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类迁移论文-赵春燕

古人类迁移论文-赵春燕

导读:本文包含了古人类迁移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锶同位素,古代,人类迁移,考古学

古人类迁移论文文献综述

赵春燕[1](2019)在《锶同位素分析技术追踪古人类迁移活动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利用锶同位素分析技术追溯古代人类迁移活动已经成为当今国际考古学界必用的方法。考古学本身就是通过研究特定时空范围内人类活动进而探索社会发展规律的一门学科,有关人类的行为方式自然成为研究的焦点问题之一。用传统的考古类型学研究方法推测可能存在的人群迁徙行为只是一种间接证据,而采用锶同位素分析技术可以获得古代人类在不同地质背景区域间迁徙的直接证据。以陶寺遗址、二里头遗址和喇家遗址为例,说明该方法的原理及其在考古学研究中的应用,对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近年来利用锶同位素分析技术追踪古人类迁移活动的研究进行了阶段性总结和思考。(本文来源于《北方文物》期刊2019年03期)

尹若春,陈方元[2](2010)在《锶同位素方法在古人类迁移研究中的原理和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古人类的迁移问题以及相邻群体间人口的交流情况,历来是人类学、考古学、历史学、民族学、社会学等学科关注的热点。研究人员一般都是通过人种特点的观察与分析、考古学文化因素的变化与解读、历史文献中有关人口迁移的记载、民族学上有关民族起源与传播的分析、社会学上有关婚姻形式的变化等方式来进行研究,但是这些研究的结果提供的证据往往都是间接的,不具有确定性。对于没有文献记载或者文献记载不详的史前时期,通常更加难以解决。由于同位素具有特定的组成和分析结果精确稳定的特点,研究人员尝试通过人类骨骼遗存中(本文来源于《文物鉴定与鉴赏》期刊2010年09期)

梁为,刘昆[3](2005)在《古人类迁移路线渐清晰》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报南宁9月21日电(通讯员梁为 刘昆)百色盆地考古又有重大新发现:考古专家找到了80万年前用火的痕迹,以及晚些时候的大型柱洞群和沟渠。前者意味着曾经生活在百色盆地的古人类,可能在80万年前就懂得了用火;后者则突破性地证明,在晚于80万年前的时期里,(本文来源于《光明日报》期刊2005-09-22)

梁为[4](2005)在《古人类迁移路线渐清晰》一文中研究指出百色盆地考古又有了令人振奋的新发现,来自区内外的考古专家找到了80万年前用火的痕迹,以及晚些时候的大型柱洞群和沟渠。前者意味着曾经生活在百色盆地的古人类,可能在80万年前就懂得了用火;后者则突破(本文来源于《广西日报》期刊2005-08-31)

王建林,熊伟[5](2004)在《晚更新世以来西藏古人类迁移与气候变化关系》一文中研究指出根据西藏地区50 KaBP以来18处古人类遗址的发掘资料,整理西藏旧石器中期以来石陶文化的特征,提出了一个“晚更新世以来西藏古人类叁次迁移”假说,即五万年以来西藏古文化发生过叁次迁移与融合:第一次,50KaBP~10KaBP,居住在藏南定日苏热一带的旧石器古人类向藏北迁移与扩展,形成了藏北旧石器与中石器文化区;第二次,6 KaBP~3.6 KaBP,居住在藏北申扎、双湖一带的中石器古人类沿唐古拉山南麓向东迁移,形成了新石器早期着名的昌都卡若文化,而生活于普兰霍尔的中石器古人类则沿雅鲁藏布江流域向东迁移,形成了林芝文化;第叁次,3 KaBP~2.2 KaBP,居住于昌都和林芝的古人类向拉萨和山南一带迁移,促进了藏南新石器晚期文化的繁荣和以雅隆为主的藏文明的兴起,气候变化是这叁次文化变迁的主因。(本文来源于《地理学报》期刊2004年02期)

陆巍,吴宝鲁[6](1997)在《试论第四纪晚期中国古人类叁次迁移与气候变化》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整理了旧石器晚期以来石陶文化的特征,提出了一个“第四纪晚期中国古人类叁次迁移”猜想,即五万年以来中国古文化发生过叁次南北大融合;第一次,50kaBP~40kaBP,南民北移;第二次,18kaBP~13kaBP,北民南移;第叁次,10kaBP~8.3kaBP,南民又北移,成为中原新石器文化的南源;以甑皮岩人迁到关中为典型,促进了中原新石器文化的繁荣和中华文明的兴起。气候变化是这叁次文化变迁的起因。还发现,新石器早期墓葬头向的一种统计特征,指示迁徙古民的源地、路径和来向(本文来源于《地理学报》期刊1997年05期)

古人类迁移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古人类的迁移问题以及相邻群体间人口的交流情况,历来是人类学、考古学、历史学、民族学、社会学等学科关注的热点。研究人员一般都是通过人种特点的观察与分析、考古学文化因素的变化与解读、历史文献中有关人口迁移的记载、民族学上有关民族起源与传播的分析、社会学上有关婚姻形式的变化等方式来进行研究,但是这些研究的结果提供的证据往往都是间接的,不具有确定性。对于没有文献记载或者文献记载不详的史前时期,通常更加难以解决。由于同位素具有特定的组成和分析结果精确稳定的特点,研究人员尝试通过人类骨骼遗存中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古人类迁移论文参考文献

[1].赵春燕.锶同位素分析技术追踪古人类迁移活动的研究[J].北方文物.2019

[2].尹若春,陈方元.锶同位素方法在古人类迁移研究中的原理和应用[J].文物鉴定与鉴赏.2010

[3].梁为,刘昆.古人类迁移路线渐清晰[N].光明日报.2005

[4].梁为.古人类迁移路线渐清晰[N].广西日报.2005

[5].王建林,熊伟.晚更新世以来西藏古人类迁移与气候变化关系[J].地理学报.2004

[6].陆巍,吴宝鲁.试论第四纪晚期中国古人类叁次迁移与气候变化[J].地理学报.1997

标签:;  ;  ;  ;  

古人类迁移论文-赵春燕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