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顶矿床论文-修群业

金顶矿床论文-修群业

导读:本文包含了金顶矿床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金顶矿床,矿区地层,角砾岩成因,物源特征

金顶矿床论文文献综述

修群业[1](2007)在《云南金顶矿床物源特征及成矿年代探讨》一文中研究指出位于云南省兰坪县的金顶矿床为一世界着名的超大型铅锌矿。除铅锌矿外,在矿区不到10km~2的范围内尚有大型(硬)石膏矿和天青石矿,以及中型硫铁矿等,成矿地质条件相当复杂。尽管本矿床已有20余年研究历史,但矿区内一些基本的地质问题没有得到完全澄清,导致对其成因一直存在较大分歧。作者通过较系统的野外及室内工作,对金顶矿区的地层划分、矿体空间分布形态、灰岩角砾岩成因、矿床物源特征和铅锌矿化年代等进行了探讨,并得出相应认识。对矿区内出露的地层重新进行了厘定。通过区域和矿区岩石组合序列的对比、孢粉组合及微量元素特征的研究表明,矿区中原划归云龙组(E_1y)含岩块(角砾)灰岩角砾岩实为一套上叁迭统经构造变形-盐溶作用形成的岩石。依据(硬)石膏沉积特征及与区域相应层位的比较,它应归属叁迭系。此外,矿区还出露有侏罗系花开左组(J_2h)、坝注路组(J_3b)、白垩系景星组(K_1j)、虎头寺组(K_1h)和新近系云龙组(E_1y)。利用Surpack应用软件首次建立了金顶矿区铅锌矿体叁维立体模型。该模型显示铅锌矿体人致呈一蘑菇状分布。生动体现出灰岩角砾型矿体与砂岩型矿体是相连的,砂岩型矿体在上,为似层状、分布范围较广;灰岩角砾型矿体在下,分布局限,似蘑菇的根部。石膏、天青石等盐类矿体位于似层状砂岩型矿体之下,居蘑菇的中下部位,暗示金顶矿区的矿体分布与底辟构造中的盐丘紧密相关。经研究,金顶矿区存在两种成因的角砾岩:构造-膏溶角砾岩和底辟-侵位角砾岩。构造-膏溶角砾岩,经常与叁合洞组灰岩相伴产出,区域上多呈孤岛状漂浮在云龙组之上、大多与推覆面产状相一致。其角砾成分单一(主要为沥青质灰岩、晶质灰岩)、大小混杂(nmm~nX10m)、无分选,角砾多呈不规则状和次棱角状或次浑圆状,部分角砾具有可拼性,角砾间为砂质充填或无充填,表明它是一套构造和膏溶共同作用形成的角砾岩。底辟-侵位角砾岩是本次工作新发现的,它在空间上与构造-膏溶角砾岩密切伴生,剖面上呈脉状或火焰状分布,局部呈脉状穿刺于围岩中,其胶结物中含有晚叁迭世的孢粉组合,最年青锆石的年龄为225Ma,角砾岩本身是铅和锌的富矿体。通过微量元素、锆石的U-Pb年龄和Rb-Sr初始值等特征,揭示矿质来源属于壳源的,无幔源迹象。主容矿围岩的物源以上地壳的长英质沉积物为主,另有基性、中酸性火成岩的成分及部分老地壳物质的参与,成岩大地构造环境以被动大陆边缘为主,部分可能属大陆岛弧。首次证实金顶矿床容矿围岩“景星组”物源中有古元古代的老锆石。由方铅矿等矿石矿物的Pb-Pb模式法、闪锌矿和黄铁矿Rb-Sr法同位素定年结果显示,金顶矿床在中-晚叁迭世(230Ma左右)时有一期矿化富集作用,可能代表了矿源的时代。因此,目前流行的矿床成因模式需要重新审定。(本文来源于《中国地质科学院》期刊2007-06-06)

修群业,高兰,王安建,刘俊来,曹殿华[2](2006)在《金顶矿床古元古锆石SHRIMP年龄的发现及其地质意义》一文中研究指出利用兰坪盆地内金顶矿床容矿围岩中的锆石,在SHRIMPⅡ上获得了一组1800~2000Ma的古元古代U-Pb年龄信息,认为它很可能来自扬子基底;由锆石的形态特征判断,它们未经强烈改造和长距离迁移,暗示该盆地形成和演化过程中有老物源物质的参与,为探讨叁江造山带、兰坪盆地的大地构造演化及扬子原地台基底边界的划定、金顶超大型矿床成因的探讨提供了新的证据。(本文来源于《岩石学报》期刊2006年04期)

