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疫层析分析论文-刘燕

免疫层析分析论文-刘燕

导读:本文包含了免疫层析分析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碳纳米管,纳米金复合材料,碳纳米球,棉线免疫层析分析装置,同时检测

免疫层析分析论文文献综述

刘燕[1](2018)在《碳基纳米材料在免疫层析分析中应用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在本文中,我们构建了以棉线为载体的免疫层析分析方法,以不同类型的新型碳纳米材料作探针,实现了对肺癌标志物的快速、高效、高灵敏的可视化检测。具体工作如下:(1)基于碳纳米管/纳米金复合材料探针的棉线免疫层析分析技术的研究在本文中,我们设计了一种基于碳纳米管/纳米金复合材料(CNT/GNPs)探针的棉线免疫层析分析装置,实现了对鳞状细胞癌抗原(Squamous Cell Carcinoma Antigen,SCCA)的高灵敏、快速、可视化检测。该装置所采用的CNT/GNPs探针结合了碳纳米管(CNT)和纳米金(GNPs)两者的优点,表现出优良的生物相容性和更高的稳定性。与已报道的两篇采用碳纳米管作为探针的免疫层析分析方法相比,该装置的检测灵敏度分别提高了10倍和2000多倍,明显提高了免疫层析分析技术的灵敏度。(2)鳞状细胞癌抗原和癌胚抗原在免疫层析分析装置上的同时检测在实验(1)的基础上,我们设计了一种基于CNT/GNPs复合材料探针的棉线免疫层析装置,实现了两种肺癌标志物—鳞状细胞癌抗原(SCCA)和癌胚抗原(Carcinoembryonic antigen,CEA)的快速可视化同时检测。在最佳条件下,响应信号与两种肺癌标志物的浓度在50-5000 ng/mL范围内呈良好线性关系,检测限分别达到了12.0 ng/mL和15.6 ng/mL(S/N≥3)。(3)基于碳纳米球探针的棉线免疫层析分析技术的研究在本文中,我们设计了一种基于碳纳米球(CNSs)的棉线免疫层析分析装置,实现了肺癌标志物(SCCA)的快速可视化检测,CNSs探针的使用,使得本装置的灵敏度明显提高,检测限达到了0.65 ng/mL(S/N≥3)。(本文来源于《西北大学》期刊2018-06-01)

周楠[2](2018)在《全自动荧光定量免疫层析分析仪的研制和实验验证》一文中研究指出即时检测(POCT,Point-Of-Care Testing),通常是指在病人旁边进行的临床检测,其特点是在采样现场即刻进行分析,从而快速得到检验结果。即时检测可以省去标本在实验室检验时的复杂处理程序,因此,这种检测手段具有便捷、快速、高效且低成本等优点。目前,POCT已然发展成为体外诊断(In Vitro Diagnosis,IVD)的一个新兴细分行业,在国内体外诊断市场扮演越来越重要的角色。目前市场上初代的POCT产品多数采用人工操作方式,检测仪器智能化、自动化程度低,处理通量小。这些局限性一方面造成巨大的人力成本,降低了检验工作的效率;另一方面给检测结果的准确性带来各种风险。因此,需要有一款既能够满足国内医疗资源、病患相对集中的特殊国情需求,又保持即时检测特点的全新产品。本课题基于以上两点核心需求,设计了一种全自动荧光定量免疫层析分析仪,本分析仪配套专用试剂(荧光定量免疫层析法),用于检测人体样本(主要是血液和尿液)中特定生物标志物的浓度,从而辅助疾病诊断。所设计的全自动荧光定量免疫层析分析仪硬件结构由试管架装置、摇匀装置等多个模块构成。针对分析仪硬件模块多的特点,构建了小型集散控制系统,实现了高效的运动控制和数据采集。所设计的仪器可以自主完成从样本排序、混匀、取样,到缓冲液杯自动理料,加入样本稀释混匀,再到试剂卡自动理料,加入混合液,排序控温反应,最后自动扫描荧光信号进行检测的全检验过程。通过实验对所设计仪器的检测重复性、检测稳定性、移液精密度、移液准确性、线性相关性、临床检测准确性及携带污染率等特性进行了测试验证,并和现有的手工操作免疫层析分析仪进行了对比测试。结果表明,相对于手工操作的免疫层析分析仪,所设计的全自动荧光免疫层析分析仪具有重现性更好、可持续稳定运行、有效避免了人工操作疲劳等优点。例如,在检测最低浓度为1mg/L的C反应蛋白时,所设计的分析仪的检测变异系数为9.45%,而所用对照仪器的检测变异系数为10.71%。另外,经临床比对实验证明,当使用相同检测试剂时,实验仪器的检测结果与生物梅里埃VIDAS的检测结果的相关性为0.9859,而对照仪器与生物梅里埃VIDAS的检测结果的相关性为0.9571,说明全自动仪器的检测结果符合临床要求,甚至略微优于标准化人工操作的结果,对试剂检测性能表现有一定提升作用。(本文来源于《华南理工大学》期刊2018-04-12)

