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生微粉论文-冯云,王素云,石艳喜

再生微粉论文-冯云,王素云,石艳喜

导读:本文包含了再生微粉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再生微粉,水泥胶砂,再生骨料透水混凝土,强度

再生微粉论文文献综述

冯云,王素云,石艳喜[1](2019)在《再生微粉对再生骨料透水混凝土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文章采用废弃混凝土作为再生微粉来源,经机械破碎筛分后获得,对其物理性质及主要化学成分进行研究。在此基础上,探究再生微粉对水泥胶砂试件的抗折强度和抗压强度及再生骨料透水混凝土强度、透水性的影响。试验表明:再生微粉是一种疏松多孔且具有一定活性的建筑垃圾粉末;一定掺量内,对水泥胶砂强度有促进作用,最佳掺量为10%。再生微粉取代率<10%,再生骨料透水混凝土强度接近基准组,>10%,强度急剧下降,不利于强度发展;测得透水系数为3.28~4.92 mm/s,与孔隙率呈正相关。因此,将再生微粉作为掺和料取代水泥,可节约水泥,降低砂浆成本,环境明显改善,带来一定的社会效益,同时,为再生微粉能广泛应用于混凝土工程提供理论支撑。(本文来源于《河南水利与南水北调》期刊2019年11期)

陈曦,李滢,庄平英[2](2019)在《废弃混凝土再生微粉胶凝性能的试验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研究了实验室破碎废弃混凝土过程中产生的再生微粉的性能,并将再生微粉以不同比例掺入水泥净浆、砂浆及混凝土中,研究其影响规律。结果表明,再生微粉具有潜在活性,可以替代水泥胶凝材料;随着再生微粉取代率的增加,水泥净浆标准稠度用水量增加、凝结时间延迟,水泥胶砂流动度减小;当再生微粉取代率大于20%时,砂浆强度降低明显;当再生微粉取代率为20%时,混凝土各龄期强度均为最高,其28 d抗压强度达到48.16 MPa;随着水化龄期的增加,各取代率下的强度比差异越来越小,再生微粉混凝土后期强度增长较快。(本文来源于《混凝土与水泥制品》期刊2019年11期)

楼聪,郑朝灿,李晓珍,杜庚,刘智武[3](2019)在《再生微粉活性对水泥胶砂性能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以C25混凝土试块、烧结砖为原料,分别制备混凝土微粉(RCP)、砖微粉(RBP),分析颗粒细度及化学组分,并按0%,5%,10%,20%,50%比例的混凝土微粉(RCP)、砖微粉(RBP)及10%经球磨1 h和2 h的混凝土微粉(RCP)、砖微粉(RBP)分别配制同配合比的水泥胶砂试块,测试其抗压强度及抗折强度。试验结果表明:再生微粉具有良好的水化活性,其中RCP较RBP活性更高;再生微粉的有效掺量范围在20%以下,RCP的最佳掺量为5%;微粉颗粒细度对其活性有一定的影响,球磨时间控制在1 h左右。(本文来源于《工业建筑》期刊2019年10期)

李述俊,赵霄龙,李秋义,苏敦磊,何更新[4](2019)在《再生微粉基本性能及活性试验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为探究再生微粉基本性能及活性,首先通过XRD和XRF分析各类再生微粉的化学与矿物组成,得出各类再生微粉SiO_2的含量均较高。接着分别试验各类再生微粉的需水量比、流动度和烧失量,并结合BET和SEM进行分析,发现再生微粉的需水量比和流动度与其独特的微观形貌密切相关。之后测定了细度相近的不同种类再生微粉强度活性指数,参照粉煤灰强度活性指数试验方法进行,初步探究了不同种类再生微粉以及混合再生微粉的强度指数变化规律,得出再生砖粉的活性最好,强度活性指数可以达到76%。且当混合再生微粉中再生砖粉的含量达到75%以上时,混合再生微粉的强度活性指数可以达到70%以上。(本文来源于《硅酸盐通报》期刊2019年10期)

