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毒关系论文-杨倩

时毒关系论文-杨倩

导读:本文包含了时毒关系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柴胡挥发油,肝毒性,急性毒性,“量-时-毒”关系

时毒关系论文文献综述

杨倩[1](2011)在《柴胡挥发油肝毒性“量—时—毒”关系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进行柴胡挥发油体内肝毒性的“量-时-毒”关系研究与评价,揭示柴胡挥发油肝毒性剂量范围、毒性作用时间及作用特点,为揭示“柴胡劫肝阴”的科学内涵提供依据,指导柴胡药材及制剂质量控制、生产工艺优化及含柴胡挥发油制剂的临床安全应用。方法:在毒性导向下筛选柴胡挥发油提取工艺,运用经典急性毒性实验方法研究柴胡挥发油经口给药对大、小鼠的急性毒性;分别采用单次和多次灌胃给药方法,进行柴胡挥发油对小鼠急性肝毒性和大鼠慢性肝毒性“量-时-毒”关系研究,检查药后血清ALT、AST水平及肝体比值变化,并进行肝脏大体病理学和病理组织学检查;对其肝毒性机制进行初步研究。结果:药典法提取的柴胡挥发油最适用于其毒性的系统研究,一次灌胃给药可造成大、小鼠明显急性毒性,其LD_(50)及95%可信限分别为2.081(1.760~2.461)mL·kg~(-1)和3.118(2.872~3.391)mL·kg~(-1)。小鼠单次灌胃0.624mL·kg~(-1)的柴胡挥发油后1h血清ALT、AST水平达高峰,药后12h病理改变最明显,在(0.383~0.624)mL·kg~(-1)范围内随剂量增大肝毒性增加;连续30天灌胃(0.19~0.42)mL·kg~(-1)的柴胡挥发油可造成大鼠肝毒性损伤,药后7天血清ALT、AST活性明显升高,肝体比值增大,药后15~21天肝毒性表现最明显;大鼠灌胃柴胡挥发油15天后机体抗氧化能力降低、自由基堆积。结论:柴胡挥发油经口给药对大、小鼠均有较强的急性毒性;给大、小鼠多次或单次灌胃一定剂量的柴胡挥发油可造成慢性或急性肝毒性损伤,血清ALT、AST水平改变最明显,并在一定范围内呈现明显“量-时-毒”关系;氧化损伤机制是其肝毒性机制之一。本研究为阐明柴胡挥发油毒性作用靶点、作用机制提供实验依据,同时为控制柴胡药材质量、优化柴胡及其制剂生产工艺、减少含柴胡挥发油制剂临床应用不良反应奠定基础。(本文来源于《山东中医药大学》期刊2011-04-20)

金勇[2](2010)在《苍耳子毒性部位筛选及其量时毒关系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明确苍耳子醇提取液各萃取部分对于大鼠肝脏的毒性作用,水萃取物对于大鼠肝脏毒性作用与时间和剂量之间的关系。方法:本课题在原有实验研究的基础上,用乙酸乙酯、正丁醇和水对苍耳子65%醇提取液进行萃取,检测大鼠体重,肝脏指数,血清生化指标的变化(ALT、AST、AKP、TBIL、DBIL),确定苍耳子对大鼠肝脏产生毒性的部位。再研究其水萃取物高中低叁个剂量组在给药7,14,21,28 d和停药后7,14d大鼠各指标的变化,观察其毒性与时间和剂量的关系。结果:1.水萃取物组大鼠肝脏指数、ALT、AST、AKP水平均明显高于空白对照组;正丁醇萃取物组大鼠肝脏指数、AST明显高于空白对照组;乙酸乙酯萃取物组与空白对照组比较无统计学意义2.水萃取物高剂量组大鼠在给药21d和28d后肝脏指数、ALT、AST、AKP水平均明显高于空白对照组;中剂量组大鼠给药28d后肝脏指数、AST明显高于空白对照组;低剂量组大鼠在各时间点的肝脏指数及ALT、AST和AKP水平与空白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停止给药7d后,高剂量组大鼠ALT、AST仍显着高于空白对照组。停止给药14d后,3个给药组大鼠的生化指标与空白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苍耳子醇提取液的正丁醇和水萃取物对大鼠肝脏具有毒性作用,水萃取物对于大鼠肝脏的毒性作用与时间和剂量之间存在联系。剂量大,给药时间长,产生毒性大;剂量小,给药时间短,产生毒性小。水萃取物产生的毒性在14d后能够恢复至与空白对照组比较无显着性差异,体现其产生的毒性具有可逆性。(本文来源于《黑龙江中医药大学》期刊2010-06-01)

