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正式社会网络论文-廖义刚,黄伟晨

非正式社会网络论文-廖义刚,黄伟晨

导读:本文包含了非正式社会网络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审计团队,非正式审计团队,审计师团队社会网络中心度,审计质量

非正式社会网络论文文献综述

廖义刚,黄伟晨[1](2019)在《非正式审计团队与审计质量——基于团队与社会网络关系视角的理论分析与经验证据》一文中研究指出非正式审计团队可界定为同一事务所内通过合作执业而建立了直接或间接关系的审计师集合,本文利用2013~2017年我国A股上市公司及其审计师数据,分析并检验了审计团队规模及审计师的团队社会网络中心度对审计质量的影响。研究发现:审计团队规模与审计质量负相关,审计师的团队社会网络中心度与其审计质量正相关。进一步检验还发现,审计团队规模及审计师的团队社会网络中心度与审计质量的关系还受到事务所规模以及审计团队中是否存在领导者等因素的影响。上述研究结论证实了审计师通过直接或间接的业务合作关系而形成的非正式审计团队会对审计质量产生影响,丰富了事务所治理以及审计团队领域的研究文献,对于改进事务所内部治理进而提高审计质量具有积极意义。(本文来源于《审计研究》期刊2019年04期)

冯程,苏思,程振强[2](2018)在《非正式社会网络视角下少数民族大学生文化适应调适策略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非正式社会支持网络在少数民族大学生文化适应过程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由于少数民族大学生所具有的文化背景、生活习俗、宗教信仰等方面的单纯性和独特性,当少数民族大学生离开其原居地,进入一个全新的文化环境时,文化方面差异使得少数民族大学生遭遇文化适应问题。现实迫切要求以更有针对性的文化调适策略机制来提升少数民族学生管理工作。(本文来源于《现代职业教育》期刊2018年35期)

田建杰[3](2017)在《非正式装修工的求职社会网络再建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生产力水平逐渐提高,农村释放出大量剩余劳动力,农民工进城务工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国内众多学者对农民工的研究也是方兴未艾。国内外学者对农民工的求职研究都是基于社会网络分析范式,在不同的社会背景下,得出的结论也不相同。中国人是讲究人情面子关系,从关系中获得资源是自古有之,无论是强关系还是弱关系,人们的生存和发展离不开关系的支持。本文在社会网络理论的视角下,采用质性研究的调查方法对郑州市Y非正式装修工团队进行分析研究。非正式装修工的劳动力市场是中国劳动力资源配置从计划机制向市场机制转化的产物,是一个典型的次属劳动力市场,存在很多不规范、不健全的地方。非正式装修工作为一个群体,在没有政府安置,又没有办法进入正规装修公司,只能利用自己有限的关系资源,在非正规劳动力市场寻找就业上的可能性。非正式装修工利用以血缘和地缘为基础的熟人关系在城市中谋求工作,并获得情感支持。由于同质性群体内部信息具有相似性,为了更好地发展,他们通过一些策略性行动,开始有意识再建构关系网络,再建构的次级关系网络充当信息桥的作用,可以连接异质性群体,获得不同求职信息,为非正式装修工带来丰富的社会资本,帮助其实现向上流动的目标。由于关系网络的圈子越来越大,维持庞大的再建构关系网络,需要更多的经济成本,,所以对社会关系网络的优化势在必行。非正式装修工在求职过程中,其行动方式逐渐由情感性行动向工具理性行动变化,情感性行动与理性行动共同作用。社会网络关系在非正式装修工求职过程中是不断变化和再建构的。在入场阶段,初级关系在为非正式装修工提供情感支持;在发展阶段,再建构次级关系网络,为非正式装修工提供职业支持;在分层阶段,非正式装修工从入场到发展,不断向上流动,群体内部出现分层,不同分层的非正式装修工所依赖的社会关系网络也不断建构、再建构、变动和优化。(本文来源于《云南大学》期刊2017-04-01)

