溆浦白鹅论文-曲湘勇,何俊,赵祖军,袁文明,杨晓辉

溆浦白鹅论文-曲湘勇,何俊,赵祖军,袁文明,杨晓辉

导读:本文包含了溆浦白鹅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溆浦鹅,四川白鹅,早期生长发育

溆浦白鹅论文文献综述

曲湘勇,何俊,赵祖军,袁文明,杨晓辉[1](2009)在《溆浦鹅和四川白鹅早期生长发育性能的比较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试验随机选取1日龄32只溆浦鹅、50只四川白鹅,在相同的饲养条件下测定0~5周龄的各周龄体重、增重和料肉比。结果表明:在各周体重、平均日增重和料肉比方面溆浦鹅明显优于四川白鹅,差异显着(P<0.05)。两者相比,溆浦鹅适合作杂交配套的父本,四川白鹅适合作杂交配套的母本。(本文来源于《中国家禽科学研究进展——第十四次全国家禽科学学术讨论会论文集》期刊2009-07-01)

梁雪峰[2](2007)在《溆浦白鹅PRL基因编码区序列遗传变异及相关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本研究以与就巢性状关系密切的PRL基因为候选基因,通过设计的7对引物对溆浦白鹅PRL基因编码区序列进行克隆测序;运用PCR-SSCP手段分别对7对引物所得片段进行多态性分析;探寻PRL基因编码区序列与产蛋量性状的相关程度,并检测基因突变位点。PCR-SSCP分析结果表明,试验群体PRL基因第1、2、3、5外显子在所检测位点上不存在SNP,所检测到的等位基因在群体中已固定。在外显子4中发现一处SNP位点G/A,分析结果表明未引起氨基酸序列改变,为沉默突变。野生型等位基因(A)频率为0.8837,突变型等位基因(B)频率为0.1163;群体中检测到两种基因型,AA基因型频率为0.7647,BB基因型频率为0,AB基因型频率为0.2326。在内含子2中发现的SNP位点为T/C突变,并得到了两个基因型,其中C基因频率为0.907,D的基因频率为0.093;CC基因型频率为0.814,CD基因型频率为0.186,DD基因型频率为0。对试验群体中这两个SNP位点分别进行卡方检验,结果表明其基因型分布与理论比例差异不显着(P>0.05),均处于Hardy-Weinberg平衡状态。经SPSS软件对PRL基因SNP与溆浦白鹅产蛋量性状的相关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表明不同基因型对产蛋量性状影响不显着(P<0.05)。将溆浦白鹅PRL基因编码区序列与其他禽类比较,其中溆浦白鹅与皖西白鹅、农安籽鹅、莱茵鹅和马岗鹅等同源性分别为99.7%、99.7%、99.6%、98.8%;与北京鸭同源性为98.4%;与家鸡同源性为92.0%。经氨基酸序列分析表明,溆浦白鹅与皖西白鹅、莱茵鹅分别在第69位的氨基酸(L/F)和第56位氨基酸(H/R)有变化,但亲水性、极性以及电荷都没有发生变化,只是分子量略有变化,此变化在第1个a螺旋位置;与马岗鹅比较有叁个氨基酸突变位点,首先在第6位氨基酸有个A/D的突变,其在信号肽序列上发生了氨基酸性质上的改变,其次,在第105位氨基酸有个D/H的突变,其突变位点在第4个a螺旋位置,其亲水性、极性以及电荷都没有发生变化,只是分子量略有变化,再者,在第205位氨基酸有个R/H的突变。这些突变对于PRL保守的分泌和运输方式可能是必须的,但是是否影响其功能还有待于进一步研究。通过生物信息学分析结果显示溆浦白鹅PRL基因内含子2突变位点T/C颠换可能导致此处增加了个SRY因子并可能导致Tst-1因子改变为Nkx-2因子。利用密码子使用频率库对溆浦白鹅PRL基因外显子4发生的G/A突变位点进行分析,发现密码子CUG变为CUA,两者均编码亮氨酸,但是前者的使用用频率是后者的的近6倍。因此,外显子4发生的突变可能影响蛋白合成效率,从而可能引起PRL量的差异。(本文来源于《吉林农业大学》期刊2007-06-01)

