模拟土壤论文-宛霞,楚艳丽

模拟土壤论文-宛霞,楚艳丽

导读:本文包含了模拟土壤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城市内涝,土壤蒸发,陆面模式,水循环,集成,城市下垫面,水资源管理,塔里木河流域,气候变化研究,水面蒸发

模拟土壤论文文献综述

宛霞,楚艳丽[1](2019)在《集成陆面模式模拟土壤蒸发和城市内涝》一文中研究指出土壤蒸发和城市内涝看似两个孤立的问题,但本质上是互相关联的,二者的核心问题是水循环,包括自然下垫面水循环和城市下垫面水循环。近日,集成陆面模式研发者、北京城市气象研究院孟春雷研究员对该模式的评估和比较进行进一步研究,探讨模式在土壤蒸发和城市内涝研(本文来源于《中国气象报》期刊2019-12-30)

魏枫,王慧娟,邱秀文,周桂香,杨丽丽[2](2019)在《模拟氮沉降对樟树人工林土壤酶活性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为探究氮沉降对亚热带森林土壤酶活性的影响,在樟树人工林中开展了野外模拟氮沉降试验。试验设置对照[CK,0 kg/(hm~2·年)]、低氮[N1,30 kg/(hm~2·年)]和高氮[N2,60 kg/(hm~2·年)]3种氮处理,分别在施氮前期(3个月)、中期(6个月)、后期(12个月)采集土壤样品,测定土壤酶活性。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在0~10 cm土层,过氧化氢酶活性在3个月和12个月后受高氮沉降的显着促进作用;淀粉酶活性在施氮6个月和12个月后受氮沉降的显着促进作用;受氮沉降影响,蔗糖酶活性在施氮12个月后显着提升。在10~20 cm土层,过氧化氢酶、淀粉酶、蔗糖酶活性受氮沉降的影响不显着。从施氮时间来看,氮沉降对酸性磷酸酶活性的影响表现为先促进后抑制,在施氮后3个月时,0~10 cm土层酸性磷酸酶活性受低氮沉降的显着促进作用;在施氮后6个月时,10~20 cm土层酸性磷酸酶活性被氮沉降抑制。氮沉降对脲酶活性的影响则相反,在施氮后3个月时,10~20 cm土层脲酶活性受到显着抑制;在施氮后12个月时,0~10 cm土层脲酶活性受氮沉降的显着促进作用,10~20 cm土层脲酶活性仅受高氮沉降的显着促进作用。土壤蔗糖酶活性与淀粉酶活性呈极显着正相关关系,与脲酶活性呈显着正相关关系,土壤酸性磷酸酶活性与脲酶活性呈显着负相关关系,表明不同土壤酶活性之间的相关性存在差异。(本文来源于《江苏农业科学》期刊2019年19期)

刘红梅,张海芳,秦洁,王慧,张艳军[3](2019)在《模拟氮沉降对贝加尔针茅草原土壤氮转化微生物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草地土壤是温室气体重要的源和汇,认识草地生态系统氮转化过程有助于预测氮循环对未来氮沉降增加的响应与反馈机制。依托于2010年在内蒙古贝加尔针茅草原设置的长期模拟氮沉降增加的氮添加试验,共设置了8个氮添加水平(0、15、30、50、100、150、200、300 kg N·hm~(-2)·a~(-1))。应用荧光定量PCR方法,研究氮转化功能基因丰度对不同氮添加水平的响应。2015年8月取样分析结果表明:固氮微生物(nifH)基因丰度随着氮添加水平的升高,表现为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低于200 kg N·hm~(-2)·a~(-1)硝酸铵处理有利于固氮菌生长。低氮添加(N15、N30和N50)对氨氧化细菌(AOB-amoA)和氨氧化古菌(AOA-amoA)基因丰度无显着影响。高氮添加(N100、N150、N200和N300)显着提高了AOB基因丰度,降低了AOA基因丰度。高氮添加(N150、N200和N300)显着降低了nirK基因丰度。随着氮添加量的增加,高氮添加促进了AOB主导的氨氧化过程,而反硝化微生物丰度的减少提高了氨氧化产物硝酸盐的积累,继而提高了土壤硝酸盐含量。(本文来源于《农业环境科学学报》期刊2019年10期)