董云,刘畅,张国瀛,李伟华,王琅[5](2019)在《垃圾焚烧底渣粉磨工艺及再生微粉强度特征》一文中研究指出为提高城市生活垃圾焚烧底渣的再生利用价值,以0.18 mm通过率和比表面积作为控制指标进行了不同转速、球磨时间的垃圾焚烧底渣球磨对比试验,并采用不同比表面积的底渣再生微粉内掺替代水泥进行胶砂强度试验。结果表明,垃圾焚烧底渣材质较轻且易于研磨,再生微粉的细度容易达到并远大于水泥的细度;在一定范围内提高转速,可提高再生微粉0.18 mm通过率和比表面积,有效缩短研磨时间;垃圾焚烧底渣再生微粉具有与水泥类似的化学成分及凝胶活性,最大强度活性指数约为57%;细度对再生微粉的胶砂强度影响较为显着,随微粉细度增加,再生微粉胶砂强度总体上呈现先增加后减小的变化趋势;再生微粉对胶砂早期强度影响较小,但会导致胶砂强度增长速度明显变缓。(本文来源于《混凝土与水泥制品》期刊2019年10期)

赵颖,陈博洋,杨振,袁威,吴涛[6](2019)在《再生骨料微粉对水泥胶砂性能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研究再生骨料微粉替代部分水泥用做胶凝材料的可行性,找出再生骨料微粉最优掺量,并结合聚羧酸减水剂、早强剂和纤维素复配专用外加剂,试配水泥胶砂配合比,研究其力学性能。采用FESEM微观分析方法研究再生骨料微粉对微观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再生骨料微粉的最优掺量为12%,配合使用复配专用外加剂后,提高了水泥胶砂的力学性能。利用再生骨料微粉替代部分水泥的水泥胶砂效果出色,极大地减少环境污染,降低环境负荷。(本文来源于《中国高新科技》期刊2019年16期)

周长顺,吉红波,赵丽颖[7](2019)在《再生微粉在水泥基材料中的应用与研究进展》一文中研究指出再生微粉是再生骨料生产过程中的细微颗粒,其含有大量的SiO_2和Al_2O_3,具有作为辅助胶凝材料的应用潜力。因其火山灰活性和微集料填充效应可以显着改善水泥基材料性能,已经成为节能环保材料在水泥混凝土领域的关注热点。介绍了再生微粉的物理化学特性和水化活性潜质,以及对水泥基材料工作性、力学性能和耐久性的影响,综述了其对水泥基材料性能的作用机理,分析了当前研究存在的问题,指出了再生微粉水泥基材料的发展趋势。(本文来源于《硅酸盐通报》期刊2019年08期)

代飞,郭蕾,赵日煦,杨文,黄汉洋[8](2019)在《再生微粉对海工混凝土抗氯离子侵蚀性能影响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混凝土预拌厂废渣与其它废渣粉磨制备再生微粉,采用RCM法研究再生微粉对混凝土氯离子扩散系数的影响规律,同时制备相应水泥净浆,通过XRD、SEM、MIP、EDS等测试方法分析其作用机理。结果表明,再生微粉可显着减小海工混凝土氯离子扩散系数。再生微粉减少了水化产物中Ca(OH)_2含量,生成了低钙硅比的C-S-H凝胶,同时优化了孔结构,提高了海工混凝土的抗氯盐侵蚀性能。(本文来源于《新型建筑材料》期刊2019年07期)