王玉珍,周静清,温雅琼,刘海燕,冯锋[3](2017)在《快速检测镉离子的免疫层析分析法的建立及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在制备出镉离子单克隆抗体的基础上,首先运用柠檬酸钠还原法合成了胶体金,然后用胶体金标记抗体,得到检测探针;优化实验条件后,组装试纸条,样品中的镉与检测线上面的抗原竞争有限的金标抗体,通过观察检测线的颜色,确定检出限;最后检测方法的特异性和灵敏度,建立了一种快速检测水样中镉离子的竞争免疫层析试纸条方法。结果:方法的检出限为50ng·mL-1,交叉反应结果表明,该抗体除与汞离子有交叉反应外,与其他金属离子(Zn~(2+)、Cr~(3+)、Pb~(2+)、Cu~(2+)、Ni~(2+)、Al~(3+)、Co~(2+)、Fe~(3+)、Mg~(2+)、Ca~(2+)和Ba~(2+))均无交叉反应。湖水样品中镉的加标实验结果显示与传统的酶联免疫分析方法有很好的相关性。建立的胶体金免疫层析试纸条方法可以特异、快速地检测水样中的重金属镉离子,在10min左右可以得到结果,适合用于现场检测。(本文来源于《化学研究与应用》期刊2017年12期)

孟利利[4](2017)在《基于棉线的可视化快速免疫层析分析技术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本论文构建了一种以棉线为载体的免疫层析分析技术,利用不同的纳米材料,对肺癌标志物(鳞状癌细胞抗原、人铁蛋白)实现了快速、灵敏和可视化检测。具体工作如下:(1)基于碳纳米管探针的棉线免疫层析分析技术在本文中,成功地设计了一种基于碳纳米管(CNT)探针的棉线免疫分析技术,实现了可视化、快速检测肺癌标志物-人铁蛋白抗原。该种装置在30分钟内可以检测到50 ng/mL人铁蛋白抗原,与先前的基于碳纳米管探针的快速检测文献结果比较,灵敏度提高了大约500倍。(2)设计了一种基于双纳米金信号探针的棉线免疫传感器,用于电化学测定肺癌标志物-鳞状细胞癌抗原(Squamous Cell Carcinoma Antigen,SCCA)通过使用两种金纳米粒子标记物来改善SCCA检测灵敏度,与传统的采用一种金纳米粒子为信号探针的棉线免疫层析分析技术比较,大大提高了分析的灵敏度。整个分析过程避免了在大多数传统的蛋白质分析中的繁琐重复的温育和洗涤步骤,缩短了分析时间和降低了成本。在最佳的实验条件下,线性范围为5-500 ng/mL。(3)基于金纳米棒探针的棉线免疫层析分析技术本文设计了一种基于棉线免疫层析分析装置结合金纳米棒(GNRs)信号探针可视化、快速、灵敏的检测人铁蛋白抗原(Human ferritin)的方法。人铁蛋白是肺癌蛋白质生物标志物,对于肺癌早期检测具有重要的意义。结果表明,与传统的金纳米粒子探针相比,由于金纳米棒独特的光学性质,使得我们设计的棉线免疫层析分析装置的灵敏度提高了近1000倍。在最佳条件下,棉线免疫层析分析装置可以检测到5 ng/mL人铁蛋白抗原,满足临床诊断的要求。(本文来源于《西北大学》期刊2017-06-01)

