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置反硝化曝气生物滤池论文-贾超,胡威,郑成志,王翥田,朱宝玉

前置反硝化曝气生物滤池论文-贾超,胡威,郑成志,王翥田,朱宝玉

导读:本文包含了前置反硝化曝气生物滤池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前置反硝化生物滤池,火山岩滤料,生活污水,动力学模型

前置反硝化曝气生物滤池论文文献综述

贾超,胡威,郑成志,王翥田,朱宝玉[1](2018)在《前置反硝化曝气生物滤池处理生活污水的动力学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实验推导了前置反硝化曝气生物滤池工艺处理生活污水的有机物、氨氮、硝态氮的去除动力学模型,研究该工艺有机污染物去除机理和脱氮效能。填加火山岩滤料的前置反硝化曝气生物滤池工艺对生活污水具有良好的处理效果,COD,NH+4-N和TN的平均去除率分别可达到85.1%,97.0%,63.8%。(本文来源于《环境保护科学》期刊2018年06期)

于淼,马国胜[2](2018)在《曝气生物滤池-后置反硝化处理农村低C/N污水》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农村生活废水分散、低C/N的特性,提出研究了一种联合处理技术即联合曝气生物滤池(BAF)和好氧-缺氧后置反硝化序批式序批式活性污泥反应器(SBR)。结果表明,BAF挂膜完成后COD、NH4+-N和TN去除率可高达67.5%、72.5%和51.9%。当BAF和SBR联合后,COD、NH_4~+-N和TN去除率显着高于BAF或者SBR单独处理。COD的去除主要集中在SBR阶段用于反硝化脱氮,TN去除主要依赖BAF阶段特殊的生物分布。内聚物聚羟基烷酸酯(PHA)的最大合成质量摩尔浓度为5.9 mol/g并且在缺氧阶段迅速减少至4.2 mol/g;糖原质的最低质量摩尔浓度为4.8 mol/g,在随后的时间内逐渐升高至5.3 mol/g。(本文来源于《水处理技术》期刊2018年09期)

高欣,高梦国,周丹丹,张超凡[3](2018)在《前置反硝化-曝气生物滤池低温脱氮效能中试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当污水温度低于15℃时,对生物脱氮的硝化和反硝化环节都会产生显着的抑制作用。理论上,延长污泥龄有利于提高胁迫条件下生物脱氮效率。以采用沈阳仙女河污水处理厂初沉池出水为原水,构建了1.5 m~3/h前置反硝化-曝气生物滤池中试规模工艺体系,在越冬时节(进水温度11~20℃)运行了114 d。研究发现,当气水比为6:1,回流比为150%,乙酸钠投加量为50 mg/L时,前置反硝化-曝气生物滤池出水的化学需氧量(COD)、NH_4~+-N、总氮(TN)和悬浮物浓度(SS)能够达到我国现行的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中的一级A标准,并具有低耗运行的潜力。(本文来源于《水处理技术》期刊2018年06期)