赵磊[9](2019)在《建筑垃圾再生微粉基本性能及应用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伴随着城市化的快速发展和产业创新发展升级,城市垃圾的种类和数量也急剧增加。建筑垃圾作为城市更新中的必然产物,是城市垃圾中体量最大的部分,已占比50%以上。建筑垃圾资源化已成为城市可持续发展的亟需。再生微粉是建筑垃圾再生处理中产生的粒径小于0.075mm的粉体颗粒,其推广应用是提高建筑垃圾资源化比例的重要途径。本文结合《混凝土和砂浆用再生微粉》行业标准的制定,探索再生微粉作为掺合料使用的可行性。主要研究了再生微粉基本材性,包括含水量、比表面积、需水量比、MB值、化学组分、矿物组成及颗粒微观形貌等;再生微粉的掺量、配比和细度对水泥胶砂工作性及强度的影响;再生微粉对水泥流动度经时损失的影响及与减水剂相容性的研究;再生微粉对混凝土强度、耐久性的影响。通过XRD、SEM等测试方法对掺再生微粉水泥净浆水化产物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再生微粉颗粒粒形杂乱,存在较多棱角,内部多孔,比表面积大,需水量较高,吸附性强,其化学成分中SiO_2、CaO含量较高。随再生微粉掺量的提高,水泥胶砂流动度逐渐下降,但掺量在15%以内时水泥胶砂流动度降幅在5%以内。随再生微粉细度的增大,水泥浆体流动度经时损失减小,颗粒级配满足Andreasen方程的再生微粉对水泥颗粒级配起到改善作用,微集料填充效应明显。再生废砖粉与聚羧酸减水剂的相容性与普通硅酸盐水泥相比较差,二者与萘系减水剂相容性较为接近。随再生微粉的掺入,水泥胶砂试块各龄期抗折、抗压强度有所降低,掺量20%以内时,试验胶砂28d强度活性指数可达75%。XRD、SEM测试结果显示,再生废砖粉中的活性氧化物可与水泥水化产物中的Ca(OH)_2发生火山灰反应,生成的凝胶可以密实整个浆体结构,提升强度。再生微粉的掺入使混凝土抗压强度总体下降,掺量超过20%时强度下降明显;掺量在30%以内时对混凝土氯离子渗透性影响较小。(本文来源于《北京建筑大学》期刊2019-06-01)

刘斌[10](2019)在《建筑垃圾再生细骨料及微粉制备再生砂浆试验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旧城改造拆迁产生大量的建筑垃圾。建筑垃圾经破碎机破碎后,产生的再生细骨料约占建筑垃圾总质量的30%左右,再生微粉约占建筑垃圾总质量的15%左右。合理利用再生细骨料和再生微粉制备再生砂浆,是解决建筑垃圾围城现象及污染环境问题的有效措施。本文以分类再生细骨料、再生微粉为原料,分别取代天然砂及作为掺合料配制再生砂浆,并通过振动搅拌工艺及微观形貌分析,探讨分类再生细骨料、再生微粉及振动搅拌对再生砂浆基本性能的影响。具体研究内容和主要结论如下:(1)分类再生细骨料砂浆配合比优化的研究再生砂浆用水量高于天然砂浆,且Ⅲ类再生细骨料砂浆用水量大于Ⅱ类。再生砂浆单位稠度用水量随再生细骨料取代率的增大而增大;水泥和粉煤灰总量的增加可以减少再生砂浆单位稠度用水量。对于RM10、RM15砂浆,不管Ⅱ类还是Ⅲ类再生细骨料,水泥和粉煤灰总量是影响其抗压、抗折强度最主要的因素,再生细骨料取代率对抗压强度的影响次之,粉煤灰掺合率对抗压强度的影响最小;而对于抗折强度,粉煤灰掺合率的影响作用大于再生细骨料取代率。以抗压强度建议配合比作为再生砂浆建议配合比。RM10Ⅱ砂浆的建议配合比为:水泥和粉煤灰总量为303kg/m~3,再生细骨料取代率为50%,粉煤灰掺合率为10%;RM10Ⅲ砂浆的建议配合比为:水泥和粉煤灰总量为303kg/m~3,再生细骨料取代率为30%,粉煤灰掺合率为10%;RM15Ⅱ、Ⅲ砂浆的建议配合比均为:水泥和粉煤灰总量为370kg/m~3,再生细骨料取代率为30%,粉煤灰掺合率为10%。(2)再生微粉掺合料对再生砂浆性能影响的研究再生微粉中砖粉含量越大、再生微粉粒径越小,其作为掺合料的再生砂浆单位稠度用水量也越大。对于再生微粉作为掺合料的再生砂浆3d、7d、28d抗压强度,不同粒径再生微粉中砖粉的最佳含量不同:58-75μm最佳含量为30%,而0-38μm、38-58μm最佳含量为70%;不管何种种类再生微粉作为掺合料的再生砂浆,其28d抗压强度0-38μm粒径时都为最高,即再生微粉粒径越小,其活性效应与填充效应对再生砂浆后期强度影响作用也越大。随着再生微粉中砖粉含量的增加,不同粒径再生微粉对再生砂浆抗折强度影响规律的趋势不同。再生微粉中再生混凝土微粉含量≥70%时,其作为掺合料的再生砂浆的28d抗折强度随再生微粉粒径的增大而增大,而当再生微粉中砖粉含量≥70%时,其抗折强度随粒径的增大而降低。(3)振动搅拌工艺对再生砂浆力学性能的影响及其微观形貌分析同配比条件下,振动拌合方式较普通拌合方式对再生砂浆7d、28d抗压、28d抗折强度增加量均高于天然砂浆,同时RM15Ⅲ砂浆强度增加量也都高于RM15Ⅱ砂浆,这是因为天然砂颗粒圆滑,而Ⅲ类再生细骨料较Ⅱ类再生细骨料表面更为粗糙,内部微裂缝更多,振动搅拌能使水泥浆更充分的包裹骨料,提高骨料与胶凝材料之间的粘结力。振动搅拌可使次生界面较普通搅拌方式更加密实,粘结更加紧密。同时振动搅拌破坏了水泥团聚,对粘结强度贡献大的C-S-H凝胶的生成起到了有利作用,改善了再生砂浆的微观结构与强度。(本文来源于《郑州大学》期刊2019-05-01)

