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属离子结合论文-何志军,白杨,赵琼晖,欧阳霈,倪嘉缵

金属离子结合论文-何志军,白杨,赵琼晖,欧阳霈,倪嘉缵

导读:本文包含了金属离子结合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阿尔茨海默病,乙基麦芽酚氧钒,活体荧光成像,树突棘

金属离子结合论文文献综述

何志军,白杨,赵琼晖,欧阳霈,倪嘉缵[1](2019)在《活体荧光成像结合金属离子检测研究乙基麦芽酚氧钒对阿尔茨海默病的作用》一文中研究指出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 AD)是老年人中的主要痴呆类型。目前临床用药物只能缓解症状、无治疗效果,因此,亟需开发有效的AD治疗药物。本研究以叁转基因AD模型小鼠3×Tg-AD为研究对象,对2月龄AD小鼠分别给予0.2和1.0 mmol/L乙基麦芽酚氧钒(BEOV)饮用水2个月,采用旷场实验、高架十字迷宫、Y迷宫3种行为学测试法,发现BEOV可以显着改善4月龄AD小鼠的自发活动、探索和记忆能力、减轻小鼠的焦虑状态。采用活体荧光成像技术在体追踪检测2.5和3.5月龄小鼠脑皮层神经元树突棘的变化,发现YFP荧光小鼠树突棘数量呈增多趋势;而3×Tg-AD与YFP小鼠杂交后代AD-YFP小鼠的树突棘则呈下降趋势。与AD-YFP鼠相比较,补充1.0 mmol/L BEOV的AD-YFP小鼠,脑皮层神经元总树突棘、蘑菇型树突棘、细小型树突棘数量均呈显着增加,说明BEOV可保护神经元、减少小鼠树突棘的丢失。采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ICP-MS)检测3×Tg-AD鼠脑金属离子水平,结果表明, 1.0 mmol/L BEOV能显着提高鼠脑V和Se的水平、降低Fe、Zn、Hg、Pb、Bi和Ni的水平,说明V可与Se协同调控AD鼠脑中多种金属离子水平。本研究表明, BEOV可通过调控AD鼠脑中多种金属离子的内稳态平衡,保护神经细胞,抑制AD小鼠神经元树突棘丢失,从而增强小鼠记忆能力,干预AD病理进程。(本文来源于《分析化学》期刊2019年10期)