溆浦白鹅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研究以与就巢性状关系密切的PRL基因为候选基因,通过设计的7对引物对溆浦白鹅PRL基因编码区序列进行克隆测序;运用PCR-SSCP手段分别对7对引物所得片段进行多态性分析;探寻PRL基因编码区序列与产蛋量性状的相关程度,并检测基因突变位点。PCR-SSCP分析结果表明,试验群体PRL基因第1、2、3、5外显子在所检测位点上不存在SNP,所检测到的等位基因在群体中已固定。在外显子4中发现一处SNP位点G/A,分析结果表明未引起氨基酸序列改变,为沉默突变。野生型等位基因(A)频率为0.8837,突变型等位基因(B)频率为0.1163;群体中检测到两种基因型,AA基因型频率为0.7647,BB基因型频率为0,AB基因型频率为0.2326。在内含子2中发现的SNP位点为T/C突变,并得到了两个基因型,其中C基因频率为0.907,D的基因频率为0.093;CC基因型频率为0.814,CD基因型频率为0.186,DD基因型频率为0。对试验群体中这两个SNP位点分别进行卡方检验,结果表明其基因型分布与理论比例差异不显着(P>0.05),均处于Hardy-Weinberg平衡状态。经SPSS软件对PRL基因SNP与溆浦白鹅产蛋量性状的相关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表明不同基因型对产蛋量性状影响不显着(P<0.05)。将溆浦白鹅PRL基因编码区序列与其他禽类比较,其中溆浦白鹅与皖西白鹅、农安籽鹅、莱茵鹅和马岗鹅等同源性分别为99.7%、99.7%、99.6%、98.8%;与北京鸭同源性为98.4%;与家鸡同源性为92.0%。经氨基酸序列分析表明,溆浦白鹅与皖西白鹅、莱茵鹅分别在第69位的氨基酸(L/F)和第56位氨基酸(H/R)有变化,但亲水性、极性以及电荷都没有发生变化,只是分子量略有变化,此变化在第1个a螺旋位置;与马岗鹅比较有叁个氨基酸突变位点,首先在第6位氨基酸有个A/D的突变,其在信号肽序列上发生了氨基酸性质上的改变,其次,在第105位氨基酸有个D/H的突变,其突变位点在第4个a螺旋位置,其亲水性、极性以及电荷都没有发生变化,只是分子量略有变化,再者,在第205位氨基酸有个R/H的突变。这些突变对于PRL保守的分泌和运输方式可能是必须的,但是是否影响其功能还有待于进一步研究。通过生物信息学分析结果显示溆浦白鹅PRL基因内含子2突变位点T/C颠换可能导致此处增加了个SRY因子并可能导致Tst-1因子改变为Nkx-2因子。利用密码子使用频率库对溆浦白鹅PRL基因外显子4发生的G/A突变位点进行分析,发现密码子CUG变为CUA,两者均编码亮氨酸,但是前者的使用用频率是后者的的近6倍。因此,外显子4发生的突变可能影响蛋白合成效率,从而可能引起PRL量的差异。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溆浦白鹅论文参考文献

[1].曲湘勇,何俊,赵祖军,袁文明,杨晓辉.溆浦鹅和四川白鹅早期生长发育性能的比较研究[C].中国家禽科学研究进展——第十四次全国家禽科学学术讨论会论文集.2009

[2].梁雪峰.溆浦白鹅PRL基因编码区序列遗传变异及相关分析[D].吉林农业大学.2007

标签:;  ;  ;  

溆浦白鹅论文-曲湘勇,何俊,赵祖军,袁文明,杨晓辉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