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整合素单克隆抗体论文-李金丽

抗整合素单克隆抗体论文-李金丽

导读:本文包含了抗整合素单克隆抗体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整合素α4β7,噬菌体展示,人源性单克隆抗体,亲和力

抗整合素单克隆抗体论文文献综述

李金丽[1](2014)在《整合素α_4β_7高亲和性人源单克隆抗体的筛选和功能检测》一文中研究指出整合素是一类非常重要的细胞表面粘附分子,是由和两个亚基组成的异源二聚体跨膜蛋白。作为细胞内外的桥梁,整合素一方面负责介导细胞与细胞、细胞与细胞外基质以及细胞与病原体的相互作用,另一方面可以双向传递跨膜信号,这对于免疫反应、免疫细胞的组织定位、凝血、组织愈伤、癌细胞转移以及组织和器官的发育等都至关重要。整合素47是炎症反应病理过程中淋巴细胞的迁移运动的重要粘附分子,是一类重要的淋巴细胞归巢受体,主要表达在B淋巴细胞和T淋巴细胞的表面,通过与其配体MAdCAM-1(mucosal addressin cell adhesion molecule-1)分子的相互作用,从而调控淋巴细胞在血管内皮细胞表面的滚动和粘附。整合素表达或构象的异常与炎症反应相关,比如炎症性肠病(Inflammatory boweldisease,IBD),IBD是一种结肠和小肠的炎症,主要包括克罗恩病(Crohn’s disease)和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 colitis),在IBD发生发展过程中往往伴随有整合素47表达的升高和异常活化,活化后的整合素47通过与其配体MAdCAM-1相互作用之后向下游的信号传递会加重炎症的发展。因此,以整合素α4β7和其配体作为制药靶点来治疗炎症性肠病成为了热点,把能识别整合素α4β7的抗体作为药物候选,用以治疗相关疾病。所以,找到能特异抑制活化构象的整合素47对于IBD等炎症的治疗会起到好的疗效,而找到能够高亲和性识别整合素47的抗体是找到各种功能型抗体的前提,整合素47的高亲和性抗体种类的充实也会给研究带来方便。LJF9的scFv抗体片段是从人源噬菌体scFv抗体库(Tomlinson I+J)筛选出来的,能识别整合素α4β7,且亲和性较高。我们又将LJF9的重链和轻链可变区分别插入带有人源IgG1重链恒定区和轻链恒定区的载体中构建成全长重链和轻链,共转入真核表达系统表达,proteinA柱纯化得到了全长单克隆抗体蛋白,最后用流式细胞术检测构建的LJF9全长IgG抗体对整合素α4β7有较高的的亲和性。(本文来源于《河南师范大学》期刊2014-05-01)

李永兵,徐寒梅,张奉国,胡家亮[2](2013)在《整合素阻断剂AP25单克隆抗体的制备与鉴定》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制备整合素阻断剂AP25的单克隆抗体,鉴定其效价和特异性。方法从抗原免疫BALB/c小鼠分离免疫脾细胞,通过杂交瘤技术将免疫脾细胞与小鼠骨髓瘤细胞SP2/0融合,筛选杂交瘤细胞株并进行扩大培养。采用小鼠体内诱生法制备腹水,进行纯化后得到抗AP25单克隆抗体,用ELISA和Western blot鉴定其效价和特异性。结果 ELISA检测抗AP25单克隆抗体效价可达1∶2×106,Western blot鉴定抗体特异性良好。结论获得了能够高表达抗AP25单克隆抗体的杂交瘤细胞株;腹水制备抗体,纯化后得到效价高、特异性良好的AP25单克隆抗体。(本文来源于《江苏医药》期刊2013年06期)

