无功功率的补偿。仿真分析获得了很高的功率因数,直流输出电压具有较小的纹波,并在实验中得到了验证。(本文来源于《华东电力》期刊2008年03期)

王建全,杨兴华,张峦国,杨喜军[5](2006)在《基于谐振电抗器和磁能恢复开关的单相AC-DC变换器》一文中研究指出将谐振电抗器和磁能恢复开关引入到单相AC-DC变换器中,设计了一种新颖的混合单相AC-DC变换器。在理论分析谐振电抗器和磁能恢复开关单独在单相功率因数校正器(PFC)应用中的优点和不足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结合两者长处的功率因数校正方法,能够获得更高输入功率因数(PF)和更高输出直流电压。并利用仿真软件ORCAD 10.5建立了完整的单相AC-DC变换器—逆变器仿真电路,对上述3种情况进行了FFT和参数扫描等仿真分析。结果说明了所提出的方案是可行的和低成本的,能够支持较大的输出功率,可以作为变频家用电器等的前级单相AC-DC变换器。(本文来源于《华东电力》期刊2006年12期)

王建全,杨兴华,张峦国,杨喜军,吴君[6](2006)在《基于谐振电抗器和磁能恢复开关的单相AC-DC变换器》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将谐振电抗器和磁能恢复开关引入到单相AC-DC变换器中,发挥二者的优点设计了一种新型混合单相AC-DC变换器。在理论分析谐振电抗器和磁能恢复开关(MRES)单独在单相功率因数校正器(PFC)应用中的优点和不足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结合两者长处的功率因数校正方法,能够获得更高输入功率因数(PF)和更高输出直流电压。并利用仿真软件ORCAD 10.5建立了完整的单相AC-DC变换器-逆变器仿真电路,对上述叁种情况进行了FFT和参数扫描等仿真分析。结果说明了所提出的方案是可行的和低成本的,能够支持较大的输出功率,可以作为变频家用电器等的前级单相AC-DC变换器。(本文来源于《2006中国电工技术学会电力电子学会第十届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期刊2006-09-01)

磁能恢复开关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为改善电动汽车无线充电系统的效率,该文首先对磁能恢复开关电路的数学模型进行了分析,确定了磁能恢复开关(MERS)电路可以等效为一个可变电容器;然后提出了可分离变压器双侧补偿的策略,并在双侧补偿的一次侧引入了MERS电路,并从数学上论证了该策略的可行性;最后在上述建立的模型基础上,提出一种计算两侧线圈互感的方法,根据互感M的大小,确定出MERS电路中移相角的大小,从而使无线充电系统工作在最佳状态。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磁能恢复开关论文参考文献

[1].黄志臻.基于磁能恢复开关补偿的电动汽车无线充电系统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6

[2].康龙云,黄志臻,冯腾,徐成宪.基于磁能恢复开关补偿的电动汽车无线充电系统[J].电工技术学报.2015

[3].何方波.对一种补偿电路单元—磁能恢复开关电路的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8

[4].郜登科,杨喜军,雷淮刚,管洪飞.基于磁能恢复开关的单相串联补偿器的研究[J].华东电力.2008

[5].王建全,杨兴华,张峦国,杨喜军.基于谐振电抗器和磁能恢复开关的单相AC-DC变换器[J].华东电力.2006

[6].王建全,杨兴华,张峦国,杨喜军,吴君.基于谐振电抗器和磁能恢复开关的单相AC-DC变换器[C].2006中国电工技术学会电力电子学会第十届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2006

标签:;  ;  ;  ;  

磁能恢复开关论文-黄志臻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