宋婷婷[5](2017)在《新型纳米探针在棉线快速免疫层析分析技术中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在本文中,我们以棉线为载体构建棉线免疫层析分析装置用于检测肺癌标志物——人铁蛋白(ferritin),鳞状细胞癌抗原(SCCA)和癌胚抗原(CEA)。本文分别采用两种不同的纳米材料——纳米金棒(GNR)和碳纳米管/纳米金(CNT/GNPs)复合纳米材料,修饰不同的检测抗体形成信号探针用于棉线免疫层析分析装置的研究。具体工作如下:(1)基于纳米金棒信号探针的棉线免疫层析分析装置对人铁蛋白的电化学检测的研究在本文中,我们设计了一种结合GNR信号探针的棉线免疫层析分析装置对ferritin进行电化学检测。以ferritin为分析物;单克隆捕获抗体被滴加在检测区,单克隆检测抗体用于制备GNR-dAb探针。与传统的金纳米粒子(GNPs)信号探针相比,以GNR作为电活性的信号探针大大的提高了此方法的检测灵敏度。在最佳实验条件下,该装置检测人铁蛋白的检测限为1.58ng/mL,达到了临床诊断的要求。(2)基于碳纳米管/纳米金复合纳米探针的可视化棉线快速免疫分析装置的研究在本文中,我们首次设计了一种基于CNT/GNPs复合纳米材料信号探针的棉线免疫层析分析装置,用于检测肺癌标志物——鳞状癌细胞抗原(SCCA)和癌胚抗原(CEA)。相应的单克隆检测抗体修饰在CNT/GNPs复合纳米材料上形成信号探针,单克隆捕获抗体则被固定在棉线上作检测区。利用抗体-抗原之间的免疫反应,实现对SCCA和CEA的低成本、灵敏、快速检测。定量分析结果可以通过扫描仪和“Image J”软件得到。实验结果显示,以CNT/GNPs复合纳米材料探针代替传统的GNPs信号探针用于棉线免疫层析分析装置的检测可以大大提高检测灵敏度。(本文来源于《西北大学》期刊2017-06-01)

施海燕,盛恩泽,马明,华修德,王鸣华[6](2017)在《氯噻啉胶体金增强免疫层析分析方法的建立》一文中研究指出利用生物素-链霉亲和素的高亲和作用,研制了一种简便、快速、高灵敏的氯噻啉胶体金增强免疫层析分析方法(Gold immunochromatographic assay,GICA)。将氯噻啉抗体和生物素化DNA与13 nm胶体金双标记,将链霉亲和素与41 nm胶体金标记,制备了氯噻啉胶体金增强免疫层析试纸条。系统优化了试纸条的工作条件,并通过交叉反应、添加回收和高效液相色谱(High 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HPLC)验证评价GICA的敏感性、特异性、精确性和准确性。在最优条件下,试纸条可在10 min内实现可视化判读,检出限(LOD)为25 ng/m L,除与吡虫啉有较大交叉反应外,与其它类似化合物无交叉反应。氯噻啉在河水、大米、黄瓜、番茄、梨、甘蓝和苹果样品中的添加浓度为0.05,0.5和5μg/g时,GICA的检测结果均符合添加水平。在未知浓度河水和梨样品的检测中,GICA的检测结果与HPLC方法相符。(本文来源于《分析化学》期刊2017年03期)

邓安平,李建国,章祥,赵康[7](2017)在《新型免疫层析分析方法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传统的免疫层析法(Immunochromatographic Assay,ICA)主要是以胶体金为基础,具有操作简便、检测时间短、价廉等特点,但其主要用于定性和半定量分析。近年来各种新型纳米材料如量子点(Quantum Dots,QDs)和具有表面增强拉曼光谱(Surface-enhanced Raman Spectroscopy,SERS)效应的贵金属纳米颗粒的不断涌现及其在ICA的应用大大推进了新型(本文来源于《中国化学会第十九届全国有机分析及生物分析学术研讨会论文汇编》期刊2017-03-30)