李亚拿[2](2019)在《纳米材料结合循环扩增反应用于金属离子、核酸分子的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金属离子(如铜、锌离子)和生物分子(如RNA、DNA)在各种生物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近年来,高灵敏检测金属离子以及在疾病中具有指示性的生物分子微RNA(miRNA)引起了研究领域的浓厚兴趣。然而,金属离子浓度过低或过高都会对生物系统产生不利影响。因此,迫切需要开发高灵敏度和选择性的方法来检测人体内的和日常饮食中的金属离子。组织或体液中与疾病相关的生物标志物通常在疾病的早期阶段表达水平比较低,难以用常规分析方法检测。因此,新型超灵敏检测策略和生物分析技术的发展备受关注。本论文主要介绍了几种用于高效检测金属离子和miRNA的方法。主要内容如下:1.本论文提出了一种锌离子的荧光测定法。该方法依赖于(a)使用等温循环来放大荧光信号,和(b)使用磁性分离磁珠(MBs)以完全除去未反应的DNA检测探针降低背景干扰。首先将生物素和荧光基团标记的底物链(Zn-Sub)作为检测探针组装在MBs上。接着,将Zn(Ⅱ)-特异性DNAzyme(Zn-Enz)链与Zn-Sub链杂交。在Zn(Ⅱ)存在下,Zn-Sub链被剪切,这导致释放出较短的DNA片段(含有荧光标记)和Zn-Enz链的离解。离解的Zn-Enz链随后与剩余的Zn-Sub链杂交并以同样的方式剪切。从而实现靶循环扩增机制和累积信号放大过程。由此在Zn(Ⅱ)存在的情况下获得强烈放大的信号。未经剪切的Zn-Sub链可随MBs从溶液中磁性分离出来。该方法在信噪比为3时具有低至33 fM的检测限和在100fM至11 nM Zn(Ⅱ)浓度范围的线性响应。将其应用于加标自来水和海水样品中Zn(Ⅱ)的测定,所测定结果与ICP-MS分析得到的结果进行了比较。该方法还用于测定母乳粉和母乳中Zn(Ⅱ)的含量。2.本论文基于Cu(Ⅱ)特异性DNA酶(DNAzyme)和Ni/Fe水滑石(LDH)/G-四链体类过氧化物酶开发了灵敏的铜离子(Cu(Ⅱ))传感器。简而言之,在Cu(Ⅱ)存在时,短的富含鸟嘌呤(G)的片段标记的底物(Cu-Sub)链与Cu(Ⅱ)特异性DNAzyme(Cu-Enz)链杂交并被剪切,导致富含G的DNA片段的释放。同时,Cu-Enz链被解离并参与下一个杂交-剪切循环。累积的富含G的DNA片段进一步折迭成四链体结构。然后,使用链霉亲和素包被的磁珠方便地分离出所有未反应的Cu-Sub链、被剪切后的Cu-Sub链和Cu-Enz链。最后,将Ni-Fe-LDH纳米片与G-四链体(G-quadruplex,不含氯化血红素)结合用于催化比色反应,首次表现出增强的类过氧化物酶活性。这种新的Cu(Ⅱ)检测方法的检测限为0.29 pM,线性范围为1 pM至10μM(r~2>0.997)。所建立的基于双酶的传感器被应用于测定血清样品中的Cu(Ⅱ),并获得与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ICP-MS)的相近的结果。由此,Ni/Fe-LDH/G-quadruplex被证明是一种可用于分析应用的新型高效DNAzyme。3.本论文开发出了pH依赖性选择性离子交换与苯胺的催化聚合相结合的方法,用于铜(Cu~(2+))和铁离子(Fe~(3+))的灵敏检测。镍离子(Ni~(2+))螯合的乙二胺四乙酸(EDTA)通过共沉淀反应插入水滑石中。随后将插层后的水滑石产物用作吸附剂,用于富集pH 6.5条件下的Cu~(2+)和pH 4.5条件下的Fe~(3+)。由于Cu~(2+)和Fe~(3+)均与EDTA具有更强的络合物形成常数,因此Cu~(2+)和Fe~(3+)选择性地将Ni~(2+)置换出来。所得的含有Cu~(2+)/Fe~(3+)的吸附剂被分离并用于催化苯胺聚合反应,因为吸附剂可以在不同的pH值下有效地释放Cu~(2+)/Fe~(3+),并且具有高的聚合反应催化能力。由于在不同pH值下产生的聚苯胺具有不同颜色,故可利用比色信号区分Cu~(2+)和Fe~(3+)。经优化萃取温度、萃取时间、催化时间和pH值后,该方法对Cu~(2+)的检测限为0.1 nM(6.4 ng/L),Fe~(3+)的检测限为1 nM(56 ng/L);宽线性范围(分别为0.0005-2.5μM和0.005-5μM)且线性(r~2值分别为0.9904和0.9965)良好。优化后的方法适用于河水样本中Cu~(2+)和Fe~(3+)的灵敏分析检测。以Cu~(2+)/Fe~(3+)为例,该工作为方便有效地检测水样中的金属离子提供了一种新型有趣方法。4.本论文设计了一种高灵敏检测microRNA(miRNA)let-7a的叁重放大分析法。该方法依赖于与靶miRNA相关的杂交链式扩增反应(HCR)引发的磁性DNA/Fe_3O_4纳米片网状结构的形成。DNA/Fe_3O_4网状结构中的Fe_3O_4纳米片具有参与比色反应的类过氧化物酶催化活性,从而产生用于定量let-7a的高灵敏信号。在最佳条件下,该测定在信噪比为3时获得了13 aM的检测限,并且在0.05fM和12 nM之间获得了线性校准曲线。该叁重放大方法成功运用于血清样品中let-7a的定量。该方法基于HCR、网状结构和催化反应的叁重扩增策略,被证明是一种新型、快速、有效的miRNA分析方法。(本文来源于《江苏科技大学》期刊2019-06-06)

