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密机电设备论文-本刊编辑部

精密机电设备论文-本刊编辑部

导读:本文包含了精密机电设备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电液伺服阀,闭环控制,控制放大器,同类产品

精密机电设备论文文献综述

本刊编辑部[1](2019)在《学习与分享之叁十叁 北京精密机电控制设备研究所》一文中研究指出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强调:要加强党对宣传思想工作的全面领导,旗帜鲜明坚持党管宣传、党管意识形态。要以党的政治建设为统领,牢固树立"四个意识",坚决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牢牢把握正确政治方向。要加强作风建设,坚决纠正"四风"特别是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宣传思想干部要不断掌握新知识、熟悉新领域、开拓新视野,增强本领能力,加强调查研究,不断增强脚力、眼力、脑力、(本文来源于《液压气动与密封》期刊2019年07期)

胡昌华,马芳,张峰,甄桂清,谭巧[2](2018)在《精密机电设备寿命评估方法》一文中研究指出寿命评估技术既是确保设备安全、可靠运行的核心和关键,也是设备定寿、延寿的重要依据。从工程的视角,根据精密机电设备的工作状态,将精密机电设备分为新研设备、工作态设备、贮存态设备3类,分析这3种状态机电设备的特点及可以获取的信息资源,进而对新研设备、工作态设备、贮存态设备的寿命评估方法进行了系统研究和评述,对存在的问题及未来发展趋势进行了分析和展望。鉴于难以对复杂精密机电设备的机理进行建模,数据驱动的寿命估计已成为当前研究的主流,本文在3种状态机电设备分类的框架下,重点分析了数据驱动寿命估计的研究动态。(本文来源于《导航与控制》期刊2018年01期)

[3](2015)在《北京精密机电控制设备研究所》一文中研究指出北京精密机电控制设备研究所(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第一研究院第十八研究所)主要从事运载火箭伺服系统(机构)及相关测试设备的研究与生产、民用伺服技术研究开发。现拥有中国工程院院士1人,副高级以上技术人员233人,硕士以上学历人员350余人。十八所先后获得多项国家科技进步奖、国防科技成果奖和重大科技成果奖,通过了GJB9001B-2009质量体系认证。(本文来源于《国防科技工业》期刊2015年04期)

赫建利[4](2015)在《一种狭小空间内精密机电设备的装配方法》一文中研究指出某产品涡轮组件和散热器的装配精度,会直接影响产品环控系统的正常运转,最终导致产品功能无法实现。通过分析和探索涡轮组件和散热器装配工艺性研究的实际过程,对装配的定位,找正,制孔及连接的方法和手段,找到影响涡轮组件和散热器装配精度的因素,总结了一套在狭小空间内精密机电设备的装配方法,有效克服了人员、工具、安装空间对传统安装方法造成的安装困难且精度难以保证的难点,使涡轮组件与散热器的装配精度能够满足设计和工艺要求,很大程度上提高了产品装配质量,并对同类产品的生产具有广泛的推广意义。(本文来源于《装备制造技术》期刊2015年02期)

[5](2014)在《北京精密机电控制设备研究所》一文中研究指出颁奖词:北京精密机电控制设备研究所在航天伺服技术军转民、服务国民经济建设方面取得了优异的成绩。该研究所开发的自动垂直钻井技术打破了国外垄断,大大降低了使用成本,同样的产品及服务费用仅为国外的1/2甚至1/3。其利用航天伺服控制技术对餐厨垃圾中的固体废弃物与油脂进行分离,变废为宝。其研制的垃圾挤压分离装置为国内首创,拥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北京精密机电控制设备研究所以"引领航天科技,服(本文来源于《军民两用技术与产品》期刊2014年05期)

[6](2014)在《精密机电控制设备研究所伺服阀余度技术获突破》一文中研究指出近期,北京精密机电控制设备研究所"大流量四余度叁级电液伺服阀"原理样机研制成功,标志着该所在伺服阀余度控制领域有了重大突破,并已初步掌握"故障隔离式四余度伺服阀技术"。"四余度电液伺服阀"与目前型号上应用的"叁余度伺服阀"不同,其能有效防止各路前置级的相互影响,真正做到故障隔离,可大大提高产品的可靠性。(本文来源于《航天工业管理》期刊2014年02期)

[7](2013)在《北京精密机电控制设备研究所》一文中研究指出北京精密机电控制设备研究所是航天精密机电控制设备的研制单位和中国航天伺服专业技术中心,已有50多年的发展历史。研究所在国内率先开展了航天伺服控制技术和计算机应用技术研究,研究领域集燃气、液压、机械、电子于一体,具有参与国内外各类伺服控制、智能机电、信息技术项目工程开发及技术服务的全面技术实力,整体技术水平在国内同行业中处于领先地位,部分技术己达世界先进水平。(本文来源于《航天工业管理》期刊2013年06期)