章祥[8](2016)在《基于量子点和贵金属纳米粒子的两种高灵敏定量免疫层析分析方法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免疫层析分析方法(ICA)是免疫分析方法与层析技术相结合的一种分析方法。传统的免疫层析分析方法主要是以胶体金为基础,该方法具有操作简便,检测时间短,价廉等特点,但其主要用于定性和半定量分析,而对于定量分析则呈现灵敏度不高的缺陷。近年来各种新型纳米材料的不断涌现及其在ICA的应用大大推进了ICA定量分析研究的进展。其中量子点(quantum dots,QDs)荧光纳米材料和具有表面增强拉曼光谱(Surface-Enhanced Raman Scattering,SERS)效应的贵金属纳米的问世与发展,为高灵敏定量ICA的建立提供了基础。本工作自制合成了油相QDs,采用聚合物包裹量子点的方式,成功实现了油相量子点转变为水相量子点,制备了具有量子产率高、荧光效率好的量子点微球,在此基础上制备了荧光免疫探针,建立了荧光免疫层析分析方法(FICA)。另外,制备了Au@Ag核壳纳米粒子,在此基础上制备了SERS免疫探针,建立了基于贵金属纳米粒子的表面增强拉曼光谱免疫层析分析方法(SERS-ICA)。所建立的两种高灵敏定量免疫层析分析方法分别用于两种β-激动剂(即瘦肉精)溴布特罗(Bromobuterol,Brom)和沙丁胺醇(Salbutamol,Sal)的检测。本论文主要分为四个部分:一.介绍了本论文的研究背景及其意义,详细阐述了免疫层析分析方法的概念、特点、发展近况和局限性,探讨了新型纳米材料的研究进展以及对传统免疫层析分析方法产生的影响,说明了量子点的发展以及基于量子点荧光结合免疫层析分析方法(FICA)的特点。此外也对表面增强拉曼光谱结合免疫层析(SERS-ICA)进行了阐述。二.相较于水相直接合成的量子点,油相量子点无论是稳定性亦或是荧光强度等方面都更为优异。本实验通过有机热溶剂的方法成功制备了核壳结构的量子点,探究了反应温度和反应时间等因素对实验结果的影响,对所制备的量子点进行了一系列的表征。叁.采用聚合物包裹量子点的方法实现了油相量子点转为水相量子点,并制备了量子点荧光微球,通过对其进行一系列的表征发现,此微球具有很好的荧光稳定性、水相分散性、粒径分散均一等优异性质。采用1-(3-二甲氨基丙基)-3-乙基碳二亚胺(EDC)活化偶联的方式,使其与溴布特罗抗体偶联,制备了可特异性识别溴布特罗的荧光免疫探针。将探针应用于FICA,实现了对尿样中溴布特罗样品的定量检测。整个免疫层析过程在20min内完成,此方法检测溴布特罗的IC50和检出限分别为0.014 ng/m L和0.53 pg/m L,显示出高的灵敏度。通过与其他几种β-激动剂的交叉对比实验,仅盐酸克伦特罗有约28.6%的交叉反应率,其他均无交叉现象。最后在尿样中的加标实验发现,其加标回收率在97.7%-102.7%之间,RSD值在1.9%-3.3%之间。表明该方法能够定量并且高灵敏检测溴布特罗。四.合成了具有表面增强拉曼效果好的Au@Ag核壳纳米粒子,将其分别与拉曼标记物(对巯基丙酸,MBA)和抗沙丁胺醇的多克隆抗体相连合成免疫探针,建立用于特异性检测沙丁胺醇的SERS-ICA。此方法检测沙丁胺醇的IC50和检出限分别为0.028 ng/m L和2.8 pg/m L,表明此方法可以高灵敏定量灵敏检测沙丁胺醇。(本文来源于《苏州大学》期刊2016-05-01)

刘鑫[9](2015)在《荧光免疫层析分析仪的设计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荧光免疫层析分析仪是在免疫荧光技术、层析技术和激光激发荧光技术的基础上设计的。由荧光免疫层析分析仪组成的检测系统,与酶联免疫检测相比,具有操作安全、快速、简便等特点;与胶体金免疫检测相比,具有灵敏度高、定量检测准确、标记稳定性好等优点。荧光免疫快速检测技术具有检测方便、精度高等优势,是即时检测(POCT)技术领域的发展趋势。荧光免疫层析分析仪的原理比较复杂,涉及光学、机械学、电子学方面的知识。本文从光学结构、光电采集技术、机械结构及检测算法这几个方面对现在常见的分析仪设计方案进行了对比和分析,总结了各个方案的优缺点,并对分析仪设计的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本文来源于《生命科学仪器》期刊2015年03期)

李明心,常化仿,谢云,邓安平[10](2015)在《基于贵金属纳米颗粒的表面增强拉曼光谱免疫层析分析法(SERS-ICA)检测β-激动剂(瘦肉精)》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将表面增强拉曼光谱(SERS)与免疫层析分析法(ICA)相结合,建立了以胶体Au纳米颗粒和Au@Ag核壳纳米颗粒为基础的表面增强拉曼光谱免疫层析分析法(SERS-ICA),并用于对两种瘦肉精即盐酸克伦特罗(CL)和精苯乙醇胺A(PA)的高灵敏检测。CL检测的灵敏度为0.01ng/m L,检出限为6×10~(-5)ng/m L;PA检测的灵敏度为0.06ng/m L,检出限为3.2×10~(-4)ng/m L。(本文来源于《中国化学会第十八届全国有机分析及生物分析学术研讨会论文集》期刊2015-04-17)