张晓瑾[3](2019)在《基于GBM算法识别蛋白质中金属离子配体的结合残基》一文中研究指出蛋白质是生命的物质基础,在不同的生命过程中实现了不同的特殊功能。然而,许多蛋白质功能的实现需要结合特定的配体,超过叁分之一的蛋白质需要与金属离子配体结合,因此金属离子配体对蛋白质功能的实现起着重要作用,正确识别蛋白质中金属离子配体的结合残基对人体健康及分子药物设计有重要意义。通过实验识别金属离子配体的结合残基费时耗材,且不能批量处理数据,所以利用理论计算的方法准确识别蛋白质中金属离子配体的结合残基显得尤为重要。此外,不是所有的蛋白质都有叁维结构信息,因此本文从蛋白质的序列信息出发,对金属离子配体的结合残基进行了统计分析和预测,主要工作如下:(1)以10种金属离子配体Zn~(2+)、Cu~(2+)、Fe~(2+)、Fe~(3+)、Co~(2+)、Ca~(2+)、Mg~(2+)、Mn~(2+)、Na~+和K~+的结合残基为研究对象,根据前人的研究及蛋白质的生物学背景知识,选取了氨基酸残基、亲疏水、极化电荷、预测的二级结构以及相对溶剂可及性信息作为特征参数,通过对相对溶剂可及性信息进行统计分析,将相对溶剂可及性进行了重新分类,得到了4种不同的分类(SA_2、SA_V、SA_P、SA_4)。(2)以位点氨基酸、位点亲疏水、位点电荷、位点二级结构和位点相对溶剂可及性保守信息为基础特征,利用位置权重矩阵分别得到了2L维特征参数;将相对溶剂可及性4种不同分类分别对应的5*2L维特征参数输入梯度提升算法(GBM)对10种金属离子配体结合残基进行识别,根据最优的预测结果,我们得到了10种金属离子配体相对应的相对溶剂可及性的最优分类;5交叉检验下得到的最优预测结果好于前人的预测结果,预测总精度(Acc)和马氏相关系数(MCC)均高于77.9%和0.558。而且以降维之后的特征子集为特征参数,也得到了好于前人的预测结果,说明构建的预测模型稳定性较好。为了检验预测模型的实用性,对金属离子配体的预测模型进行了独立检验,得到了较好的预测结果。实验结果说明本文构建的预测模型对金属离子配体结合残基有较好的识别能力。(3)利用离散增量算法和位置权重矩阵打分算法分别对氨基酸、亲疏水、极化电荷、二级结构和相对溶剂可及性的组分信息和位点保守信息进行降维处理,得到了20维组合信息。以组合信息为特征参数,基于算法参数优化设置的GBM算法,给出了10种金属离子配体分别对应的最优算法参数以及最优预测结果。同时计算了以5*2L维位点保守信息为特征参数,GBM在算法参数优化设置下10种金属离子配体结合残基的预测结果,预测结果进一步说明GBM中算法参数的优化设置是很重要的。(本文来源于《内蒙古工业大学》期刊2019-04-01)

魏巍,何美,王琛,李睿,李必波[4](2018)在《UV法或HPLC法结合金属离子沉淀法测定米索硝唑pH敏感脂质体中主成分含量的比较》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建立测定米索硝唑p H敏感脂质体中主成分含量的方法。方法:采用金属离子沉淀法(以ZnCl2为金属离子沉淀剂)预处理除去米索硝唑pH敏感脂质体中的辅料磷脂酰乙醇胺;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UV)测定其中主成分的含量(检测波长为322nm),并将测定结果与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进行比较[色谱柱为Hypersil C_(18),流动相为甲醇-水(20∶80,V/V),流速为1.0 mL/min,检测波长为322 nm,柱温为30℃,进样量为20μL]。结果:两种方法检测米索硝唑的质量浓度线性范围分别为0.96~30.72μg/m L(r=0.999 6)、0.48~4.80μg/mL(r=0.999 5);精密度、稳定性、重复性试验的RSD均小于2%;回收率分别为97.23%~102.33%(RSD=1.05%,n=9)、97.35%~99.75%(RSD=1.15%,n=9);含量测定结果分别为99.86%、100.16%、100.32%和99.95%、99.98%、100.05%。结论:UV法结合金属离子沉淀法操作简便、准确,精密度、稳定性、重复性好,可用于米索硝唑pH敏感脂质体中主成分的含量测定,其结果与HPLC法含量测定结果一致。(本文来源于《中国药房》期刊2018年24期)