修群业,王军,高兰,曹殿华,王安建[3](2005)在《云南金顶矿床矿体叁维模型的建立及其研究意义》一文中研究指出利用澳大利亚Surpac公司的叁维立体制作软件将“金顶铅锌矿详细勘探地质报告”中的318个钻孔、14多万个数据和49张勘探线剖面图等资料,首次做出了可从任意角度观察的金顶矿床矿体叁维空间实体模型。铅锌矿体展示了穹隆状分布特征,(硬)石膏、天青石矿体在空间上展现了残余盐丘的某些特点,为盐丘破坏、油气逃逸形成超大型铅锌矿的模式提供了佐证。文章初步讨论了砂岩型矿体和灰岩角砾岩型矿体的关系。(本文来源于《矿床地质》期刊2005年05期)

王军[4](2005)在《云南金顶矿床矿体叁维模型的建立及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云南金顶矿床是着名的超大型矿床,不仅有可观的铅锌储量,而且在矿区不到10km2的范围内还有大型的(硬)石膏矿和天青石矿,以及中型的硫铁矿。金顶矿床的成因目前还存在较大分歧,不同类型矿体在叁维空间如何分布,其产状及相互关系如何,目前还不知晓。为此,本文对金顶矿床不同类型的矿体进行了叁维可视化建模。 叁维建模技术是一种新的矿床地质学研究方法。本文通过对不同类型的矿体叁维建模软件的对比,选择澳大利亚 Surpac Minex Group 开发的SURPAC Vision 5.0 J 版软件作为金顶矿床矿体叁维建模平台。利用 “金顶铅锌矿详细勘探地质报告”中的318 个钻孔、14 万条数据,选择Microsoft Access 2000 数据库类型,利用Surpac 软件系统,建立了包括钻孔定位、钻孔测量和样品分析数据等信息的钻孔数据库。通过钻孔数据库实现了钻孔在叁维空间的可视化,展示了钻孔的孔口叁维坐标、钻孔的叁维空间变化信息、空间延伸方向、倾角,同时还可以显示钻孔不同深度样品的各种数据信息。利用Surpac 软件的交互式叁维模型创建工具,基于矿体在勘探线剖面的投影形状,构建其空间的大致赋存形态,根据拓扑关系原理,建立了可从任意角度观察的金顶矿床矿体叁维空间实体模型。 根据模型显示,金顶矿床铅锌矿体、天青石矿体和石膏矿体呈不完整的穹隆状分布,砂岩型矿体在上,为曲面状,分布广,似一蘑菇的顶盖,而灰岩角砾岩型矿体分布局限,部分产于砂岩型矿体之下,多为不规则的脉状、透镜体状,构成蘑菇的根部;(硬)石膏和天青石矿体主要与灰岩角砾型矿体相伴产出,呈脉状、透镜体状,多分布于砂岩型矿体下部。(硬)石膏和天青石等盐类矿体在整体呈一较完整的环形分布,矿体均分布于四周,环形的顶部已被破坏,展示了其原始形态可能为一盐丘。鉴于该矿区大量沥青质的存在,比照滨里海地区油气藏形成规律与模式,暗示着金顶矿床矿体的形成与盐丘破坏、油气逃逸作用有某种内在联系。初步讨论了砂岩型矿体和灰岩角砾岩型矿体的成因联系,对矿区深部找矿前景进行了初步预测。(本文来源于《中国地质大学(北京)》期刊2005-06-30)

胡明安[5](1989)在《试论岩溶型铅锌矿床的成矿作用及其特点——以云南兰坪金顶矿床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当碳酸盐类岩石位于地下水的活动带时往往发生岩溶。在云南金顶岩溶作用改造了早第叁纪热液期形成的原生铅锌矿石,而金顶穹隆促进这种作用的进行。最后,在岩溶系统中重新形成了岩溶型矿石。碳酸盐岩石的溶蚀改造,既能为其后的成矿作用提供有利的容矿空间,也能提供成矿物质,形成一类特征的矿床——岩溶型矿床。(本文来源于《地球科学》期刊1989年05期)

金顶矿床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利用兰坪盆地内金顶矿床容矿围岩中的锆石,在SHRIMPⅡ上获得了一组1800~2000Ma的古元古代U-Pb年龄信息,认为它很可能来自扬子基底;由锆石的形态特征判断,它们未经强烈改造和长距离迁移,暗示该盆地形成和演化过程中有老物源物质的参与,为探讨叁江造山带、兰坪盆地的大地构造演化及扬子原地台基底边界的划定、金顶超大型矿床成因的探讨提供了新的证据。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金顶矿床论文参考文献

[1].修群业.云南金顶矿床物源特征及成矿年代探讨[D].中国地质科学院.2007

[2].修群业,高兰,王安建,刘俊来,曹殿华.金顶矿床古元古锆石SHRIMP年龄的发现及其地质意义[J].岩石学报.2006

[3].修群业,王军,高兰,曹殿华,王安建.云南金顶矿床矿体叁维模型的建立及其研究意义[J].矿床地质.2005

[4].王军.云南金顶矿床矿体叁维模型的建立及应用[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05

[5].胡明安.试论岩溶型铅锌矿床的成矿作用及其特点——以云南兰坪金顶矿床为例[J].地球科学.1989

标签:;  ;  ;  ;  

金顶矿床论文-修群业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