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底岩性论文-朱晨曦

基底岩性论文-朱晨曦

导读:本文包含了基底岩性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南海,中生代,断裂,密度

基底岩性论文文献综述

朱晨曦[1](2019)在《南海南部断裂及前新生代基底岩性分布特征》一文中研究指出南海是东亚陆缘最大的边缘海,位于欧亚板块、太平洋板块及印—澳板块叁个板块的交汇处,是现今构造活动最活跃的地区之一。南海地区有多个板块之间碰撞汇聚、拉伸裂离、地壳增生及减薄变形等作用强烈,地幔隆拗起伏幅度较大,导致岩石圈断裂、基底和盖层断裂分布广、期次多,运动复杂等均是该地区的地质特点。本文通过综合研究南海南部海域及婆罗洲北部地区断裂系统、南海海域重磁及地震特征、南海围区磁化率特征,明确了南海南部及陆域围区断裂系统特征,南海南部海域中生代基底岩性物性特征与分布特征,对南海南部深水区的油气勘探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针对南海南部地区众多的断裂进行分类整理和研究,运用野外实地考察与地球物理资料相结合的方式对断裂的分布特征、形成机制和断裂与南海内部盆地的关系加以研究;运用收集到的钻井、拖网资料、地球物理资料结合地震资料,采取盆缘(沿海陆区)地质约束重、磁、震联合解释,力求阐明南海南部地区中生代分布范围;作者在马来西亚沙巴州及沙捞越洲野外一共采样获得样品密度数据227个,磁化率数据2128个,并结合南海北部围区样品资料,将样品的年代、密度和磁化率特征分别成图加以比较总结。得出如下成果和认识:1.南海南部断裂体系特征南海南部地区的断裂系统可以分为四种类型,分别是NW向走滑断裂类、NE向拉张构造伴生断裂类、SN向走滑断裂类及南部弧形断裂带类。NW向走滑断裂对南海南部板块的分区具有明显的指示作用;NE向的断裂多为半地堑盆地构造的边界控制断裂,与盆地形成时盆地边缘拉张作用相关;SN向的断裂即越东—万安断裂是南海盆地的西侧边界线;南部陆域卢帕尔线和武吉米辛线均为古南海俯冲于婆罗洲之下随后又抬升至地表的缝合线。2.南海南部围区磁化率—密度特征从前中生代到新生代其磁化率逐渐减低,从前中生代到新生代其密度也呈现逐渐减小的趋势。岩性不同会造成磁化率的不同,相同岩性当中暗色矿物含量越高磁化率越高,影响密度的因素主要是岩性和压实作用的强弱。3.南海南部海域中生代基底分布特征南海南部地区中生代岩性分布特征总体上看,沉积岩具有东多西少、北多南少的分布特征,变质岩分布广泛,由于南海地区断裂众多部分地区埋深较大,所以多为动力变质岩和区域变质岩,火成岩多成补丁状或沿断裂分布的特征。(本文来源于《吉林大学》期刊2019-06-01)

郭剑南,单玄龙,郝国丽[2](2019)在《松辽盆地中央隆起带基底岩性识别的Fisher判别分析法》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松辽盆地中央隆起带钻遇基底岩性复杂、取心较少的情况,以隆探1井为例,在取心井显示松辽中央隆起带基底主要为变质岩和岩浆岩的基础上,结合测井资料,运用Fisher判别分析的方法识别基底岩性。结果表明:松辽盆地中央隆起带钻遇基底岩性可化分为绿泥片岩、角闪片岩、糜棱化花岗岩和花岗岩四种。经回判发现,所建立的Fisher判别函数识别岩性的正确率达80. 9%。该研究证实运用Fisher判别分析法识别基底岩性的可行性较高。(本文来源于《黑龙江科技大学学报》期刊2019年01期)

张丛[3](2017)在《松辽盆地古中央隆起带基底岩性重磁震联合解释》一文中研究指出深层天然气勘探已经在火山岩气藏和致密砂砾岩气藏获得突破,进一步拓展新层系、新领域是扩大天然气勘探场面及规模的亟需。松辽盆地古中央隆起带已获得尚未形成规模的天然气工业发现,是目前新领域探索的重点区域之一。本文依据松辽盆地周缘东、西、南部的野外露头、钻井岩心资料,建立了松辽盆地基底地层格架及地层层序,确定了松辽盆地古中央隆起带基底岩石类型。松辽盆地基底以石炭-二迭系为主,基底发育的岩石类型有凝灰岩、安山岩、花岗岩、泥岩、砂岩、砾岩、片岩、板岩、千枚岩、糜棱岩、碎裂碎斑岩等。通过大量野外岩石样品和钻井基底岩芯样品的地球物理参数测试,确定了盆地基底各种岩石类型的地球物理特征,划分出高密度的糜棱岩+千枚岩、中密度的花岗岩+安山岩+闪长岩、低密度低磁化率的碎裂花岗岩以及低密度的砂岩+砾岩+板岩+片岩四类岩石组合类型。结合3500-4000m、4000-4500m和4500-5000m等深视密度及视磁化率图,绘制3500-4000m、4000-4500m和4500-5000m等深基底岩性预测图。分析得出基底岩性分布特征:3500-4000m沉积岩覆盖区面积相对较大,基底呈南北连续贯穿的方式发育。基底岩性以花岗岩+安山岩+闪长岩的岩性组合为主,集中在研究区的中部以及南部;4000-4500m、4500-5000m深度段基底岩性以砂岩+砾岩+板岩+片岩的岩性组合发育最为广泛,其次为糜棱岩+千枚岩;糜棱岩+千枚岩和花岗岩+安山岩+闪长岩两种岩性组合,碎裂花岗岩发育面积最小,仅在区域各部分零星分布。为松辽盆地进一步开展油气勘探和有利目标区优选提供了科学依据。(本文来源于《吉林大学》期刊2017-05-01)