王佩浩,张茜,王国芳,张吴平[4](2019)在《一维非均质条件下农田土壤水分运移模拟及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定量化描述一维非均质条件下土壤水分的运移过程,采用Richards方程的基质势形式阐述了一维多层质地下土壤水分的运移过程,根据田间实际情况设定了土壤水分运移模型模拟方程的定解条件,以各层粒径组成和容重为输入参数借助传递函数给出了模型参数的初始值,利用数值差分法求解了模型的数值解,最后采用田间实测的各层土壤含水量与参数敏感性分析对模型参数进行了校正和模拟效果评价。结果表明,模型参数敏感性主要受土壤水力特征参数α和n的影响,参数α值越大,土壤进气值越低,含水量越少;n值减小,土水势降低,土壤吸力增大,含水量增加;在调整数值模型精度时,α和n引起的误差范围为10%~30%;模拟值和测量值的变化过程比较吻合,表明研究构建的基质势方程能够实现对田间一维多层质地土壤水分运移过程的准确模拟。(本文来源于《山西农业科学》期刊2019年10期)

宋晓辉,康慧,刘晨,王占文,王悦骅[5](2019)在《不同载畜率和模拟降水对荒漠草原土壤养分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研究短花针茅荒漠草原不同载畜率和降水对土壤养分的影响。试验采用2×2裂区组设计,将50hm~2试验样地分为对照、轻度、中度和重度载畜率4个处理,3次重复,每个放牧处理下设有4个不同水分梯度(减水50%、自然降水、增水50%和增水100%),在每个水分梯度下用直径3. 5 cm土钻分别钻取0~10cm、10~20cm和20~30cm土样,带回实验室测定土壤全钾、全磷、速效钾和速效磷的含量。结果表明:载畜率对土壤全钾和全磷含量没有显着性差异(P>0. 05);随着水分和载畜率的增加,土壤速效钾和速效磷的含量呈现显着降低趋势(P<0. 05)。(本文来源于《草学》期刊2019年05期)

高丽莉,李凤丹[6](2019)在《模拟增温对小麦生长、土壤酶活性和呼吸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探明全球增温对我国小麦生长及根区土壤特性的影响。运用开顶式生长室(Open-top Chamber,OTC)的连续3年控制实验,监测和模拟了全球增温系统对小麦生长、土壤酶活性和呼吸的影响,对提高我国小麦的优质高产提供了基础支撑。结果表明:整个生长期内,小麦土壤湿度和温度均呈季节变化特征,其中在CK和OTC处理下,小麦土壤温度随着季节的变化呈先增加后降低趋势,相同时期土壤温度基本表现为OTC>CK;CK和OTC处理下小麦土壤湿度随着季节的变化呈相反的变化趋势,相同时期土壤湿度基本表现为OTC<CK,在返青期差距达到最大,差距达到最小。模拟增温显着增加了小麦根区土壤呼吸和土壤酶活性,随生长期的变化,CK和OTC处理下土壤脲酶、转化酶、酸性磷酸酶和蔗糖酶和土壤呼吸呈先增加后降低趋势,相同时期土壤呼吸和土壤酶活性基本表现为OTC>CK,在小麦的整个生长期,CK和OTC处理下土壤呼吸和土壤酶活性分别与土壤温度呈显着的指数关系(p<0.05)。模拟增温显着增加了小麦生长特性,小麦生长特性各指标均表现为OTC>CK,其中小麦株高、叶面积指数和穗粒数均表现为OTC>CK(p<0.05),比叶重、R/S没有显着差异(p>0.05)。综合分析表明:模拟增温有利于小麦的生长和根区土壤酶活性和呼吸的提高。(本文来源于《水土保持研究》期刊2019年06期)