刘柳,张晓瑾,胡秀珍,王珊[5](2018)在《基于二十维组合特征的Naive Bayes Classifier预测金属离子配体的结合残基》一文中研究指出蛋白质与金属离子配体的相互作用在生命进程中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预测金属离子配体的结合残基对于理解细胞机制和设计分子药物有重要意义.文中使用Naive Bayes Classifier对十种金属离子配体Zn~(2+)、Fe~(2+)、Fe~(3+)、Cu~(2+)、Mn~(2+)、Co~(2+)、Ca~(2+)、Mg~(2+)、Na~+和K~+的结合残基进行预测,五交叉检验下得到了较好的预测结果.(本文来源于《内蒙古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18年05期)

陈俊俊,李称,徐斐,曹慧,叶泰[6](2018)在《DNA适配体与金属离子的结合机理的探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核酸适配体是一类经过体外筛选获得的功能性寡核苷酸序列片段,能与特定的靶标进行高特异性与强亲和力的结合,以金属离子作为靶标的核酸适配体是适配体技术发展的一个重要研究方向。本文综述了近些年来国内外核酸适配体与金属离子的结合机理,并对该领域目前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和展望。(本文来源于《工业微生物》期刊2018年03期)

宋佳智[7](2018)在《基于集成学习的膜蛋白金属离子结合位点预测》一文中研究指出蛋白质结构预测一直是近几年计算生物学领域的热门问题,我们可以通过了解蛋白质的相应结构,从而推断出其具有的功能并加以运用。不同功能的蛋白质可以与不同种类的化合物发生结合并构成结合蛋白质,这些化合物包括金属离子,核酸和磷酸等等。本文所研究的问题就是结合蛋白质中可以与金属离子结合的一类,即金属蛋白(metalloprotein)。超过1/3的蛋白质可以与金属离子结合以达到相应的结构和功能,因此确定蛋白序列中金属离子结合位点的位置对于理解蛋白质的生物功能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传统使用生物实验的方法来测定结合位点位置的方式对于时间和经济的花费是非常巨大的,很难满足大规模的应用。因此采用计算方法来预测结合位点的信息有着很好的应用前景,可以对蛋白质结构的研究提供帮助。膜蛋白作为生物膜与外界进行物质交换的通道和载体,对于维持生物膜结构的稳定及实现生物膜的物质转运具有很重要的意义。通过预测膜蛋白序列上的金属离子结合位点,能够对膜蛋白结构—功能之间的关系有更深的理解。本文基于膜蛋白的序列信息对六种金属离子结合位点进行预测,包括~2,~2,,~2,以及~2。数据集包括PDB数据库中所有具有明确金属离子结合位点记录的膜蛋白序列信息,基于这些序列信息本文提出四类特征包括拓扑结构特征,进化保守性特征,协同进化性特征以及溶剂可及性特征,并将特征矩阵送入基于集成学习算法构成的分类器,进而预测金属离子与蛋白质的结合。与传统依靠滑动窗口反映氨基酸保守性从而预测序列上连续的结合位点的方法相比,本文的预测方法更关注结合位点在蛋白质空间结构上的连续性,由于蛋白质二级结构的存在,空间结构上连续的结合位点氨基酸在序列上很可能是离散的,因此这种观点更加符合生物学意义。在测试集上的实验结果表明,本文所阐述的预测方法具有较好的泛化能力,能够较准确地完成对膜蛋白离子结合位点的预测工作,同时相较于同样使用序列信息对金属离子结合位点进行预测的S-SITE拥有更好的预测效果。(本文来源于《东北师范大学》期刊2018-03-01)