李贵敏[4](2016)在《生物絮凝—前置反硝化曝气生物滤池组合工艺处理城市污水效能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我国城市化水平的加快,城市污水的排放量不断增加且碳氮比普遍偏低,导致传统的城市污水处理中的出水很难达标。同时,其产生的大量剩余污泥的处置费用占城市污水厂运行费用的比例也越来越大。为有效解决城市污水厂中低碳氮比生活污水脱氮和剩余污泥处理问题,新工艺的研究与开发势在必行。本课题针对上述问题,提出了生物絮凝吸附-前置反硝化曝气生物滤池组合工艺,同时将絮凝污泥水解酸化液作为组合系统的外加碳源。试验第一阶段,分析了回流比和气水比对化学需要量(COD)、氨氮(NH_4~+-N)、总氮(TN)的去除效果的影响。试验第二阶段,将絮凝污泥水解酸化液作为外加碳源投入到前置BAF系统中,考察了碳源投配比对前置BAF系统脱氮性能的影响。最后,将生物絮凝吸附强一级处理工艺、前置反硝化曝气生物滤池工艺和絮凝污泥水解酸化工艺叁者整合在一起,在最优工况下运行,分析对生活污水的处理效能。主要结论归纳如下:(1)对前置BAF系统采用快速排泥的方式进行挂膜启动,25天之后D/N滤池和C/N滤柱启动成功。挂膜启动第15d时,COD去除率达到60%并处于稳定状态,而NH_4~+-N去除率在第20天之后才达到65%。随着前置BAF系统按设计参数运行,最终出水COD、NH_4~+-N的去除率分别达到70%和80%左右。(2)前置BAF系统在回流比为150%、气水比为4:1的工况下稳定运行时,对生活污水的脱氮性能达到最佳。前置BAF系统出水中COD、NH_4~+-N和总氮浓度分别为17.57mg/L、1.02mg/L和10.21mg/L左右,平均去除率分别达到77.91%、95.45%和64.52%。由试验结果可知,前置BAF系统对NH_4~+-N的去除主要发生在C/N滤柱内,对TN的去除主要发生在D/N滤柱内。(3)前置BAF系统在回流比为150%、气水比为4:1的工况下稳定运行期间,对比分析了1:70、1:60和1:50叁种不同的碳源投配比对前置BAF系统脱氮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碳源投配比为1:60的条件下,系统出水中COD、NH_4~+-N和TN的平均浓度分别为24mg/L、0.87mg/L和5.87mg/L,去除率分别达到75.24%、96.12%和79.80%左右,对絮凝出水的处理性能达到最佳。(4)组合系统在回流比为150%、气水比为4:1和碳源投配比为1:60的工况下稳定运行,试验结果表明:系统稳定运行期间原水COD、NH_4~+-N和TN平均浓度分别为209mg/L、29.41mg/L和36.28mg/L;经生物絮凝吸附后出水平均COD、NH_4~+-N和TN浓度为95mg/L、22.50mg/L和28.98mg/L,去除率分别达到了55%、23%和20%左右;进入前置BAF系统后最终出水COD、NH_4~+-N和TN浓度分别降至24mg/L、0.87mg/L和5.87mg/L左右。故组合工艺对生活污水中COD、NH_4~+-N和TN的总去除率分别达到了90%、97.04%和83.75%左右。综合出水中的COD、NH_4~+-N、TN浓度可知,经组合工艺处理后,出水水质可达到《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GB 18918-2002)一级A标准。(本文来源于《安徽建筑大学》期刊2016-03-01)

龚起,顾平[5](2015)在《前置反硝化曝气生物滤池工艺的可行性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城市污水是天然水体的主要污染源之一,在污水排放前采取一定的技术进行处理,将其中对水体有危害的污染物去除,是保护水环境的必要手段之一。选择经济有效、成熟、可靠的污水处理技术是工程的关键。本文总结了曝气生物滤池和反硝化脱氮的工艺特点,创新性地将前置反硝化原理应用于BAF工艺中,用于处理生活污水并论证了其可行性。目的是结合各种常见方法的长处,探索一种新的污水处理途径,以期为未来的城市污水处理方法提供理论指导。(本文来源于《化学工程师》期刊2015年09期)

杨威,张雷坤,余华荣,梁恒,李圭白[6](2014)在《前置反硝化曝气生物滤池的挂膜启动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解前置反硝化曝气生物滤池(BAF)的启动规律,构建了小试规模的前置反硝化BAF,采用快速排泥、逐步增大水力负荷的策略考察了其启动过程中的污染物去除情况及启动特性。结果表明,在好氧柱水力负荷为2.04 m3/(m2·h),厌氧柱水力负荷为4.08 m3/(m2·h),回流比为100%,气水比为5.6∶1的情况下,前置反硝化BAF的启动需要49 d。启动过程中好氧池中硝化细菌的成熟是启动的关键。厌氧池中的反硝化细菌的成熟标志着启动的完成。启动完成后,前置反硝化BAF的出水COD、NH3-N及NO-3-N分别稳定在50、15和5 mg/L以下,满足国家一级A排放标准。(本文来源于《环境工程学报》期刊2014年11期)

