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野仪论文-刘会,王旭,项剑,于丽丽

视野仪论文-刘会,王旭,项剑,于丽丽

导读:本文包含了视野仪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法医临床学,微视野仪,视网膜光敏感度,固视稳定性

视野仪论文文献综述

刘会,王旭,项剑,于丽丽[1](2014)在《应用微视野仪对眼底损伤者进行视敏度的评估》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眼底损伤者的微视野检测指标与视敏度的相关性,及微视野仪评估视功能的应用价值。方法应用MP-1型微视野仪,对100名眼底损伤者进行视网膜光敏感度、固视稳定性检查,获得黄斑中心2°视网膜平均光敏感度、全视野视网膜平均光敏感度、固视中心2°固视率、固视中心4°固视率等微视野检测指标数值,将其与视敏度进行Spearman相关分析及多元回归分析。结果黄斑中心2°视网膜平均光敏感度、全视野视网膜平均光敏感度、固视中心2°和4°固视率与视敏度均呈正相关,其相关系数分别为0.676、0.693、0.670、0.665(p<0.05)。散点图显示各微视野指标与视敏度间具有直线相关趋势,由此得出多元线性回归方程为:Y=2.543+0.043×X2+0.017×X4(X2全视野视网膜平均光敏感度,X4固视中心4°固视率)。结论微视野检测指标与视敏度之间有良好的正相关性,具有法医学应用价值。(本文来源于《中国法医学杂志》期刊2014年06期)

刘会,王旭[2](2014)在《微视野仪在视功能评估中的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微视野仪是一种在直视眼底的条件下,能定量、定位地测量黄斑区域的视网膜光敏感度,同时可以全程记录被检查眼的固视轨迹,自动分析固视位置、固视稳定性,并能将微视野图与眼底像点对点重合,实现功能和结构上的组合。微视野仪的各项研究指标与主观视力有良好相关性,为定量评估视力提供了新手段,在法医学视功能的评定中将具有一定的应用潜力。本文综述了微视野仪的原理、方法及研究指标,并着重探讨微视野仪在视功能评估中的作用,以期为法医学视功能评估提供参考。(本文来源于《法医学杂志》期刊2014年03期)

张静,王庆强,赵丽娟[3](2010)在《40例早期开角型青光眼患者Humphrey-750型自动定量视野仪检测结果及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评价Humphrey-750型自动定量视野仪在开角型青光眼早期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早期开角型青光眼患者40例(60眼,观察组)和查体健康者35例(70眼,对照组),使用Humphrey-750型自动定量视野仪测量两组视野各象限光敏感度、视网膜敏感度均值(MS)、平均缺损(MD)、模式标准差(PSD)。结果两组视野各象限敏感度、MS、MD、PSD比较P均<0.05。结论 Humphrey-750型自动定量视野仪可无创、准确的测量视野变化,在青光眼早期诊断及随访中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本文来源于《山东医药》期刊2010年35期)

胡甜[4](2009)在《背投式自动电脑视野仪系统的软件设计与实现》一文中研究指出视野检查是检查视功能的一项重要方法,而自动电脑视野仪是视野检查的一种有效仪器。目前,自动电脑视野仪在我国部分医院已经投入使用,但使用的软件多为国外进口,维护成本高,升级困难。因此,开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IVS201A自动电脑视野仪分体机的配套软件具有较大的意义。论文介绍了人眼的视觉特性及视野仪的检测原理,分析了自动电脑视野仪的组成、功能和工作流程,给出了IVS201A视野仪分体机的技术参数;讨论了视野仪软件的需求,确定了功能要求、数据流图以及数据字典;设计了软件的总体框架,将软件划分为数据管理、视频监视、串口通信和用户界面四个模块,选取Visual C++6.0为软件开发工具。接着,从检查位置和检查策略两方面,介绍了自动电脑视野仪的检查程序,重点研究了检查程序的检查策略算法,提供了叁种阈值策略作为定量检查策略以及两种筛选策略作为定性检查策略,兼顾了检查速度和结果精确性,利用查找表法来实现阈值策略算法,采用比较检查值与正常阈值的方法来实现筛选策略算法。然后,介绍了软件中四个模块的具体实现方法。通过比较各种数据库管理系统,选择了Microsoft Office Access2000作为软件的数据库系统;根据数据库的设计规范,设计了各个表结构;探讨各种数据库访问技术,选用了ADO技术作为连接数据库的实现方式;阐述了实现数据安全和稳定的措施。通过比较各种视频开发方法的优缺点,选用了基于SDK的方法来开发视频监视模块;给出了具体的开发过程,分别介绍了初始化视频卡、检测视频卡、连接视频卡、设置卡的属性的实现方法。通过比较Visual C++提供的访问串口方法,选用了Win32API作为软件的实现方法;分析了PC机与视野仪分体机的数据通信协议;设计了串口读写数据的流程图。根据界面设计原则,使用MFC类库提供的控件,开发了友好的人机用户界面,包括登录界面、主界面、档案信息界面和检查信息界面。整个软件系统经过较长时间的调试,能正常稳定的运行于Windows操作平台,现已交付公司试用。从公司的反馈信息来看,系统工作稳定、界面美观,完成了预先要求的基本功能。(本文来源于《重庆大学》期刊2009-04-01)