黎光,张晨阳,魏大鹏,章崇杰,刘彦军[3](2012)在《抗β8整合素单克隆抗体在推断小鼠死亡时间中的初步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用抗β8整合素单克隆抗体,检测星形胶质细胞氧糖剥夺-复氧模型,小鼠死后不同时间肾和脑组织β8整合素表达、定位的变化,绘制光密度平均值-死亡时间曲线,初步推断小鼠个体死亡时间.结果显示缺氧环境中,星形胶质细胞、肾小管上皮细胞和脑胶质细胞β8整合素表达量升高.细胞形态的变化以脑胶质细胞最为明显,β8整合素定位由细胞膜到细胞浆,最后随细胞膜破裂释放到细胞外基质.Image-Pro Plus分析显示,缺氧脑胶质细胞β8整合素表达量在48 h达最高值,绘制的光密度平均值-死亡时间曲线能初步推断小鼠个体死亡的时间.(本文来源于《四川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12年02期)

范鸣[4](2011)在《抗α_5β_1整合素单克隆抗体类抗癌药Volociximab》一文中研究指出血管生成依赖于血管细胞与成纤维细胞、血液和组织中免疫细胞以及循环系统血液成分的相互协调,而大量的研究表明,整合素在血管生成中发挥重要作用,并参与各种血管生物学过程。整合素是体内细胞广泛表达的跨膜二聚体蛋白受体,为一类介导细胞与胞外基质(ECM)和细胞与细胞间黏附的(本文来源于《药学进展》期刊2011年04期)

王青兰[5](2008)在《整合素αvβ3单克隆抗体对乳腺癌MDA-MB-435S细胞增殖、侵袭和凋亡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检测整合素αvβ3在乳腺癌MDA-MB-435细胞中的表达情况,探讨整合素αvβ3单克隆抗体对乳腺癌MDA-MB-435细胞增殖、侵袭和凋亡的作用.方法:细胞免疫组化(SP)检测乳腺癌MDA-MB-435细胞表面整合素αvβ3的表达。MTT法测定整合素αvβ3单克隆抗体对乳腺癌MDA-MB-435细胞增殖的影响。Transwell侵袭实验测单抗对乳腺癌MDA-MB-435细胞侵袭力的影响。Hoechst 33258检测整合素αvβ3单克隆抗体作用48 h后细胞凋亡情况。流式细胞仪检测药物作用24 h后的细胞凋亡率。结果:乳腺癌MDA-MB-435细胞表面整合素αvβ3阳性表达。整合素αvβ3单克隆抗体抑制乳腺癌MDA-MB-435S细胞增殖呈时效和量效关系,且在时间和浓度中,时间起主要作用。Transwell侵袭实验表明单抗处理对乳腺癌MDA-MB-435S细胞的侵袭能力有抑制效应。Hoechst 33258检测紫杉醇作用48 h后可见凋亡细胞,镜下观察凋亡细胞数随药物浓度增加而增多。流式定量分析,10μg/ml的单克隆抗体对乳腺癌细胞凋亡的影响与对照组相比有显着差异(P<0.05)。结论:乳腺癌MDA-MB-435S细胞表面整合素αvβ3阳性表达,使用单克隆抗体封闭抗原,通过影响其下游的信号转导,可抑制乳腺癌细胞增殖、侵袭并促进其凋亡。(本文来源于《福建医科大学》期刊2008-03-01)

马淑花,甘愉,张毅,朱明洁,胡晶莹[6](2007)在《抗人整合素β3亚基单克隆抗体的制备及其抗肿瘤活性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制备抗人整合素β3亚基的单克隆抗体(mAb),研究其对肿瘤治疗的作用。方法用RT-PCR方法扩增人β3胞膜外基因,将其克隆至原核表达载体pQE30中,获得含β3胞膜外基因的高效表达载体pQE30-β3,将其转化大肠杆菌M15,通过诱导表达及纯化,获得β3蛋白。将此蛋白免疫BALB/c小鼠,应用B淋巴细胞杂交瘤技术制备抗β3亚基mAb,Western blot鉴定mAb的特异性。通过小鼠体内抑制黑色素瘤生长实验筛选出具有抑制肿瘤生长作用的mAb。进一步用MTT法及流式细胞术观察该mAb体外抑制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增殖及诱导其凋亡的作用。结果扩增获得了β3胞膜外基因,构建了β3蛋白的原核表达载体,表达纯化了β3蛋白,成功制备了8株mAb,Western blot证明了其特异性。经过体内抑瘤实验筛选出一株具有显着抑制肿瘤生长的mAb4F12。该mAb可抑制HUVEC细胞增殖并诱导其凋亡。结论成功表达了β3蛋白,并制备了有活性的mAb,抗体具有抑制肿瘤生长的作用,这可能是通过抑制血管内皮细胞的增殖和诱发凋亡实现的。(本文来源于《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期刊2007年05期)