陈晓旋,安婉丽,陈优阳,刘旭阳,金强[7](2019)在《模拟酸雨对福州平原水稻田土壤碳库及碳库管理指数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为阐明酸雨对水稻田土壤有机碳组分含量以及土壤碳库的影响,以福州平原水稻田为研究对象,在不同生长期早稻和晚稻中,设置对照(CK)、模拟pH 2.5、pH 3.5、pH 4.5酸雨处理,对酸雨影响下福州平原水稻田土壤有机碳组分含量进行了测定与分析。结果表明:酸雨处理对土壤总有机碳(SOC)存在不同程度的影响,在早稻整个生长期,酸雨对土壤SOC含量的影响不显着(P>0.05),晚稻返青期和成熟期中,返青期依次高于CK处理24.70%,10.47%,9.97%,成熟期依次高于CK处理6.33%,8.75%,9.46%,酸雨显着提高土壤SOC含量(P<0.05)。早稻成熟期,对照组溶解性有机碳(DOC)含量显着高于pH 3.5酸雨处理组;整个晚稻生长期,酸雨对土壤DOC含量的综合影响不显着(P>0.05)。早晚稻酸雨的施加使土壤易氧化态碳(EOC)含量低于对照组(P<0.05);早晚稻土壤微生物量碳(MBC)含量表现出明显的随时间变化的规律,早稻对照组土壤MBC含量低于酸雨处理(P<0.05),晚稻则相反。早稻土壤SOC与TN、TP、电导和含水量存在极显着正相关关系(P<0.01),晚稻土壤SOC与TP存在极显着正相关关系(P<0.01)。将早晚稻的对照作参考土壤,早稻返青期以及晚稻拔节期和成熟期酸雨处理下碳库活度(A)及碳库活度指数(AI)低于对照处理,其他生长期差异性不大,且在一定范围内稻田土壤有机碳库维持一定的活跃度。早稻返青期、晚稻拔节期和成熟期酸雨处理下碳库指数(CPI)和碳库管理指数(CPMI)显着低于对照组(P<0.05)。酸雨处理降低了土壤碳库管理指数将不利于水稻生长。(本文来源于《水土保持学报》期刊2019年05期)

李永强,于长坤,许进[8](2019)在《模拟硫酸型酸雨作用下Q235低碳钢在酸性土壤中腐蚀行为的电化学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为研究硫酸型酸雨对Q235碳钢在酸性土壤中腐蚀规律的影响,采用极化曲线、电化学交流阻抗测试、扫描电镜和腐蚀失重等方法,检测了不同pH值的模拟硫酸型酸雨作用下Q235碳钢在酸性土壤中的腐蚀电化学行为、腐蚀形貌和腐蚀产物。结果表明,酸性土壤在不同pH值的模拟酸雨淋溶下都出现不同程度的酸化,Q235碳钢在土壤酸化过程中其腐蚀速率呈加快的趋势,且后期的腐蚀速率大于前期。模拟酸雨加重了Q235碳钢在酸性土壤中的腐蚀程度,并且腐蚀速率随模拟酸雨pH值的降低而升高,与失重法测量结果一致。(本文来源于《材料保护》期刊2019年10期)

张丹丹,张晋京,李翠兰,黄玉洁,王永[9](2019)在《模拟增温对农田土壤有机碳矿化及腐殖质组成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在特定气候变化条件下,揭示农田土壤有机碳分解转化规律,对东北粮食主产区研发适应气候变化的农业技术具有重要意义。通过室内培养试验,以吉林省6种主要类型农田土壤为试材,探讨了土壤有机碳矿化及腐殖质组成对温度(10℃、30℃和50℃)变化的响应。结果表明:6种类型农田土壤有机碳累积矿化量和有机碳矿化速率均随培养温度的升高而增加;冲积土和草甸土在低温(10~30℃)的温度敏感性系数(Q10)低于高温(30~50℃),而暗棕壤、白浆土、风沙土和黑土则相反;水溶性有机碳(WSOC)含量表现为50℃>10℃>30℃,土壤腐殖质组分的含碳量以及胡敏酸碳/富里酸碳(HAC/FAC)比值随培养温度的升高通常呈降低趋势。这说明,高温(50℃)有利于WSOC的积累,但温度升高不利于腐殖质组分碳(HEC)的积累。(本文来源于《吉林农业大学学报》期刊2019年05期)