岑盈盈,鲍海君[4](2016)在《非正式培训对失地农民人力资本提升的影响——社会网络视角的质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失地农民问题的关键是其最终出路与角色转型,也就是失地农民市民化问题。由于农民本身的脆弱性,仅有保障性措施无法满足未来的发展。从保障生存到促进发展,核心在于有效地提升失地农民人力资本。相关研究显示,非正式培训对人力资本提升有重要作用。本文通过深度访谈,应用扎根理论探究非正式培训影响失地农民人力资本提升的深层次因素。结果发现社会网络特征、学习特征、征地情境这叁个主范畴对失地农民人力资本提升存在显着影响。在此基础上,探索了这叁个主范畴的构成因子及其对失地农民人力资本提升的作用机制,建立了失地农民社会网络特征—征地情境—人力资本的概念模型,并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本文来源于《上海国土资源》期刊2016年01期)

岑盈盈[5](2015)在《社会网络视角下非正式培训对失地农民人力资本提升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人多地少的中国,在城镇化高速发展阶段,依靠征地获得了大量城市扩张所需要的土地。按照目前的城镇化水平和经济发展速度,失地农民总数将急速增长。数量上虽然庞大,但在社会结构上,失地农民仍处于弱势的位置。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整体国民素质的提高,失地农民参与就业市场竞争的能力将会越来越弱,机会也会越来越少,他们对未来生活的忧虑将持续增大。此外,失地农民不断增强的维权意识导致上访事件的大幅度增加,据国土资源部统计,现阶段我国因土地征收引发的农村群体性事件与农村全部群体性事件的比例超过65%,已成为“影响乡村甚至社会稳定的重要问题之一”。失地农民问题的核心和根本在于其最终出路和角色转型,也就是失地农民市民化问题。由于农民本身的脆弱性,仅有保障性措施无法满足未来的发展,而从保障生存到促进发展,关键在于有效地提升失地农民人力资本。相关研究显示,非正式培训对人力资本提升起着重要作用,且失地农民的非正式培训往往通过社会网络发生。基于此,本文从社会网络视角出发,讨论失地农民非正式培训对人力资本提升的影响,包括方向路径、作用效果、调节机理等,分析失地农民非正式培训的内在作用机理。通过文献梳理,本文认为我国失地农民安置补偿方式正在经历从保障生存到促进发展的转变,各地先后出台了就业技能培训与创业培训的相关政策,而非正式培训的作用在实践中被极大忽视,且现有研究还停留在初步的探索性阶段。首先通过质性研究的方法,运用扎根理论建立失地农民社会网络特征-人力资本提升概念模型,厘清了非正式培训对失地农民人力资本提升的作用机制。通过实地调研进行深度访谈,收集第一手资料,并进行整理编码分析,构建以社会网络特征-学习特征-人力资本提升为主线的理论模型,其中社会网络特征包括网络强度、网络规模、信任和沟通质量,学习特征包括学习时间与学习意愿。外部征地情境调节着失地农民社会网络与人力资本提升之间的关系,其中征地情境包括安置方式与征地区位。其次,根据人力资本理论、知识传递理论、社会网络理论,本文梳理了变量间的关系并提出了假设,紧接着进行问卷调查收集数据,运用SPSS18进行数据分析。包括信度效度分析、因子分析与回归分析。研究结果发现,社会网络特征(沟通质量、信任、网络强度与网络规模)对人力资本的提升均有直接的正面影响,且均存在通过影响失地农民的学习意愿和学习时间,间接影响人力资本提升的中介影响。安置方式能调节信任、网络强度和网络规模与人力资本提升之间的关系,征地区位能调节网络规模、网络强度与人力资本提升之间的关系。然后运用AMOS21软件对模型适配度进行验证。接着,本文对青岩刘村的失地农民、负责人进行实地访谈调研。对青岩刘村村民的社会网络特征、学习特征、征地情境与人力资本提升进行分析,证实在失地农民群体内,非正式培训对人力资本提升起到了关键作用,对其未来的生存发展以及下一代的培养都有着不可磨灭的意义。文章最后提出相关建议:一是要从政府、居委会、失地农民出发,多主体全方位优化失地农民社会网络特征;二是要给予失地农民发展性补偿,在保障生活的基础上,为失地农民提供更多发展机会;叁是要完善失地农民创业就业培训体系,推动非正式培训的发展;四是要聚焦优势产业发展,提升失地农民人力资本。(本文来源于《浙江财经大学》期刊2015-12-01)