蒋红清,李亚里,邹杰,徐兰枝,汪淑娟[7](2007)在《整合素аvβ3单克隆抗体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的实验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整合素аvβ3单克隆抗体对子宫内膜异位症(EMS)血管生成的抑制作用,为从抗血管途径治疗EMS提供依据。方法建立子宫内膜异位症鸡胚绒毛尿囊膜(CAM)模型,分设接种组、接种治疗组(LM609)和空白组。通过显微血管计数、原位铺片及组织学观察等方法检测接种的子宫内膜组织对CAM血管生成和整合素аvβ3单克隆抗体对异位内膜病灶生长行为的影响。结果接种组CAM血管生成反应明显增强,血管数目显着高于空白组;接种治疗组血管数目显着低于接种组;接种治疗组病灶在光镜下可见明显的坏死,LM609能明显抑制子宫内膜异位病灶形成。结论子宫内膜能明显促进CAM的血管生成,这为子宫内膜能够在异位种植和存活提供了一个依据;整合素аvβ3单克隆抗体能显着抑制异位病灶的血管形成,进而抑制子宫内膜的生长,由此证实抗血管治疗EMs的途径及策略。(本文来源于《中国妇产科临床杂志》期刊2007年01期)

赵军,宗利丽,李亚里[8](2005)在《整合素avβ3单克隆抗体对小鼠子宫内膜异位病灶的抑制作用》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研究整合素avβ3单克隆抗体对SCID小鼠子宫内膜异位病灶生长和微血管形成的影响。方法建立人子宫内膜异位症小鼠皮下移植病灶模型。治疗组尾静脉注射整合素avβ3单克隆抗体Lm609(250μg/只),对照组给予相应体积的PBS,1周2次。4周后处死动物,测量病灶,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病灶微血管密度(MVD)及整合素avβ3的表达。结果治疗组与对照组皮下移植病灶质量分别为(0.82±0.09)g和(0.51±0.93)g(P<0.05),病灶组织中MVD则分别为31.2±4.4和14.4±1.8(P<0.05),治疗组病灶受到显着抑制。结论整合素avβ3单克隆抗体通过抑制微血管形成而抑制子宫内膜异位病灶的生长。(本文来源于《第一军医大学学报》期刊2005年06期)

赵军,李亚里,宗利丽[9](2005)在《整合素avβ3单克隆抗体对内异症在位内膜细胞黏附力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整合素avβ3mAb对子宫内膜异位症(内异症)在位内膜细胞黏附力的影响.方法:选择3例异位症患者的在位内膜进行原代细胞培养接种于96孔板.用MTT法检测整合素avβ3mAbLm609和7E3在不同浓度下对内膜细胞黏附能力的影响.每例细胞重复3次,每个抗体浓度重复3次.结果:对细胞黏附能力的影响实验组优于对照组.结论:整合素avβ3mAbLm609和7E3能抑制子宫内膜细胞的黏附功能,进而可望达到抑制异位病灶形成的作用.(本文来源于《第四军医大学学报》期刊2005年11期)