陆艳侠[7](2014)在《曝气生物滤池前置反硝化工艺性能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在考察和分析了国内外曝气生物滤池研究现状的基础上,本试验采用前置反硝化曝气生物滤池处理生活污水,研究了前置反硝化曝气生物滤池工艺对有机物、总氮的去除效果,摸索其去除污染物质的规律,力求得出其最佳工况参数,为前置反硝化曝气生物滤池工艺在我国污水处理领域的推广提供理论依据,并研究了该工艺去除有机物的动力学模型。主要研究结论如下:1.以粉煤灰陶粒滤料作为微生物载体,在水温为18.5~24.5℃的条件下,采用自然挂膜的方法,经过25d该系统即可挂膜成功。2.建议前置反硝化曝气生物滤池工艺的缺氧段和好氧段滤料体积比为1:2~1:3,回流比为200%,此时,本试验系统的出水COD、氨氮和总氮浓度分别为39.7~57.6mg/L和11.6~15.4mg/L,COD、氨氮和总氮去除率分别为80.5%~86.6%、88.4%~92.7%和61.2%~70.4%。3.滤速与水力停留时间(HRT)对前置反硝化曝气生物滤池工艺的处理效果有较为显着的影响。在本试验条件下,该工艺的最佳滤速为2.80m/h,此时水力停留时间为20.77min,COD、氨氮和总氮的去除率分别为89.3%、97.6%和74.3%,出水浓度分别为26.1mg/L、0.5mg/L和9.8mg/L。4.在本试验条件下,为了使出水达到《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GB18918-2002)一级排放标准,前置反硝化曝气生物滤池工艺的进水有机负荷应小于3.58kgCOD/(m3滤料.d),氨氮负荷应小于0.5kgNH3-N/(m3滤料.d)。5.当缺氧段和好氧段的滤料高度分别为0.65m和1.30m时,反硝化主要在缺氧段0.25~0.5m的滤料层中进行,有机物的降解主要集中在好氧段下部0.5m的滤料层内,而硝化主要发生在好氧段0.5m以上的滤料区域。6.反冲洗对前置反硝化曝气生物滤池工艺的COD和氨氮去除效果影响不大,而对反硝化效果有较大影响。系统在反冲洗后3小时内能恢复到较好的处理效果。7.本研究中所得前置反硝化BAF工艺中好氧柱内降解有机物的动力学模型为: S So exp(KHeq),且利用图解法可求得K=2.26(h-1)。(本文来源于《安徽建筑大学》期刊2014-04-01)

李明河,赵鹏久[8](2013)在《前置反硝化曝气生物滤池预测模型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前置反硝化曝气生物滤池工艺,COD的检测实时性较差,检测装置的昂贵,使得传统的PID控制对曝气池中溶氧量的控制达不到理想效果,为此提出一种新的控制方法,根据不同的进水水质,利用粒子群算法优化的支持向量机预测出出水水质。模型预测结果表明,实际值与预测值吻合度较高,可以借助预测值来对后续的工艺进行进一步的控制,从而实现更加有效和实时的控制。(本文来源于《工业控制计算机》期刊2013年01期)

林齐,李冬,恩惠,王玉凯,马佩华[9](2012)在《前置反硝化曝气生物滤池中试启动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某污水处理厂采用曝气生物滤池(BAF)工艺,出水水质仅能达到国家二级排放标准,为使其达到国家一级A排放标准,拟采用前置反硝化BAF工艺进行升级改造,据此进行了中试启动研究。中试以污水厂实际进水为原水,处理规模为2 m3/d,采用自然挂膜方式,反硝化段和硝化段的体积比为1∶2,回流比为100%,各滤池的HRT均为0.67 h,CN池和N池的曝气量分别为0.82、1.0 m3/h。经过16 d的运行,出水COD、NH3-N和TN浓度分别稳定在50、5和15 mg/L以下,表明中试装置启动成功。(本文来源于《中国给水排水》期刊2012年13期)

