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路电影论文-耿小博,常亮

公路电影论文-耿小博,常亮

导读:本文包含了公路电影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公路电影,女性形象,辅助者,意识形态

公路电影论文文献综述

耿小博,常亮[1](2019)在《新世纪中国公路电影中女性形象的文化解读》一文中研究指出公路类型作为中国电影的一种新兴力量,其发展历史相对短暂,学界对于公路电影文本的文化解读也相对匮乏。文章通过检视21世纪以来我国公路类型电影中的女性形象,探究其所遭遇的现实困境及其在此种类型中边缘化的设定,以期挖掘其女性形象背后的历史缘由与文化意义,为今后我国公路电影中的女性创作提供可借鉴的思路。(本文来源于《电影新作》期刊2019年05期)

陈玥,阮超[2](2019)在《公路电影中地理空间的隐喻性艺术构建》一文中研究指出公路电影往往以公路作为整部影片的基本背景,通过一段特定旅程,以逃离或寻求为目的——可以是一个独特的目的地,也可以是为获取爱、自由、改变、救赎、寻找或重塑自我,以此显现出现代社会中,人与地理、人与人之间的复杂关系与人物的心理精神变化。这些实体公路其实是一条条充满隐喻的路,在流动风景之下,隐藏了更为深层的社会心理景观。(本文来源于《今传媒》期刊2019年10期)

李贝[3](2019)在《浅谈公路电影的特点与发展》一文中研究指出公路电影是在路上设置故事主题或背景的一种类型化电影。通过解析公路电影的含义、主题特点及在中国的发展等,希望这种小众类型话电影能被更多的观众所接受并喜欢,以支持、助力公路电影的未来发展。(本文来源于《文化产业》期刊2019年18期)

高子棋[4](2019)在《中国公路电影(2001-2018)的空间叙事艺术》一文中研究指出2000年,施润玖导演的《走到底》被视为中国第一部公路电影,但票房却"惨到底"。2006年,中国公路电影迎来首次创作小高潮。同年,韩杰导演的《赖小子》获第35届鹿特丹电影节最佳影片金虎奖(1);贾樟柯编剧、导演的《叁峡好人》获第63届威尼斯影展最佳影片金狮奖(2)。尽管这些国际殊荣并未给当时的中国公路电影带来票房优势,但仍然引领了一股创作热潮,(本文来源于《文艺争鸣》期刊2019年08期)

孙甜[5](2019)在《中国公路电影类型化特征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近年来,公路电影在国内电影市场上活跃起来,以《人在囧途》《泰囧》《港囧》系列电影为代表的国产电影收获了火爆的票房,带动公路电影这一类型电影的创作热潮,其中不乏《无人区》等优秀作品。中国公路电影的发展不是偶然的几部成功之作的带动,而是中国电影创作者们经历了漫长的摸索与试验的结果。那么中国公路电影具体表现出了哪些类型特征?在国产公路电影创作长足发展的今天,我们有必要对其进行同步的类型化研究,以把握其类型化发展态势,为同类影片创作提供理论参考。(本文来源于《新闻研究导刊》期刊2019年12期)

赵千华[6](2019)在《以类型电影为基础浅谈中国公路电影特性》一文中研究指出中国公路电影从产生之初到发展至今,经历了十几年的时间,期间中国公路电影慢慢呈现出自己独有的特性。中国公路电影的诞生环境与外国公路电影有所不同,在此基础上,本文总结了中国公路电影的文化性,本土性的几种特性。(本文来源于《中国文艺家》期刊2019年06期)

康璐[7](2019)在《国产公路电影的审美接受》一文中研究指出公路电影最初诞生于美国,经历了从无到有的过程,现已逐渐发展为电影市场上广受关注的类型片。我国公路电影起步于二十一世纪初,晚于欧美等发达国家,但国产公路电影学习、借鉴国外经典公路电影,不断融入本土元素,涌现出很多优秀的国产公路电影。目前公路电影已发展成为我国电影市场上重要的影片类型,获得广大受众的关注和喜爱。论文《国产公路电影的审美接受》从受众角度切入,重点研究二十一世纪初至今国产公路电影的审美接受,分为六个部分进行详细阐释。引言部分,阐述国产公路电影的研究现状、研究意义和研究方法。第一章,界定国产公路电影的研究范围、分析其产生背景和发展历程,从情节多元、人物形象多样、场景丰富等叁方面,归纳国产公路电影的基本特点。第二章,分析国产公路电影受众的时代性、多样性、消费性、经验先在性等群体特征,论述受众的注意力、记忆力、联想力等审美心理机制。第叁章,论证受众对于国产公路电影的期待视野,主要从受众对创作者的期待、对创作形式的期待两方面论述。第四章,探究国产公路电影受众的接受动机,主要从娱乐动机、审美动机、求知动机和从众动机四个方面论述。第五章,论述国产公路电影与受众之间的双向影响。国产公路电影对受众的影响主要从审美经验、审美水平、媒介依赖等方面进行论述。受众对国产公路电影的影响则主要表现在受众以观影的票房和网络互动形成口碑等反馈方式影响国产公路电影产业的经济效益,并进而影响国产公路电影的发展趋向。从第二章到第五章的论述都是将理论阐释与基于问卷调查得到的各项数据分析相结合,进行了深入探讨,力求研究结果具有科学性,典型性。最后是结语。(本文来源于《内蒙古民族大学》期刊2019-06-01)