王丽[3](2010)在《半夏肝毒性“量—时—毒”关系研究与毒性影响因素探讨》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进行半夏肝毒性的“量-时-毒”关系研究与评价,探讨混淆品、产地、炮制、提取工艺和配伍等中药固有因素对半夏毒性的影响,为锁定毒性物质基础和今后建立相关安全质量标准奠定基础。方法:采用酸碱滴定法、酸性染料比色法和HPLC对半夏毒性相关物质基础含量进行测定,运用经典急性毒性实验方法研究半夏混淆品、产地、炮制、提取工艺和配伍等中药固有因素对毒性大小影响;同时采用小鼠单次灌胃给药方法,进行半夏常用水提组分和毒性富集物的肝毒性“量-时-毒”关系研究,检查药后血清ALT、AST等肝功能指标,计算肝体比值,光学显微镜下观察肝组织形态变化。结果:药材混淆品、产地、炮制、提取工艺和配伍等中药固有因素对半夏毒性大小和相关物质基础含量均有影响,并且通过探讨毒性大小与相关物质基础间相关性,初步锁定半夏总生物碱为半夏毒性作用部位。小鼠单次灌胃62.5g·kg-1半夏水提组分、1.63g·kg-1半夏总生物碱富集物可产生不同程度肝损伤,两者的血清ALT、AST值高峰分别出现在药后4h、2h,持续时间分别至药后8h、48h;半夏水提组分在53.1-62.5g·kg-1剂量、半夏总生物碱富集物在0.67 g·kg-1~1.63 g·kg-1剂量均可使血清ALT、AST值显着升高,对肝组织产生不同程度损伤,且呈现一定的“量—毒”关系。结论:通过系统探讨半夏混淆品、产地、炮制、提取工艺和配伍等因素对毒性大小与相关物质基础含量的影响,初步锁定总生物碱部位是半夏毒性作用物质基础;小鼠单次灌胃半夏水提组分和总生物碱富集物一定剂量,均可造成急性肝损伤,并显示明显的“量-时-毒”关系。本研究为确定半夏毒性成分,阐明毒性作用靶点、作用机制提供实验依据,同时为减少半夏临床不良反应,优化生产工艺,控制生产质量提供中药毒理学依据,为指导临床安全、合理应用半夏奠定基础。(本文来源于《山东中医药大学》期刊2010-04-20)

时毒关系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目的:明确苍耳子醇提取液各萃取部分对于大鼠肝脏的毒性作用,水萃取物对于大鼠肝脏毒性作用与时间和剂量之间的关系。方法:本课题在原有实验研究的基础上,用乙酸乙酯、正丁醇和水对苍耳子65%醇提取液进行萃取,检测大鼠体重,肝脏指数,血清生化指标的变化(ALT、AST、AKP、TBIL、DBIL),确定苍耳子对大鼠肝脏产生毒性的部位。再研究其水萃取物高中低叁个剂量组在给药7,14,21,28 d和停药后7,14d大鼠各指标的变化,观察其毒性与时间和剂量的关系。结果:1.水萃取物组大鼠肝脏指数、ALT、AST、AKP水平均明显高于空白对照组;正丁醇萃取物组大鼠肝脏指数、AST明显高于空白对照组;乙酸乙酯萃取物组与空白对照组比较无统计学意义2.水萃取物高剂量组大鼠在给药21d和28d后肝脏指数、ALT、AST、AKP水平均明显高于空白对照组;中剂量组大鼠给药28d后肝脏指数、AST明显高于空白对照组;低剂量组大鼠在各时间点的肝脏指数及ALT、AST和AKP水平与空白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停止给药7d后,高剂量组大鼠ALT、AST仍显着高于空白对照组。停止给药14d后,3个给药组大鼠的生化指标与空白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苍耳子醇提取液的正丁醇和水萃取物对大鼠肝脏具有毒性作用,水萃取物对于大鼠肝脏的毒性作用与时间和剂量之间存在联系。剂量大,给药时间长,产生毒性大;剂量小,给药时间短,产生毒性小。水萃取物产生的毒性在14d后能够恢复至与空白对照组比较无显着性差异,体现其产生的毒性具有可逆性。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时毒关系论文参考文献

[1].杨倩.柴胡挥发油肝毒性“量—时—毒”关系研究[D].山东中医药大学.2011

[2].金勇.苍耳子毒性部位筛选及其量时毒关系的研究[D].黑龙江中医药大学.2010

[3].王丽.半夏肝毒性“量—时—毒”关系研究与毒性影响因素探讨[D].山东中医药大学.2010

标签:;  ;  ;  ;  

时毒关系论文-杨倩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