季芳芳[10](2012)在《后置反硝化曝气生物滤池处理生活污水试验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针对当前小区污水处理工艺中脱氮除磷效果差的问题,选择具有占地面积小、耗能少而出水水质好等多项优点的曝气生物滤池进行污水处理,并对其进行改进,使其采用后置反硝化工艺来提高污水的出水水质。试验首先对上流式两级竹炭曝气生物滤池进行试验研究和理论分析,考察其处理性能,并研究了气水比、水力停留时间、温度等因素对其污染物去除性能的影响;再通过改进装置,确定后置反硝化装置的优越性,并利用正交实验来确定后置反硝化曝气生物滤池的最佳运行参数及其处理性能。以竹炭为填料的两级曝气生物滤池和后置反硝化曝气生物滤池在污染物的去除上都有较好的效果,并且后置反硝化的TN去除率明显高于前者。试验结果显示:(1)两级竹炭曝气生物滤池最佳运行工况为:水力负荷为0.5m3/(m2·h),一级气水比4:1,二级气水比1:1。在此条件下,系统对COD、氨氮、SS、TN、TP的去除效果分别为:87.32%、76.39%、90.32%、43.19%和23.06%;其中进水浓度依次为:334.07mg/L、33.67mg/L、99.58mg/L、59.25mg/L和6.30mg/L;出水浓度分别为42.36mg/L、7.95mg/L、9.64mg/L、33.66mg/L和4.85mg/L。除TN和TP出水浓度过高之外,其余出水均可以直接排放。(2)后置反硝化曝气生物滤池的最佳运行工况为:气水比为4:1、水力负荷为0.5m3/(m2·h)、C/N为4:1、厌氧段高度为0.6m。在此条件下,系统对COD、氨氮、SS、TN、TP的去除率分别为85.81%、74.86%、91.30%、71.35%、33.22%;其中进水浓度分别为:318.90mg/L、31.17mg/L、100.38mg/L、44.19mg/L、5.78mg/L;出水浓度依次为:45.25mg/L、7.84mg/L、8.73mg/L、12.66mg/L、3.86mg/L。其中除了P不符合排放标准之外,其余污染物均达到生活污水一级A排放标准。试验结果表明,上述两套装置对COD、SS、氨氮都有较好的处理效果,适用于处理生活污水;TN在外加碳源的投加下去除率也有所提高;TP去除效果不明显,需增加相应化学除磷工艺。(本文来源于《武汉科技大学》期刊2012-05-10)

前置反硝化曝气生物滤池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针对农村生活废水分散、低C/N的特性,提出研究了一种联合处理技术即联合曝气生物滤池(BAF)和好氧-缺氧后置反硝化序批式序批式活性污泥反应器(SBR)。结果表明,BAF挂膜完成后COD、NH4+-N和TN去除率可高达67.5%、72.5%和51.9%。当BAF和SBR联合后,COD、NH_4~+-N和TN去除率显着高于BAF或者SBR单独处理。COD的去除主要集中在SBR阶段用于反硝化脱氮,TN去除主要依赖BAF阶段特殊的生物分布。内聚物聚羟基烷酸酯(PHA)的最大合成质量摩尔浓度为5.9 mol/g并且在缺氧阶段迅速减少至4.2 mol/g;糖原质的最低质量摩尔浓度为4.8 mol/g,在随后的时间内逐渐升高至5.3 mol/g。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前置反硝化曝气生物滤池论文参考文献

[1].贾超,胡威,郑成志,王翥田,朱宝玉.前置反硝化曝气生物滤池处理生活污水的动力学研究[J].环境保护科学.2018

[2].于淼,马国胜.曝气生物滤池-后置反硝化处理农村低C/N污水[J].水处理技术.2018

[3].高欣,高梦国,周丹丹,张超凡.前置反硝化-曝气生物滤池低温脱氮效能中试研究[J].水处理技术.2018

[4].李贵敏.生物絮凝—前置反硝化曝气生物滤池组合工艺处理城市污水效能研究[D].安徽建筑大学.2016

[5].龚起,顾平.前置反硝化曝气生物滤池工艺的可行性分析[J].化学工程师.2015

[6].杨威,张雷坤,余华荣,梁恒,李圭白.前置反硝化曝气生物滤池的挂膜启动研究[J].环境工程学报.2014

[7].陆艳侠.曝气生物滤池前置反硝化工艺性能研究[D].安徽建筑大学.2014

[8].李明河,赵鹏久.前置反硝化曝气生物滤池预测模型研究[J].工业控制计算机.2013

[9].林齐,李冬,恩惠,王玉凯,马佩华.前置反硝化曝气生物滤池中试启动研究[J].中国给水排水.2012

[10].季芳芳.后置反硝化曝气生物滤池处理生活污水试验研究[D].武汉科技大学.2012

标签:;  ;  ;  ;  

前置反硝化曝气生物滤池论文-贾超,胡威,郑成志,王翥田,朱宝玉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