邹儒楠,于建荣[6](2015)在《数字时代非正式学术交流特点的社会网络分析——以小木虫生命科学论坛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非正式学术交流对科学发展起十分重要的作用,数字时代的非正式学术交流展现出全新的特点。文章运用社会网络分析法,从是否利于知识传递和转移的角度对以小木虫生命科学论坛为代表的数字时代非正式学术交流结构进行分析发现,一方面,交流过程的多中心化和网络化有利于非正式学术交流中知识的传递和转移,另一方面,冗余信息增多又一定程度上降低了知识传递和转移的质量。要提高交流质量,必须加强非正式学术交流"他组织"的力度。(本文来源于《情报科学》期刊2015年07期)

刘映朕[7](2014)在《社会网络视角下企业非正式组织知识共享机制的构建》一文中研究指出知识共享是企业生存、发展与创新的前提,是保持企业竞争优势关键。知识共享机制决定知识共享效率。在分析社会网络与企业非正式组织知识共享联系的基础上,从网络关系、网络结构以及社会资本叁个角度探讨企业非正式组织知识共享影响因素及知识共享机制构建,目的在于提高企业非正式组织知识共享效率。(本文来源于《商业时代》期刊2014年30期)

程刚[8](2013)在《社会网络分析在军营非正式群体管理中的应用实证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利用社会网络分析(SNA)技术对某部官兵进行了分析,在描述了研究对象和研究过程之后,应用社会网络数据进行定量分析,从非正式群体社会网络的密度、节点中心度、间距中心度、子群分析、位置角色分析、关系相关性分析、切断点等角度对该部的非正式群体进行了具体的描述和剖析。最后在分析了本案例研究的限制后,提出了分析结论和改善非正式群体管理的建议。(本文来源于《西安政治学院学报》期刊2013年03期)

JAMES,GONDWE(詹姆斯)[9](2013)在《马拉维姆祖祖市城市非正规性:非正式居民点是非正式生计和社会网络的源头》一文中研究指出这个课题主要是研究马拉维姆祖祖市的城市非正规性,尤其是在非正式定居点中社会和实际空间是如何维持贫穷家庭的生计的。使用有目的的抽样方法100个家庭被选取。一个叁角形划分方式被用于收集资料,问卷调查,深度访谈,集中的小组讨论等都被用于收集定量与定性的数据。精英访谈被用于在知识分子,姆祖祖市委的官员和成批的领导者中收集数据。这个研究更加侧重定量和定性的数据收集方式,以便于允许参与者自由地思考,没有偏见地形成自己的观点,因为大多数研究认为非正式的定居点都是贫穷和令人绝望的地方。并且非正式的居住策略被标识为容易使人崩溃的求生策略。因此,过去的生活感知,动机,态度和经验是很重要的,决定了在当代社会他们是如何使用自己的逻辑和合理性去求生的结果显示尽管非正式居民点使人想到的是生活条件的贫苦,这个隐喻正好符合现代城市的现象。穷困的生活条件能够维持姆祖祖市的贫困家庭的生计。以家庭为基础的企业和非正式的安全体系支持姆祖祖市的贫困家庭生活。然而就像街头贩卖和家庭为基础的企业却是一个可以协商和有竞争力的经济机会。那些操控以家庭为单位的企业的家庭,挣扎着在居民区去做能增加收入的活动,基本是为了家庭使用。另外,以家庭为基础的企业的组织和管理揭示出一种双重现象,每个家庭单位把女性看成是家庭主妇,男性看成是养家糊口的人,这种现象导致了剥削女性现象的存在,因为女性本身不能控制财政收入的分配,因为它们是通过家庭企业赚的钱。结果还显示非正式的安全体系仍然维持穷人家庭的生计。通过研究在姆祖祖市非正式居民点中存在的多种形式的社交网络而完成此项研究。此项探究揭示出在姆祖祖市穷人家庭过多地依赖粘合社交网络,而不是联系和使社交网络成为纽带。尽管穷人家庭协作的努力已经受到来自城市生活的商业化的威胁,但是道德经济继续维持穷人的生活。这个研究表明尽管物质动机继续活跃在非正式的安全体系中,但是没有一个物质动机是和维持粘合社交网络同等重要的。社会资本的论述已被视为是深深地扎根于非正式的生活策略里,以家庭为基础的企业提供了一种粘合力,从而在个人主义很盛行的市场经济中保证了粘合社交网络的完整性。因此,以成功和失败去衡量非正式生活,并且使用城市发展的现代理论和模式去看待从贫穷中去缓冲城市中的贫穷的现象是存在问题的,因为贫困家庭利用他们自己的逻辑和理性,以便于在这个即将变成现代的城市中存活。(本文来源于《东北师范大学》期刊2013-06-01)