白雪洁,于文静,汪亿晗,石磊,苏蕊[8](2018)在《应用电子捕获解离技术结合金属离子快速识别寡糖异构体》一文中研究指出应用傅里叶变换离子回旋共振质谱(FT-ICR-MS)的电子捕获解离(ECD)技术对寡糖异构体进行识别。以麦芽七糖、甘露六糖和昆布六糖为研究对象,通过在样品中添加过渡金属离子(Na~+、Ca~(2+)、Ba~(2+)、Mg~(2+)、Mn~(2+)和Co~(2+)),研究不同金属离子对寡糖碎裂的影响。加合Ba~(2+)和Ca~(2+)后的麦芽七糖得到了相同的碎裂离子(~(0,2)A和~(2,4)A),Mg~(2+)和Mn~(2+)也具有相似的影响(~(0,2)A、~(2,4)A和~(2,5)A),Co~(2+)加合的麦芽七糖也得到了3个交叉环断裂离子(~(1,4)A、~(2,4)A和~(2,5)A),但对于加合Na~+后的麦芽七糖仅得到了一个交叉环断裂离子(~(0,2)A)。研究发现,六聚糖的质谱图的信号比相应的麦芽七糖的信号差,应是缔合的金属离子的数量不同导致的结果;区分寡糖异构体比较好的金属离子为Ca~(2+)、Co~(2+)和Mg~(2+),其中Ca~(2+)是区分寡糖异构体的更可靠的电荷载体。(本文来源于《分析化学》期刊2018年01期)

曹洪坤,金晓伟,张恩风,于慧,石婧楠[9](2017)在《金属离子对花椒毒酚结合牛血清白蛋白体系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运用荧光猝灭光谱(FS)、圆二色光谱(CD)研究了花椒毒酚(XAL)对牛血清白蛋白(BSA)的相互作用以及不同金属离子对XAL-BSA体系的影响。在290、297和304 K的温度下扫描XAL-BSA体系荧光光谱,采用Stern-Volmer方程计算得到各相应温度下XAL对BSA的猝灭速率常数(kq)分别为6.316×10~(13)、4.402×10~(13)和3.554×10~(13)L/(mol·s)。研究结果表明:XAL能够猝灭BSA的荧光强度,且猝灭机理为XAL与BSA形成复合物的静态猝灭。在297 K温度下,XAL与BSA的结合常数为3.47×105L/mol,加入金属离子后对XAL与BSA的结合常数均有不同程度的影响。F9ster偶极-偶极非辐射能量转移理论得出:BSA中色氨酸残基与XAL的作用距离(r)为5.29 nm,当加入金属离子后,BSA中色氨酸残基分别与XAL的r均不同程度的降低。圆二色光谱(CD)表明XAL与BSA相互作用后改变了BSA的二级结构,α-螺旋结构的百分比减少,当加入金属离子后,进一步诱导BSA的二级结构变化,α-螺旋结构的百分比进一步减少。(本文来源于《林产化学与工业》期刊2017年05期)

赵山,殷高方,赵南京,杨瑞芳,肖雪[10](2017)在《利用叁维荧光结合平行因子算法研究金属离子对溶解性有机物的猝灭和校正(英文)》一文中研究指出溶解性有机物的荧光组份由于受到金属离子的影响其荧光强度受到变化,从而为溶解性有机物的定量分析带来挑战。利用叁维荧光结合平行因子分析方法研究了Cu(Ⅱ),Fe(Ⅲ),Ni(Ⅱ),Sr(Ⅱ),Hg(Ⅱ),K(Ⅰ),Mg(Ⅱ)和Mn(Ⅱ)八个金属离子对典型溶解性有机物荧光组分的荧光猝灭作用,五个水样来源各不相同。实验表明水样被平行因子成功分解为叁个荧光组分(色氨酸、腐殖酸、富里酸),这叁个荧光组份的荧光得分随着Fe(Ⅲ),Cu(Ⅱ),Hg(Ⅱ)和Ni(Ⅱ)浓度的增加呈线性或指数下降。在这四种离子中,Fe(Ⅲ)和Cu(Ⅱ)对腐殖酸和富里酸的荧光猝灭作用明显大于Hg(Ⅱ)和Ni(Ⅱ)。Sr(Ⅱ),K(Ⅰ),Mg(Ⅱ)和Mn(Ⅱ)基本没有影响。其中Fe(Ⅲ)对于叁个荧光组分的荧光猝灭都有较好的分析。由于只考虑Fe(Ⅲ)和Cu(Ⅱ)的影响,对于含有金属离子的饮用水的荧光强度的校正曲线也被建立。不同来源的饮用水中荧光组份的荧光得分的衰减规律也是不一样的,因此水样的来源也是测量时需要考虑的因素。实验证实了金属离子对溶解性有机物的荧光猝灭作用以及其他因素比如Fe(Ⅲ)和Cu(Ⅱ)和溶解性有机物本身的多样性都是我们荧光测量典型荧光组份时需要考虑的。表明叁维荧光结合平行因子分析方法是一个有效的准确测量溶解性有机物荧光组份的工具。(本文来源于《光谱学与光谱分析》期刊2017年07期)

