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法平面论文-柴晓咪

语法平面论文-柴晓咪

导读:本文包含了语法平面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视觉语法,多模态话语分析,汽车平面广告

语法平面论文文献综述

柴晓咪[1](2019)在《视觉语法视角下汽车平面广告的多模态话语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21世纪是一个信息化时代,见证了多媒体技术的迅速发展,这使得人们的信息传递方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单一的语言文字模态已经不能满足人类交际的需要,图像,声音,视频等多媒体的出现极大地丰富了人们的信息传递方式,人们开始关注与语言相关的其他符号资源。在这个背景下,多模态话语分析应运而生。20世纪90年代,Kress和van Leeuwen将韩礼德系统功能语言学中的元功能思想扩展到视觉模态,提出了适用于视觉图像分析的语法框架,为后续的多模态话语研究奠定了夯实的理论基础。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国际间各行各业的竞争日趋激烈。汽车行业作为许多国家制造业的支柱产业,其地位不言而喻。许多汽车公司在努力提升工业技术和创新造型设计的同时,也高度重视广告营销大战。一份制作精良的广告不仅能吸引消费者的眼球,还能独具匠心的将品牌特性展现出来,因此对汽车平面广告的研究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本研究基于视觉语法框架,采用内容分析和案例分析研究方法,对收集的60条汽车平面广告进行多模态话语分析,通过分析再现意义、互动意义和构图意义叁大元功能在汽车平面广告中的实现,探究出汽车平面广告的多模态话语特色。研究发现,汽车平面广告在呈现再现意义时,叙事再现和概念再现使用频率接近。在叙事再现中,广告设计者更倾向于使用动作过程和反应过程,这是因为广告设计师经常使用疾驰在道路上的汽车来展示汽车的性能和速度,其中斜穿过图片空间的道路构成了动作过程的矢量,而反应过程常用视线来做矢量突出人们对汽车的渴望。在概念再现中,更倾向于用象征过程来传达意义,这是因为广告设计者常借助其他物品来展示汽车的外观和性能。在表达互动意义时,常常采用提供图像来向消费者传递信息,长镜头,倾斜平等视角,高情态常用来展现汽车的社会和公众属性。在表达构图意义时,左右位置更受广告设计者青睐,为表达意义的整体性,构图中鲜有线条框架来分割图像成分。另外,通过对一则汽车平面广告进行综合分析,发现文字模态与图像模态在地位上平等,逻辑语义上文字模态通常是图像模态的扩展。本研究从多模态角度分析汽车平面广告,为汽车平面广告研究提供了新思路,同时也拓宽了多模态话语研究的领域。此外,本研究可以为广告设计者提供一些参考和启迪,并提升消费者鉴赏汽车平面广告的能力。(本文来源于《辽宁大学》期刊2019-05-01)

汤川琪[2](2018)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中语法叁平面的相互关系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属于民事基本法,调整着法律主体之间的财产关系和人身关系,与我们的日常生活密切相关。随着法律语言学这一交叉学科的兴起和发展,运用语言学理论分析立法文本的研究不断增加,然而对立法文本的语言本体研究却相对匮乏。已有的本体研究要么从句法出发,要么从语用出发进行研究。本研究以叁个平面语法理论为基础,把句子视为句法、语义和语用叁种结构的结合体,并从“语法的叁平面相互影响”的观点出发,尝试描述《民法通则》中句法、语义和语用平面的相互关系及作用。本研究以定性为主,定量为辅,主要采用人工分析与统计的方式。首先切分文本,使其成为一个个只含单个动核的小单位。然后为各单位标注相关信息,再导入EXCEL中。最后利用EXCEL的筛选功能,选定变量后,通过单列分析和多列比较,统计得出所需信息。文章提出了如下研究问题:(1)该文本有什么句法和语义特征?(2)该文本的句法结构和语义结构在投射过程中是如何对应的?(3)语用因素对该文本的句法结构和语义结构有什么影响?研究发现:(1)在句法方面,《民法通则》句式较为单一,且有标句型频繁出现。在语义方面,受事、止事及条件状元的内部结构十分复杂,且施事频繁省略。(2)该文本中,句法结构和语义结构是交叉对应的关系,一对多和多对一的关系。(3)语用因素使该文本的多数语义结构省略施事,并形成了部分有标句法结构本研究从语言的本体出发,描述了《民法通则》中语义、句法和语用之间的互动关系和作用。为立法文本语言在叁个平面上的互动关系研究打下了基础。为进一步研究立法文本的语言特点提供了参考,并为立法文本语言与其它语体的语言特点的比较打下了基础。(本文来源于《重庆大学》期刊2018-05-01)