王瑞新,夏火松[10](2013)在《非正式组织对企业知识扩散的影响探讨——基于社会网络分析的视角》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基于社会网络分析的视角,提出企业非正式组织对员工知识扩散的影响机理,以武汉地区软件外包企业测试部员工为样本,利用Ucinet进行QAP相关分析和QAP回归分析,对研究假设进行了实证检验,研究结果表明企业内部员工的咨询关系网络、情报关系网络、情感关系网络及员工的受教育程度对知识扩散网络有显着的正向影响,并据此提出了相应的提高企业知识扩散效果的措施。(本文来源于《商业时代》期刊2013年08期)

非正式社会网络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非正式社会支持网络在少数民族大学生文化适应过程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由于少数民族大学生所具有的文化背景、生活习俗、宗教信仰等方面的单纯性和独特性,当少数民族大学生离开其原居地,进入一个全新的文化环境时,文化方面差异使得少数民族大学生遭遇文化适应问题。现实迫切要求以更有针对性的文化调适策略机制来提升少数民族学生管理工作。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非正式社会网络论文参考文献

[1].廖义刚,黄伟晨.非正式审计团队与审计质量——基于团队与社会网络关系视角的理论分析与经验证据[J].审计研究.2019

[2].冯程,苏思,程振强.非正式社会网络视角下少数民族大学生文化适应调适策略研究[J].现代职业教育.2018

[3].田建杰.非正式装修工的求职社会网络再建构研究[D].云南大学.2017

[4].岑盈盈,鲍海君.非正式培训对失地农民人力资本提升的影响——社会网络视角的质性研究[J].上海国土资源.2016

[5].岑盈盈.社会网络视角下非正式培训对失地农民人力资本提升的影响[D].浙江财经大学.2015

[6].邹儒楠,于建荣.数字时代非正式学术交流特点的社会网络分析——以小木虫生命科学论坛为例[J].情报科学.2015

[7].刘映朕.社会网络视角下企业非正式组织知识共享机制的构建[J].商业时代.2014

[8].程刚.社会网络分析在军营非正式群体管理中的应用实证研究[J].西安政治学院学报.2013

[9].JAMES,GONDWE(詹姆斯).马拉维姆祖祖市城市非正规性:非正式居民点是非正式生计和社会网络的源头[D].东北师范大学.2013

[10].王瑞新,夏火松.非正式组织对企业知识扩散的影响探讨——基于社会网络分析的视角[J].商业时代.2013

标签:;  ;  ;  ;  

非正式社会网络论文-廖义刚,黄伟晨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