宋柏荣,施玉华,刘玉婷,张静,罗芬红[4](2017)在《辽河坳陷结晶基底岩性特征、含油性及测井识别》一文中研究指出辽河坳陷结晶基底油气资源丰富,在辽河的叁大凹陷基底潜山以及中央凸起均发现规模油气藏。本文通过系统分析岩芯、岩屑和旋转井壁取芯荧光、铸体和传统岩石薄片,对辽河坳陷太古宙基岩及其中的侵入体的岩石类型、含油性、储层成因及影响因素等进行了综合研究。结果表明,辽河坳陷结晶基底岩石包括2大类、14个亚类、30多种岩石类型;岩石的含油性与岩石类型、构造作用和古风化溶蚀淋滤作用的改造密切相关。在对不同岩性岩石的物理特征与测井曲线特征大量对比分析和研究基础上,建立了岩性与测井曲线的对应关系,实现了基岩岩性的测井识别,为勘探部署、储量计算等奠定了基础,也为类似基岩油气藏的勘探研究提供重要借鉴。(本文来源于《地质论评》期刊2017年02期)

吴真玮,曾昭发,李静,赵雪宇,许天福[5](2015)在《基于重磁场特征的松辽盆地基底岩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盆地的基底埋藏深度、岩性和断裂分布与地热资源的形成、分布和开发利用密切相关。本文基于重磁方法的特点和松辽盆地的重磁场异常,利用最佳向上延拓的方法进行场源分离,提取了基底重磁异常信息;依据不同岩石物理属性(密度和磁性)和重磁异常对应分析的结果,对松辽盆地的基底岩性分布进行了划分,其结果对盆地地热资源远景评价和开发利用有重要参考价值。(本文来源于《地质与勘探》期刊2015年05期)

王耀辉,姜忠诚,石东阳,朱传庆[6](2013)在《高精度重磁电资料在伊犁盆地巩乃斯坳陷基底岩性岩相识别中的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盆地基底岩性岩相对于研究盆地构造格架、构造演化以及对后期沉积特征及油气分布的影响等具有重要意义.勘探困难区,构造复杂、基底埋深大、岩性岩相复杂,造成地震资料识别基底岩性岩相存在诸多困难.不同岩性的火成岩具有不同的密度、磁化率和电阻率特征及组合特征,使应用多方法组合提高解释精度成为可能.文中介绍了利用高精度重磁电资料划分基底岩性岩相的方法.基于计算机辅助自动识别,相比传统依靠人工对比划分的方法,提高了工作效率和划分精度.利用这种方法,结合重磁电物性组合特征,对研究区的岩性、岩相进行了划分.研究区有喷发相、侵入相等.岩性有中酸性侵入岩、中酸性喷发岩等.重磁电综合解释是研究基底的有效方法组合.(本文来源于《地球物理学进展》期刊2013年02期)

姚会禄,陈华,罗荣杰[7](2012)在《基底岩性与铝土矿的成矿关系——以黔中地区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一般认为铝土矿矿体厚度与矿系厚度成正相关关系,在矿系大于5 m的区域就有可能形成铝土矿体,但笔者通过矿产调查工作发现,织金地区打麻厂一带存在较大的矿系厚度大于5 m的区域,却未发现铝土矿。本文通过对比认为铝土矿成矿不仅与矿系厚度成正相关,还与基底岩性及古地貌关系密切,并对铝土矿的找矿方向提出建议。(本文来源于《贵州地质》期刊2012年04期)