再生微粉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研究了实验室破碎废弃混凝土过程中产生的再生微粉的性能,并将再生微粉以不同比例掺入水泥净浆、砂浆及混凝土中,研究其影响规律。结果表明,再生微粉具有潜在活性,可以替代水泥胶凝材料;随着再生微粉取代率的增加,水泥净浆标准稠度用水量增加、凝结时间延迟,水泥胶砂流动度减小;当再生微粉取代率大于20%时,砂浆强度降低明显;当再生微粉取代率为20%时,混凝土各龄期强度均为最高,其28 d抗压强度达到48.16 MPa;随着水化龄期的增加,各取代率下的强度比差异越来越小,再生微粉混凝土后期强度增长较快。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再生微粉论文参考文献

[1].冯云,王素云,石艳喜.再生微粉对再生骨料透水混凝土的影响[J].河南水利与南水北调.2019

[2].陈曦,李滢,庄平英.废弃混凝土再生微粉胶凝性能的试验研究[J].混凝土与水泥制品.2019

[3].楼聪,郑朝灿,李晓珍,杜庚,刘智武.再生微粉活性对水泥胶砂性能的影响[J].工业建筑.2019

[4].李述俊,赵霄龙,李秋义,苏敦磊,何更新.再生微粉基本性能及活性试验研究[J].硅酸盐通报.2019

[5].董云,刘畅,张国瀛,李伟华,王琅.垃圾焚烧底渣粉磨工艺及再生微粉强度特征[J].混凝土与水泥制品.2019

[6].赵颖,陈博洋,杨振,袁威,吴涛.再生骨料微粉对水泥胶砂性能的影响[J].中国高新科技.2019

[7].周长顺,吉红波,赵丽颖.再生微粉在水泥基材料中的应用与研究进展[J].硅酸盐通报.2019

[8].代飞,郭蕾,赵日煦,杨文,黄汉洋.再生微粉对海工混凝土抗氯离子侵蚀性能影响的研究[J].新型建筑材料.2019

[9].赵磊.建筑垃圾再生微粉基本性能及应用研究[D].北京建筑大学.2019

[10].刘斌.建筑垃圾再生细骨料及微粉制备再生砂浆试验研究[D].郑州大学.2019

标签:;  ;  ;  ;  

再生微粉论文-冯云,王素云,石艳喜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