白文婷[3](2018)在《叁个平面语法理论影响下的对外汉语语法教学探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对外汉语教学中的语法问题一直是教学的重难点,因为我们的母语是汉语,在学习英语的过程中会出现大量的词汇、语法的差异,所以在教学中采用叁个平面语法理论将有助于解决这一问题,同时使得其教学理论层级得到提升。在引进该理论时,有一些问题是不难遇见的,比如用什么样的方式辨别叁个平面理论的语法同教学语法之间的差别,如何形成一个完整的由该理论指引统摄的教学体系,针对这些问题,本文将逐一分析并予以解释,进而提供一些可取的方案与思路。(本文来源于《读与写(教育教学刊)》期刊2018年01期)

邓旭平[4](2016)在《视觉语法下平面广告中多模态隐喻的意义构建和劝说策略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隐喻表现形式已经跨越到了非语言模式,如音乐,图片等,为了拓宽隐喻研究以适应人们沟通方式的多模态化发展,近年来一些学者花费大量时间和精力试图将隐喻研究重点从文本研究中转向跨学科、多模态化发展。然而大多数关于多模态隐喻的研究都是基于认知语言学,少有立足于系统功能学理论。基于Forceville&Urios-Aparisi的多模态隐喻理论和Kress&Van Leeuwen的视觉语法理论,本文探讨了公益戒烟和商业鞋子平面广告中呈现意义、互动意义和构图意义的隐喻潜势和隐喻构建机制。基于亚里士多德的修辞叁诉的应用,本文还探讨了平面广告的劝说策略。通过分析公益戒烟和商业鞋子平面广告各30幅,本文得出以下结论:1)呈现意义可构建多模态隐喻,包括其中的叙述过程和概念过程。在叙述过程中,常规语法单位(参与者、过程和环境)的替换可构建隐喻。概念过程又分为分类过程、分析过程和象征过程。隐喻的构建可通过对称构图、整体加入部分特点和整体部分替代以及象征属性和象征暗示实现;2)互动意义中隐喻的构建主要与观众和图像的关系有关。所构建的隐喻“图像-读者关系是拍摄位置”是一个隐喻系统,其中包括“社会关系是镜头距离”、“参与是水平角度”、“力量关系是垂直角度”等隐喻;3)构图意义所构建的隐喻涉及空间位置的信息价值。隐喻系统“信息价值是空间价值”包括“已知是左/未知是右”、“理想是上/现实是下”、“重要是中心/不重要是边缘”等隐喻;4)戒烟广告引起观众恐惧和悲伤等负面情绪,警告观众吸烟所具有巨大的危害性,从而劝说观众戒烟。而鞋子广告则多通过鉴赏策略展示鞋子所具有的防水、防震、高雅、轻便等特性,从而吸引消费者,增加销量。结合系统功能语法理论和认知语言学视角,基于亚里士多德错觉修辞叁诉的应用,本文在一定程度上拓宽了平面广告多模态隐喻和其劝说策略的研究面,并为未来多模态隐喻的研究方向提供了建议。(本文来源于《广东外语外贸大学》期刊2016-04-26)

朱明涛,胡万梅,谢金蓝,白玛欧珠,徐婷[5](2016)在《试从语法叁平面理论分析藏族学生作文病句》一文中研究指出《人民日报》社论曾指出:"语言的使用是社会、经济、文化生活的重要条件,是每人每天所离不了的。把语言用得正确,对于我们的思想的正确程度和工作效率的提高都有极重要的意义"。~([1])中学生语文课,尤其是作文训练就是在学习如何把语言用得正确,为学生将来进行正确的思想和提高工作效率(本文来源于《西藏教育》期刊2016年01期)

王秋萍[6](2014)在《试用叁个平面语法观分析句子“通知的人还没有来”歧义现象出现的原因》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歧义研究的深入,我们可以发现歧义问题研究牵涉到句法、语义和语用各个方面。本文根据叁个平面的理论,从句法、语义、语用方面对"通知的人还没有来"和"采购的人还没有来"这两个句子进行分析,以解释这类歧义现象出现的原因。(本文来源于《青年文学家》期刊2014年24期)