李成立,崔瑞华,刘益中[8](2011)在《盆地基底岩性的综合地球物理预测方法——以松辽盆地滨北地区基底岩性预测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预测盆地基岩岩性不仅合于研究盆地的深部地质结构及盆地的形成演化具有重要的意义,而且也对基岩风化壳油气藏的勘探具有一定的指导作用.本文通过对盆地重、磁异常成因的综合分析,提出了一系列盆地基底岩性综合预测研究的综合地球物理资料处理解释方法技术.指出在地震构造界面的约束下采用重力剥皮技术可以较为可靠地获取基底岩性重力异常并分析了界面密度差对剥皮后基底岩性重力异常的影响,给出了等效密度差的求取方法.分析了基底起伏对基岩岩性磁异常的影响,指出采用"平化曲"将磁异常归化到与基底同一高度,可以有效地提高对基底岩性体的刻画能力.通过综合分析认为:应用基底的相对视密度、相对视磁化率及两者的相关系数可以有效地刻画基底岩性的特征.神经网络是基底岩性判别与分类的有效方法技术.通过对松辽盆地北部滨北地区的基底岩性的综合预测显示了本文系列预测基底岩性方法的有效性,预测结果反映了松辽盆地基底岩性的分布特征.该系列方法技术可为其他盆地的基底地质填图提供了可借鉴的综合预测方法技术.(本文来源于《地球物理学报》期刊2011年02期)

鲁宝亮,孙晓猛,张功成,张斌,郎元强[9](2011)在《南海北部盆地基底岩性地震-重磁响应特征与识别》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性选取东南沿海露头剖面18条,采集245件南海盆地基底可能出现的岩性样品,测定其密度和磁化率,建立各种岩性的密度-磁化率交会图版,以此约束过井地震剖面和重磁异常的地质解释,总结出南海北部盆地基底火山岩、侵入岩、变质岩和沉积岩4大类11亚类岩性的地震-重磁响应特征.应用重磁震岩性解释模型逐一对南海盆地北部主干剖面进行地质-地球物理综合解释,从而实现了盆地基底岩性的平面填图.这种从盆缘剖面到盆地内部、从岩石物性测量到地质-地球物理综合解释的方法,在资料获取难度大、地质条件复杂的南海盆地基底地质研究中,业已证明是行之有效的,相信在其他盆地研究中也会有借鉴意义.(本文来源于《地球物理学报》期刊2011年02期)

张生,宋景明,索孝东,石东阳[10](2010)在《划分基底岩性的重磁电异常信息模式判别技术》一文中研究指出1.引言针对深层基底岩性的研究一直是勘探的难点。主要原因是目的层埋藏大,且岩性、岩相复杂,造成地震资料反射不清,对岩性难以有效识别。通过重磁电异常信息模式判别技术,能够在平面上快速有效的预测基底岩性展布,为下一步勘探提供有利的目标。针对基底岩性的预测,已形成了一套可操作的利用(本文来源于《中国地球物理2010——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第二十六届年会、中国地震学会第十叁次学术大会论文集》期刊2010-10-17)

基底岩性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针对松辽盆地中央隆起带钻遇基底岩性复杂、取心较少的情况,以隆探1井为例,在取心井显示松辽中央隆起带基底主要为变质岩和岩浆岩的基础上,结合测井资料,运用Fisher判别分析的方法识别基底岩性。结果表明:松辽盆地中央隆起带钻遇基底岩性可化分为绿泥片岩、角闪片岩、糜棱化花岗岩和花岗岩四种。经回判发现,所建立的Fisher判别函数识别岩性的正确率达80. 9%。该研究证实运用Fisher判别分析法识别基底岩性的可行性较高。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基底岩性论文参考文献

[1].朱晨曦.南海南部断裂及前新生代基底岩性分布特征[D].吉林大学.2019

[2].郭剑南,单玄龙,郝国丽.松辽盆地中央隆起带基底岩性识别的Fisher判别分析法[J].黑龙江科技大学学报.2019

[3].张丛.松辽盆地古中央隆起带基底岩性重磁震联合解释[D].吉林大学.2017

[4].宋柏荣,施玉华,刘玉婷,张静,罗芬红.辽河坳陷结晶基底岩性特征、含油性及测井识别[J].地质论评.2017

[5].吴真玮,曾昭发,李静,赵雪宇,许天福.基于重磁场特征的松辽盆地基底岩性研究[J].地质与勘探.2015

[6].王耀辉,姜忠诚,石东阳,朱传庆.高精度重磁电资料在伊犁盆地巩乃斯坳陷基底岩性岩相识别中的应用[J].地球物理学进展.2013

[7].姚会禄,陈华,罗荣杰.基底岩性与铝土矿的成矿关系——以黔中地区为例[J].贵州地质.2012

[8].李成立,崔瑞华,刘益中.盆地基底岩性的综合地球物理预测方法——以松辽盆地滨北地区基底岩性预测为例[J].地球物理学报.2011

[9].鲁宝亮,孙晓猛,张功成,张斌,郎元强.南海北部盆地基底岩性地震-重磁响应特征与识别[J].地球物理学报.2011

[10].张生,宋景明,索孝东,石东阳.划分基底岩性的重磁电异常信息模式判别技术[C].中国地球物理2010——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第二十六届年会、中国地震学会第十叁次学术大会论文集.2010

标签:;  ;  ;  ;  

基底岩性论文-朱晨曦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