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元文化身份任碧莲论文-高丽娜

多元文化身份任碧莲论文-高丽娜

导读:本文包含了多元文化身份任碧莲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文化身份,流动性,多元文化主义,文化融合

多元文化身份任碧莲论文文献综述

高丽娜[1](2015)在《流动中的融合》一文中研究指出美国是一个移民国家,那里有来自世界各地不同国家和不同种族的人们,他们不仅具有不同的社会背景、文化背景,并且具有不同的价值观念和思维方式,在这样一个多民族、多种族文化交杂的国家里,不同的文化既面临着对保持自身文化的独立性的挑战,同时也不可避免地被主流文化所同化,在这种文化的冲突和融合之中,移民的文化身份认同则是他们无法逃避的问题。自第一批华人到达美洲大陆之日起,他们就带去了中国的古老文明、文学和文化传统。华裔美国文学在经历了一个从边缘化到逐渐融入主流的曲折的发展历程,一代代的华裔作家们用笔抒写了作为美国的少数族裔之一的华裔群体的生存境遇和心理感受,同时也刻画了华裔群体在美国所经历的两种文化之间的交流、碰撞和冲突。任碧莲是二十世纪八十年代末九十年代初美国华裔作家的代表人物,她的创作主要以多元文化背景下的美国少数族裔之间的关系为主题,她认为在这样的一个时代中,生活在美国的少数族裔的身份不是由血统所决定的,每个人的身份都是在其自身生长环境、教育背景及人生境遇的影响下可选择的,同时也随着时代的变迁和人生境地的改变流动的,每个人的文化身份也是杂糅的,不是单一的。本文以任碧莲的两部代表作《典型的美国人》和《莫娜在希望之乡》为研究对象,从主角的人生轨迹角度出发讲述了作为少数族裔,如何在多元文化的美国社会中寻找自我身份,以及个人成长中的困惑与思考。这两本小说分别围绕一个华人移民家庭的两代人在美国的生存、成长和成熟,作者对两代人的曲折人生历程及对自身文化身份认识的不同阶段进行了阐述。在小说的主人公——张家人的身上,我们看到了美国少数族裔文化身份的变化,揭示了在美国社会中个人文化身份是多元的,杂糅的,同时也是流动的,多变的。同时,小说还为读者展示了一个多元文化的美国社会中少数族裔相互交流、不同文化间相互冲突和影响,又逐步融合的过程。本论文共分六章。依次分别为引言,文献综述,文化身份构建的理论框架,任碧莲在两部小说中的文化身份策略和作品中展现的多元文化背景下各少数族裔文化的交织和融合。本论文试图通过对任碧莲笔下华人移民及其后裔在美国遭遇的种种身份困惑和求索,来分析多元文化的社会背景中少数族裔如何打破僵化的思维模式,挣脱族裔的枷锁,选择自己在社会中的文化身份,也为现今在美国和欧洲的中国移民解决关于身份的困惑,帮助他们确立自己的身份和在多元文化社会中寻找自身的地位。第一章是引言,对美国华裔文学的发展,任碧莲的生平和文学成就,及两部小说的主要内容进行了阐述。第二章主要介绍了国内外关于任碧莲及其两部代表作的研究动态。第叁章阐述了文化身份构建的理论和任碧莲对文化身份构建策略的特点。第四章从张家叁个人物的角度来探讨《典型的美国人》和《莫娜在希望之乡》中对自己文化身份的追寻、困惑、焦虑和选择,分析了任碧莲的文化身份策略,即少数族裔文化身份的杂糅性、流动性和多变性。第五章重点探讨了美国多元文化主义的形成和发展,在多元文化的美国社会中各族裔的身份焦虑和各种族文化之间的交流与影响,着重分析了多元文化在美国的和谐发展和互相融合。第六章是结论部分。从这两部小说中任碧莲对少数族裔文化身份的建构和对美国社会中多元文化的交织及融合的描写,我们获得了极有价值的文化身份建构策略,也为今天的华人移民在欧美社会中寻求自身身份及社会地位提供理论和实践的参考。(本文来源于《东北农业大学》期刊2015-06-01)

高丽娜,杨亚丽[2](2015)在《任碧莲在《莫娜在希望之乡》中对多元文化语境中少数族裔身份的思考》一文中研究指出任碧莲是继汤婷婷和谭恩美之后最出色的美国华裔女作家,受多元文化的影响,她反对文学作品中对华裔形象的刻板设定,她在作品中侧重探讨了多元文化社会中少数族裔身份的定位和转变,提倡美国"色拉碗"式的文化观点。任碧莲在小说《莫娜在希望之乡》中刻画了莫娜一家人的文化身份的求索,她认为个人文化身份不是固定的,而是多变流动的。(本文来源于《芒种》期刊2015年10期)