张军香[7](2014)在《从语法研究的叁个平面看“今日说法”标题的主谓式结构》一文中研究指出"今日说法"标题用主谓式结构形式可以简明扼要概括节目的主要内容,从语法研究的叁个平面分析此类标题的特征有一定意义。在句法结构上,"今日说法"主谓式标题的主语类型多种多样,谓语形式单一;结构严谨、凝练;标题形式整齐划一,呈单线性的特点。在语义上,"今日说法"主谓式标题的呈现出主语充当多种语义角色,动词制约语义角色,标题的语义角色隐现和语义意合性等特点。在语用上,"今日说法"主谓式标题通过主语话题化来凸显。(本文来源于《长春师范大学学报》期刊2014年05期)

魏凤姣[8](2014)在《视觉语法视角下汽车平面广告多模态隐喻的态构建》一文中研究指出根据概念隐喻理论,语言中普遍存在的隐喻现象其实质是人类思维的概念化。然而语言只是人类众多交际符号中的一种,除语言之外的诸如图像,建筑,声音,手势等其它模态中也存在隐喻表征。近年来,以Forceville为领军人物的一批学者致力于把一直囿于纯语言学领域的概念隐喻研究拓展到跨学科的多模态研究平台,旨在推动概念隐喻理论体系的发展和完善。然而作为多模态语篇分析的新发展,国内外多模态隐喻的研究多数以认知语言学为视角,本文尝试将多模态隐喻置于视觉语法的框架内,以隐喻潜势为切入点,对多模态隐喻的构建与类型进行系统化阐述与分类。Kress&Leeuwen(1996)认为图像是一种社会符号,基于系统功能语言学中的元功能,他们提出了视觉图像(视觉语法)的叁种意义,即呈现意义、人际意义和构图意义。本研究以汽车平面广告为语料,采取定性的分析方法,通过叁种视觉图像意义的隐喻潜势分析多模态隐喻的构建过程及类型。经过研究得出以下结论:(1)呈现意义包括动作过程及概念过程。前者通过替代常规要素(参与者、过程、环境)实现隐喻潜势;后者包括分类过程、分析过程和象征过程,分别构建种属关系、部分-整体关系及识别关系,通过并置、融合等手段使多模态隐喻得以实现。(2)互动意义及构图意义通过空间隐喻“图像-读者关系是拍摄位置”、“信息价值是空间位置”产生隐喻潜势。其中拍摄位置和空间位置的意义来源于人类的生理与文化体验。(3)汽车平面广告中图片-文本的互动及多模态隐喻与转喻的互动关系有助于跨域映射的实现。同时多模态隐喻的识解受到特定文化及个人差异等诸多因素的影响,因此广告设计者应充分考虑这些变量以实现其劝说功能。本研究表明视觉语法的视角可以更系统地阐释多模态隐喻的构建,就理论互补性而言,其有效结合了系统功能语法及认知语言学,在一定程度上扩展了隐喻研究的范围,并使汽车平面广告及其他多模态语篇具有更多的可操作性。(本文来源于《西南交通大学》期刊2014-05-01)

付诚岑[9](2014)在《叁个平面语法观与对外汉语教学》一文中研究指出在对外汉语教学中随着学生学习内容的进一步加深,语法的讲解变得更为重要。要讲语法,不得不涉及到语法的叁个平面。本文是在对外汉语教学的基础上得出的对叁个平面的语法的一些认识及利用叁个平面语法观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本文来源于《青年文学家》期刊2014年08期)