免疫层析分析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即时检测(POCT,Point-Of-Care Testing),通常是指在病人旁边进行的临床检测,其特点是在采样现场即刻进行分析,从而快速得到检验结果。即时检测可以省去标本在实验室检验时的复杂处理程序,因此,这种检测手段具有便捷、快速、高效且低成本等优点。目前,POCT已然发展成为体外诊断(In Vitro Diagnosis,IVD)的一个新兴细分行业,在国内体外诊断市场扮演越来越重要的角色。目前市场上初代的POCT产品多数采用人工操作方式,检测仪器智能化、自动化程度低,处理通量小。这些局限性一方面造成巨大的人力成本,降低了检验工作的效率;另一方面给检测结果的准确性带来各种风险。因此,需要有一款既能够满足国内医疗资源、病患相对集中的特殊国情需求,又保持即时检测特点的全新产品。本课题基于以上两点核心需求,设计了一种全自动荧光定量免疫层析分析仪,本分析仪配套专用试剂(荧光定量免疫层析法),用于检测人体样本(主要是血液和尿液)中特定生物标志物的浓度,从而辅助疾病诊断。所设计的全自动荧光定量免疫层析分析仪硬件结构由试管架装置、摇匀装置等多个模块构成。针对分析仪硬件模块多的特点,构建了小型集散控制系统,实现了高效的运动控制和数据采集。所设计的仪器可以自主完成从样本排序、混匀、取样,到缓冲液杯自动理料,加入样本稀释混匀,再到试剂卡自动理料,加入混合液,排序控温反应,最后自动扫描荧光信号进行检测的全检验过程。通过实验对所设计仪器的检测重复性、检测稳定性、移液精密度、移液准确性、线性相关性、临床检测准确性及携带污染率等特性进行了测试验证,并和现有的手工操作免疫层析分析仪进行了对比测试。结果表明,相对于手工操作的免疫层析分析仪,所设计的全自动荧光免疫层析分析仪具有重现性更好、可持续稳定运行、有效避免了人工操作疲劳等优点。例如,在检测最低浓度为1mg/L的C反应蛋白时,所设计的分析仪的检测变异系数为9.45%,而所用对照仪器的检测变异系数为10.71%。另外,经临床比对实验证明,当使用相同检测试剂时,实验仪器的检测结果与生物梅里埃VIDAS的检测结果的相关性为0.9859,而对照仪器与生物梅里埃VIDAS的检测结果的相关性为0.9571,说明全自动仪器的检测结果符合临床要求,甚至略微优于标准化人工操作的结果,对试剂检测性能表现有一定提升作用。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免疫层析分析论文参考文献

[1].刘燕.碳基纳米材料在免疫层析分析中应用的研究[D].西北大学.2018

[2].周楠.全自动荧光定量免疫层析分析仪的研制和实验验证[D].华南理工大学.2018

[3].王玉珍,周静清,温雅琼,刘海燕,冯锋.快速检测镉离子的免疫层析分析法的建立及应用[J].化学研究与应用.2017

[4].孟利利.基于棉线的可视化快速免疫层析分析技术的研究[D].西北大学.2017

[5].宋婷婷.新型纳米探针在棉线快速免疫层析分析技术中的研究[D].西北大学.2017

[6].施海燕,盛恩泽,马明,华修德,王鸣华.氯噻啉胶体金增强免疫层析分析方法的建立[J].分析化学.2017

[7].邓安平,李建国,章祥,赵康.新型免疫层析分析方法的研究[C].中国化学会第十九届全国有机分析及生物分析学术研讨会论文汇编.2017

[8].章祥.基于量子点和贵金属纳米粒子的两种高灵敏定量免疫层析分析方法的研究[D].苏州大学.2016

[9].刘鑫.荧光免疫层析分析仪的设计分析[J].生命科学仪器.2015

[10].李明心,常化仿,谢云,邓安平.基于贵金属纳米颗粒的表面增强拉曼光谱免疫层析分析法(SERS-ICA)检测β-激动剂(瘦肉精)[C].中国化学会第十八届全国有机分析及生物分析学术研讨会论文集.2015

标签:;  ;  ;  ;  ;  

免疫层析分析论文-刘燕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