律动能力论文-李世熙

律动能力论文-李世熙

导读:本文包含了律动能力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小学音乐,体态律动,即兴能力

律动能力论文文献综述

李世熙[1](2019)在《提高农村小学低年段学生体态律动即兴能力的策略探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小学音乐教育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体态律动在音乐课堂的应用不断增加,尤其是学生即兴、自主的体态律动能够改变以往音乐静态教学的不足,使音乐课堂动静结合,音乐活动更有童趣,吸引学生主动参与音乐课堂教学。本文结合当前小学音乐教学实践,以提升学生的音乐核心素养为目标,探讨如何提高低年级学生即兴进行体态律动的能力,以期打造核心素养下高效小学音乐课堂。(本文来源于《考试周刊》期刊2019年87期)

马丽萍[2](2019)在《浅析在唱游与律动课堂教学中学生融入社会能力的培养》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进步和发展,智力不健全的儿童越来越受到社会的关注,这部分群体也可以接受良好的教育,而唱游与律动课堂教学大大地提高了这部分学生融入社会的能力,提高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注意力集中能力以及运动能力等。(本文来源于《发明与创新(职业教育)》期刊2019年09期)

彭彩玲[3](2019)在《运用音乐律动教学法,培养学生掌握节奏的能力》一文中研究指出现如今,随着国家教育制度的改革和创新,小学音乐教学的方式与手段也在不断进行创新和改革。在小学音乐教学中,小学音乐老师要重视音乐教学方法的创新,可以运用音乐律动教学的方法,让学生们逐渐掌握音乐节奏,提高学生们的音乐素养。(本文来源于《新课程(综合版)》期刊2019年05期)

李晓敏[4](2019)在《唱游与律动课堂教学中学生融入社会能力的培养》一文中研究指出唱游与律动教学在引导学生感受音乐、参与多种形式的音乐实践活动的同时,也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表现能力、沟通能力、合作意识,为学生更好地参与社会、融入社会提供帮助。教师可通过组织音乐游戏、创设音乐情境、增强音乐体验等,促进学生融入社会能力的提升。(本文来源于《现代特殊教育》期刊2019年03期)

沈悦娉[5](2018)在《通艺术体验之感——在小学中低年级音乐教学中“运用律动手段提高音乐感知能力”》一文中研究指出瑞士着名音乐教育家爱弥尔·雅克·达尔克罗兹,首创"体态律动教学法",将音乐与身体运动相结合,在欧洲教育界引发了巨大的变化。从此,人们开始重视创造性的音乐教育。体态律动教学法传入中国以后,受到了广泛关注和应用。那么为什么要将体态律动教学法应用到小学中低年级音乐教学中呢?因为在小学音乐教育中,基础是学习音乐技能,关键是要培养学生的音乐感知能力。它关系着青少年一代的健康成长和艺术情操的修养。(本文来源于《新课程(小学)》期刊2018年12期)

朱景芳[6](2017)在《利用体态律动提高小学低年级阶段欣赏能力》一文中研究指出体态律动,即指人们在听音乐的同时,身体随着音乐的节奏做出动作,并在肢体动作中将体验转化为感知,在小学音乐教学中,教师通常通过游戏的方式来调动学生对音乐的感知。对于小学低年级的学生来说,他们的知识水平和学习能力还处于较低阶段,体态律动是一种集趣味性和知识性于一体的一种学习方式,它为教师与学生交流互动增进感情提供了一个便利渠道,能有效提高教学质量,促进学生全面健康发展。(本文来源于《考试周刊》期刊2017年94期)

孙小妹[7](2017)在《有效运用律动,提升学生音乐欣赏能力》一文中研究指出小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不足,教师在教学中可以通过律动音乐教学,强化音乐教学体验性的方式提高教学效率,这种音乐教学方法特别适合应用在小学音乐的教学中。(本文来源于《小学生作文辅导(上旬)》期刊2017年09期)

李绚羽[8](2016)在《利用体态律动,提高小学低年级阶段欣赏能力》一文中研究指出以音乐为中心,通过游戏来提高学生的协调能力,这就是律动。对于知识水平和认知水平尚且不高的小学生来说,律动是一种新奇有趣的学习方式,它能够有效地将教师与学生"打成一片",提高小学音乐课堂的教学效果。文章就如何在小学音乐教学中实践快乐教学提出了自己的一些思考。(本文来源于《文理导航(下旬)》期刊2016年11期)

欧锶瑜[9](2016)在《体态律动对于农村小学生音乐感受能力的培养作用》一文中研究指出当前社会,许多城市中的家长都会在学生的启蒙教育阶段就为学生报各种各样的音乐兴趣班,学习古典音乐以及学习各种乐器,以此来培养学生的兴趣爱好,并且借此机会使学生的音乐素养以及综合素质不断提高。但在我国农村,由于教学环境以及经济因素的限制,就导致学生接触音乐的机会并不多,因此农村教师就应该对音乐教学加以重视,从而帮助农村小学生不断的提高音乐素养。(本文来源于《课程教育研究》期刊2016年31期)

杨静[10](2015)在《有效运用律动提升学生音乐欣赏能力》一文中研究指出音乐欣赏是培养学生音乐审美能力的重要途径,但欣赏音乐不能只停留在聆听上,还需结合身体律动等辅助手段欣赏与学习,让学生在亲身体验的过程中感受音乐。教师要根据学生活泼好动的特点,从声势、体态等律动教学入手,引导学生调动身体的各种感官,用心灵去感受音乐要素的变化,全身心地投入音乐。(本文来源于《小学教学参考》期刊2015年24期)

律动能力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进步和发展,智力不健全的儿童越来越受到社会的关注,这部分群体也可以接受良好的教育,而唱游与律动课堂教学大大地提高了这部分学生融入社会的能力,提高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注意力集中能力以及运动能力等。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律动能力论文参考文献

[1].李世熙.提高农村小学低年段学生体态律动即兴能力的策略探究[J].考试周刊.2019

[2].马丽萍.浅析在唱游与律动课堂教学中学生融入社会能力的培养[J].发明与创新(职业教育).2019

[3].彭彩玲.运用音乐律动教学法,培养学生掌握节奏的能力[J].新课程(综合版).2019

[4].李晓敏.唱游与律动课堂教学中学生融入社会能力的培养[J].现代特殊教育.2019

[5].沈悦娉.通艺术体验之感——在小学中低年级音乐教学中“运用律动手段提高音乐感知能力”[J].新课程(小学).2018

[6].朱景芳.利用体态律动提高小学低年级阶段欣赏能力[J].考试周刊.2017

[7].孙小妹.有效运用律动,提升学生音乐欣赏能力[J].小学生作文辅导(上旬).2017

[8].李绚羽.利用体态律动,提高小学低年级阶段欣赏能力[J].文理导航(下旬).2016

[9].欧锶瑜.体态律动对于农村小学生音乐感受能力的培养作用[J].课程教育研究.2016

[10].杨静.有效运用律动提升学生音乐欣赏能力[J].小学教学参考.2015

标签:;  ;  ;  

律动能力论文-李世熙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