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述中医升降理论在脾胃病临床中的运用

试述中医升降理论在脾胃病临床中的运用

楚雄州牟定县中医医院云南牟定675500

摘要:目的:探究中医升降理论在脾胃病临床中的运用。方法:选择2015年4月~2016年4月于我院就诊的胃病患者,共140例,按进入医院的编号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70例。对照组进行传统西医的治疗,观察组进行中医升降并施的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并发生发生率以及患者的满意率。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94.29%,对照组总有效率82.86%,观察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进行中医升降并施的治疗,并发症的发生率为1.42%,患者的满意率为95.71%;对照组进行传统西医的治疗,并发症的发生率为10.00%,患者的满意率为71.4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进行脾胃病的临床治疗中,运用中医升降理论能够明显增强治疗效果,并发生症发生率低,患者的满意度高,值得临床应用与推广。

关键词:中医升降理论;脾胃病;临床运用

升降理论作为中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阴阳学说在气机动态消长和转化过程中的显著应用。所谓的“升”即上升,主要是升其清阳之气;“降”即下降,主要是降其浊阴之气[1]。“升”与“降”原本就是两个相互对立又联系、相互依赖又相互制约的对立面,作为人体最基本的气化功能形式,升降贯穿于最基本的脏腑经络和阴阳气血的矛盾运动过程中。中医升降理论源远流长,在临床上不仅具有一定的理论指导意义,而且在临床辩证的指导、病因病机的分析以及组方选药等方面都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本次研究的主要目的是探究中医升降理论在脾胃病临床中的运用,选取了2015年4月~2016年4月于我院就诊的胃病患者共140例,以其作为分析对象,观察组进行中医升降并施的治疗,疗效显著,研究的具体情况及各项数据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了2015年4月~2016年4月于我院就诊的胃病患者共140例作为研究对象,全部患者均在本院的内科进行相关的治疗,其中80例患者严重厌食,40例胃溃疡患者,20例。将观察对象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和对照组各70例,观察组70例中年龄15~40岁,平均年龄(28.5±2.5)岁;对照组70例中年龄16~39岁,平均年龄(28.1±1.2)岁。经过比较,观察组和对照组在年龄、病情等一般资料的对比上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有可比性。

1.2治疗方法

对照组进行传统西医的治疗,即根据西医胃镜的检查结果给予患者制酸、胃粘膜保护以及抗Hp的治疗等,采用的药物主要是H2受体拮抗剂、质子泵的抑制剂、抗菌素和肠动力药物等。同时,医护人员要对患者的日常用药进行科学的指导,科学的监测和控制患者在治疗过程中所出现的症状,最后对治疗结果进行有效的监控。

观察组进行中医升降并施的治疗,具体方法如下:

(1)对于脾虚兼气虚的患者,进行黄芪建中汤加减的治疗,将30g黄芪、12g芍药、3枚大枣、5片生姜、15g桂枝、10g饴糖和6g炙甘草用水煎服,一天两次。

(2)对于慢性结肠炎兼里急后重的患者,黄芪、茯苓、白术、葛根、党参以及白扁豆各15g,桔梗、莲子肉以及广藿香各10g,甘草和砂仁各5g,30g薏苡仁,5片生姜,4枚大枣,将所有药物进行煎服,每天三次[2]。

(3)对于上腹胀痛、大便秘结兼消化不良等急性胃炎的患者,进行四七汤的加减治疗,将15g厚朴、15g茯苓、12g苏叶、10g半夏、3枚大枣、5片生姜用水煎服,每天两次。

1.3疗效判定依据和观察指标

(1)评价标准:治愈:患者很顺利的实现痊愈,无并发症、焦虑、抑郁等不良情况出现,各项检查结果均已恢复正常。显效:患者的临床症状消失,各项检查结果明显改善。有效:患者临床症状有好转,各项检查结果基本改善。无效:经过治疗,症状完全没有改善,多数患者出现病情恶化的迹象。总有效=治愈+显效+有效。

(2)观察指标:观察和比较两组患者并发症的发生率以及患者的满意度。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统计软件SPSS16.0分析,计数资料取率(%),组间率对比取x2检验,P<0.05具统计差异。

2结果

2.1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

在住院期间,观察组进行中医升降并施的治疗,总有效率94.29%,对照组总有效率82.86%,观察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如下表1。

表1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n,%)

3讨论

脾胃正常是保证肠蠕动和饮食消化正常的关键,其中胃降是脾升的保证,脾升是胃降的基础,两者之间相互影响相互联系,脾病和胃病一般会同时发生,但是还是有主次之分,临床上脾病通常都是胃病发生的前奏,胃病发生时也能够见到脾病的主要症状。因此,临床治疗时一定要分清脾病和胃病先后发生的顺序和主次,治疗起来要有所侧重,以求治本。一般气机的升降出入是保持人体与外界环境和自身内部各脏腑之间阴阳平衡的关键途径,同时也是机体进行生命活动最基本的形式[3]。机体通过气机的升清降浊,将营养吸收进来,废物排泄出去,从而实现自身与外界环境之间物质能量的交换。此外,脾胃的发病机理表现主要包括三个方面,即升降不及、升降反复发作以及升降太过,因此临床上的治疗方法主要有升法、降法以及升降并用。经过本次研究,观察组总有效率94.29%,对照组总有效率82.86%,观察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进行中医升降并施的治疗,并发症的发生率为1.42%,患者的满意率为95.71%;对照组进行传统西医的治疗,并发症的发生率为10.00%,患者的满意率为71.4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综上所述,在进行脾胃病的临床治疗中,运用中医升降理论能够明显增强治疗效果,并发生症发生率低,患者的满意度高,值得临床大力应用与推广。

参考文献:

[1]郭元敏,徐有水,刘日才.试述中医升降理论在脾胃病临床中的运用[J].浙江中医杂志,2010,45(10):718-720.

[2]田亮渝.中医升降理论在脾胃病临床中的运用[J].中国社区医师,2016,32(12):117-118.

[3]刘起杰.中医升降理论在脾胃病临床中的应用[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5,09(18):248-249.

作者简介:吴泽春,男,云南牟定人,汉族,1968年3出生,大学学历,主要从事中医内科方向的工作,中医内科副主任医师,邮编675500。

标签:;  ;  ;  

试述中医升降理论在脾胃病临床中的运用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