李祥东,邵明安,赵春雷[10](2019)在《西北干旱区土壤水力参数空间变异与模拟》一文中研究指出为探明西北干旱区土壤水力参数的空间分布特征,在新疆地区布设107个样点,获取表层(0~5 cm)Ks(土壤饱和导水率)、FC(田间持水量)和PWP(永久萎蔫系数)数据,采用经典统计学和地统计学分析土壤水力参数的空间变异特征,并利用逐步回归和传递函数方程对Ks、FC和PWP进行模拟。结果表明:新疆地区Ks、FC和PWP平均值分别为10.999 mm·h~(-1)、0.162 g·g~(-1)和0.077 g·g~(-1),变异系数为39.88%~96.07%,均表现为中等程度变异。在区域尺度上Ks、FC和PWP具有强空间依赖性,变程为97~291 km。与经自变量数据转换构建的传递函数方程相比,多元逐步回归方程预测土壤水力参数精度更高,且方程使用更便利。基于土地利用、容重、土壤质地、有机碳含量和坡向的多元逐步回归方程,预测Ks、FC和PWP的决定系数R~2分别为0.290、0.494和0.491,均方根误差(RMSE)分别为2.540 mm·h~(-1),0.039 g·g~(-1)和0.023 g·g~(-1)。这些方程的建立,有利于西北干旱区土壤水力参数的快速估算,同时可为该地区的农业灌溉和生态水文模型提供关键参数。(本文来源于《干旱区研究》期刊2019年06期)

模拟土壤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为探究氮沉降对亚热带森林土壤酶活性的影响,在樟树人工林中开展了野外模拟氮沉降试验。试验设置对照[CK,0 kg/(hm~2·年)]、低氮[N1,30 kg/(hm~2·年)]和高氮[N2,60 kg/(hm~2·年)]3种氮处理,分别在施氮前期(3个月)、中期(6个月)、后期(12个月)采集土壤样品,测定土壤酶活性。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在0~10 cm土层,过氧化氢酶活性在3个月和12个月后受高氮沉降的显着促进作用;淀粉酶活性在施氮6个月和12个月后受氮沉降的显着促进作用;受氮沉降影响,蔗糖酶活性在施氮12个月后显着提升。在10~20 cm土层,过氧化氢酶、淀粉酶、蔗糖酶活性受氮沉降的影响不显着。从施氮时间来看,氮沉降对酸性磷酸酶活性的影响表现为先促进后抑制,在施氮后3个月时,0~10 cm土层酸性磷酸酶活性受低氮沉降的显着促进作用;在施氮后6个月时,10~20 cm土层酸性磷酸酶活性被氮沉降抑制。氮沉降对脲酶活性的影响则相反,在施氮后3个月时,10~20 cm土层脲酶活性受到显着抑制;在施氮后12个月时,0~10 cm土层脲酶活性受氮沉降的显着促进作用,10~20 cm土层脲酶活性仅受高氮沉降的显着促进作用。土壤蔗糖酶活性与淀粉酶活性呈极显着正相关关系,与脲酶活性呈显着正相关关系,土壤酸性磷酸酶活性与脲酶活性呈显着负相关关系,表明不同土壤酶活性之间的相关性存在差异。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模拟土壤论文参考文献

[1].宛霞,楚艳丽.集成陆面模式模拟土壤蒸发和城市内涝[N].中国气象报.2019

[2].魏枫,王慧娟,邱秀文,周桂香,杨丽丽.模拟氮沉降对樟树人工林土壤酶活性的影响[J].江苏农业科学.2019

[3].刘红梅,张海芳,秦洁,王慧,张艳军.模拟氮沉降对贝加尔针茅草原土壤氮转化微生物的影响[J].农业环境科学学报.2019

[4].王佩浩,张茜,王国芳,张吴平.一维非均质条件下农田土壤水分运移模拟及应用[J].山西农业科学.2019

[5].宋晓辉,康慧,刘晨,王占文,王悦骅.不同载畜率和模拟降水对荒漠草原土壤养分的影响[J].草学.2019

[6].高丽莉,李凤丹.模拟增温对小麦生长、土壤酶活性和呼吸的影响[J].水土保持研究.2019

[7].陈晓旋,安婉丽,陈优阳,刘旭阳,金强.模拟酸雨对福州平原水稻田土壤碳库及碳库管理指数的影响[J].水土保持学报.2019

[8].李永强,于长坤,许进.模拟硫酸型酸雨作用下Q235低碳钢在酸性土壤中腐蚀行为的电化学研究[J].材料保护.2019

[9].张丹丹,张晋京,李翠兰,黄玉洁,王永.模拟增温对农田土壤有机碳矿化及腐殖质组成的影响[J].吉林农业大学学报.2019

[10].李祥东,邵明安,赵春雷.西北干旱区土壤水力参数空间变异与模拟[J].干旱区研究.2019

标签:;  ;  ;  ;  ;  ;  ;  ;  ;  ;  

模拟土壤论文-宛霞,楚艳丽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