金属离子结合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金属离子(如铜、锌离子)和生物分子(如RNA、DNA)在各种生物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近年来,高灵敏检测金属离子以及在疾病中具有指示性的生物分子微RNA(miRNA)引起了研究领域的浓厚兴趣。然而,金属离子浓度过低或过高都会对生物系统产生不利影响。因此,迫切需要开发高灵敏度和选择性的方法来检测人体内的和日常饮食中的金属离子。组织或体液中与疾病相关的生物标志物通常在疾病的早期阶段表达水平比较低,难以用常规分析方法检测。因此,新型超灵敏检测策略和生物分析技术的发展备受关注。本论文主要介绍了几种用于高效检测金属离子和miRNA的方法。主要内容如下:1.本论文提出了一种锌离子的荧光测定法。该方法依赖于(a)使用等温循环来放大荧光信号,和(b)使用磁性分离磁珠(MBs)以完全除去未反应的DNA检测探针降低背景干扰。首先将生物素和荧光基团标记的底物链(Zn-Sub)作为检测探针组装在MBs上。接着,将Zn(Ⅱ)-特异性DNAzyme(Zn-Enz)链与Zn-Sub链杂交。在Zn(Ⅱ)存在下,Zn-Sub链被剪切,这导致释放出较短的DNA片段(含有荧光标记)和Zn-Enz链的离解。离解的Zn-Enz链随后与剩余的Zn-Sub链杂交并以同样的方式剪切。从而实现靶循环扩增机制和累积信号放大过程。由此在Zn(Ⅱ)存在的情况下获得强烈放大的信号。未经剪切的Zn-Sub链可随MBs从溶液中磁性分离出来。该方法在信噪比为3时具有低至33 fM的检测限和在100fM至11 nM Zn(Ⅱ)浓度范围的线性响应。将其应用于加标自来水和海水样品中Zn(Ⅱ)的测定,所测定结果与ICP-MS分析得到的结果进行了比较。该方法还用于测定母乳粉和母乳中Zn(Ⅱ)的含量。2.本论文基于Cu(Ⅱ)特异性DNA酶(DNAzyme)和Ni/Fe水滑石(LDH)/G-四链体类过氧化物酶开发了灵敏的铜离子(Cu(Ⅱ))传感器。简而言之,在Cu(Ⅱ)存在时,短的富含鸟嘌呤(G)的片段标记的底物(Cu-Sub)链与Cu(Ⅱ)特异性DNAzyme(Cu-Enz)链杂交并被剪切,导致富含G的DNA片段的释放。同时,Cu-Enz链被解离并参与下一个杂交-剪切循环。累积的富含G的DNA片段进一步折迭成四链体结构。然后,使用链霉亲和素包被的磁珠方便地分离出所有未反应的Cu-Sub链、被剪切后的Cu-Sub链和Cu-Enz链。最后,将Ni-Fe-LDH纳米片与G-四链体(G-quadruplex,不含氯化血红素)结合用于催化比色反应,首次表现出增强的类过氧化物酶活性。这种新的Cu(Ⅱ)检测方法的检测限为0.29 pM,线性范围为1 pM至10μM(r~2>0.997)。所建立的基于双酶的传感器被应用于测定血清样品中的Cu(Ⅱ),并获得与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ICP-MS)的相近的结果。由此,Ni/Fe-LDH/G-quadruplex被证明是一种可用于分析应用的新型高效DNAzyme。3.本论文开发出了pH依赖性选择性离子交换与苯胺的催化聚合相结合的方法,用于铜(Cu~(2+))和铁离子(Fe~(3+))的灵敏检测。镍离子(Ni~(2+))螯合的乙二胺四乙酸(EDTA)通过共沉淀反应插入水滑石中。随后将插层后的水滑石产物用作吸附剂,用于富集pH 6.5条件下的Cu~(2+)和pH 4.5条件下的Fe~(3+)。由于Cu~(2+)和Fe~(3+)均与EDTA具有更强的络合物形成常数,因此Cu~(2+)和Fe~(3+)选择性地将Ni~(2+)置换出来。所得的含有Cu~(2+)/Fe~(3+)的吸附剂被分离并用于催化苯胺聚合反应,因为吸附剂可以在不同的pH值下有效地释放Cu~(2+)/Fe~(3+),并且具有高的聚合反应催化能力。由于在不同pH值下产生的聚苯胺具有不同颜色,故可利用比色信号区分Cu~(2+)和Fe~(3+)。经优化萃取温度、萃取时间、催化时间和pH值后,该方法对Cu~(2+)的检测限为0.1 nM(6.4 ng/L),Fe~(3+)的检测限为1 nM(56 ng/L);宽线性范围(分别为0.0005-2.5μM和0.005-5μM)且线性(r~2值分别为0.9904和0.9965)良好。优化后的方法适用于河水样本中Cu~(2+)和Fe~(3+)的灵敏分析检测。以Cu~(2+)/Fe~(3+)为例,该工作为方便有效地检测水样中的金属离子提供了一种新型有趣方法。4.本论文设计了一种高灵敏检测microRNA(miRNA)let-7a的叁重放大分析法。该方法依赖于与靶miRNA相关的杂交链式扩增反应(HCR)引发的磁性DNA/Fe_3O_4纳米片网状结构的形成。DNA/Fe_3O_4网状结构中的Fe_3O_4纳米片具有参与比色反应的类过氧化物酶催化活性,从而产生用于定量let-7a的高灵敏信号。在最佳条件下,该测定在信噪比为3时获得了13 aM的检测限,并且在0.05fM和12 nM之间获得了线性校准曲线。该叁重放大方法成功运用于血清样品中let-7a的定量。该方法基于HCR、网状结构和催化反应的叁重扩增策略,被证明是一种新型、快速、有效的miRNA分析方法。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金属离子结合论文参考文献