[8](2013)在《精密机电控制设备研究所自主研制新型减压阀》一文中研究指出减压阀是固体运载火箭需要攻克的五大关键技术之一。2012年,北京精密机电控制设备研究所自主研制了国内首个高压大流量新型减压阀,为固体运载火箭研制提供了有力支撑。高压大流量新型减压阀是固体运载火箭伺服系统的一个关键控制件,主要为伺服系统提供稳定的压力能源,保证供压稳定。目前,研究所高压大流量新型减压阀已完成了初样产品的研制,并经受住了大型地面试验的考验。(本文来源于《航天工业管理》期刊2013年01期)

朱成林,孔建平[9](2010)在《新起点 新征程 新超越——北京精密机电控制设备研究所所厂联合10周年暨伺服专业发展50周年》一文中研究指出2010年5月28日是一个载入航天伺服史册的日子,北京精密机电控制设备研究所(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第十八研究所)迎来了所厂联合10周年暨伺服专业发展50周年的重要时刻。有着50年辉煌历史的航天伺服专业及10年来从联合、融合走向和谐发展的北京精密机电控制设备研究所又一次站到了新的起点之上。(本文来源于《航天工业管理》期刊2010年06期)

张揆[10](2008)在《精密机电设备振动仿真与分析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制造技术的发展,精密机电设备在工程中使用的越来越广泛,而且一般来说对于便携性要求比较高,很多设备往往都是军用的,这就要求设备具有抗恶劣环境的优良性能,特别是良好的抗振性能。与此同时,研发机电设备的机械工程师与控制工程师往往需要密切的结合才能设计出振动性能优良的设备来。在计算机行业里,我们常见的精密机电设备有高精度扫描仪、硬盘驱动器、光盘驱动器等等。本文通过理论介绍,以计算机硬盘驱动器为分析实例,运用常用的分析软件ANSYS和MATLAB对其进行建模与分析,来说明如何对一款精密机电设备进行结构振动特性的分析。同时,本文通过详实的图例说明了模态分析中平衡缩减法的特点。以下是本文的具体工作:首先,本文介绍了结构振动分析的模态分析的基本理论,重点介绍了实模态分析理论和复模态分析理论,同时介绍了有限元法以及ANSYS软件的相关情况。其次,利用参数化编程,我们建立了单输入单输出硬盘驱动器模型,分析了模型的频率响应及模态图。并且,本文利用ANSYS分析的结果,在MATLAB中建立了此硬盘驱动器系统的状态空间模型。再次,利用已经建立起来的系统模型,分析对比了原始系统和缩减系统的响应结果。最后,本文在前面论述的基础上,分析对比了平衡缩减算法的应用结果,得出了此种算法的适用范围。本文有效的结合了机械工程师和控制工程师的相关工作,具有非常普遍的实用价值。本文通过详实的论述表明了实际工程中如何分析精密机电设备,具有一定的工程意义。(本文来源于《西安电子科技大学》期刊2008-01-01)

精密机电设备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寿命评估技术既是确保设备安全、可靠运行的核心和关键,也是设备定寿、延寿的重要依据。从工程的视角,根据精密机电设备的工作状态,将精密机电设备分为新研设备、工作态设备、贮存态设备3类,分析这3种状态机电设备的特点及可以获取的信息资源,进而对新研设备、工作态设备、贮存态设备的寿命评估方法进行了系统研究和评述,对存在的问题及未来发展趋势进行了分析和展望。鉴于难以对复杂精密机电设备的机理进行建模,数据驱动的寿命估计已成为当前研究的主流,本文在3种状态机电设备分类的框架下,重点分析了数据驱动寿命估计的研究动态。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精密机电设备论文参考文献

[1].本刊编辑部.学习与分享之叁十叁北京精密机电控制设备研究所[J].液压气动与密封.2019

[2].胡昌华,马芳,张峰,甄桂清,谭巧.精密机电设备寿命评估方法[J].导航与控制.2018

[3]..北京精密机电控制设备研究所[J].国防科技工业.2015

[4].赫建利.一种狭小空间内精密机电设备的装配方法[J].装备制造技术.2015

[5]..北京精密机电控制设备研究所[J].军民两用技术与产品.2014

[6]..精密机电控制设备研究所伺服阀余度技术获突破[J].航天工业管理.2014

[7]..北京精密机电控制设备研究所[J].航天工业管理.2013

[8]..精密机电控制设备研究所自主研制新型减压阀[J].航天工业管理.2013

[9].朱成林,孔建平.新起点新征程新超越——北京精密机电控制设备研究所所厂联合10周年暨伺服专业发展50周年[J].航天工业管理.2010

[10].张揆.精密机电设备振动仿真与分析研究[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08

标签:;  ;  ;  ;  

精密机电设备论文-本刊编辑部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