赵军[10](2005)在《整合素avβ_3单克隆抗体对子宫内膜异位症治疗作用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研究背景: 子宫内膜异位症(endometriosisEM,简称内异症)是指在子宫内膜以外的部位出现子宫内膜腺体和基质细胞。主要引起不孕、月经紊乱、痛经等,在育龄妇女中发病率为10%-15%,其发病机制尚不明确,缺少有效的治疗方法。整合素avβ_3是细胞膜上的一种糖蛋白,具有使细胞一细胞外基质黏附、血小板聚集、免疫、组织修复、肿瘤侵润、血管生长等功能。肿瘤的血管新生及转移与具有功能活性的整合素avβ_3有关。现普遍认为EM患者子宫内膜细胞具有黏附、侵袭和血管新生等类似恶性肿瘤的生物学行为,有效的阻断这一环节有可能成为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的新途径。本文主要在细胞及动物水平探讨整合素avβ_3单克隆抗体对子宫内膜异位症的治疗作用。 研究目的: 研究整合素avβ_3单克隆抗体对EM患者在位内膜细胞黏附作用的影响。探讨整合素avβ_3单克隆抗体对EM患者在位内膜组织对鸡胚尿囊膜促血管生成过程的抑制作用。建立SCID小鼠EM动物模型,观察整合素avβ_3单克隆抗体对小鼠移植异位病灶生长的抑制作用。 材料和方法: 1、取3例EM患者在位内膜进行原代细胞培养。将浓度为1x10~4/ml细胞悬液置于用纤维结合蛋白(Fibronectin,FN)包被的96孔培养板,每孔100ul。抗体为整合素avβ_3单克隆抗体Lm609和7E3,抗体浓度分别为80ug/ml、40ug/ml、20ug/ml,10ug/ml,空白对照加同体积PBS。每个浓度重复3个孔。37℃孵育1小时后。每孔加15ulMTT,继续孵育4小时。弃去液体,每孔加100ulDMSO,震荡20分钟。在492nm波长测每个孔的OD值。每例细胞重复3次实验。 2、1例EM患者在位内膜,剪成1mm~3小块。选取60枚9日龄鸡胚,鸡胚分为3组,一组为空白对照,另两组将标本置于尿囊膜上。一组加PBS,一组加Lm609。2天后取出尿囊膜,观察血管生长情况。(本文来源于《中国人民解放军军医进修学院》期刊2005-05-15)

抗整合素单克隆抗体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目的制备整合素阻断剂AP25的单克隆抗体,鉴定其效价和特异性。方法从抗原免疫BALB/c小鼠分离免疫脾细胞,通过杂交瘤技术将免疫脾细胞与小鼠骨髓瘤细胞SP2/0融合,筛选杂交瘤细胞株并进行扩大培养。采用小鼠体内诱生法制备腹水,进行纯化后得到抗AP25单克隆抗体,用ELISA和Western blot鉴定其效价和特异性。结果 ELISA检测抗AP25单克隆抗体效价可达1∶2×106,Western blot鉴定抗体特异性良好。结论获得了能够高表达抗AP25单克隆抗体的杂交瘤细胞株;腹水制备抗体,纯化后得到效价高、特异性良好的AP25单克隆抗体。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抗整合素单克隆抗体论文参考文献

[1].李金丽.整合素α_4β_7高亲和性人源单克隆抗体的筛选和功能检测[D].河南师范大学.2014

[2].李永兵,徐寒梅,张奉国,胡家亮.整合素阻断剂AP25单克隆抗体的制备与鉴定[J].江苏医药.2013

[3].黎光,张晨阳,魏大鹏,章崇杰,刘彦军.抗β8整合素单克隆抗体在推断小鼠死亡时间中的初步应用[J].四川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2

[4].范鸣.抗α_5β_1整合素单克隆抗体类抗癌药Volociximab[J].药学进展.2011

[5].王青兰.整合素αvβ3单克隆抗体对乳腺癌MDA-MB-435S细胞增殖、侵袭和凋亡的影响[D].福建医科大学.2008

[6].马淑花,甘愉,张毅,朱明洁,胡晶莹.抗人整合素β3亚基单克隆抗体的制备及其抗肿瘤活性的研究[J].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2007

[7].蒋红清,李亚里,邹杰,徐兰枝,汪淑娟.整合素аvβ3单克隆抗体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的实验研究[J].中国妇产科临床杂志.2007

[8].赵军,宗利丽,李亚里.整合素avβ3单克隆抗体对小鼠子宫内膜异位病灶的抑制作用[J].第一军医大学学报.2005

[9].赵军,李亚里,宗利丽.整合素avβ3单克隆抗体对内异症在位内膜细胞黏附力的影响[J].第四军医大学学报.2005

[10].赵军.整合素avβ_3单克隆抗体对子宫内膜异位症治疗作用的研究[D].中国人民解放军军医进修学院.2005

标签:;  ;  ;  ;  

抗整合素单克隆抗体论文-李金丽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