陈丹,丛丽,林昊[3](2012)在《多元文化语境下少数族裔的身份流变性——试析任碧莲小说《梦娜在希望之乡》》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从"身份"这个概念入手,对任碧莲小说《梦娜在希望之乡》的主要人物身份发生的变化进行分析,旨在揭示任碧莲创作思想中身份流变性的观点。(本文来源于《佳木斯教育学院学报》期刊2012年11期)

魏琴[4](2011)在《多元文化背景下的自我价值与身份建构——论任碧莲的《典型的美国佬》》一文中研究指出当代华裔女作家任璧莲的成名作《典型的美国佬》被认为是新一代华裔美国文学的代表作。小说着意刻画了多元文化背景下人物的身份问题并对其进行了新的诠释。本文主要是通过分析主人公自我的体现,即对中国传统价值的认同和对美国梦的不同理解与追求方式,来探讨自我与美国梦对人物流动身份的影响,同时关注了作品开放式结局的寓意所在。(本文来源于《青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期刊2011年06期)

赵明利[5](2007)在《多元文化语境下的族裔身份:任碧莲作品《爱妻》的多元文化解读》一文中研究指出20世纪60年代美国的反越战运动,黑人民权运动,女权主义运动为多元文化主义的发展提供了契机。作为文化载体之一的文学不可避免的呈现多元化倾向。任碧莲的创作常表现出对多元文化背景下美国少数族裔之间的联系及族裔身份不定性的独特见解。多元文化语境下各个少数族裔及其与主流文化之间的文化冲突不可避免,作为解决方法之一,任碧莲提出其文化身份及族裔性的自由流动的独特见解,认为“同化”更多的指的是各族裔之间的互相借鉴,而不是对各自文化根源的疏离。“文化多元主义”可以用来涵盖美国文化的基本特征,即对差异容忍的本身就是文化的一部分。论文试图通过分析任碧莲2004年出版的小说《爱妻》,探索其对少数族裔文化身份在多元文化语境下的的独特见解。第一章简要介绍了作为文学研究方法之一的美国多元文化主义产生发展的历史,以及华裔文学作家们在这个问题上的不同见解。如果说赵建秀是中国文化的捍卫者,任碧莲则是中西文化的调和者,主张以更广阔的视野关照美国社会各族裔问题产生的困惑。在多元文化语境下,华裔文学发展也步入了一个矛盾,华裔作家是应强调自身的华裔特征来丰富多元文化,还是弱化自己的族裔色彩更快的促进文化融合?论文第二章着重分析了《爱妻》中的文化冲突共处及当代美国新型家庭在多元文化语境下的的象征,少数族裔身份到底如何确定及由什么确定,展示了作者在族裔身份流动性上的观点。第叁章分析了华裔移民在当代美国的状况及跨族裔婚姻使多元文化下的族裔身份问题更加复杂化。结语部分重申了作者在美国文化身份上的观点,多元文化为华裔发展提供了更为有利的空间。(本文来源于《厦门大学》期刊2007-04-01)

多元文化身份任碧莲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任碧莲是继汤婷婷和谭恩美之后最出色的美国华裔女作家,受多元文化的影响,她反对文学作品中对华裔形象的刻板设定,她在作品中侧重探讨了多元文化社会中少数族裔身份的定位和转变,提倡美国"色拉碗"式的文化观点。任碧莲在小说《莫娜在希望之乡》中刻画了莫娜一家人的文化身份的求索,她认为个人文化身份不是固定的,而是多变流动的。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多元文化身份任碧莲论文参考文献

[1].高丽娜.流动中的融合[D].东北农业大学.2015

[2].高丽娜,杨亚丽.任碧莲在《莫娜在希望之乡》中对多元文化语境中少数族裔身份的思考[J].芒种.2015

[3].陈丹,丛丽,林昊.多元文化语境下少数族裔的身份流变性——试析任碧莲小说《梦娜在希望之乡》[J].佳木斯教育学院学报.2012

[4].魏琴.多元文化背景下的自我价值与身份建构——论任碧莲的《典型的美国佬》[J].青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

[5].赵明利.多元文化语境下的族裔身份:任碧莲作品《爱妻》的多元文化解读[D].厦门大学.2007

标签:;  ;  ;  ;  

多元文化身份任碧莲论文-高丽娜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