李晓旭[8](2019)在《浅析中国公路电影中交通工具的叙事功能》一文中研究指出纵观中国电影史,公路电影的发展起步较晚,但是近些年来也为观众呈现了现代化的影像。交通工具的变化、发展与我国的经济、社会、文化有着密切的联系。并且交通工具作为公路电影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在公路电影中有着重要的叙事功能,其表现在:推动主要故事情节的发展、揭示人物性格特点及命运、空间景观的呈现。(本文来源于《大众文艺》期刊2019年10期)

田志梅[9](2019)在《从电影符号学的知觉层面解读意大利公路电影《爱在记忆消逝前》》一文中研究指出由意大利着名导演保罗·维尔齐导演的《爱在记忆消逝前》是一部有关老年人爱情生活的公路电影,在导演的精心设计下,它成为成功体现现代电影符号学思路和模型的佳作。本文根据电影符号学提供的分析思路和模型,把电影作品这一复杂表意系统分为知觉、故事、思想叁个逐级生成的构成层面,重点从知觉语言表意层面来解读该片一举成功及深受观众喜爱的原因所在。(本文来源于《四川戏剧》期刊2019年04期)

徐汉晖[10](2019)在《由公路电影透视电影地理学与文学地理学之辨》一文中研究指出地理是一个内涵非常广的概念,它统摄地表系统的自然环境和人文要素。古人云:"地者,万物之本原,诸生之根菀也。"[1]说明了"土地"及"地理"对人类生活的重要性。的确,广袤的大地不仅是人类生活的舞台,为人类提供衣食之源和庇护之所,也是承载万事万物的基础。无论生产耕作,亦或艺术创作,人们总离不开地理的视角与参照。就文学创作而言,自然地理系统不仅为作家提供物质生活条件,而且也为他们提供审美观照的对象,"地理要素是文学想象力的源泉"[2],能为文学创作提供动力机制和素材之源。作家从文本中表达他的环境感知与地理体验,读者从中获(本文来源于《电影评介》期刊2019年08期)

公路电影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公路电影往往以公路作为整部影片的基本背景,通过一段特定旅程,以逃离或寻求为目的——可以是一个独特的目的地,也可以是为获取爱、自由、改变、救赎、寻找或重塑自我,以此显现出现代社会中,人与地理、人与人之间的复杂关系与人物的心理精神变化。这些实体公路其实是一条条充满隐喻的路,在流动风景之下,隐藏了更为深层的社会心理景观。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公路电影论文参考文献

[1].耿小博,常亮.新世纪中国公路电影中女性形象的文化解读[J].电影新作.2019

[2].陈玥,阮超.公路电影中地理空间的隐喻性艺术构建[J].今传媒.2019

[3].李贝.浅谈公路电影的特点与发展[J].文化产业.2019

[4].高子棋.中国公路电影(2001-2018)的空间叙事艺术[J].文艺争鸣.2019

[5].孙甜.中国公路电影类型化特征研究[J].新闻研究导刊.2019

[6].赵千华.以类型电影为基础浅谈中国公路电影特性[J].中国文艺家.2019

[7].康璐.国产公路电影的审美接受[D].内蒙古民族大学.2019

[8].李晓旭.浅析中国公路电影中交通工具的叙事功能[J].大众文艺.2019

[9].田志梅.从电影符号学的知觉层面解读意大利公路电影《爱在记忆消逝前》[J].四川戏剧.2019

[10].徐汉晖.由公路电影透视电影地理学与文学地理学之辨[J].电影评介.2019

标签:;  ;  ;  ;  

公路电影论文-耿小博,常亮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