胡甜,仲元红,刘晓明[5](2009)在《背投式自动电脑视野仪的软件设计》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介绍了半球形的背投式视野仪的硬件平台及选用的检查策略,设计了软件结构,划分了软件模块。以Access为数据库平台,利用VC++开发了软件系统。本软件现已在SK–IVS201A仪器中投入试用,结果表明该系统运行稳定。(本文来源于《中国医疗设备》期刊2009年03期)

许东来,阎宁亚[6](2009)在《自动视野仪闭环光强自校正装置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基于高精度屏幕亮度计的标定,构建由CCD摄像机、计算机系统和光强调节装置组成的闭环系统对视野仪刺激光强进行闭环检测校正。其中针对CCD器材相对动态响应范围窄的现象,设计滤光分档装置分档采集光强数据从而扩大CCD测量范围。(本文来源于《微计算机信息》期刊2009年07期)

王青[7](2008)在《计算机视野仪检测青光眼的操作及体会》一文中研究指出青光眼是一类以特异性视神经萎缩和视野缺损为共同特征的眼病,是一种严重的不可逆性疾病。随着白内障手术的成熟和角膜移值手术的广泛开展,使大量的白内障和角膜病致盲者得以复明。因此青光眼现已成为一种主要的致盲眼病,它不能治愈,药物或手术治疗都只能起控制作用,而视(本文来源于《现代医院》期刊2008年10期)

李卫,孙建初,刘国英[8](2004)在《Octopus-101全自动视野仪诊断早期老年黄斑变性价值探讨》一文中研究指出老年黄斑变性(AMD)是一种随年龄增加而发病率上升并导致中心视力下降的疾病,年龄越大发病率越高,我国习称为老年黄斑变性。随着我国人均寿命不断提高,老龄化人口逐年增加,AMD越来越受到重视。我们自2000年1月起开始对眼底检查发现黄斑区有细小色素颗粒或斑点(本文来源于《中国微循环》期刊2004年03期)

李宏,梁萍英[9](2003)在《全自动视野仪检查体会》一文中研究指出阐述了严格掌握视野操作方法 ,视野检查离不开医患配合 ,避免延误诊断 ,对眼底病 ,视神经疾病 ,视路疾病和青光眼等疾病提供可靠依据(本文来源于《实用医技杂志》期刊2003年02期)

黄南翔,李定章,周胜[10](2000)在《自动视野仪观察早期青光眼定量视野改变的临床意义》一文中研究指出在青光眼的诊断中 ,视野检查是临床常规的检查项目。目前利用计算机控制的自动视野仪明显提高了检测青光眼视野损害的能力。近 2年来 ,我们应用Humphrey自动视野仪检查 ,结合临床其它检查综合分析 ,2 0 6例青光眼待排除的患者中 ,确诊为早期原发性开(本文来源于《江西医药》期刊2000年02期)

视野仪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微视野仪是一种在直视眼底的条件下,能定量、定位地测量黄斑区域的视网膜光敏感度,同时可以全程记录被检查眼的固视轨迹,自动分析固视位置、固视稳定性,并能将微视野图与眼底像点对点重合,实现功能和结构上的组合。微视野仪的各项研究指标与主观视力有良好相关性,为定量评估视力提供了新手段,在法医学视功能的评定中将具有一定的应用潜力。本文综述了微视野仪的原理、方法及研究指标,并着重探讨微视野仪在视功能评估中的作用,以期为法医学视功能评估提供参考。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视野仪论文参考文献

[1].刘会,王旭,项剑,于丽丽.应用微视野仪对眼底损伤者进行视敏度的评估[J].中国法医学杂志.2014

[2].刘会,王旭.微视野仪在视功能评估中的应用[J].法医学杂志.2014

[3].张静,王庆强,赵丽娟.40例早期开角型青光眼患者Humphrey-750型自动定量视野仪检测结果及分析[J].山东医药.2010

[4].胡甜.背投式自动电脑视野仪系统的软件设计与实现[D].重庆大学.2009

[5].胡甜,仲元红,刘晓明.背投式自动电脑视野仪的软件设计[J].中国医疗设备.2009

[6].许东来,阎宁亚.自动视野仪闭环光强自校正装置的研究[J].微计算机信息.2009

[7].王青.计算机视野仪检测青光眼的操作及体会[J].现代医院.2008

[8].李卫,孙建初,刘国英.Octopus-101全自动视野仪诊断早期老年黄斑变性价值探讨[J].中国微循环.2004

[9].李宏,梁萍英.全自动视野仪检查体会[J].实用医技杂志.2003

[10].黄南翔,李定章,周胜.自动视野仪观察早期青光眼定量视野改变的临床意义[J].江西医药.2000

标签:;  ;  ;  ;  

视野仪论文-刘会,王旭,项剑,于丽丽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