刘楷[10](2014)在《探索叁个平面语法观下中学语法教学的革新》一文中研究指出纵观中学语法教学历史,其角色比重可谓载沉载浮,几度摇摆。这在一定程度上表现出语文教育界对于语法教学举棋不定的态度,也说明语法教学之于语文教学存在一定的必要性,实难弃之如敝屣。这种尴尬的境地既源于对教学语法自身理解上的局限,也因为对之所以进行语法教学的根本目的不明,进退维谷之下,语法教学实践自然与语文教学实际相距甚远。就教学语法体系看,长久以来,中学语法教学的核心依然围绕着传统语法(句子成分分析法、层次分析法)展开,这样的教学语法只停留在了规则的、形式的、静态的层面上,却缺乏语义的、动态的、语用方面的落实。这种教学语法体系上的“学院气”与语法教学实践上的架空,使得语法教学很多时候只是停留在烦琐概念的识记上,却严重缺乏活力,与语文教学实际相脱节,很难指导具体的语言实践运用。语法教学的这种“少、慢、差、费”致使语法教学的推进愈发步履维艰。八十年代以来,受“淡化语法”思潮影响,语文教育界未能给予语法学界的相应变革以应有的重视,而其中,叁个平面语法观(句法平面、语义平面、语用平面)作为一种新潮的语法革新观念,其言语的、语义的、动态的、语用的语法观与语文学科“工具性与人文性相统一”的性质在某种程度上是有共鸣的。本选题认为,应当在新兴语法观与语文学科教学中架起桥梁,实现中学语法教学“迟来的”更新。本文主要从叁部分来阐述论证,第一部分回顾反思旧有语法教学,第二部分概述叁个平面语法观,第叁部分探索个平面语法观指导之下的具体教学实践。中学语法教学一直都是中学语文教学中备受关注的焦点问题之一,对这样一个重大的教学科研课题,本人虽然作了大胆的设想,并小心地予以探索与求证,但限于个人专业理论水平的薄弱与一线实践经验的匮乏,对本论题的分析与论证仍然不够全面与深入,在具体实践方面可能也缺乏切实而行之有效的手段。对于这一论题,本人也将一直关注,持续思考,继续研究。(本文来源于《南京师范大学》期刊2014-03-20)

语法平面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属于民事基本法,调整着法律主体之间的财产关系和人身关系,与我们的日常生活密切相关。随着法律语言学这一交叉学科的兴起和发展,运用语言学理论分析立法文本的研究不断增加,然而对立法文本的语言本体研究却相对匮乏。已有的本体研究要么从句法出发,要么从语用出发进行研究。本研究以叁个平面语法理论为基础,把句子视为句法、语义和语用叁种结构的结合体,并从“语法的叁平面相互影响”的观点出发,尝试描述《民法通则》中句法、语义和语用平面的相互关系及作用。本研究以定性为主,定量为辅,主要采用人工分析与统计的方式。首先切分文本,使其成为一个个只含单个动核的小单位。然后为各单位标注相关信息,再导入EXCEL中。最后利用EXCEL的筛选功能,选定变量后,通过单列分析和多列比较,统计得出所需信息。文章提出了如下研究问题:(1)该文本有什么句法和语义特征?(2)该文本的句法结构和语义结构在投射过程中是如何对应的?(3)语用因素对该文本的句法结构和语义结构有什么影响?研究发现:(1)在句法方面,《民法通则》句式较为单一,且有标句型频繁出现。在语义方面,受事、止事及条件状元的内部结构十分复杂,且施事频繁省略。(2)该文本中,句法结构和语义结构是交叉对应的关系,一对多和多对一的关系。(3)语用因素使该文本的多数语义结构省略施事,并形成了部分有标句法结构本研究从语言的本体出发,描述了《民法通则》中语义、句法和语用之间的互动关系和作用。为立法文本语言在叁个平面上的互动关系研究打下了基础。为进一步研究立法文本的语言特点提供了参考,并为立法文本语言与其它语体的语言特点的比较打下了基础。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语法平面论文参考文献

[1].柴晓咪.视觉语法视角下汽车平面广告的多模态话语分析[D].辽宁大学.2019

[2].汤川琪.《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中语法叁平面的相互关系研究[D].重庆大学.2018

[3].白文婷.叁个平面语法理论影响下的对外汉语语法教学探究[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8

[4].邓旭平.视觉语法下平面广告中多模态隐喻的意义构建和劝说策略分析[D].广东外语外贸大学.2016

[5].朱明涛,胡万梅,谢金蓝,白玛欧珠,徐婷.试从语法叁平面理论分析藏族学生作文病句[J].西藏教育.2016

[6].王秋萍.试用叁个平面语法观分析句子“通知的人还没有来”歧义现象出现的原因[J].青年文学家.2014

[7].张军香.从语法研究的叁个平面看“今日说法”标题的主谓式结构[J].长春师范大学学报.2014

[8].魏凤姣.视觉语法视角下汽车平面广告多模态隐喻的态构建[D].西南交通大学.2014

[9].付诚岑.叁个平面语法观与对外汉语教学[J].青年文学家.2014

[10].刘楷.探索叁个平面语法观下中学语法教学的革新[D].南京师范大学.2014

标签:;  ;  ;  

语法平面论文-柴晓咪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