[1].何志军,白杨,赵琼晖,欧阳霈,倪嘉缵.活体荧光成像结合金属离子检测研究乙基麦芽酚氧钒对阿尔茨海默病的作用[J].分析化学.2019

[2].李亚拿.纳米材料结合循环扩增反应用于金属离子、核酸分子的分析[D].江苏科技大学.2019

[3].张晓瑾.基于GBM算法识别蛋白质中金属离子配体的结合残基[D].内蒙古工业大学.2019

[4].魏巍,何美,王琛,李睿,李必波.UV法或HPLC法结合金属离子沉淀法测定米索硝唑pH敏感脂质体中主成分含量的比较[J].中国药房.2018

[5].刘柳,张晓瑾,胡秀珍,王珊.基于二十维组合特征的NaiveBayesClassifier预测金属离子配体的结合残基[J].内蒙古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8

[6].陈俊俊,李称,徐斐,曹慧,叶泰.DNA适配体与金属离子的结合机理的探究[J].工业微生物.2018

[7].宋佳智.基于集成学习的膜蛋白金属离子结合位点预测[D].东北师范大学.2018

[8].白雪洁,于文静,汪亿晗,石磊,苏蕊.应用电子捕获解离技术结合金属离子快速识别寡糖异构体[J].分析化学.2018

[9].曹洪坤,金晓伟,张恩风,于慧,石婧楠.金属离子对花椒毒酚结合牛血清白蛋白体系的影响[J].林产化学与工业.2017

[10].赵山,殷高方,赵南京,杨瑞芳,肖雪.利用叁维荧光结合平行因子算法研究金属离子对溶解性有机物的猝灭和校正(英文)[J].光谱学与光谱分析.2017

标签:;  ;  ;  ;  

金属离子结合论文-何志军,白杨,赵琼晖,欧阳霈,倪嘉缵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